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性原理》:如何始终保持旺盛的精力和学习能力

2021-05-13 10:55:11 144点赞 1497收藏 96评论

创作立场声明:我是聂梓吟,分享原创书评,欢迎与我多多交流~

不久前,在一年一度的巴菲特股东大会上,巴菲特和他的老师芒格,虽然都已经是90多岁高龄,仍能思维敏捷地回答股东们的问题,持续数个小时。

让人不由得感慨,怎么他们就能一直保持如此旺盛的精力和学习能力?

在很多人的观念里,30岁就是人生一道坎,人一旦过了三十岁,无论是身材、记忆力还是学习能力都会大不如前。

客观来说,三十多岁以后,人的体力、精力比起二十多岁时确实会有一定程度的下降,这是客观的自然规律,但其实下降程度并没有我们以为的那么夸张,甚至是可以通过锻炼身体,规律作息,改变思维模式来克服的。

只是有很多人懒得费劲去做改变,随波逐流得过且过;但也有一些人一生都在尽力维持自己的良好状态。

钟南山院士80多岁了,依然一身腱子肉,从疫情爆发时起就带领团队奋战在抗疫一线,长期高强度工作;诺奖得主屠呦呦90多岁了,虽然退居二线,依然在研究团队遇到棘手难题时,提供思路指导。

他们只是个例?也不一定,很多人从退休的时候才开始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书法、绘画、摄影、舞蹈,一样能做出成绩。

​《第一性原理》:如何始终保持旺盛的精力和学习能力

摩西奶奶原本只是一位纽约北部偏僻地区的农民主妇,70多岁开始学习绘画,80多岁时举办了自己的个人画展;在一向是年轻人聚集的B站也出现了一批爷爷奶奶级别的UP主,木雕达人卢爷爷、分享自己人生故事的江奶奶、讲野生动物故事的珍奶奶等等。

你觉得自己30多岁不比从前了,还有那么多人七八十岁了仍在学习新的知识。

人与人之间的差距是智商吗?很大概率并不是,很多情况下只是思维模式的不同。

混沌大学创始人李善友,在他的《第一性原理》这本书中,用“第一性原理”来阐述了这个问题。

《第一性原理》封面《第一性原理》封面

第一性原理最早的提出者是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他曾说:在任何系统中都存在第一性原理,它是不能被省略也不能被违反的一个基本的命题或假设。

李善友将“第一性原理”比喻成深埋于地下的地基,我们肉眼所见往往都是地面之上的高楼,地基虽然看不见,但它的纵深、牢固程度却直接影响着大楼的高度和稳定性。这就是第一性原理传达的含义。

在混沌大学的哲学思维课程中,第一性原理是相当重要的一个环节,与高手表现出的善于学习的能力密不可分。

【京东自营】第一性原理:混沌大学创新必修教科书43.4元京东去购买

01 思维模型

有一个故事,一个工厂大型设备原因不明停摆,工厂很着急,请了专家来看,专家来看了以后拿个扳手拧紧了一颗螺丝,机器就恢复正常了。修好了很开心,但专家报价1万元,厂家就笑不出来了,明明只是拧了一颗螺丝,为什么收费怎么贵?专家表示拧螺丝价值1元,找到需要拧的螺丝价值9999元,厂家这才心服口服。

虽然是一个有点夸张老套的故事,也说明了一个道理:在复杂的情况下,高手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做出判读和决定。

成为高手需要大量的练习,但是练习不是随便练的,真正有用的是“刻意练习”——为提高特定能力而被刻意设计出来的练习。

但是在开始刻意练习之前,我们需要明白练习的是什么。

很多人学习英语就是拿起一本单词书,从第一页abandon开始背,大部分人还没有背完“A”开头的单词,就放弃了,少部分人坚持得久一些,但是即便是好不容易背完了,英语还是很大程度上用不起来。

花费了很长的时间学习,效果却不好,这是很多人需要面对的问题

《万万没想到》说:人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并非是零散的信息和随意的动作,它们大多具有某种“结构”,这些结构就是模型。

高手练习的就是模型。

​《第一性原理》:如何始终保持旺盛的精力和学习能力

数学的公式和经典题型、围棋的定式和经典棋谱、外语的语法和经典例句、编程的算法和经典案例、理论课的案例、写作的桥段,这些都是模型。

普通的一份工作,如果不去思考这个工作背后的模式、套路、方法论,即使做了一辈子年,也只是重复前几年而已。

麻将天天打,如果不学记牌、算牌,一直凭运气,只看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即使天天打也无法成为高手。

刻意练习前最关键的一步,就是探索该领域背后的模型。

巴菲特的老师,美国著名的投资家查理·托马斯·芒格曾说过:“人类只有发明了发明的方法之后,才能快速发展;我们只有学习了学习的方法之后的才能成为高手。”

作为一位专业投资家,芒格认为只在单一领域思考,视野将会非常狭窄,无论想做什么,都应该更深刻地理解世界。

他认为“投资者应该糅合来自各个传统学科的分析工具、方法公式,这些学科包括历史、心理、生理、数学、工程、生物、物理、化学、统计、经济等”。因为“几乎每个系统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所以若要理解这样的系统,就必须熟练地运用来自不同学科的多元思维方式”。这就是芒格的“多元思维模型”。

每个人都可以学习并运用多种思维模型,思维模型本身也是可以成长和替换的。

​《第一性原理》:如何始终保持旺盛的精力和学习能力

02 刻意练习

在拥有了多种不同的思维模型之后,我们需要把它们植入我们的大脑,并通过练习,将它们内化成自己的一部分,变成自己可以随时调用的本领。

这个过程就像练习基本功,需要持续很长的时间,即“刻意练习”。

拿学习围棋来说,围棋的模型就是围棋的定式,所谓“定式”就是指按照棋谱下棋,也叫“打谱”,总之所有学习围棋的人都一定是要学“定式”的。

虽然打谱非常复杂和繁琐,也容易感到枯燥,但是通过反复训练,将这些定式植入大脑,棋手在下棋时,即便不去刻意地思考,也能下意识找到最佳的落子点。

一项曾获得了诺贝尔奖金的研究表明,国际象棋的棋手能否成为高手,最重要的标志,是该棋手在记定式和打棋谱上花费的时间,远远高于他和别人比赛所花的时间。

​《第一性原理》:如何始终保持旺盛的精力和学习能力

刻意练习区别于普通的练习,是在于“刻意”,普通练习通常以次数或时间为度量基准,练习了20次,坚持了1个小时等等。

在练习的初期,普通练习就能产生效果,但是在某个节点上,效果会开始不断减弱,直至近乎消失。

这个时候,继续练习也几乎不会产生多少效果,例如背诵古诗词,在反复诵读数十遍后,就会对它非常熟悉了,之后再继续练习,即使达到倒背如流的境界,也只是进入一种类似“自动化”的状态,此时诵读更多使用的是肌肉记忆,而非脑力,几乎无法对自己产生助益。

而如果是带有目的性地去诵读,就会有不同的效果,例如“声情并茂地朗读三次,并且三次用时相差不超过2秒”之类。

目标可以有效提高练习的效果。

练习思维模型也是一样,就拿芒格的 “多元思维模型”来说,普通练习就是大量地漫无目的地浏览各科图书,长期下去,即使在浏览记录笔记,也可能完全想不起昨天记了哪些内容。

而刻意练习,可以带着“融合、输出知识”的目的去浏览,每天记下来的内容,思考有哪些与自己熟悉的内容息息相关,然后讲给其他人听,或是写成文章在网络上分享。

初期可能都是一些稚嫩或常见的想法,久而久之,在不断地输入与输出中,思维得到锻炼,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将会发生质变。

​《第一性原理》:如何始终保持旺盛的精力和学习能力

03 及时反馈

保证刻意练习效果,需要有一个及时反馈。

为什么呢?首先我们可以了解一下练习对我们的大脑有哪些影响。

曾有科学家与心理学家细致研究了音乐训练对大脑的影响,他们招募了一些音乐家和普通人,对他们的大脑分别进行了扫描,结果表明需要对左手手指进行精妙控制应用的音乐家们,在大脑皮层的各种不同部位拥有更多神经元。长期的练习改变了他们的大脑结构,让他们的音乐演奏能力得到增强。

人们就是通过练习,激发一个又一个的神经元,然后联结成神经网络的,擅长不同技能的人,拥有不同的大脑神经元网络结构。

随着技能的熟练程度提高,神经元之间的连接也会变得更为简洁、高效,大脑的工作效率越高,做同样的事情能耗反而越低,可以胜任更复杂、更有挑战性的工作。

​《第一性原理》:如何始终保持旺盛的精力和学习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在练习的“内化”的过程中,无论是正确的练习,还是错误的练习,都会激发相应的神经元。

大多数健身教练都认为略有基础大部分较为难带,因为他们不像零基础小白一样是一张白纸,也没有经过专业、系统的训练,他们掌握了一些锻炼知识和技巧,有的正确有的错误,他们自己无法分辨,但是又喜欢质疑教练的指导。

之所以错误的姿势非常难以矫正,就是因为它们已经被刻印在大脑深处,在发现练习有错误的初期,就及时调整,是最理想的状态。

反馈能帮助我们及时发现问题,以便及时调整,避免错误的练习。

建议输入知识后要讲给别人听,要写出来分享,因为这样一来能够获得及时反馈——对方能不能明白你的意思,表达得清不清楚,观点有没有说服力,是否具备知识增量等等。

专业的运动员,在练习时都有辅助人员给予及时反馈,旁观者往往能够看到当事人看不到的问题。

根据收到的反馈去调节自身,补足短板,是保证刻意练习效果的关键步骤。

​《第一性原理》:如何始终保持旺盛的精力和学习能力

总结

李善友在《第一性原理》中介绍了“第一性原理”的由来和应用,揭秘了高手善于学习的原理,其实这本书的着重点更在于基于第一性原理进行的商业创新,以哲科思维的视角分析组织和商业,另外还有系列图书《第二曲线创新》,有兴趣的朋友都可以看看。

【京东自营】第二曲线创新(第2版):混沌大学创新必修教科书35.9元京东去购买

THE END

我是聂梓吟,分享原创书评,欢迎与我多多交流。

展开 收起

上班哪有不“疯”的

上班哪有不“疯”的

22.7元起

百亿补贴:《沉浸式学习法》

百亿补贴:《沉浸式学习法》

7.75元起

64种逆思维:帮你从社交坏情绪中轻松脱困解压书从烦恼到快乐当当

64种逆思维:帮你从社交坏情绪中轻松脱困解压书从烦恼到快乐当当

9.5元起

《破局·超越同龄人的思考与行动指南》

《破局·超越同龄人的思考与行动指南》

21.58元起

刻意暂停:“6阶段重启法”摆脱精神内耗,让大脑宛若新生

刻意暂停:“6阶段重启法”摆脱精神内耗,让大脑宛若新生

10.53元起

《做事的常识:事情一来,马上就知道怎么做》

《做事的常识:事情一来,马上就知道怎么做》

13.61元起

《极简学习法·考试高分的秘密》

《极简学习法·考试高分的秘密》

16.1元起

《如何30天改变你的妻子》

《如何30天改变你的妻子》

6.76元起

《人性的弱点》

《人性的弱点》

5元起

100种思维:力量的来源帕斯卡的思维方式提升我们的思维力励志书

100种思维:力量的来源帕斯卡的思维方式提升我们的思维力励志书

8.63元起

提前退休说明书 专为普通打工人量身打造的新型无痛躺平指南,钱少也能早退休

提前退休说明书 专为普通打工人量身打造的新型无痛躺平指南,钱少也能早退休

24.2元起

《认知觉醒:开启自我改变的原动力》

《认知觉醒:开启自我改变的原动力》

13.21元起

《21天告别低效人生》

《21天告别低效人生》

11元起

《为什么你说话别人不爱听》

《为什么你说话别人不爱听》

4.29元起

《非暴力沟通》(修订版)

《非暴力沟通》(修订版)

31.57元起

人性的弱点

人性的弱点

16元起
96评论

  • 精彩
  • 最新
  • 粗略看了一下,我也来总下作者的书评,首先作者给出了第一性原则的定义,以及和我们学习能力之间某结种关系,而作者随后讲的练习模型,就是因为大多数问题背后有一直本质,(大概?)可以被各种学科背后思维模式所解释,所以我们要练习模型,不仅要增加知识的广度也要增加特定知识的深度(编程随想也提到)。其次作者讲了,刻意练习,虽然我没有看明白,但是和编程随想提的一部分认知心理学博文内容有所关联,他讲到人脑其实有2种系统,一种经过反复训练神经回路后,能够低耗持久运行的“系统I”。就好比走路,你无需刻意安排先迈哪只脚和手臂一样,不过,系统i仍然有不足之处,比如它更倾向于“直觉”,而系统II,是进入状态慢,持续时间短,消耗精力更大,但它相比系统i,可以分析更为复杂问题。在我看来它更倾向于“理性”分析。要启动系统II往往可以通过学习新的知识,而不是复习很熟悉的内容,这里和作者讲的第二点,刻意练习有些联系。随后作者讲了反馈,我再次想到了编程随想所讲的费曼学习法,而他自己也是这么实践的。他经常把学习的知识发表到他的博文当中,经过博客有大量spamer污染回复,他依然热血回答读者的质疑对自己知识进行反馈。而本书评作者大概也是使用这一方式。

    校验提示文案

    提交
    值友好,居然有超长评,感动 [欢呼] 我理解模型是知识的基础构架,在此构架上有很多节点,刻意练习是为了攻克这些节点而设计出来的练习,值友提到的人脑2种系统,系统I运行时就是相当于处于舒适区吧,在舒适区时我们处于省电节能状态,感觉很舒服但是无法进步,《第一性原理》作者举了一个例子就是读书“倒背如流”,感觉好像很厉害,但是其实已经到了表演的层面,背诵的内容太熟悉了,好像脑袋都没意识到就背完了,这样的状态对个人的成长没有什么帮助,需要走出来才能学到新的东西,刻意练习就是避免回到舒适区的练习方法,比如背诵,背熟了可以背下一篇,也可以背一句原文用自己的话讲解一句,还可以去辅助别人背诵,总之就是踏出舒适区,也可以说是让大脑运行系统II吧?其实很多学科的理论多少都有类似的说法,大概是万变不离其宗吧,我写书评有一段时间了,最初是看了一本关于快速阅读的书,想要提高自己的阅读效果,所以开始书评写作,在写作和分享过程中又获得知识以外的更多收获,刚开始这种感觉是朦胧的,随着练习的持续,有时候又会突然得到印证,比如看到本书的反馈相关内容,了解到构建神经元相关知识,更明白反馈不仅仅是一次纠正,更是正确神经元构建的基础,理解就更深了一些,就这样的过程感觉很有意思,欢迎探讨~

    校验提示文案

    提交
    长评超激动,刚才打了老长一条回复,不知道怎么滴好像显示不出来 [哭泣]

    校验提示文案

    提交
    还有8条回复
    收起所有回复
  • 第一眼我以为是作者是搞量子力学的

    校验提示文案

    提交
    其实是哲学,意不意外 [不好意思]

    校验提示文案

    提交
    我以为是搞sex

    校验提示文案

    提交
    还有3条回复
    收起所有回复
  • 感觉一大抄

    校验提示文案

    提交
    请务必摆事实讲道理

    校验提示文案

    提交
    看一下《思考,快与慢》,前几年的畅销书

    校验提示文案

    提交
    还有5条回复
    收起所有回复
  • 听君一席话,省读十年书。

    校验提示文案

    提交
    感谢支持,谬赞啦

    校验提示文案

    提交
    收起所有回复
  • 哎,逗号打错位子了

    校验提示文案

    提交
    哪里哪里?

    校验提示文案

    提交
    收起所有回复
  • 在一个娱乐至死的年代里,坚持看书本身就是一件很难得的事情

    校验提示文案

    提交
    所以总要有点奔头,我比较俗,最开始就是为了平台奖励,后来在阅读写作过程中发现了其他的乐趣,有了获得感,才比较有动力继续坚持

    校验提示文案

    提交
    我们看法略同。我认为我们做什么事情都得有一定的目的性的,单纯为了做而做,很难坚持下去。不过我最近也感觉到,除了乐趣和获得感,读书还能帮助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世界,寻找到自己人生的意义,不会在纷乱的世俗中迷失,始终保持一个冷静、积极、健康、成熟的心态。

    校验提示文案

    提交
    还有1条回复
    收起所有回复
  • 写的非常好,消灭零回复

    校验提示文案

    提交
    感谢支持~ [欢呼]

    校验提示文案

    提交
    收起所有回复
  • 好文 [高兴] zsbd

    校验提示文案

    提交
    哈哈感谢~ [开心]

    校验提示文案

    提交
    收起所有回复
  • 感觉这篇文章本身就是在实践文中的方法

    校验提示文案

    提交
    自己写的书评,就青睐自己有切身感受的例子 [脸红]

    校验提示文案

    提交
    收起所有回复
  • 今天我还在琢磨,为啥有的人能一直坚持不断学习新东西,让自己更牛*,而我现在整天沉迷刷手机。 [大囧]

    校验提示文案

    提交
    一样一样的,每天下班回去,刷到12点睡,主要挣得也不多还敢怎么干,佩服自己

    校验提示文案

    提交
    越熟练,越容易 [深思]

    校验提示文案

    提交
    收起所有回复
  • 而刻意练习,可以带着“融合、输出知识”的目的去浏览,每天记下来的内容,思考有哪些与自己熟悉的内容息息相关,然后讲给其他人听,或是写成文章在网络上分享。
    你这不就是在实践吗 [傻笑]

    校验提示文案

    提交
    是的!实践起来才是自己的,书中的观点加上自己理解讲出来,输出倒逼输入 [脸红]

    校验提示文案

    提交
    收起所有回复
  • 越学越有成就感

    校验提示文案

    提交
    是的,越学越擅长学

    校验提示文案

    提交
    收起所有回复
  • 混沌大学的同学吗

    校验提示文案

    提交
    同学好,听过一个月,商业案例太有意思了

    校验提示文案

    提交
    收起所有回复
  • 王东岳是李善友的启蒙老师,李善友是混沌大学的创始人,混沌大学的东西。。末法时代,邪师说法,如恒河沙

    校验提示文案

    提交
    可以写本书。如何分辨

    校验提示文案

    提交
    我只是斗胆说一句,做好了被喷的准备,混沌大学的学生不好惹,感觉跟信了教差不多 [阴险]

    校验提示文案

    提交
    还有2条回复
    收起所有回复
  • 其实粗略看那个打谱非常觉得有道理,小时候觉得这种思维定式没意思,觉得束缚自己(当然那些下棋的基本上脑子都挺好,我只是鄙视思维定式)。但实际上这也是一种踏踏实实做事的前提,没有那么多天才,自己就是个普通人(当然相信自己是天才也是一种技能)。结果就是自己越来越普通,静不下心。而下棋可能其中一个道理是:如何在固定的套路下找到一种活路,即马走日象飞田(当然可能是自己过度解读了)。————越学越疲。

    校验提示文案

    提交
    夯实基础很重要也很有效

    校验提示文案

    提交
    收起所有回复
  • 怀疑是软文,这就是我的思维惯性,请问怎么摆脱

    校验提示文案

    提交
    不用怀疑,就是软文

    校验提示文案

    提交
    不妨自己写写看?

    校验提示文案

    提交
    收起所有回复
  • 看了你们写的简介,我认为是合理的。B站有up主Yjango从机器学习分析过学习,记忆,知识。也说学习就是认识建立规律,规律就是模型。
    推荐对学习和记忆有兴趣的人看完那个up主所有视频。

    校验提示文案

    提交
    感谢推荐,我去看看

    校验提示文案

    提交
    收起所有回复
  • 思维模型+刻意练习+及时反馈,老生常谈论调了。刻意练习含义本身就包括设计训练、反馈改进环节。如何80、90岁仍然思维敏捷呢,先活到80、90岁,还得基本健康

    校验提示文案

    提交
    把长寿作为目标,去管理自己的身体状态如何

    校验提示文案

    提交
    收起所有回复
  • 已经下单并关注了作者

    校验提示文案

    提交
    感谢支持,不过还是提示一下书评是我从个人体会出发,从一个最有感触的切入点写的文章,不代表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哈,文章结尾也写了这本书主要是哲科思维与商业相关内容哈,可以在豆瓣和微信读书先试读

    校验提示文案

    提交
    收起所有回复
  • 过30好多了,最近1年开始看书,每2周一本的速度,已经坚持1年,路漫漫其修远兮。
    需要不断的进攻自己!

    校验提示文案

    提交
    一直坚持非常厉害啦,加油加油 [欢呼]

    校验提示文案

    提交
    收起所有回复
提示信息

取消
确认
评论举报

相关好价推荐
查看更多好价

相关文章推荐

更多精彩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1.4K
扫一下,分享更方便,购买更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