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砸乱侃】机身设计和操控性到底怎么来的?

2019-05-09 16:58:26 16点赞 37收藏 10评论

创作立场声明:这玩意没人会盗用吧?明显就是要被高手挑刺然后喷爆的。

哈喽大家好我是王胡子。今天我们用几台相机来说一说,老生常谈的所谓“操控性”啊,还有诸如一些机身设计要素,比如肩屏、翻转屏、某个旋钮或某个摇杆到底有没有用等等问题。

要想弄明白“为什么相机要做成这样”,我们除了要了解基本的摄影要素以外,还要去认识一下相机的发展史,很多时候,一种设计的存在,不是因为现在,而是因为过去,换句话说,相机的今天,也源于它的昨天。这一点和人挺像的,或者说世间万物莫过于此吧。

我们先看看这两台相机吧,一台是微单a7R2,另一台是美能达胶片机皇a9。粗粗看来,你会发现a9并不像一台“胶片机”,很多朋友对胶片机的印象呢,可能是这个样子的……

【胡砸乱侃】机身设计和操控性到底怎么来的?

【胡砸乱侃】机身设计和操控性到底怎么来的?

这是一台海鸥4a双反相机,而这个是一台柯达雷丁娜IIc旁轴相机,两个都是纯机械的相机,而且,即便在机械相机里面,这两位也足够复古了,你可以看到,它们调节光圈和快门速度时,是在镜头和机身上拨动拨杆的,光圈环或光圈拨杆直接带动里面的光圈收缩放大,快门值则是旋转印有快门速度的拨盘来调节。

【胡砸乱侃】机身设计和操控性到底怎么来的?

至于机械单反相机呢,因为快门从叶片式镜间快门变成了镜头后面的帘幕快门,所以快门拨盘就被移动到了相机上,而不是镜头周围。其形式总的来说还是相似的。

那么我们可以总结一下了:对于机械相机来说,操控方式比较直观,光圈有光圈环,快门有快门拨盘,上面直接印有数字,要多少就调多少。

但到了后期的电子化相机,比如这台a9上面,大家可以看到,镜头上的光圈环和机身上的快门拨盘都不见了,转而变成了一个模式旋钮,和一到两个拨轮。

模式旋钮的出现,是因为相机自动化程度的提高,随着微电子技术的进步,相机从测光与曝光分立型设计演变成了联动式设计,进而出现了自动曝光模式,简单来说,用初代老相机时,你需要先看测光表的度数,用曝光表格或凭经验,换算成该曝光值可用的光圈值和快门速度,然后设置在相机上拍摄,到了第二代,相机已经可以检测到你设定的光圈和快门对应的曝光值,然后和测光表度数对比,进而给你一个多了少了还是正好的建议,你可以根据它来修改自己的设定。

但到了第三代,相机已经可以接过摄影师手上的工作,来根据测得的曝光值,和你的要求,设定一个对应的光圈快门数值直接控制相机曝光了,也就是我们现在熟悉的P、A、S档,你不再需要自己去操作每一个参数了。

既然相机自己有了控制光圈和快门的能力,从直白的光圈环和快门速度拨盘上,就演变出了“自动档”这个挡位,如果你是富士相机用户一定不会感到陌生。当然,在机械相机上,更多的时候只有快门拨盘上拥有这个档,而镜头上的自动模式只是一个“自动收缩光圈到你设置的光圈值”的功能,并不能帮你选择光圈值,直到相机的电子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后,才有了全自动光圈的设计,到了这个时候,大部分相机都已经取消了光圈环的设计,只有少数几家厂商还保留了光圈环,比如尼康,尼康采取的方式是把最小一档光圈设定为自动挡,如果你想要靠机身控制光圈,就要拧到最小光圈上,然后把机身调节到P档或S档上,把主动权交给相机。

【胡砸乱侃】机身设计和操控性到底怎么来的?

【胡砸乱侃】机身设计和操控性到底怎么来的?

实际上这种设计还十分依赖机身和镜头之间的互动,像美能达还好,他们放弃了光圈环,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设计难度,尼康的这种设计对机械结构的要求就要高一些了,何况操作上也多了一步,以至于到了再后来,尼康自己都取消了这种设计,推出了电子化程度更高,且没有光圈环的G系列镜头。

既然光圈和快门已经可以通过非机械的方式设定,那么专门的拨盘也就没必要保留了,取而代之的是拨轮,拨轮的好处在于可以将机身仅有的空间让出来给其它的控制按钮,因为电子化给相机带来的不光是测光曝光上的变化,还有许多更复杂的功能,比如高速连拍——在机械相机上,我们都知道给快门上一次弦只能按一下,只有一些发条相机可以凭借不同的机械结构来进行连拍,但电子控制快门就没有这个问题。

a9上面,模式转盘下的子转盘就是一个过片模式的转盘,没错,因为胶片是需要过片的,所以在胶片时代,这还不叫连拍模式,而是过片模式,怎么过片决定了你怎么拍。你可以选择重复曝光、普通的连拍和单张拍摄,还有自拍和包围曝光。

当然,有了自动曝光,就会涉及到曝光补偿的问题,毕竟曝光值只是一个测出来的建议值,我们有时需要让照片亮度亮一点或暗一点,有时相机测光也会被场景欺骗,我们通过经验发现了这个问题后,也需要一个控制方法去调节它。

于是,在拥有电子自动控制系统的第三代相机上,往往会有这样一个控制器:曝光补偿。在旗舰级机身上,一般曝光补偿会做成旋钮,因为这样调节起来更快,但在差一点的机身,或者精简型的袖珍相机上,这个也可能是一个按键,搭配拨轮进行调节。

感谢电子技术的发展,测光模式也越来越丰富了,后期的相机上一般至少有两种测光模式,评价测光和重点测光,高级机型会出现点测光,等于把测光表整合进了相机。顺便提一句,很多测光表也是有不同测光模式的,点测光可能还要搭配专门的附件来实现,比如5度、15度测光头这种东西,所以测光表也是一个深坑……

好的,在a9上我们看到了测光模式的拨杆,在中低端或便携机上,这也可能是一个按键,你需要配合拨盘来选择不同的模式。

另外,自动对焦技术的提高,也带来了不同的对焦模式,单次对焦、连续对焦和自动模式,当然,这时的AF-A模式真的很菜,和今天的相机不能同日而语,要知道现在的数码相机是有CPU的……

有了自动对焦模式,就有了对焦点的选择,很有趣的是,在对焦点还不多的时代,对焦点也可以靠拨盘来选择,按住AF键,拨动拨盘,液晶屏上出现的“一 一口”“一口一”“口一 一”“【 】”,这就是在不同对焦点之间选择了,这种操控是不是有点好玩?只是后来对焦点越来越多,比如佳能去年才停产的EOS 1v末代胶片机皇就有45个对焦点,也就不会再用这种办法选择对焦点了,这会儿的机身电子化技术更加接近数码单反——或者说,很多数码单反的技术都是从胶片机上拿过来的——我们和无敌兔等相机一样,在取景器里就能看到自己选择的对焦点了。

能在取景器里看到这么多内容,还是要感谢电子化程度的提升,比如我家那台仿宾得二代机型生产的老凤凰胶片单反,取景器里只有+、-、0三个灯,分别表示过曝、欠曝和正好。

说了这么多,你发现了没?就是在电子化的胶片机上,这块小小的液晶屏肩负了很多任务:显示光圈值、快门值、选择各种不同的功能、电量显示、拍照张数显示……

因为电子化后,相机的操作性愈发复杂,但机身上的按键是不可能无限增加的,很多在机械相机上不存在的东西,现在势必需要一个地方来展示给操作者,很多被省略掉的设计,在操作方式改头换面后也需要一个地方来显示,肩屏就是在这个目的下诞生的。

可以说,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肩屏已经成了相机的标配,因为这是一个必需品,无关相机是否高端,没有了肩屏,在电子化的胶片机上简直无法想象——你怎么知道自己拍了多少张?没了光圈环和快门拨盘,你怎么通过两个拨轮确定自己的参数设置?

可是,为什么现在数码相机上,肩屏已经不是一个必需品了呢?

因为……我们有了液晶屏。


说实话,在相机不断进步的过程中,总有一些对相机发展不太了解的朋友会说出一些傻话——比如肩屏是高端相机的象征。从实际情况来看,这话倒是不假,但傻就傻在,数码单反上的肩屏真的就是让你多掏钱用的——背后那么大一块必须会有的液晶屏,以及每家厂商都会把相机参数显示在液晶背屏上的做法,早已经给肩屏判了死刑。

【胡砸乱侃】机身设计和操控性到底怎么来的?

a900当初仿造a9的肩屏就让玩家们吐槽良久,逼得索尼在后面的a99上换了一块大肩屏。

说白了,肩屏之所以没有一下子取消掉,只是因为用高端机身的多为职业摄影师,他们大多数都是从胶片时代过来的,一下子没了肩屏可能会不习惯——胶片机可没有背屏用来看照片回放的嘛,于是厂商就给他们保留了这个设计,反正对于干活的人来讲,这钱该掏的时候他们也只能掏,不像普通消费者那么斤斤计较……人家是要靠相机恰饭的。

【胡砸乱侃】机身设计和操控性到底怎么来的?

时至今日,已经没有多少摄影者会纠结肩屏的作用了,因为这块大LED屏你总归要用,不可能关掉,既然不会关掉,那么何苦保留一个过气的设计?LED屏显示的参数更多,你看a7的屏幕,可以显示多达十几种乱七八糟的功能,还有几页几页的菜单选项,最方便的还是在选定某些参数时直接看效果预览的功能,这些都完爆了肩屏有没有?

其实肩屏被LED背屏取代,也是相机发展的必然结果,因为相机的功能越来越丰富,可以调整的参数越来越多,真要全做成独立按键,那相机背后也就没地儿下手了,何况数码相机的一大优势就是即时回放照片,要看照片,这一块大屏幕是不可能去掉了,除非……你能像徕卡一样任性。

【胡砸乱侃】机身设计和操控性到底怎么来的?

M Edition 60,一台没有lcd的数码相机。

说了这么多,我们再对比一下这几台相机,我们可以看到,除了最早的,万事全靠手的纯机械相机以外,还是有几个操控按钮被一直保留下来了——模式拨盘,曝光补偿,以及默认必有的拍摄模式(过片模式),曝光锁定按钮这几样。

这几样其实也是所有摄影者最常用的调节项目了。那么,数码相机上还多出了一些不同的功能,比如ISO设定,白平衡设定,胶片相机是不是就没有呢?

有,也没有。甚至在古老的机械相机上,我们都会遇到ISO或白平衡的设定拨盘,在一代相机上,这功能通常只是个“提示器”,看这台雷宁娜相机,日光、灯光,这个拨盘是用来提示你装了什么样的胶卷,甚至还有一定提示自己胶卷感光度的功能——这上面还有胶卷名称呢。

没错,因为胶片时代,你装进去的胶卷是固定的,所以在这里没有什么调节的余地,充其量就是把200的卷当成400或800来拍,然后在冲洗的时候迫冲到你期望的感光度上——注意,画质通常会有损失——白平衡呢,则是通过滤色镜和不同胶片组合来解决,老一辈摄影者耳熟能详的雷登镜、黄镜蓝镜等就是改变胶片色彩表现用的。后来甚至还有天光镜,星光镜,柔焦镜甚至专门的“人像镜”等滤镜,那些镜片的效果已经堪比今天的APP滤镜了。

如果你曾经拆开胶卷盒仔细阅读上面的说明,就会发现诸如“在灯光下配合XX型滤色镜”“有效迫冲范围”等等神秘的指示,其实就是干这个用的啦。

到了第二代第三代相机,因为相机开始有了曝光指示或自动曝光的功能,胶卷的ISO多少已经不是摄影师自己知道就好的事情,相机也必须基于胶卷的ISO来决定它给你什么样的曝光参照,或是光圈快门设定。

于是,在a9这种相机上,就有了一个专门的按钮“ISO”。

稍等,聪明不亚于我的你可能要说了,我不去用这个按钮,似乎相机也能知道胶卷是什么ISO啊。

因为多亏了胶卷上这个设计,这是一个很经典的电路trick,通过它与相机里面的几个触点形成的通断回路,相机就能知道这个胶卷是多少感光度的,你就不需要专门去设置它了。

【胡砸乱侃】机身设计和操控性到底怎么来的?

不过对于二代相机来说,有些还没有智能到这个地步,所以一般会在机身那里设计一个转盘,用来调节机身的ISO设定,以老凤凰单反为例,提起快门按钮再旋转,小窗里面的感光度数值就会变化,调成和你胶卷上的一致就好了。著名的美能达x700或宾得的MG这种机型,感光度会放在卷片手柄下面。

等等……如果说三代相机已经能自动识别ISO,为啥还要做一个可调的ISO按键呢……这个是为了漫天过海,欺世盗名,南辕北辙,东施效颦……

好吧,其实就是……如果你一开始已经准备好把整卷胶卷迫冲或减感,就可以直接调节ISO到你需要的数值上,这样一来,就不需要自己去做曝光补偿了,也避免了时间长了忘记自己需要调整冲洗导致曝光不正确的问题。

所以,别看成像技术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ISO这个调节项却经久不衰。


所以,相机的设计、操控无论怎么变,最终都是为了方便使用,以及达到控制曝光要素这个基本目的服务的。而不是单纯的为了复古或者彰显某种高端格调,为了与众不同什么的。

就比如富士X系列相机吧,虽然它特地设计了和二代胶片机一样的光圈环和快门速度拨盘,但你也可以通过背后的摇杆和前面的拨轮去调节“中间值”,毕竟,机械相机的速度拨盘都是整档调节的,如果你想要调节1/2或1/3EV就只能靠光圈,但现在,我们在这个基础上获得了更高的自由。

换句话说,如果富士不这么做,那才叫奇怪咧……

朋友们,牢记一点:技术是在进步的,世界也是在进步的,喜欢复古的东西没啥关系,非要说现在的东西不如老的,或者老的和新的一样好,就未免有点偏颇了。你可以说没有半档快门调节一样能拍照,但不能否认没了这半档的调节,在曝光上就难免遇到不严谨或不方便的地方。


实际上,到了第二代胶片相机末期,很多厂家就已经打破整档快门速度的壁垒了,再后来的型号和现在的数码相机一样,都有精确到1/3档调节的能力,这除了使用拨盘或按键控制更容易设计制作以外,最大的功劳还是电子控制的快门本就可以更加精确,机械式的快门控制,要做到每两档之间还有更精细的调节,又要保证快门准确耐用,确实很费劲,即便做出来,代价也十分高昂。

目前我还没注意到有使用纯机械快门达到1/3档调节的机型,本来看到一款Contarex electronic可以,但查了下资料……貌似这是第一台使用电子控制帘幕快门的机型,所以实际上也不是纯机械的……

至于电子快门的经典款机身,比如Contax RTS、奥林巴斯OM系列、宾得ME Super、Super A等等机型,它们还保留着机械时代的造型,但也具备了更精细的快门控制,当然,电子机的问题就是依赖电池,电池没了快门速度可用的范围就会骤减,甚至完全抛锚。而且时间久了容易因为受潮或上家使用不当电池漏液等问题损坏。

话说回来,其实机械相机的快门也会有各种问题,比如机油凝固,比如机械零件磨损,弹簧疲劳等等。这台海鸥4A就是因为弹簧疲劳退役的,此前就发生过快门被黏住的问题,我还找了资料自己拆修了一番,又续了一年多,后来买了c330,也就弃之不用了,现在它镜头也被磕坏了,快门也弹不回来了,就当个摆设吧。

玩胶片,其实就要做好终有一天没得玩的准备,比如你用的相机电池停产,比如相机老化损坏,没有零件替换,比如……胶片全部停产洗白。哈哈。

为什么喜欢胶片相机?其实主要是因为这些过时的相机上,凝结着老相机设计师、工程师们们面对技术与产品功能之间的冲突时,那无尽的脑洞,不,创造力。为了将机身做的小巧,可以做出折叠、伸缩等各种设计,也可以另辟蹊径,牺牲一些性能,制造出与众不同的产品来面向顾客。

比如我手上的折叠机,比如禄来35这种特型相机,又比如一些半格机,快拍机……那个时代,虽然也存在着一致性极高的主流产品,但总有一些神经刀一样的产品——而且这些产品的完成度极高,可以说性能上并没与主流产品拉开差距。而到了今天,除了适马的DP系列和理光GR,我们看到越来越少有厂商愿意花心思在一些“非主流”产品上面,当然,从整个相机发展史来看,花活多的企业差不多都死了,或者不得不随大流了,比如奥林巴斯,以前专做特型产品的他们,产品却是越做越大路,富士也是类似,靠着复古重新起家,但这几代产品却在原地踏步——我不是指性能,而是相机给人的那种感觉,除了造型复古以外,无论是便携性上,还是最终的使用体验上,或者说类似适马DP的那种极限性能上,都没有和主流产品真正产生区别,所以它们实际上是披着小众皮却一直想要混进主流圈的叛徒罢了。

君不见,Xpro和XE还有X100系列越来越难产,反而是XT这种标准微单一波波乱出,镜头也是越做越大只。奥林巴斯干脆已经摇摇欲坠,pen f作为最终的绝唱,其实也不过只是更复古了一点的EP型,OM系列更是一早就按着大路货的方向去造,结果甚至不如松下东搞搞西搞搞弄得风生水起……

这里不得不吹一波索尼,尽管从始至终,索尼相机和微单的指标一直干不过佳能尼康,但是索尼硬是靠着“非主流”思维杀出了一条血路,最初被大众嘲笑的“用做家电的思路做相机”“翻转屏是不专业的相机才用的”“微单怎么比得过单反(APS-C时期)”“电子取景器什么鬼东西?(a单电)”“全画幅微单?搞笑的吗?”“小底儿相机现在还有出路?(黑卡)”,现在再看,只能说一路真香……

当然,未来消费影像领域还是手机的天下,毕竟手机拍照的素质和易用性越来越高,对于要求不高的普通人群十分足够了,但相机还是有其出路的,毕竟从操控性能,后期余地,镜头适配等方面,手机比不过,也没必要和相机去比,问题就在于,有没有哪一家厂商能找到后相机时代愿意花钱的摄影爱好者的痛点,从而在手机的冲击下活下来吧。

综上,未来的相机会怎么设计,操控会如何改变,现在还很难说,至少我认为学习手机一样使用触摸屏并不是相机真正的出路,触摸屏给相机操控带来的优势实在太小了,除了对焦以外几乎没有别的加成,而相机机身能否在保留相对优质的镜头和cmos的基础上,更加紧凑化,可能是拉住普通消费者的一大关键。但很明显,松下跑去造巨贵的砖头全幅了,富士不知道在憋啥大招反正跑去出了个中画幅,索尼暂时没想把全幅黑卡拉下神坛,佳能尼康……这俩货才刚睡醒……奥林巴斯感觉已经自暴自弃,宾得彻底GG,理光这个浪过一大圈的骚货(GXR系列真的可谓数码尖兵)现在突然从良相夫教子踏踏实实做GR了……

前景不明朗啊~~~


但说了这么多,玩胶片也应该有玩数码的精神,要敢用,敢拍,而且舍得用,舍得拍,舍得学。怎么讲呢?很简单的道理,比如我这台a7r2,配一个美能达时代传下来的35G,全地球人都知道大光圈下分辨率不够,结果就是焦点软的不行。胶片机也是一样的道理,你买个两三百块的便宜镜头,拍出来的色彩、分辨率、焦外就是不好,甚至不如你用手机拍了再上个滤镜,那这么玩又何苦呢?

还有很多朋友觉得学习冲洗和扫描没有必要,实际上,这些东西不难,只是耗费时间和精力,但既然要玩胶片这种慢东西,却又一点儿时间都挤不出来,那还不如不玩。现在很多淘宝的冲扫店,在你选择最便宜的套餐时,出来的质量都不太好,因为你都舍不得去对自己的作品好一点,又有谁愿意代替你去认真对待它呢?

用着凑合的相机,便宜的镜头,最low的胶卷,不愿意购置测光表或消耗胶卷来积累经验,就靠着几十年前的老测光系统随随便便曝光,不愿意通过自己消耗时间精力冲扫来保证效果,却又选全网最便宜的冲扫店,最后拍出来根本不堪入目的照片,为了面子还要骗自己这是胶片风格,这是复古……

我想,谁也没法真的骗过自己,如果没有骗过别人,迟早有一天这样的人会弃坑的。那又何苦呢?还不如一开始就别玩,多少能省下一些钱。

【胡砸乱侃】机身设计和操控性到底怎么来的?

买a9的时候花钱配了个遮幅片,兴奋地试了一卷,结果发现居然遮得这么宽……

【胡砸乱侃】机身设计和操控性到底怎么来的?

【胡砸乱侃】机身设计和操控性到底怎么来的?

【胡砸乱侃】机身设计和操控性到底怎么来的?

过年拍的这一批洗的很差……扫的也很差……质量明显没有我自己处理的好,但……现在说也没用了。

【胡砸乱侃】机身设计和操控性到底怎么来的?

以前拍反转片,送去洗了自己扫描校色(反转片确实好处理一点)质量就好很多……

【胡砸乱侃】机身设计和操控性到底怎么来的?

【胡砸乱侃】机身设计和操控性到底怎么来的?

这实际上就是好一点的相机,好一点的胶卷和认真一点的冲洗扫描组合出来的效果。

【胡砸乱侃】机身设计和操控性到底怎么来的?

还有自己冲洗扫描黑白底片的时候, 虽然也浪费了不少,但后期熟手以后质量明显上台阶。

【胡砸乱侃】机身设计和操控性到底怎么来的?

【胡砸乱侃】机身设计和操控性到底怎么来的?

啊我还是好怀念玩中画幅的时候……

不过今后还可以继续的。

行了,就这样吧。

【END】

展开 收起

Kodak 柯达 M35 胶卷相机+金胶卷36张+电池 黄色

Kodak 柯达 M35 胶卷相机+金胶卷36张+电池 黄色

98元起

Zink 2X3英寸 PRINTOMATIC系列拍立得相纸 20张

Zink 2X3英寸 PRINTOMATIC系列拍立得相纸 20张

89元起

XINBAI 新佰 simple 胶片相机

XINBAI 新佰 simple 胶片相机

34.9元起

lomo 乐魔 Diana 戴安娜 Mini 135 连闪光灯胶卷相机 经典版 蓝黑色(24mm-35mm、F8-F16)

lomo 乐魔 Diana 戴安娜 Mini 135 连闪光灯胶卷相机 经典版 蓝黑色(24mm-35mm、F8-F16)

423元起

Lomography 乐魔 Lomo LC-Wide 胶卷相机 黑色(F1.8-F2.8)

Lomography 乐魔 Lomo LC-Wide 胶卷相机 黑色(F1.8-F2.8)

3480元起

富士mini7+拍立得相机套餐含相纸女学生入门款儿童迷你7c/s升级款 黑白 小黄人限量款:官配+10张相纸+新品大礼包

富士mini7+拍立得相机套餐含相纸女学生入门款儿童迷你7c/s升级款 黑白 小黄人限量款:官配+10张相纸+新品大礼包

暂无报价

Leica 徕卡 M-A 旁轴胶片相机

Leica 徕卡 M-A 旁轴胶片相机

49500元起

FUJIFILM 富士 mini40一世风靡礼盒 一次成像相机

FUJIFILM 富士 mini40一世风靡礼盒 一次成像相机

999元起

Polaroid 宝丽来 Polaroid X Chinatown Market 600 Instant Camera

Polaroid 宝丽来 Polaroid X Chinatown Market 600 Instant Camera

暂无报价

包邮富士ace一次性胶片相机400柯达胶卷傻瓜机135照相机冲洗 礼物

包邮富士ace一次性胶片相机400柯达胶卷傻瓜机135照相机冲洗 礼物

82元起

Kodak 柯达 M35 胶卷相机 黄色

Kodak 柯达 M35 胶卷相机 黄色

118元起

KODAK柯达C300R拍立得一次成像热升华照片打印机方形3英寸相纸 黄色 官方标配

KODAK柯达C300R拍立得一次成像热升华照片打印机方形3英寸相纸 黄色 官方标配

暂无报价

富士相机ACE400一次性135人像傻瓜胶卷胶片相机2020年柯达水潜 富士ACE400度新版27张(有闪) 有效期202

富士相机ACE400一次性135人像傻瓜胶卷胶片相机2020年柯达水潜 富士ACE400度新版27张(有闪) 有效期202

161.33元起

SEAGULL 海鸥 胶卷相机205

SEAGULL 海鸥 胶卷相机205

暂无报价

Lomography 乐魔 Lomo LC-A 120 胶卷相机 黑色(38mm、F4.5-F16)

Lomography 乐魔 Lomo LC-A 120 胶卷相机 黑色(38mm、F4.5-F16)

暂无报价

Lomography乐魔【新品】 LomoApparat 21mm 阿帕赫超广角胶片相机

Lomography乐魔【新品】 LomoApparat 21mm 阿帕赫超广角胶片相机

698元起
10评论

  • 精彩
  • 最新
提示信息

取消
确认
评论举报

相关好价推荐
查看更多好价

相关文章推荐

更多精彩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37
扫一下,分享更方便,购买更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