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你好,李焕英》,我想郑重地和贾玲说声对不起
春节档大战已经正式拉开了序幕,万万没想到,之前最不被看好的《你好,李焕英》成了口碑第一。
贾玲的这部处女作,在豆瓣上开画8.1分,随后不跌反升,涨到了8.3分,成为春节档唯一一部8字头的电影。
喜剧片向来不受豆瓣待见,成龙和周星驰的喜剧电影上8分的很少,沈腾的《夏洛特烦恼》口碑大爆,豆瓣也只有7.7分。
而《你好,李焕英》能取得如此成绩,说明它是近些年质量最好的一部喜剧,甚至有可能冲击2021年的年度最佳影片。
之前皮哥还谨慎地预测,本片的票房很难突破25亿的天花板,但看完影片后,我可以肯定,25亿的天花板已经被贾玲撬开了,本片的票房上限应该上调到30亿。
先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观影见闻。
我是除夕买的初一晚上的电影票,当时只剩最后一张票了,当时心里还犯嘀咕,贾玲的票房号召力这么强的吗?
实际来到影院,我才发现自己低估了观众的热情,这部2D影片被安排在了IMAX大厅放映,整个场子座无虚席,我的位置是最后一排的角落。
我的左手边坐着三位五十出头的大姐,右手边坐着一对情侣。
观影过程真热闹,只要片中一出现八十年代的配乐,左边的大姐就会下意识地跟着轻哼,还自顾自地和她的姐妹们回忆过去的往事。
右边的情侣则不断轻声交流,男孩一直给女孩科普剧情。
你没有看错,这部喜剧片其实还带点烧脑和反转性质的,不带脑子来看还真不一定能全看懂。
特别是结尾处,贾玲通过裤子上的补丁,推断出真相,她开始狂奔,我旁边的那女孩就一脸懵逼地问男友,这究竟是肿么回事?
等到片尾字幕出现,我明显听到左边大姐的抽泣声,放映厅的灯亮起来,还能看到她明显的泪痕,这片子后劲儿可真足。
总的来说,观影过程比较聒噪,但我却很享受,因为过年看电影就讲究一个气氛,这部影片在影院里观看比在家里抱着平板看,效果要好几倍,大家在影院里一起笑一起哭能产生很强烈的情感共振。
从影院里走出来,我情绪激动,最想要做的一件事就是和贾玲说声对不起。
老实说,我和许多人一样,事先是很不看好这部影片的。
原因有二。
第一是我不太赞同不停地谈及自己去世的母亲。
我们知道,贾玲19岁的时候,她母亲意外离世,她当时在外地,身上还没有手机,她给身边每个人下跪,求一部手机确认母亲是否还在,可惜最后依然没能见母亲一面。
这个故事确实很感人,但被她在多个节目里说过很多次,还改编成小品演过,现在又要拍成电影。
一方面是新鲜度不够了,一方面贾玲难免被人说成祥林嫂,有卖惨之嫌。
第二,我害怕沈腾又被拿来当枪使。
之前《羞羞的铁拳》和《温暖的抱抱》两部片里,沈腾作为配角被强行列成了主演。
在《你好,李焕英》上映之前,坊间就传言,沈腾的戏份加起来只有8分钟,友情客串被营销成了男一号,尽管官方下场辟谣大,但依旧挡不住闲言碎语。
这也可以理解,毕竟有前车之鉴,观众还是担心受骗。
带着这样两个偏见,我走进了影院,观影期间我是带着挑刺儿的心态看的。
影片讲述了贾晓玲的母亲遭遇车祸,在弥留之际,19岁的贾晓玲穿越回了1981年,那是她出生前一年,她来到了母亲工作的工厂,试图改变母亲的命运。
这期间她略施小计,帮母亲买了厂里第一台电视;协助母亲参加了厂里排球赛;还帮助厂长儿子沈光林追求母亲。
观影时大家笑声不断。
可是我却在犯嘀咕:贾玲的父亲哪里去了?贾玲给自己的母亲强行组一个“欢迎光临”的CP,她父亲看了不会觉得膈应吗?
可是影片后期,我心中的的疑惑解开了。
乔杉扮演的贾玲父亲登场,我们才明白,原来她父母亲一直在秘密谈恋爱,从片尾的字幕也能看出,这也是真实情况,观众在前期看不到她父亲也就合情合理了。
接着另一个疑惑也随之解开,贾玲之所以给母亲组CP,就是想让她过上锦衣玉食的好日子,生一个月入8万的争气孩子,这个动机也显得非常合理。
贾玲母亲李焕英在片中,面对贾玲的撮合一度十分配合,这似乎也有污名化母亲之嫌。
可是看到片尾,我们才明白,李焕英也完成了穿越,她配合贾玲和沈光林约会,完全是一场表演,为了不让女儿失望。
贾玲和陈赫饰演的小镇青年产生了暧昧情愫,两人的感情穿越时空涉及到了伦理道德问题,可是影片也就点到为止,刹车刹得很及时。
总之,看完影片后,几乎所有的坑都填上了,人物做事的动机都很合理,不仅尊重了事实,还使得剧情非常流畅连贯,甚至在结尾塞入了高能的反转,就是鸡蛋里挑骨头也挑不出什么毛病。
而且本片最让人信仰深刻的地方不在于流畅的剧情,而在于真挚的情感,里面的笑点没有硬挠你的咯吱窝,泪点也没有强戳你的泪腺,一切的情感起伏都是水到渠成的,特别是贾玲最后在街头狂奔,满眼泪水,想要留住母亲却无能为力,让人特别动容。
我敢说,如果贾玲只是想要消费母亲赚快钱的话,是拍不出这么真挚的作品的。
我为之前恶毒地揣测贾玲的心理向她道歉。
我的第二个纠结点在于沈腾。
沈腾究竟是友情客串还是男一号,这是许多观众最关心的问题。
我在观影时,不停地看手表,计算沈腾第一次出场时间。
说实话,刚开始有点大失所望。
我记得很清楚,2个多小时的电影,沈腾是在将近60分钟才第一次露面,当时我心里就说,贾玲呀,你太不厚道了吧,哪有男一号这么晚出场的。
可是随后,我的顾虑完全打消,沈腾出场后,带着黄金绿叶魏翔,贡献了很多的笑点。
他的粤语说唱,他的广播口音,他在划船时的窜稀糗事,都让人笑得前仰后合。
其他不说,光沈腾那一段爆笑的二人转表演,前后加起来时长都超过十分钟了,那些说沈腾友情客串的人,真的可以闭嘴了。
有人说,沈腾作为男一号,怎么放在三番?
那是因为题材所致,本片是一部讲述母女的情感片,饰演母亲的张小斐和饰演女儿的贾玲,理应放在一二番。
有人说,沈腾作为男一,怎么一个小时才出场。
那是因为剧情所致,沈腾在片中是厂长的儿子,他和李焕英的感情戏是全片的高潮,没有前面的铺垫,直接上来整CP,剧情会十分突兀。
沈腾出场晚是剧情需要,他的段落也是全剧的高潮部分,作为男一号当之无愧。
而且本片的笑点也比较均匀,在沈腾出场前,无论是买电视机,还是排球比赛,都笑果十足。
沈腾的出场是锦上添花,而非雪中送炭。
而且如果看过综艺《王牌对王牌》的朋友也能看出,沈腾和贾玲亲如兄妹。
听说贾玲要拍电影,沈腾当即表示作为哥哥,自己愿意去妹妹的电影里帮忙。
贾玲在节目中提及去世的母亲哭成了泪人,沈腾也是迅速上去抱住了好友。
我想这样真挚的情感是演不出来的。
在一部怀念母亲的电影里,消费好友的热度,这样的事情贾玲也是干不出来的。
作为一名普通的影迷,我再次为自己持有刻板印象向贾玲导演表示歉意。
《你好,李焕英》的成功让我陷入了思考。
小沈阳说喜头悲尾的喜剧让人反感,为啥本片的煽情就那么水到渠成,流畅自然?
许多人说豆瓣对国产喜剧充满恶意,为啥贾玲的这部电影就能获得这么高的评价?
许多人一边吐槽社会的机会太少,一边对涉足导演界的新人嗤之以鼻,贾玲宣布当导演时,许多人已经下结论说这是烂片预定了,这些人本质上是内心自卑,见不得别人好。
说白了,贾玲是用自己真实的生命体验拍摄的这部电影,在炽烈的情感冲击下,所有的条条框框都不再重要,创作者的身份不再重要,观众能和贾玲隔着银幕直接展开对话,这样的观影体验弥足珍贵。

伙计不能这么说吧,俄罗斯族都发视频表示反感。就因为东北人无所谓?
这个我知道,最前面几排都用隔离条拉起来了。
我春节期间看的几部电影都是在同一个巨屏厅看的。对照一下还是可以看出来的
看完之后只想买辆敞篷车
去过东北就能更感觉到还真没什么,贾玲估计和东北人混的比较多
喜欢她就是单纯欣赏她,和粉丝追星两回事。中国女性喜剧演员也确实不多。今天终于有时间,和妈妈一起去看了,电影值得这个票价。剧情设计结构合理,演员演技在线。情感真挚可能是火的原因吧。不能说是最好的电影,但是的确是很有诚意的作品。
粉丝追星这种事儿,另当别论了,小鲜肉的粉更多。
本人泪点很低,结果这电影完全没有让我有一丝流泪的欲望。流畅度还是好的剧情也完整,8分也是远远达不到。
俺也是带妮去看的,只不过老婆在家带小的,看完回家凌晨两点,第二天起床娘俩该干还干一点不耽误
带娃去看的,去看这电影完全是因为错过了驴得水,又错过了去年的黑马,今年决定不在错过,作为喜剧无疑这是一步合格的甚至有些超纲,包袱多到有时来不及反应,这也得益于大碗娱乐的功底,我觉得一步电影有喜有悲是比较好的结合,但这个悲觉得好像有些贾玲本身的豪叫带入感太强,没有给观众平静的过度来反思,有点像是123听口令一起哭的感觉
我觉得挺好的故事是流畅的.人物弧变化是明显的.前后都有呼应.特别是最后回转很巧妙.这是一场梦啊...女主:我只是想让你开心.母:我看到你就很开心.然后这梦结束了...并不是穿越.作为贺岁档的电影这电影很可以了.不需要多少深度.真的反馈深度和社会矛盾的韩国片厉害的多了去了.贺岁片.抒发下感情带点喜剧元素.不好吗当然我觉得这片沈腾的号召能力也是功不可没.
这电影不好吗?要不麻烦你举个你认为不错的我看看.这是贺岁片那些豆瓣9.0以上的国产片就别举了咋们来点实际点的
唐一不错哦.这题材切对.但是唐二唐三开始...超出其能力了.不知所云了.各种乱加元素想走情怀...他自己也知道烂片啦破罐破摔植入各种广告.真的是看的倒胃口.故意弱化群众智商.日本刑警连这些最最最基础常识都不知道?!还有你这故事线圆不回来.还有唐三的人物弧从以前到现在都是一样的.我想告诉下这孙子.一个人经历了很多事情后.他肯定是有所变化的.比如小丑.我不管故事真假.这个小人物确实是有明确变化路线.你这不知所云各种为反转而反转的拍的很尴尬.看的都尴尬.
疫情原因控制上座率,不同地方控制方式不同。
还真不都是你说的这样,我就是冲着贾玲去的,她是我最喜欢的女性喜剧演员。
因为看过那部小品,在看这个电影没有新鲜感…尴尬
警察 出来洗地了
这次不说票房造假了
我觉得唯一的不妥之处是,叫俄罗斯族人,老毛子。里面有玩笑的成分,可能大多数人不介意。但电影是传播的,积极的,正能量的,观影后我孩子就问过我这个问题,问什么叫老毛子?
这部片让我喜欢上张小斐了
感觉很一般,并没有多好看。全片放完我观察了一下没有人哭,很多带小孩来看的怕不要学到辛西和执绔了。有个一家三口的父亲走的时候还抱怨说"早就说了不要来看这个了你看这有什么好看的"
我也觉得没有夏洛特烦恼好看
如果不是因为春节档感觉就是一部很普通的国产片而已
一部电影你看完喜欢就喜欢 不喜欢就拉到 非要去较劲就没意思了 谁是男一号 又有啥关系 能让你有感觉那就行了 没感觉就算 反正大家也不差这一张票钱
嘉玲哭的太出戏,如果不是因为疫情后的爆发消费,这部电影票房也就平淡无奇吧
我觉得剧情略有拖沓,特别最后20分钟,我认为这尾巴没甩起来,掐了最后这20分钟可能更好。我认为不必去交代得一清二楚,也不用专门为了讲清楚合理性而去专门做脚注。
哦,那说吧
还没来得及看 有没靓妹一起的看的
我也是母亲,但我看到的不是理所当然,而是如果我离开了孩子孩子面临的一切是那么痛苦还有怎么做一个经常微笑的妈妈,
就是加长版舞台剧
无感,没有兴趣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