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听歌秘籍??我觉得还是一问一答的模式比较好!
开篇习惯性碎碎念
收到了站内HIFI小小值老师的文章邀请,由于自己总是在“耳朵会怀孕”栏目下发点儿小文章,所以约稿这个小面子还是一定要给小小值老师的。
看见双十一的活动还是不少,有什么发文大于五篇什么TOP1有AIRPOD等等的礼品可拿,我估计也与我这种习惯长篇大论塞下许多内容一篇顶三篇的值友没啥关系了。还是希望众测能中一个吧~
这次的征文活动题目是“独家听歌秘籍”,这个题目貌似有点儿大佬,对于我这种半吊子选手来讲,还是别秘籍秘籍的了,还是用问答的形式来说说我现在的听歌习惯。有些不当之处还望一笑而过,如果您看到有严重的技术错误或者逻辑错误还望指正。那些键盘侠这回我就无视了。
好了就让我们开始吧!这回的干货比我尽量控制在90%吧。
选购播放器要侧重什么?
其实现在厂商和毒文把播放器们吹的是天花乱坠。“大推力”、“解析爆棚”、“DSD播放”、“高素质”、“双xx芯片”等等等等乱七八糟看得我是都不知道怎么买了。
其实有的说的有用,有的绝对是扯淡。下面我就单独说说我的见解吧,不一定对,仅作参考。
推力是什么?重要么?
播放器的推力一般都以mW来计算,瓦是个功率的单位,个人认为推力指的是“最大不失真功率”,而不是推力大就是音量大。有些播放器开非常大的声音以后可以输出大于它推力的功率数,但是声音基本上就已经失真了,例如在某个频段过载造成的破音。如果耳机的阻抗大,播放器的输出功率小的话,就造成了通过耳机的电流较低,所以才有“推力小,耳机推不动”的情况发生。
所以推力对有的喜欢玩儿大耳或者高阻抗低灵敏度耳机的玩家非常重要,但是如果你只用非常容易驱动的高灵敏度耳塞的话,完全可以不用看推力这个参数了。
声道分离度?
这个完全是个玄学的东西,建议忽略不看,非常耽误时间。
解析力?
解析力就非常复杂了,与解码的芯片有关,也与播放器本身的调音有关。大多数播放器都有一个固有的均衡器调音设置,虽然你看不到,在均衡器关闭的情况下,其实每个播放器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均衡器”设置。有的播放器在500Hz-2KHz频段增益稍大,在0-150Hz频段比较削弱,所以就造成了一种解析很高的感觉,其实它的解码芯片不一定有多好。所以解析力还是要靠听。
控制力?
控制力与推力有关,但是也有例外,有的播放器推力虽然不是很大,但是控制力非常好,所以推一些公认比较难推的耳机时表现就比较好。其实控制力也与控制低音弹性和高音泛音频段有关。
音效?
音效其实被许多人所不齿,说是开了音效(均衡器),音质就会降低,其实这是完全错误的。如果你是一个流行爱好者,一定要买一个均衡器设置比较强的播放器,这样能让你省下很多银子。这部分后边说。
选择播放器的侧重点?
说了这么多,关于播放器的选购,最好要选择一个以上几种都比较平衡的器材,可以说如果你不是烧的很重的话,选择一个均衡器比较好的并且推力又凑合的播放器,比什么都强。如果你烧得很重,就要所有东西都有所兼顾,但是花的钱也是成指数曲线上升。
随身听应该怎么选择?
轻度发烧听个响儿玩家
建议购买安卓系统的音乐播放器,这样和手机一样使用许多的流媒体软件,毕竟现在大家的手机流量都够用。像安卓随身听鼻祖ZX1 ZX2,虽说现在装上最新的网易云音乐也是卡了吧唧的,但是毕竟能用。
一般这类玩家也不会去给耳机换线,也不会搞什么平衡输出。小巧精致,续航足就够了(不过安卓系统的播放器续航时间都不会太长,ZX2例外)的播放器:索尼A100系列(11月发售)、飞傲M6等等。
有人会说,这类播放器跟手机音质没什么大区别,的确,推一些非常容易驱动的耳机确实区别不大,但是推一些稍微难推的耳塞,虽说也不会推的很好,但是却比手机强得多。另外,现如今越来越多的手机都取消了3.5的音频接口,并且强调无线耳机的使用,所以这类轻量级的播放器还是能占据市场的一席之地的。
中度发烧玩家
这类玩家一般对器材有一定的要求,也会猎奇一些如平衡接口、LDAC之类的要求。
不过在选择器材上还是分为两类:
一类就是懒得去下载的人士,所以就可以选择一些烧高端一些的安卓音乐播放器,例如iBASSO DX16、飞傲M11PRO、索尼ZX500系列。这类随身听的好处就是非常方便,资源也都是网络上的,缺点是他们的性能都不怎么样,并且电池还比较耗电,可能用两年系统就卡成狗了。
再者就是有地方购买或者是下载到无损资源的人士,那么就应该在音质、便携、续航方面去找一个平衡点来购买播放器。所以本人推荐索尼的ZX300和黑砖。其实说实话,索尼在这个级别的播放器还是统治级别的,并且也提供了购买音乐的平台。可以说中度音乐发烧友盲狙索尼的随身听可以说是绝对不会出错,索尼在随身听领域的研究可以说是集大成,无论是系统、续航、操作还是设计,都可以说是顶级的。至于音质嘛,毕竟每个人的听感都不一样,所以这也是索尼最招黑的地方,因为别的地方根本没法下手黑。个人认为,索尼在随身听上边的音质可以说是很好的.
重度发烧玩家
说是话我还没算正式踏入这个级别吧,这个级别我感觉基本可以告别随身了。并且要根据自己的听音爱好来选择合适的前端以及耳机。一般这个级别的玩家就已经不用别人教他怎么去玩儿发烧音频了。
家用台式播放器怎么选?
其实如果有的烧友比较喜欢古典,比较喜欢玩儿大耳机,或者说是很少随身听音乐,家里的听音环境又不允许玩儿音箱,那我非常建议买台式听音设备。不少耳机大厂都推出了他们的旗舰西装套装(前端+耳机+放大器),购买套装可以说是非常省事儿,声音只有你不喜欢,但是绝对不会错,绝对不会是恶声。而且可以把这个品牌的当前最好的声音买过来。
你可能会看到好多朋友劝你单独的耳放,单独的解码器。这个我也在我之前的文章提到过,单独折腾解码和放大器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总之一句话,如果你真的烧到了完全的可以单独购买耳放解码器,就再也不会问别人到底该怎么买了。否则我劝各位为了省事和不出错,建议购买西装套。
笔者一般用什么流媒体音频软件?
答:主用网易云音乐,其他软件偶尔使用。
最近跟一个哥们儿聊天,他入了HUGO2那个便携解码耳放一体机,并且跟我说像他这样的懒人,用手机接一个解码耳放一体机来听歌儿,特别是80年代的华语流行,那叫一个爽,那叫一个方便。
的确,对于不是重度发烧玩家,现在的流媒体软件已经几乎取代了下载和买CD盘。现如今的流媒体软件也很多,为什么我会选择网易云音乐呢?可能就是因为先入为主吧,最开始网易云音乐是免费使用的,并且里边可以无限量下载乐曲,甚至是无损格式(虽说当时许多无损音乐是假无损)。不过到现在网易云也开始收费了,并且曲库也不是那么全了。这也不难看出现在竞争有多么激烈。
像我有的哥们儿,QQ音乐、网易云音乐、苹果APPLEMUSIC一样儿会员来一个。因为我平时也有购买CD光碟和数字音乐的习惯,所以只开了网易云一家。
如果要我说现在这几家流媒体软件会员怎么开?我是总结出以下结论:
图便宜:网易云(淘宝上购买普通会员很便宜)、虾米音乐(淘宝88VIP赠送,现在貌似不送了,各位观望观望具体的活动吧)
古典曲库全:Apple Music(下载的音乐导不到其他设备里)
QQ开钻石好看:QQ音乐
软件里的无损都是真的么?
最开始国内流媒体软件刚刚兴起的时候,的确好多软件里边的FLAC都是假的,几乎都是320K的MP3生生转换来的,连升频都没升。但是现在这么激烈,软件方的审查都比较严格了,假的几乎已经绝迹了。像我使用网易云音乐,如果有喜欢的歌儿可以下载下来,传输到其他设备使用。
耳机中的三频具体怎么理解?
通俗来讲耳机中的三频指的是高中低频,但是如果细分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大频段:
超低频:0-40Hz,很低很低的声音了。
低频:41Hz-150Hz,这个频段可以说是占了音乐中的极大比重,可以说是占了三分之二左右。体现低音重不重的关键部分。
中低频:151Hz-500Hz,也是音乐中的主力,大部分人声在这个区间段里。体现声音润不润,人声近不近。
中频:501Hz-2KHz,女高音、军鼓、乐器的一部分泛音,体现解析力好坏的关键部分。
中高频:2KHz-5KHz,一些噪音,和非常非常尖锐的声音。例如小提琴弓弦相互摩擦的声音,电吉他的滑弦声。
高频:5KHz-10KHz,体现空间感,层次感的频段,可以加强中频部分的解析,把中频区域从淹没的低频中拉出来。
极高频:10KHz-20KHz,音乐通透的程度,如果单听这部分频率就是丝丝声。
超级高频:20KHz-无限,理论上人耳听不见,就是一部分超级玄学的声音。但是确实又影响听感,这个后边说。
我的森海塞尔HD800S的曲线图:
所以说如果某个耳机是“三频均衡”的话,那么它应该是没有一个频段是突出的,但是也绝对不是三个频段都平成一条直线。
耳机应该怎么选?
一般在问一些行家该买什么耳机的时候,大佬总会问你听什么歌儿比较多。
因为没有一款耳机是三频完全均衡的,每个耳机都有专业调音师的调音。下面我来粗略地说一下吧。
耳机的硬实力
我认为耳机的硬实力包括声场声音厚度和解析。虽说解析和声音厚度可以由提高中频来感受到,但是因为振膜材质、耳机腔体和单元的大小不同,硬素质实力是有体质上的不同的。耳机的声场如果在播放器推力或者特殊效果不改变的情况下,也不能靠调整来扩大声场的。所以如果在听歌上对声场、解析力和声音厚度有严重需求的用户,一定要考虑这部分的硬实力。
古典耳机该怎么选?
古典音乐其实分为了许多类型。但是粗略的划分,可以分为大编制和小编制。
大编制音乐包括交响乐和协奏曲居多,如果要选择听这类歌曲的耳机,低音弹性一定要好,这样在某些运用大提琴和大号做为低音部分的乐章才能体现出应有的气势。并且声场要有一定规模,解析力不能差,这样第一你能听清每个声部甚至分离出音乐里的每一种器乐,并且能找出该乐手在录音时的准确位置。
小编制音乐可以理解为一些独奏或者二重奏之类的,这就好比是SOLO,所以一定要把这种单一或者少量乐器发出声音的质感体现出来。所以选购这类耳机,中低频、中频、中高频一定要好,声场不一定要有多大,解析力要非常好,才能体现出如小提琴弓弦摩擦出来的那种“松香味儿”(毒文常用词汇)。
人声流行乐、爵士乐耳机应该怎么选?
流行乐最考验耳机的50Hz-2Khz这些频段。特别是500Hz-1KHz这个频段,总看到毒文里写到“如同xx在你耳边唱歌一样”,如果有这种感觉说明人声很近,铁三角好多人声塞都是这个频段的频谱图比较突出。解析力不一定要很好,但是声音厚度要厚一点儿,这才能体现歌手们唱的十分润,而且后边的乐器不喧宾夺主。例如我在听流行乐的时候,除了鼓以外,我认为人声和贝斯的低音几乎占了80%的音乐量,其他的中高频如钢琴、吉他和弦乐都应该是点缀。如果解析太好了,大脑会不由自主地被后边的伴奏所吸引。
爵士乐其实就算是一种小编制的音乐,只不过有些爵士乐的主音部分是由萨克斯、长号小号来完成的。所以听爵士乐的耳机可以参考古典音乐的小编制耳机,但是耳机的解析力和高频可以稍微暗淡一点。
摇滚乐耳机应该怎么选?
电吉他的音色其实就是木吉他的声音经过效果器的失真处理得来的。失真这个词在烧友们中间一定不是个好词,所以如果播放“失真”的耳机解析力特别的好,低音特别的匮乏,声场又大,高音又特别突出,那么一定特别刺耳。对吧?所以你应该知道你怎么选。
这些耳机中间的关系
其实如果你没什么钱,又听得很杂的话,可以把耳机兼顾一下。
听摇滚乐的耳机有时候听听流行也可以。听小编制的耳机也可凑合听听爵士。
但是听大编制的耳机适应面就比较窄了,由于大声场和高解析,所以也就能凑合听点儿不插电的摇滚现场了。
耳机的结像
结像这个词我觉得是最扯淡的一个词了。结像的含义是:对于一个立体声重播系统,当一件乐器(或一组乐器)或者一个演唱家(或一组歌唱家)在某个位置发声后,人在重播系统里通过对声音的质感和密度的体验感受到它(们)在声舞台上的清晰定位和形体的过程(百度百科)。
根据定义,我认为大多数把结像挂在嘴边的所谓的评测大神,都是在扯淡。为什么呢?因为他们可以说出任何音乐里边的所谓结像好与坏,好像他们参与了所有的录制。
我认为“结像”这个词比较适用于录音室或者混音师,因为他们知道究竟在录音时乐手的站位是怎样的,在普通欣赏音乐中能听出每首乐曲所谓结像的好坏,不是扯淡就是脑放开太大了。所以结像这个东西我感觉大家完全可以忽略,整个声场的规整度和形状才是应该考虑的重点。
耳机到底应该怎么选?
扯了这么半天,我写的是晕晕乎乎,大家看得也是云山雾绕,不过总体逻辑还在。总结一点,挑选耳机第一还是要靠试听,或者能在耳机介绍中看到耳机三频曲线的走势,这样对照着上边写的内容,你可能就能挑选出一个好耳机。
但是如果说你没啥钱,那怎么办?请看下个关于均衡器的章节。
均衡器是否影响音质??
总听有大神说:“不要开均衡器,会严重降低音质!”
真的假的?我来说说我的见解。
个人认为均衡器在调好的情况下,完全不会降低音质,反而能增加听感。不过如果调不好则会影响听感。
上边也说了,每个耳机在出厂之前都会经过调音,如果有特殊针对的耳机,会根据声音频段进行轻微的增益或者衰减。所以每款耳机就有了他们自己的“均衡器设置”。
所以如果你善用均衡器的话,再加上一个三频比较均衡的监听耳机,那么通过你自己的设置就可以让这个比较均衡的监听耳机变得适合多种类型的音乐。
除了上边的对照表,我再给出一个影响听感的均衡器增益衰减对照表(自己总结,可能不太对)
0-60Hz:沉闷的感觉。
61-120Hz:低音的沉重度(低音力度)
121-200Hz:声音的厚度
201-500Hz:感觉到声音的力度
501Hz-1KHz:声音的密度,人声的远近
1KHz-2KHz:声音的通透的感觉
2KHz-5KHz:声音的明亮感觉
5KHz-10KHz:尖锐、锐利的感觉,刺耳感
10KHz-16KHz:通透度,空间感
个人认为,增益不应该超过+5dB为好,否则可能导致失真。最高增益与最低衰减不要超过10dB为好。
随身听界的阴谋
为什么好多玩家对均衡器望而却步?原因可能有这么几个:
台式播放器一般很少有均衡器设置
好的均衡器需要优秀的算法或者独立芯片,有的厂家做不好,所以就在毒文上写着“均衡器影响音质”
一提均衡器,人们就想到了“重低音”、“动次大次”,感觉很LOW,因为毒文里这么写的。
苹果当年红极一时的iPod,均衡器很差,甚至Classic 的均衡器开启后都有噪音,所以造成了许多玩家的阴影。
所以久而久之,毒文就写成了“均衡器严重影响音质”,可见写毒文的人其实技术不怎么样。
现如今做均衡器最好的厂商还是索尼,最好的app个人认为是POWERAMP。别拍砖,谢谢!
老机应该怎么玩儿
有些玩家热衷于玩儿老古董播放器,比如我。
其实玩儿老机也就是找找多年以前的感动,其实要说解析力或者芯片的先进性,老机大多数不如现在的新机器,而且超级容易坏。
所以如果玩儿老机,须注意以下几点:
手头的钱必须多,因为如果人品不好,淘来的机器可能几天就坏了。
必须有一些电器常识和折腾的能力,比如调整光头的功率和聚焦,给磁带机换皮带齿轮。
最好挑选还能够买到替换用备件的机器,特别是CD机的光头。
一定要买一些能给你带来特殊感动或者有特别好的听感的机器。
由于我玩儿CD机比较多所以推荐几个可玩儿比较高的老CD机:
索尼D777:DBB音效低音超级好,而且不影响中频高频,有口皆碑,而且光头现在还有二手拆机件可以换,外接电池盒可以用5号电池。
Technics XP3/XP7:推力极大的机器,无论是PO口还是LO口的听感都可以和2000元的台式CD较个劲,而且很漂亮。
松下CT810:光头寿命超级强,松下末期最值得玩儿的机器,推力大,音效好,便宜。
松下CT570:被捧为松下末期音质最好,个人认为比较适合弦乐。使用5号7号电池。
索尼EJ815/E880:和EJ915和EJ01的音质基本是一样的,光头现在还有全新库存,可以直接在CD上操作,不用线控。
索尼D150:光头还有的换,而且造型漂亮,推力9mW,控制力好。
在家中的主力台式耳机系统?
由于我是一个摇滚和古典爱好者,这两种类型的歌曲在我听的歌曲中占到70%以上。所以我的主力台机系统就选择了森海塞尔和索尼的耳放解码一体机。型号是:HDV820和ZH1ES。这两台机器的详尽介绍我发在了另外的一篇文章上,在这里就不赘述了,有兴趣的朋友请参考《退烧纪念贴——大法西装套和森海西装套业余评测及几年发烧的小小心得》。
在家中的耳机我用的很杂,除了超链接中那篇文章中提到的西装套中的耳机以外,我还用很多。我认为当今耳机超过2000块钱就已经只有听感上的差别了,所以我很不建议购买超贵的耳机,都说一万以下听个响,不过我倒是感觉,如果超过一万块的耳机就请非常谨慎地购买了,例如是什么我就不说了。
不过既然是分享经验,我还是推荐几个我认为在家里听比较不错的耳机吧:
森海塞尔HD800S
这个耳机我就不赘述了,现在基本上已经是跌倒了快谷底,最擅长的就是大编制的古典音乐,但是听一些流行的现场也是不错的。前端的话,除了自家的西装套装HDVD800和HDV820之外,像HUGO2、惊雷430、UD50X等等都可以推的不错,但是对比HDV820都感觉少了点儿中正的气势。
适合音乐类型:古典(交响、独奏、协奏曲)、摇滚不插电现场、华语流行男声、爵士
森海塞尔HD650
作为森海塞尔上代旗舰,现在价格真的是低到不能再低了,前两年1800左右的价格就能买到一个全新的国行,不过貌似价格又涨到2000左右,而且因为成本的原因,HD650的产地也从爱尔兰转到了罗马尼亚。所以买到耳机单元上方没有MADE IN IRELAND标志的朋友们也不用担心自己买到假货。这个耳机听古典个人认为比HD800S和HD800更有气势,最近森海塞尔也是除了HD650个人认为的全面升级版HD820。但是如果你买不起HD820的话,用六分之一的价格买个HD650也是很好的选择。
最近有朋友说最新版HD650的调音已经向HD600靠拢,所以,如果对交响乐气势十分有要求的朋友可以买一个二手99新的瓦楞纸板的HD650,反之购买新版的就可以了。
适合音乐类型:古典(交响、独奏、协奏曲)、流行、硬摇滚、摇滚乐现场、爵士
MARSHALL MONITOR
对,就是著名音箱厂牌马勺(MARSHALL)的贴牌作品。但是虽说是贴牌产品,但是调音确实是按照马勺音箱调的。
说实话,这个耳机解析渣、素质渣、低音轰隆隆,听感也不咋地。但是却十分适合摇滚乐,而且是只适合摇滚乐,特别是吉他的失真声音。本人有时候练琴不想接音箱,就直接综合效果器连接MARSHALL MONITOR来听。
而且这个耳机完全是按照马勺音箱的仿皮材料做成,头梁上也是粗制大线缝制的。如果你是一个长发飘飘又留有性感络腮胡子的摇滚男,那么你戴着它出街,我感觉回头率肯定是90%以上。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这个耳机仿冒品很多。我没买过,也不知道仿品的音质如何,据朋友说高仿品的音质也有点儿马勺的意思。所以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试试。
适合音乐类型:摇滚
音特美ER4S
大名鼎鼎的小四,大名鼎鼎的“强奸”耳朵的设计。这个耳机已经发售了20多年,现如今最新的ER4SR/XR也出了,制作很渣的塑料外壳也换成金属的了,但是如此升级的做工,仍然找不到ER4旧款的那种强奸耳朵仍然很享受的感觉…………
有时候听着ER4,总觉得这居然是单单元动铁发出的声音。有人说,ER4B才是最好听的,但是个人还是觉得,ER4S才是ER4的普通版本(STUDIO),而4B总感觉像个实验型号,声音太过于干,总觉得是个干瘪的监听耳机。但是因为ER4S比较难推,随身设备由于功率的问题,推ER4S/B还是很无力的。
适合音乐类型:流行、摇滚、混音监听、古典(小编制)
索尼MDR-Z1000
ZK作为索尼上上代的挂名旗舰,其实音质十分的可以,它是一个十分中正的监听耳机,三频十分均衡,这就让它可以适合各种前端,甚至适应各种均衡器。
其实这货应该是个监听旗舰,SONYMUSIC的型号是MDR-7520。但是确实当时索尼没有一个拿得出手的民用旗舰大耳,就把它从专业线上强行改了个名儿作为民用消费级耳机卖。这个耳机除了声场有点儿窄以外,几乎没有别的缺点。这个耳机的解析也是很强悍,总之对得起它的售价。
不过这个耳机也已经停产,闲鱼收个二手的还是很不错的。
写在最后
其实这篇文章我在20多天前就开始写了,但是真的不知道应该怎么写,因为主题太杂了,想写好真的不容易。
所以写着写着,我就多次有不想写的冲动,就因为要写的东西太多了,主题就很不明确,而且一定会存在有些逻辑上的矛盾。言多必失,我也受够了语言暴力。但是为什么还是坚持下来了呢,就是因为想对这十多年的烧路做一个很乱的感想,并且因为值得买里HIFI模块的老师们,总在板块里混,总要给小小值老师一个面子不是么?
所以在内容上,有些逻辑不对的地方,还是要请多包涵,但是我能保证的是,绝对不是枪文,绝对不是毒文,有可能你不赞同我的观点,但是这些观点确实是我的真实想法。
有些兄弟问我应该怎么升级装备?是升级播放器重要还是耳机重要?我想说的是欣赏音乐,除了有一双发现美的耳朵,单独讨论器材的话,它是很讲究平衡的,最好还是能统一进行升级,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获得想要的提升。
其实听音乐这件事就是搞艺术。就像有人欣赏画作欣赏戏剧一样。诚如一些有名的搞艺术的艺术家都精神分裂一样,所以其实听音乐这件事也是很矛盾很主观,可能也不会被别人所理解,所以最重要的就是自己觉得好听就好了。
希望这篇思维比较混乱的所谓秘籍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2019/11/6 by CAPTMICHAEL。
本文提及商品:

文档里很多观点还是认同的,没有上手确实很难下结论,所以只是问一下spk解码是否可以代替hdv解码只用他的耳放,如果没有明确的比较过我就自己比比吧
艾利和便携里很少有这么中正的吧,不比台机是不比台机,解码好像跟这些关系不大
解码,单纯解码
一个芯片才多少钱?一体机都上万了,没钱升级个几十块的芯片吗?如果芯片能最大程度左右音质的话,那那些DIY早就把一众旗舰全体秒杀了。另外我个人认为,便携设备和台机没有可比性
不要唯芯片论,调音、电源、电容、放大芯片,这些组合好了,才是关键。个人认为,艾利和就是骗钱。。不过烧的高兴就好。
绿坛上看了一下820好像是9018s,带s不知道和38比咋样?我当时也以为是9038来着,不过这个也不一定对…另外艾利和毕竟是参与4497研发的,便携也就极限了,只是不知道他的amp怎么调的音,同轴线和双莲花线不想都买,哭
还有就是芯片,虽然不能唯芯片论,但是820的9038的指标也是比4497稍微好一点儿的
个人感觉棒子东西都是骗钱的……哈哈哈
再次感谢,但是我觉得带着amp声音暖和厚了很多,密度也高了很多,可能调音更好听一点?另外感觉2.5转双莲花是不是看着专业点,毕竟spk双4497感觉也很不错,毕竟当时也是20k入的…
不用带啊,amp就是功放的缩写。
4s是真的好听~
这个我不太清楚,但是我觉得同价位的台机肯定会好过便携,解码也一样。
同名,同行,支持一下。也是ER4S的爱好者
先谢过题主,再提问题:从便携转大耳,听音比较杂但是古典不能缺,手持spkamp,想请问一下对hdv820,spk做单纯数字转盘好一些还是直接当个解码?如果解码的话输出模拟信号的时候要带amp吗?谢谢
电磁炉和大奶罩
楼主觉得z1r加电磁炉的套装和hd800s加hdv820套装哪个更值得入手。小编制轻音乐,流行居多,大编制交响乐占20%左右
碰到那种人他说的都对不就得了,较真你就输了
akg的还真不了解,可以考虑买个大推力的DISCMAN来直推。
我现在是SX510/300,DE01……直推702 65TH。只听古典。真不知道怎么搭耳放。
哈哈,现在到处缺货,淘宝都是加价的黄牛,105倒是不贵就是情怀指数不够
加钱买就没必要了,这个皮套回头肯定出国产的
现在手里的设备是a55和ip40pro,其实就是出街听个响,我是木耳,纯粹为情怀买单,现在考虑升级a100tps真是不在乎音质不音质的,就是小时候就喜欢哈哈哈
老哥都快把我吹上天了
还有缺少让你感动的音乐。哈哈
要情怀有情怀,要客观分析有客观分析,,,其实现在很多时候不管是受制于金钱和设备,更多的是缺少时间和聆听的心境心情了
文章不错 错别字有点多
动铁留了个ue10pro,罗技收购前的绝唱。动圈留了个05年的A8,情感+实力都不错。其它不是送就是出了。
777和810都曾经拥有过
你是圣人....我也不说了.
d9我也有,老机都那样吧……要说细腻程度还是比不上现在的播放器,毕竟现在的播放器也就这么点儿优势。d9太难伺候,我现在那个电池也就一个多小时了,传歌还麻烦,慢……就没出镜。听感嘛,虽说很好,但是比起有些cd机来还是有些差距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