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家庭成长焦虑白皮书数据出炉|心理健康竟比“作业”更让家长关注!
最近跟公司的妈妈们聊的时候,一位妈妈说,前几天在孩子班级群里,班主任发信息通知大家说:孩子在家不要耽误学习进度,别有侥幸心理,等开学就晚了。她一看,赶紧给孩子又报了几个线上课,还跟老公加大了辅导力度。
不禁感叹,当父母的为了孩子,真是“鞠躬尽瘁”了。
写公号这五年多,暖暖从小婴儿成为了小学生,我自己也变得特别关注父母这个群体。我想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父母的话,那就是“焦虑”。
宝宝天天夜醒好几次,焦虑;
孩子天天用iPad上课伤眼睛,焦虑;
孩子在家运动量少,焦虑。
……
每个父母焦虑的都不一样,但大家都在焦虑,我有时候也免不了焦虑。所以,一直想跟大家聊聊这个话题,但是我想从大数据的角度,聊聊我们焦虑的真相。
1、做父母,焦虑并快乐着
有几个数据挺有意思的,大家先看看。
根据报告显示,一方面91.5%的父母对孩子成长方面的问题感到焦虑,而另一方面,85.2%的父母认为,孩子让自己感到生活充实而有意义。
孩子不仅是父母的“焦虑制造者”,也是父母的“快乐源泉”。
报告还显示,61.5%的父母每天会陪孩子两个小时以上,除了工作,孩子是家庭生活的重心。
父母们是这么说的。
@喝奶的喵儿
我们拥有奥特曼家族,每次收拾都是个大工程,但看着儿子开心的小脸儿,我还是赶紧把奥特曼认全了吧。
@木木的影子
每天半小时运动,半小时绘本,半小时玩游戏,全程陪伴,没有溜号,自己时间少了,事情也多了,不过我也更有责任感了。
@cacaleb
有孩子就两个字形容,充实。我赚钱为了什么,就为了她啊。只要她喜欢的、想要的,负担得起就给。
看到这两组数据,我觉得表面上说的是父母的焦虑,实际上表达的是父母对孩子“长情”的告白:陪着你长大,看着你成长,我焦虑过,也害怕过,但是爱你也是最多的。
我们都在焦虑什么?
TOP1 心理/情绪问题
——92.6%的父母焦虑
可能很多人没想到,我们最焦虑的不是孩子的学习问题,而是孩子的心理和情绪。其中自控力成为了大家最关心的问题。
不过,我看到很多父母的留言,发现大家既焦虑孩子的心理健康,又焦虑把握不好管教的分寸。
一方面觉得孩子需要自己的呵护,在快乐中才能健康成长;另一方面又觉得,不经历风雨怎么能见彩虹,要给孩子挫折教育。
@匿名
每天都得监督他写作业,一不留神,自己就摸鱼,真是太不自觉了。跟他说少玩游戏,根本都不听,心累。
@屠龙的胭脂
我觉得女儿有点讨好型人格,不会坚持自己,别人一说就妥协了。我现在有机会就夸她,培养她自信。
@别样风采
感觉他有点飘,别人夸点什么,自己就美得不行。我就怕他从小这样,以后到了社会,受不了打击。我还是得多提醒提醒。
TOP2 学习/教育问题
——92.2%的父母焦虑
在学习/教育方面,课业成绩是关注度最高的方面,而安全教育和生活常识这类通识教育是父母最普遍关心的。
其实这也能理解,一个关乎孩子的安全、一个关乎孩子学习,都是刚需的焦虑。但我没想到,性教育居然是“塌陷区”,父母比较少关注。
@沫大闹
我最焦虑的地方当然是学习,明明能更努力,成绩更好,就是上不去。我给他定学习计划,效果也不大,没办法,那就只能报各种辅导班了。
@淌小棠_Tammy
现在坏人太多了,我一直对儿子耳提面命的普及安全常识,别跟家里人之外的人走,去哪都要通知大人。
@黄花菜Liu
像是一些简单的科学常识、动物类的,她都已经知道,就是一些交通常识还不太明白,我在教红绿灯,斑马线什么的。性教育感觉还早,长大点儿再说。
TOP3 独立能力/生活习惯问题
——0.8%的父母焦虑
调查报告中,大家最关心的是孩子的动手能力。此外超过80%的父母关心孩子的饮食习惯、睡眠作息和卫生习惯。
@航行的船time
不爱吃饭,还挑食,一口饭含在嘴里,半天都不咽下去。要不然就边玩边吃。
@奔跑的蜗牛
晚上不睡,早上不起。一天到晚打哈欠,说她还不爱听。每次说改,第二天还是那个样子。
@唇影子
坏习惯太多了,不爱洗手、咬手指甲、不爱刷牙,自己的屋子都不收拾,每次都是我看不过去给他收拾,说了也不听,真愁得慌。
TOP4 社交能力问题
——90.2%的父母焦虑
我想,绝大多数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跟别人能良好的沟通。在调查报告中,有88%的父母关注孩子的表达和沟通能力。
此外,大家也焦虑孩子能不能适应新环境,交不交得到新朋友。
@Khunsta21
他性格比较内向,不擅长跟别人沟通,说话畏畏缩缩的,有时还词不达意,这也怪我们工作太忙,很少跟孩子交流。
@麦片今天很努力
我特别担心,他从来没离开过父母身边,要去幼儿园,这是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所有人都不认识,我很担心他适不适应,愿不愿意去。还担心老师没注意到他怎么办,小朋友欺负他怎么办。
上面说到的四个问题是大家普遍关注的,但是随着孩子的发育,大家的焦虑重点也不同。
孩子处在幼儿园前和幼儿园阶段,父母最关心的问题是独立能力/生活习惯;小学到高中阶段,最关心的是学习/教育问题。
如何安放我们的焦虑?
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我们一边拒绝焦虑,一边又被暗暗影响着、焦虑着。我跟暖姥姥聊过这个话题,为什么现在父母这么焦虑?暖姥姥说,“父母都是一样的,我们这一代也是这样,就怕把孩子耽误了,耽误了就是人生最大的失败。”
所以不得不承认一个现实,当父母的就是焦虑,而且无法避免。不过焦虑未必是坏事,说明我们在思考,我们想更好。我们可能更需要的是“安放”好我们的焦虑。
在调查报告中,父母延缓/解决孩子相关问题焦虑的方式有五种:
总结起来就是两点:内修定力保持乐观,外蓄知识解决问题。孩子慢慢长大,我们也得不断学习成长才行。
不过报告中还提到,随着孩子的成长,他们离我们的期望也会越来越远。
孩子越大,越有自己的主见。他们会从“什么都跟父母说”变成“选择性地说”,如果父母不适应这种“被屏蔽”的无所适从,孩子可能还会变成“什么都不说”。
不过,我觉得这都是正常的。《请回答1988》里德善的爸爸说:“爸爸也不是一生下来就是爸爸,我也是第一次当爸爸。”
我们都是第一次当父母,做不了完美的父母,也做不到完全不焦虑,但是我们的“不完美”恰恰是留出空间,允许自己和孩子自我探索和成长。
就像杜江在《爸爸去哪儿》送给嗯哼的一段话:
你不是我的希望,不是的,你是你自己的希望
我那些没能实现的梦想,还是我的 与你无关,就让它们与你无关吧
你何妨做一个全新的梦 那梦里,不必有我
然而我爱你,我的孩子我爱你,仅此而已
我深以为然。
以上数据图片来源于《2019年成长焦虑白皮书》,部分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今天的文章来自暖暖妈,北大硕士毕业,中科院儿童教育心理学博士班在读。教育类畅销书《高效能养育》作者,当当“影响力作家榜”上榜作家,2017年儿童教育行业风云人物,全国著名亲子阅读推广人。创立公众号“暖暖妈爱分享”(ID:nnmafx),为0~12岁孩子的妈妈们传递靠谱、有温度的育儿知识和品质生活的概念,聚集了超过200W的家庭关注。
本文经暖暖妈妈爱分享授权发布,原标题:中国家庭焦虑数据出炉|看看你的焦虑跟大家一样吗?,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子之汤兮
校验提示文案
子之汤兮
校验提示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