在神与人的裂缝中,尼罗河金字塔仍旧在发光
埃及文明的根基源于尼罗河流域的肥沃土地。法老的王冠上,太阳与死亡共舞;木乃伊的裹布里,永生与尘埃和解。

书名 : 埃及7000年:人类漫长而灿烂的文明
史前时代的纳卡达文化,通过农业和陶器制作奠定了社会组织的基础,逐渐形成象形文字的雏形,象形文字镌刻永恒,黄沙之下沉睡着众神的低语。

约公元前3100年,法老美尼斯统一上下埃及,埃及进入王朝时代,首都定于孟菲斯。
第三至第四王朝是古埃及建筑艺术的黄金时代,吉萨的胡夫金字塔(高146米)和狮身人面像成为永恒象征,展现了法老神权与工程技术的完美结合,太阳神“拉”成为主神信仰,金字塔文记录了最早的来世观念,宗教概念浮现,神庙的残垣刻满了神话,每一块石头或许都是参与或者是见证历史的证人。

公元前2134-前1778年的中王国时期,法老陵墓从金字塔转向岩窟墓,葬文化的壁画和浮雕开始呈现写实风格。而方尖碑作为太阳崇拜的象征,以花岗岩雕刻而成,顶端镀金,如谢努塞尔特一世的30米高方尖碑,成为后世建筑的灵感来源。

1550-前1070年新王国与帝国时代,图特摩斯三世被称为“埃及的拿破仑”,其征战将疆域扩展至西亚和努比亚。哈特谢普苏特作为首位女法老,推动贸易并建造宏伟的德尔巴哈里神庙。

卡纳克神庙群是古埃及最大的宗教建筑,其多柱厅和浮雕记录了法老征战场景,方尖碑与拉美西斯二世巨型雕像彰显帝国权威。

公元前332-公元395年,亚历山大大帝征服埃及后,托勒密王朝将希腊文化与埃及传统结合,亚历山大图书馆成为知识中心。克利奥帕特拉七世与罗马的政治联姻成为传奇。

7世纪-19世纪,阿拉伯人征服埃及,伊斯兰教成为主流,开罗逐渐发展为政治与宗教中心。奥斯曼帝国时期,埃及成为重要的贸易枢纽。
19世纪至今,埃及受英法干预,1952年纳赛尔领导革命推翻君主制,建立共和国,苏伊士运河国有化成为民族独立的象征,埃及仍在发展 ...

从卡纳克的巨柱到苏伊士的浪涛,埃及是过去与未来的渡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