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雀羚被指使用“禁用原料”圆叶牵牛引发风波:真相何在?
百雀羚是拥有悠久历史的国货护肤品牌,品牌声誉一向良好。然而,2024年9月,一则关于百雀羚化妆品涉嫌添加禁用原料的消息迅速蔓延,这导致企业陷入舆论风波。究竟让百雀羚陷入风波的“禁用原料”是什么?为什么它会引起如此大的关注?
此次陷入风波的“禁用原料”是圆叶牵牛提取物。作为一种源自中药的植物提取物,圆叶牵牛提取物在几十年前是被允许使用在化妆品中的,然而,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在2021年5月26日发布的《关于更新化妆品禁用原料目录》中,将其列为禁用成分。百雀羚在相关政策调整后便停止了使用该提取物,并对产品配方进行了更改,这表明百雀羚自2021年5月26日之后生产的产品不再含有圆叶牵牛提取物。
圆叶牵牛提取物究竟是什么?牵牛,又称喇叭花、大花牵牛,原产于美洲,是一种常见的观赏花卉。其近亲圆叶牵牛在我国亦有种植。圆叶牵牛是一年生缠绕草本植物,具有中药价值,其种子牵牛子可以“泻水通便、消痰涤饮、杀虫攻积”等,主要用于治疗便秘等疾病。现代研究表明,圆叶牵牛各部位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包括花青素、类黄酮、木栓酮、α-香树脂醇等,这些成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皮肤氧化速度和延缓皮肤变黑,但同时也具有毒性,可以用来杀虫。牵牛子的毒性主要来自糖苷类物质和生物碱,用于人的皮肤会存在一定风险。
尽管圆叶牵牛提取物曾在化妆品中被准许使用,但由于其复杂的成分和毒性,国家药监局决定将其列为禁用原料。这使百雀羚等化妆品企业必须遵循这一规定,停止使用该提取物进行生产。不过,百雀羚已经在2021年4月调整了配方,确保在2021年5月26日之后生产的产品不再含有该成分。
此次风波引发了公众的广泛关注,虽然百雀羚在回应中详细解释了事件的始末,并指出当前市场上的产品并不存在违法添加禁用原料的行为,然而,消费者的疑虑并未消除。国家药监局明确要求,自2021年5月26日起,禁止生产和进口含有圆叶牵牛提取物的化妆品,但旧产品并不受新规限制,仍可合法销售。因此,消费者在部分电商平台上购买到含有该成分的旧款产品也是有可能的。
在这一事件中,部分消费者混淆了事实,认为百雀羚仍在使用禁用成分生产新产品,并对品牌产生了误解。实际上,百雀羚严格遵守了国家法律法规,并将回应和解释及时公布出来,以减少舆论对企业形象的负面影响。然而,事件的根源可能在于监管政策的变化以及部分管理人员对政策的解读不准确,这在化妆品行业并非个例。
实际上,不仅是圆叶牵牛提取物,不少熟悉的植物也被列入化妆品禁用原料名单。例如,万寿菊因含有带有光毒性的化学物质,被国家药监局认定为禁用植物,使用后可能诱发光照性皮炎等疾病;含羞草因含羞草碱对酪氨酸酶系统有抑制作用,可能导致脱发、恶心、呕吐等症状;魔芋全株带毒,未经处理的魔芋可能引起严重的身体不适甚至死亡。其他传统的药用植物如某些具有药效的草药,因其药用属性被纳入监管,导致不能在化妆品中使用。
百雀羚风波事件不仅引发了消费者对国货日用化妆品安全的质疑,也引起了化妆品行业对政策解读的讨论。从政策执行来看,国家药监局为保障消费者使用安全,对化妆品原料进行了严格的监管,这需要化妆品企业严格遵守新规并及时调整生产配方。百雀羚在本次事件中的回应与配合,也显示了其对国家规定的重视与遵从。
这一事件警示我们,消费者在选购化妆品时应了解并追踪产品成分及其相关政策变化,避免因误解品牌而受到不良信息的误导。同时,相关监管部门应加强政策宣传与解释,减少因政策变化而产生的误解和纠纷。作为消费者,更应科学理性地看待与使用化妆品,从成分安全性、品牌信誉等方面进行综合考量,以确保使用的产品对健康无害。
监查部门、企业和消费者的共同努力,才能够形成更加透明与健康的市场环境,从而真正保障消费者的权益和市场的良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