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刚上小学,却对家长说没有人和他说话、没人找他玩,我该如何开导他?
这个问题,咱们家长就要扪心自问,在非学校环境是否帮孩子进行社交训练和独处训练。而不只是口头上的开导这么简单啦。
在一个全新的陌生环境里,再加上i人和e人的占比,大家彼此之间沉默不说话,这是再正常不过的现象了。就我个人而言,我完全能够接受这种局面。而且,我很确定我家的两个孩子大概率也不是会主动破冰的人。但是他们不曾向我讲述过类似题中的烦恼,应该是因为我给他们做过的社交训练和独处训练有关。
带上玩具,孩子们自动涌过来哈我们可以提前预设类似的场景,训练孩子在陌生环境下的社交能力,提前习得既会主动与人交往的能力,也会与自己相处的能力,从而在全新的陌生环境里也会深感舒适,不觉得尴尬别扭。
是否让孩子置于陌生的环境中
像外出就餐,乘坐公共交通,去参加一个社会实践等。这些虽然可能也有家长的陪伴,但是我们可以初步训练孩子的社交能力。打破孩子原先的社交舒适区,家长可以鼓励孩子勇敢且主动与陌生人沟通交流,被动地等待他人来找咱们孩子说话,还不如让孩子学会主动与他人沟通。
第一次适当性的交流方式可以是很具体的。
1、孩子可以从表达自己的需求开始,向别人求助
外出就餐时,向服务员索取餐具,纸巾,询问厕所的位置;
乘坐公共交通时,向他人询问陌生站点;
参加社会实践时,可能忘记带纸巾了,向陌生同伴借要张纸巾。
同理,在刚进入一个班级时,孩子也可以向小伙伴发出一些小小的求助。在一个陌生的环境中,让孩子敢于打破尴尬的局面,有助于TA自如社交。
2、也可以观察他人的需求,适时地向别人伸出援手。
乘坐公共交通时,是不是有老弱病残幼没有位置可坐?
参加社会实践时,同组的小伙伴是不是漏携带了某些物品?
同理,在进入一个班级时,孩子也可以观察小伙伴们的需求,有没有自己能够帮助的。
当然也不排除有些孩子会相对自我一些,他们习惯了让别人主动来找TA讲话,主动来找TA玩,他们习惯了被动社交。被动社交就会导致在陌生环境中的社交局面也会比较被动,于是就出现了题中所描述的情况。像这类孩子,我建议家长可以在私底下训练孩子的社交能力。
而除了社交训练,我们也要训练孩子在集体中的独处能力,让他能够适应即使暂时没有人和他说话,没有人找他玩,他也不会觉得尴尬或难受。
但是话说回来,毕竟对于幼儿园或者小学低年级的小朋友而言,他们大多数在校时间都会相对的流程化,学会跟着老师的节奏,按照老师的指令,有条不紊地做好每一件事,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也就是说,他们同小朋友叽叽喳喳讲话或者自由自在随便玩的时间其实并不那么多。
所以,孩子可能也就是家长面前随口抱怨、嘀咕了一下。家长也大不可过于在意,有些事情大胆放心地交给时间就好啦。
我家弟弟可是到中班才和一个好朋友玩在一起哈
豪豪妈咪努力向前
校验提示文案
有点丑的蛋蛋
校验提示文案
远航的加菲猫
校验提示文案
远航的加菲猫
校验提示文案
有点丑的蛋蛋
校验提示文案
豪豪妈咪努力向前
校验提示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