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看待“理想汽车销量突破100万”:这不是领先!
对于理想这个汽车品牌,很多人唱衰,认为其缺乏自研技术,甚至贴上“力帆”的标签。但现实很打脸,近日理想官宣:理想汽车累计交付突破100万辆。这是非常恐怖的数据,从理想ONE上市到现在,也仅58个月时间。
但是,站在我个人的角度,我认为这并不是理想的骄傲,更不能称之为:遥遥领先。那么,如何看待理想的销量呢?需要从几个方面分析。
1、产品定位准+设计到位+高端营销
多方位满足用户需求,是理想最大的优势。但销量的提升,更多是高端营销的功效。因为,车的设计容易被模仿和超越,但品牌形象很难改变。
设计方面,理想满足了家用车的痛点需求:可油可电上绿牌、6座大空间、舒适座椅大沙发、大彩电+车载冰箱。俗话说的好,理想就是:冰箱、彩电、大沙发。这是用车最直观的体验,什么技术能力、底盘操控等,真的与普通用户无关。舒服、实用,这才是最要紧的。
可能有人说理想油耗高。确实如此,理想的亏电油耗,尤其跑高速不输燃油车。但是,市区油耗低,提速快,加上熄火开空调看电影等电车特性,在体验方面,燃油车还真比不了。油耗是可以忽略的缺点。
2、技术是最大短板
理想的核心技术,基本上都是外购,缺乏自研能力。
发动机。对于增程式电车影响最为关键的部件:发动机(增程器),理想无法自主研发设计,早期采购东安动力的发动机,现在主要采购新晨动力公司的发动机总成。不过,理想足够聪明,在2021年联合新晨动力成立了合资公司:理想新晨科技有限公司,用于为理想汽车提供发动机,理想占股51%。这样一来,似乎可以避开理想没技术的标签。但是,本质上还是新晨的发动机技术。新晨动力是一家专门的发动机供应商,技术大概也是购买的AVL公司成熟方案,或者国外某些车企退役的发动机。相比国内一线传统车企,新晨的发动机研发能力一般。
电池。理想没有自己建厂生产电池,而是选择外购,供应商为欣旺达、宁德时代、蜂巢能源。这个无可厚非,毕竟大部分车企都是这么干的。值得一说,蜂巢电池是河北保定长城汽车成立的电池品牌,可见长城有比较长远的战略规划。
电机。和发动机一样,理想非常聪明,2021年就找汇川合资了一家公司:常州汇想零部件公司,为理想L9等提供电机。技术还是汇川的,但理想控股87%,那么就可以宣传是自己设计了,这样有利于营销。但实际上,理想很少宣传自己的技术,营销重点是产品设计如何满足用车需求。
理想这种技术研发的打法很独特,不是直接收购某供应商,而是找供应商合资成立公司,理想做大股东出钱建产线,供应商出技术。既获得了比较好的核心部件,又避开了没技术的标签,一部分利润分给了方案商,但做好营销提高溢价即可平本。
理想ONE供应商3、体验到底怎么样
基于上面,我们发现理想的发动机(增程器)和电机是短板,但其他部件都是国内/国际一线供应商,如果做好设计整合,品质应该不会太差。
我不是车主,但身边确实有购买理想的朋友或同事,自己也试驾过几次。乘坐体验,底盘悬架偏软,导致晃晃悠悠像船一样,因为我日常开美系SUV的缘故,比较适应这种晃悠。但如果轿车用户,估计第一次乘坐理想会体验不佳,甚至感觉没有丰田塞纳这种工具车好。还是那句话,习惯了就好。操控方面,理想ONE表现不太好,现在的L6789中规中矩,和美系车有点像,没有BBA灵活。网上最吐槽的是理想油耗高,高速9-11个左右,如果速度超过130,能明显感到动力不足,发动机噪音也大。确实如此,高速120以上,还是3.0排量及以上的燃油车爽快。
总结:
理想销量高的主要原因:营销做的好,成功打造了高端品牌、外观设计漂亮,符合大众审美、冰箱彩电大沙发,宣传到位,全面满足家庭用车需求。
由于技术不占优势,传统车企也可以轻易模仿理想的设计,技术和体验上更可以超越。但是,理想和蔚来的高端营销,估计没几个传统车企能学得来。
PS:仅个人观点,轻喷。
作者声明本文无利益相关,欢迎值友理性交流,和谐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