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剧一号双功放双线分音具体接法详解以及效果对比!
自从网上看了几篇双功放双线分音玩法的帖子,说音质怎么好,细节怎么突出,音场也变宽了,简直是太炫酷了,心痒痒也想搞套这样的系统玩玩,可这样的玩法投入有点高,迟迟未下决心,后来朋友给推荐,终入手了歌剧一号音箱,搭配两台M10全平衡功放和D1 HIFIcd机
先介绍下器材,第三代歌剧一号同轴音箱,新升级的版本,支持双线分音,支持高音增益玩法,看着是比老版本的歌剧一号提升了不少。
音源我用的是D1 HIFI CD播放机,银色面板,设计的简洁时尚,还有USB接口,可以下载音乐通过U盘播放,试过支持WAV格式的无损音乐。
这是两台BT-AUDIO M10 合并级功放,个头小,分量足,前面的复古表头设计的很有味道。
双线分音玩法介绍
其实在入手这套系统之前,也做了很多功课,主要有两种玩法。
第一种:单功放双线分音Bi-wire
接法:用一台功放两对喇叭线,分别接音箱的高音和低音。前提是你的音箱支持双线分音,功放也有两组的音频输出,比如天逸AD2功放。
第二种:双功放双线分音Bi-amp
接法:用两台功放两对喇叭线,分别接音箱的高音和低音。需要音源输出两组相同的信号,给到两套功放。
而我选择的就是第二套方案,高低音单元分别由不同的功放驱动,这样功率储备更足,有效减少高低音单元相互的干扰,但具体声音提升多少,还得实际听过过才知道。
具体连线方式,一台M10的左右声道连接歌剧一号的高音接线柱,另外一台M10的左右声道连接歌剧一号的低音接线柱。
注意点一:铜片一定要拿下来,不然就会短路,烧掉喇叭
注意点二:歌剧一号有两组高音接口,接任意一组即可。
——————————————
双功放双线分音效果体验
人声试听:王菲《爱的谎言》
先说说我用一台M10推歌剧一号的效果,整体音色偏暖,王菲的声线中那种空灵感体现的还是很明显,配乐和人声分离度很出色,弱音的还原也很精准,如果单独听,不对比,感觉也还不错的。
换上两台功放,用双线分音接法听,空灵感依旧,但能感觉到早起王菲声音有些稚嫩,高音感觉要更量一些,声音的分离度跟之前听差不多,但定位感感觉更清晰了一些。总体我感觉在人声表现上有小幅度提升,但没那么明显。
钢琴试听:柴可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
单功放听的时候,音色透明、结实,泛音也足够的舒展,高频延伸也可以,低频上收的很快,但低音区不够宽大,体现不出钢琴这庞然大物的饱满和重量,显得有些拘谨。
换上双功放双线分音玩法后,触键时的定位感更为精准,但低音区厚度则单更饱满,更庞大,共鸣音一浪接一浪却丝毫不浑浊,层次良好。同时高音键音色亦铿锵有力,配合其凌厉的动态,将钢琴这庞然大物所该有的能量感发挥更加出色。相比听人声而言,听钢琴曲的提升还是很明显的。
歌剧试听:布里顿《诺亚方舟》
还是先听的单功放推歌剧一号,很具有规模感,展现的中低音十分雄厚阳刚,舞台开阔扎实,人声并没有太靠前,但感觉横向的音场偏小。
再换上双功放玩法,首先中频平直,透明,密度高。歌剧人声的嘴形变化,吞吐气息,颤音,腔体共鸣等细微变化表达得清晰而准确。在双功放的驱动下规模感更上一层,体现出那种大剧院的那种舞台感,展现出来的音色也显得底气十足,也足够圆润。而单功放体现的舞台感就有点小家子气,室内乐的感觉了。
交响乐:布鲁克纳《第九交响曲》
单功放表现下的歌剧一号,声场内的结像有足够凝聚力,大框架下规整立体,定位精准,瞬态响应优秀,也是由于歌剧一号本身同轴音箱的素质比较高,弦乐微动态,泛音层次,管乐器的空气感,金属打击乐器的质感都很出色。
再说双功放玩法,差别非常明显,声场不仅仅是大,而且扩散的很自然,各种乐器的力度雄壮且细致,大场面下仍泰然自若,层次细节都很丰富,乐器间泛音融洽交织,显得生动而自然,这是我用单功放推的时候无法体会到的。
————————
玩法总结:
可以说,单个M10推歌剧一号,力度感和音场都还是不错的,该有的一些层次和细节也很到位,适应大众没问题,但换上双M10双线分音的玩法,感觉就像龙潜大海,虎入深山,将歌剧一号的动态、定位、同轴单元的层次、细节都发挥到极致,不管是凌厉的动态,还是大歌剧院的那种规模感,体验感都上升一个档次,这点在听歌剧、交响类音乐比较明显,而听人声方面就没那么明显了。我觉得这种双功放双线分音的玩法,还是因个人需求,再确定要不要去尝试,不要还没弄清楚,就匆忙入手,得不偿失。
我要一个大房子
校验提示文案
涛声依旧22
校验提示文案
值友9871216916
校验提示文案
值友4783353845
校验提示文案
上海大头
校验提示文案
上海大头
校验提示文案
上海大头
校验提示文案
上海大头
校验提示文案
值友4783353845
校验提示文案
值友9871216916
校验提示文案
涛声依旧22
校验提示文案
我要一个大房子
校验提示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