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热搜,炸出了这个宝藏演员
昨天的映前交流环节,我们请来了[送你一朵小红花]中,凭一场吃外卖的戏份登上热搜的演员李晓川。
作为进入演员行业20年的“老”电影人,他塑造了几十个不同类型的配角。
[十全九美]中的乌卡卡,[烈日灼心]中的怪房东,[转山]中的骑行者,[除暴]中的劫匪军师,[赤狐书生]中的神秘道长...
喜剧悲剧,正派反派都有涉及。
[一秒钟]中李晓川饰演的厨师(右)
和这样一个在影视圈摸爬滚打了几十年的演员聊天,并不容易。
手头资料有限,如果嘉宾不爱说话,轻易就能把天聊死。
好在,川哥是个挺有趣的人,虽然话确实不多,但调侃起自己来,嘴下丝毫不留情面。
他自嘲自己是“一秒钟”演员:
“我过去确实演过不少角色,加一起有五分钟吗?”
直播过程中,我家猫无意间跳到了背后的沙发上,川哥的注意力立刻被吸引走。
“哎,你也有猫。我也有,我的猫是黑色的。”
那一瞬间有种铲屎官间炫耀主子的亲切感,谈话氛围也变随意了不少。
猫咪果然是促进人类沟通的桥梁。
让影迷们看到了一个脱离角色的“邻家大叔”形象。
直播结束,川哥给我看他家的小黑猫
01
[送你一朵小红花]里,凭借路边的一场哭戏,演员李晓川登上了热搜。
但用他的话说,其实自己最抗拒的就是哭戏。
从学表演开始,每次和别人聊起自己的职业,一旦说到“我是个演员”,接下来最常听到的就是“那你哭一个给我看看”。
这种职业偏见和很外行的无礼要求,让他有种被侵犯的不爽,对哭戏也有了一些抵触。
2008年,李晓川以[十全九美]中的乌卡卡一角第一次登上热搜,导演王岳伦打电话给他,说:“你火了知道吗?”
[十全九美]中李晓川饰演的喜剧角色乌卡卡
当时他还挺高兴,心想因为这么个喜剧角色被大家认识,这个标签一打上,从此哭戏就跟自己拜拜了。
真不错。
可随着剧本越接越多,他无奈地发现几乎每个角色都有哭戏,当时真的怀疑人生。
说好的喜剧呢,哭什么。
虽然抗拒,但到了手里活儿总不能撂挑子不干。硬着头皮演了几次,他才逐渐适应也理解了哭戏的重要性。
不管电影还是电视剧,总是需要一个人类情感的高潮点,这个极致的宣泄口可能是快乐的也可能是悲伤的。
作为演员,哪怕是演喜剧,哭戏也是逃避不了的一个功课。
[勇士之门]中李晓川饰演的传讯兵
大学毕业后,李晓川在云南话剧团做了几年的话剧演员,中途也担任大学表演系的外聘教师,教授表演。
当时有一门课叫做“哭与笑”的练习。
李晓川对自己的学生说,笑是有技巧可依的。通过肌肉控制,通过气息来实现一种机械的发酵,达到不同的“笑”果。
但哭戏只有一种方法,有感而发,这是老师教不了的。
有人可能会借助眼药水这样的外在手段,但这种手法因人而异。
对于李晓川来讲,拿眼药水就真的是治眼睛了,对演戏毫无帮助。
[送你一朵小红花]中的爆哭戏份
[送你一朵小红花]中路边的哭戏是他进组的第一场戏。
当时他还没有见过片中饰演自己女儿的演员,手中关于角色的信息,只有剧本上几十个字的介绍和道具给的一堆行李。
动作、神情和细节方面的要求一片空白,要不要哭也没提。
拍摄现场是青岛某医院外的一条实景马路,人来人往,非常嘈杂。
一开始,剧组工作人员说这场戏要偷拍,李晓川心里多少轻松了一些,想着偷拍好啊,没那么大的阵仗,也更容易融入环境。
没松快两分钟,跟导演一聊,等下要切近景。
回头就看见人行道上铺了20米的摄影机轨道,几十号人严阵以待,哪有什么偷拍。
导演给李晓川讲戏的幕后花絮
为了进入角色的世界,从拿到行李的那一刻起,李晓川就再没和组里的人有过任何一次视线碰撞。
哪怕是听导演讲戏,眼睛也是虚虚地看着地面。
丧子之痛啊,分一点神,这个角色就没了。
为了保证情绪的饱满度,每试一条戏,他都跟剧组要求从起始点穿过车水马龙的路口,走到演戏的位置,哪怕近景也是如此。
在李晓川看来,这段路是角色情绪爆发的一个助推,这种来的时候是两个人,走时却变成了一个的孤独感和无助感,每多走一步就多一分。
到路边坐下后,他的头略偏向一边,那里是医院的方向。
拍摄过程中,李晓川一直盯着医院中进进出出的父母和孩子,想象自己的“女儿”是如何生病离开的。
越想越具体,越想越心碎。
直到那一碗落款“女儿”的牛肉饭出现。
所有悲伤、孤独、无助和思念随着哽咽和眼泪尽数爆发。
【电影FUN映】李晓川聊[小红花]戏份
整个聊天过程中,李晓川不止一次提到,进入角色的过程是最难的。
他反复强调的一个词是“做减法”。
抛开一切杂念,不要那些花里胡哨的细节点缀,那一刻把自己当做角色本角,所有的行为动作、感受表情都追求一个“真”字。
这不是他第一次将“真实”奉行的如此彻底。
2015年拍[烈日灼心]时,他饰演有窃听癖的怪房东。
为了体会角色的孤僻和变态,从进组开始,他就切断了自己和旁人的一切联系,每天将自己关在小屋子里,偷听旁边会计在干啥。
先是用耳朵贴墙上听,觉得太清楚,没有那种似有似无的模糊感,又换成杯子,各种实验。
当然,还没有变态到像片中房东一样,逐字逐句记下来的程度。
李晓川在[烈日灼心]中饰演的怪房东
职业生涯中,李晓川还演过不少像[除暴]李大狗那样的坏人、杀手。
对遵纪守法的好公民来说,诠释这些反社会型的角色,光看影视素材,真实性远远不够。
只能去找一些“大案纪实”之类的纪录片以及罪犯的访谈来看。
短时间内被密集的负面信息包围,将他整个人推入了一种非常阴暗的状态里。
这对于塑造角色是好的,对于演员本身来说却伤害极大。
李晓川在[除暴]中饰演的军师李大狗
谈到这川哥苦笑了一下:
“没办法,因为你是演员,必须要了解这个层面发生的事情,这些人身上的故事,这是你必须要做的功课。”
这些努力,随便拿出一条来放在大明星身上,都是通稿可以夸上十遍八遍的“敬业”。
放在普通演员身上,它就是一份默默无言的职业素养。
02
作为一个热爱表演的人,李晓川是幸运的。
这份幸运不在于他接到的戏份多少,主角配角,而在于家人的支持以及自己从始至终都在热爱的事情上不断耕耘。
李晓川出身于一个文艺之家。
爸爸是编剧,妈妈是文工团演员,业余还玩玩乐队,跳跳舞。
小时候,一到假期妈妈就带他去美术班,由于喜欢纸和铅笔的味道,最开始走的是绘画这条路。
后来因为在作画时喜欢听摇滚乐,老师看他这么不消停,就推荐他去学表演。
李晓川这才找到了自己的本命职业。
大三那年,因为喜欢摇滚又是一头长发,他接到了自己演员生涯的第一部电视剧《你的生命如此多情》,在其中饰演一个文艺摇滚男。
聊到这段往事,李晓川还自我调侃“我也是演偶像剧出身的”。
李晓川在[非凡任务]中饰演的小北
大学毕业到2008年出演[十全九美]之前,他回到了家乡云南,在话剧团做演员,中途偶尔也接几部戏份不多的影视剧,在大学教授表演。
这几年的积累冲淡了一些小年轻对演员这条路的冲动式幻想,也锤炼了演技。
为后来大密度的演艺生涯提供了夯实的专业基础。
谈及有没有因为自己的颜值而错过一些角色这样比较“扎心”的问题,李晓川也非常坦然。
他始终记得刚入表演系的时候,老师的要求是“招齐行当”,既表演是个涵盖各种长相各种性格的职业,漂亮好看不是唯一的标准。
他直言自己肯定也会羡慕吴彦祖那种360度无死角的颜值,但演员最重要是找到适合自己的角色。
这种分寸感,也是演员自我认知,自我修炼的重要一环。
李晓川在[赤狐书生]中饰演的道长
刚出道的时候,都有过一夜爆红,要做大明星的美梦。
但演了这么多年戏,接过这么多不同的角色后,他意识到了这个行业的潜在门槛。
这种“现实”帮助他分清了“明星”和“演员”之间的区别,前者让观众记住的是自己,后者让观众记住的是角色。
而对于李晓川来说,从2008年的乌卡卡开始,他就明白自己要的是后一种人生。
用川哥的话讲,他非常享受演员这个职业的“分裂感”。
每当有人看着他说:
“哎,你不是乌卡卡吗?”“哎,你不是[小红花]里那个吃外卖的大叔吗?”他就非常满足。
“乌卡卡时期,在喜剧方面被观众认可一次,小红花时期在悲剧上又被观众认可一次,两头我都占了,还要什么,这就够了!”
写到这,突然想起开头川哥问我,什么叫“剧抛脸”?
不禁有点恍惚。
网友创造了那么多时兴的词汇,造了那么多有意思的梗去赞扬或调侃某个人、某件事,到头来不过是一场互联网自嗨。
身处话题中心的当事人或许根本不了解这些词和梗的意思。
李晓川创造了这个角色,已经完成了身为演员的使命,接下来话题的发酵范围则远远超出了角色本身。
聊天最后我问,上热搜前和上热搜后生活工作有没有什么变化?
川哥说,没什么变化,多了一万多个微博粉丝。
这种现实和网络的“分裂感”,也着实有趣。
好在这种狂欢也是有好处的,至少它用热搜的方式,让更多人看到了那些默默无名却专业敬业的好演员。
哪怕只能有十五分钟“爆红”的机会,也是对他们以往多年努力的认可。
▼
影迷互动
聊聊你最爱的“绿叶演员”
请到文章末尾评论区留言
与更多影迷分享你的观影感受

不是没有好演员,都被鲜肉流或者说资本埋了。
山海情里的麻副县长?
这个大叔哭的真的太真实了,看到那个牛肉饭的时候,我就破防了
那场哭戏击中了我的泪点
你好,是广坤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