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李焕英」的四点喜剧创作思考
本文经微信公众号 深水娱乐观察 ID: ShenShuiYL授权发布,原标题:关于「李焕英」的四点喜剧创作思考,作者:深叔,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不过是迟了几天,《你好,李焕英》的表现,包括如今的整个舆论风向,比起大年初一和初二,乃至映前,早已天差地别。
不管怎样,看起来已成春节档传统的逆袭,就是当下中国电影市场的真相——
相比失败,成功才是更难预料的那个。
以及,市场总是乐于看到、并奖励逆袭者的。春节档第六天,唯一一部豆瓣评分不降反升的《你好,李焕英》,票房前景,尽可放开想象。
我们之前聊过好几次关于国产喜剧的创作,那么,一个让我感兴趣的话题是,《你好,李焕英》的成功,又有哪些可借鉴的经验?
之所以这么说,很重要的原因是,一些声音认为,电影改编自几年前的热门小品,且取材自贾玲的个人经历,无论形式还是内容,都有很浓烈的个人色彩。结论也简单,很特殊,也很难复制。
这样的观点当然不无道理,但也难免简单粗暴。
甚至恰恰相反,国产喜剧能从《你好,李焕英》中收获的,远比想象中更多。
创作出发点
在电影的众多物料中,我最喜欢的,是映后释出的这一组。只有看过电影,才会感受到传递的情感。而这两张海报也恰恰告诉了我们,这部电影的成功,最重要的那个原因是什么——
真挚诚恳的创作出发点,和发自内心的表达欲望。
在这个越发信服和依赖大数据的娱乐时代,哪怕是站在功利的视角,国产喜剧集体回暖的第一前提,必须是重新找回表达的欲望。
说实话,这建议听上去一定很没新意。态度诚恳,表达热烈,这几乎是所有新片在宣传时会使用的话术。
但或许,这就是「假真挚」和「真诚恳」的区别。就像我们平日工作,你主动想做的,和被动去做的,从效率到结果,肯定是有差距的。
创作者有没有投入,是用心还是应付,观众一眼就能分辨出来。
就像贾玲不是为了做导演而去拍电影,而是内心真的有想要表达的情感才去做导演;就像结尾那场奔跑中的哭戏,严格说贾玲那已经不是表演了,而是完全进入人物后的样子。
包括在片场,看得出来,贾玲在情绪上也是非常沉浸。
我们当然可以说,表演的真挚是因为,贾玲饰演的就是那个思念母亲的自己,但这样的真挚,绝对不应该被视为孤例。
因为创作上的真挚,不止体现在表演上。
对比过小品就能得出结论,这次的电影剧本,是非常用心的产物。除了设定,完全是一次全新的创作。不仅剔除了小品中相对不那么高级的笑料,更是在剧作结构上很花心思。
简言之,真正有表达欲的创作,哪怕只看技术性的行活,也一定是达标的。
当然,关于创作,不能不提的还有结尾的那个反转。
应该说,喜剧向来是重度依赖文本结构的类型,在叙事技巧上着重下功夫,不仅仅意味着观感的惊艳与提升,更重要的是,对整部电影主题表达的升华。就像贾玲说的,光是考虑如何收尾,就花去了她一年多的时间。
事实证明,这个反转的升华,对电影的成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多数喜剧,恰恰就是小看、或者忽略了这升华。
女性视角
如果说真挚的创作态度,并不是每一个创作者都能做到的,那么下面这个经验,只要想做,我们这个行业就一定可以做到。
即,国产喜剧,实在太需要补充一些女性视角了。
一直以来,国产喜剧几乎就是男性视角的天下,时间久了,难免留下一些不易解决的顽疾。这和技巧无关,因为只需要换个视角,效果立刻就不同了。
那,什么是女性视角?
当然不是「只有女性才会有」这类粗暴划分,在我看来,女性视角首先要有人情味,即它是细腻而充满生活气的。这意味着人物形象,尤其是女性形象,不再是扁平的、符号的、陪衬的,就像「妈妈也曾是少女」这个情感内核,学是学不来的,一切全靠生活经验和生命体验。
只有真正感受和体验过生活,才能保证人物全程说人话、办人事。
贾晓玲穿越到过去,心无旁骛,从始至终的目的都只有一个,就是让妈妈高兴,让妈妈过得幸福。完全没有为了讨好而去满足大众的穿越趣味,继而生出无用的旁支。
电影中的人物关系,特别是两位女主的对手戏, 总是透着亲切。那既是女性与女性之间的温柔,更是人与人之间不掺假的真性情。
再往深了看,女性视角下的人情味,就是对真实人性的礼赞。
它歌颂了人的勇敢与奉献,却也毫不回避人身上的局限性。它尊重每个人,但也不会刻意拔高人的价值。
所以电影的笑点,来自人性的窘迫,也来自人性的可爱;更妙的是,那些感动,亦是如此。
以及,女性视角对国产喜剧最直观的改变,就是过去那些常见的粗俗、油腻和恶意,几乎尽数消失不见了。
所以,单纯从创作技法上看,多一些女性视角,对国产喜剧也是有百益而无一害的。
演员
《你好,李焕英》的成功经验,一定也离不开演员。
贾玲、沈腾,都很好。表演细节的拿捏,精准而到位,透着「换个人演一定大打折扣」的稳。
但这次最大的演员惊喜,很多人也应该同意,就是张小斐。
贾玲和沈腾这样的演员或许很难复制,但找到更多张小斐式的好演员,则是可行的。
首先,我们对一个好演员的外形要求,从来不是好看和吸睛,而是大方与舒服。
尤其是年代戏,更需要演员做到快速融入任何环境,就像张小斐在电影中的造型,不管是白衬衫,还是花裙子甚至是工装,都透着一份亲切。
这是属于选角部分的经验。
其次,我们对一个好演员的演技要求,从来不是用力和炸裂,而是大巧不工、大智若愚。
移动互联网时代,因为娱乐的快餐化,飙戏、炸裂这样短平快的吸睛词汇,一点一点地曲解了好表演该有的样子。张小斐这次的表演,有返璞归真的味道,没有技巧,只有朴实;没有心机,只有真诚。
简言之,电影需要什么,她就表演什么。于是我们最后记住的,是一个永远微笑看着女儿的母亲,一个有着最朴素生活观的女性。
演员需要信念,需要全情投入,且不掺杂任何鸡贼与讨巧。
这是属于表演部分的经验。
做到以上这些,难吗?
平心而论,也难、也不难。一切只看,片方和市场会做出怎样的选择。
而现在,随着电影的大卖,希望更多张小斐这样的好演员,能在未来得到属于他们的机会与认可。
人和
最后,或许又要回到年前我就提过的那个话题,即档期选择。
对春节档这个既庞大又特殊的档期,所谓天时地利人和的成功法则,也不再是三者缺一不可,其中的关键,还是在「人和」。
要解释这「人和」也简单,无非契合二字。
现在可以确定了,今年春节档最契合档期调性的,就是这部《你好,李焕英》。
类型清晰,演员讨喜,表达真挚,主题的受众面亦够广阔,共情力满满。
而「人和」作为一种整体感受,是完全可以透过影像传递给观众的。
回想一下电影,所有叙事的重心,都放在母亲这一个人物身上,没有多少加戏和抢戏;而所有人物的状态,也都是炙热、甚至可以说是单纯的。即便是沈腾和陈赫,虽然承担了很多搞笑任务,人物的底色也是干净而向上的。这样的创作选择,都和整部电影的主题表达、风格调性非常契合。
类似「我来你高兴吗」「我高兴啊」「我能让你更高兴」这样的对话,单看平平无奇,但结合演员的表演,就是能让观众隔着银幕不自觉地露出微笑,继而代入进去,陪着人物一起哭一起笑。
这样的段落,电影中比比皆是。
一方面,温情喜剧在春节档有天然的亲和力,尤其是「回到过去和妈妈做朋友」这条叙事主线,有极强的下沉影响力;
另一方面,要最大化发挥「人和」的魅力,又是真情实感的创作态度、满是人情味的创作视角,以及自然到位的表演合在一起的作用。
所以,《你好,李焕英》的成功,到底能不能复制,我想,答案已经很清楚了。
结语
从明天开始,随着假期的结束,春节档票房狂飙的速度会有所放缓,但这仅仅意味着上半场的过去,《你好,李焕英》的下半场,期待看到更多纪录和惊喜。
而国产喜剧的创作之路,经此里程碑,是否会真的迎来改变呢?

上个世纪的终结者2
不要当成穿越剧,贾晓玲其实是进入了她妈的走马灯的时刻,就一切都解释的通了
穿越都是老套路,知道结果然后逆袭!
现实点,空谈误国。都是太闲了,弄二个小时去看电影,都没结婚没房贷吧。
张小斐不错
为啥我感觉同名小品更精彩,而且流畅度更高呢
初四在电影院看,整体来说剧情没有硬伤,道化服都靠谱,演技也都在线,最后的反转及煽情也不是生拉硬靠。本来就是一部合家欢的电影,从老到小都能盖到笑点,比如放出“亲爱地小妹妹,请你不要不要放弃”时,座我后面的大姨会一直小声跟着唱,冯巩的想死你们了,还有最后的乔杉出场,所有的观众都会会心一笑,这就足够了。
等我当妈妈了可能就是个小老太太了
如果电影都按这个套路来,国产电影应该是很好的,人呃情感比那些“大场面”更打动人~
欠懟?說得像你見過梁朝偉一樣!
穿越找妈的……片子多了去了……之前几部我觉得都比这个强
预言:今年网大会有一匹穿越找爹找妈顺便找骂的电影。
上了也不一定能当梁朝伟的
天时地利人和啊,这么简单老套的故事卖了三十多亿
只能说确实真诚,有这一点,其他都是可以接受的
每次看到一群
在那里大放厥词谈什么创作就想笑....你们这是有多看不起我们这行的编剧啊?诚然现在大小荧幕都充斥着各种屎尿屁,那真的就是我们这些导演编剧想要的吗?这篇文章已经很明白的说了一个现实问题,现在啥都讲数据,没有数据支撑,你拿什么去说服投资人?甚至是说服演员?好多写评论的这辈子可能都没买过100w的股票,却喜欢对动辄投资千万上亿的电影项目指手画脚,我这么说,你是不是觉得有点黑色幽默了?还是你觉得所有我们这行的都是**,分不出啥好啥坏?奈何你聪明没用啊?电影这种艺术他是无法在你投资前让你有一个板上钉钉的回报前景的,所以为了锚定收益,投资方就会想办法给电影添加一些在他们看来“稳赚不赔”的元素,比如大家现在都深恶痛绝的“流量”、“网络段子”甚至于对各种名场面名桥段的“借鉴”,我这么说,能明白了吗?一个好电影大多都是机缘巧合的产物,而一部
,则往往是各方齐心协力的结果!别杠,哥们以前跟过任泉、陈思诚、范冰冰各路明星的多部戏,当时公司是出品和制作方,自己也做过几部小制作,你想bb,自己先去拉个电影的投资试试看.
懷念自己的媽是主題 賈玲小時候估計成績一般 長相一般 但是她媽給了巨大的支持 任何年代讀藝校可以不是一般人消費的起的
一個好兄弟,當年成績不太行個人也算文藝,想來個藝術高中曲線救國,無奈收費較高被家人否了,當時躲在廁所裡痛哭的事,這輩子都無法忘卻,
刚看完,缝裤子反转一下子就让人泪流满面,看完自我反思,亲情和工作该怎么平衡,人生到底得怎么过!
穿越合理吗,科学吗?
中老年男人一般也无感
天朝老百姓是不是长期压抑着自己,剧本都喜欢搞俗套煽情,好的煽情对剧本要求非常高的,然而天朝电影院里烂俗煽情剧情就能卖得出票。这片子安安心心搞喜剧路线不好吗?非要尬煽。如果说前几年的不尬煽的好片子,我推荐 半个喜剧,地久天长,相爱相亲。
在我的记忆里,妈妈就是个中年妇女。是啊,多么直白的一句话。
刚看完,很温暖,妈妈年轻时候的样子应该也是这样的吧
看贾玲跑步,感觉地都在颤抖
张小斐演出了傻白甜
就是长篇小品,傻乐呗,值了。难得轻松无脑笑一场
张小斐演的十分好,选角完美,这是天意,换别人演可能效果就没这么好了。刚开始我还以为张小斐是流量大明星呢……
片子是不错的。但是煽情不好啊。就算是第二篇了。。。。我觉得这个依然是套上喜剧的情感片吧。。。。。笑点比较尬?
应该是话剧《曾经》的创作思考
下午刚看过,总结起来就是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吧,剧情虽然老套,应该能引起不少人共鸣,穿插不少小品式的搞笑环节有点为了喜剧而搞笑,如果能稍微克制一点也许会更好,不合理的地方也有不少,这种车祸贾玲竟然屁事没有太不合理了,总体来说还算可以吧,非要打分的话7分最多了
这剧的创作思路就走的 女版夏洛特烦恼。然后再具体填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