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搞懂3D ToF,石头V20扫地机测评
继科沃斯首次在X2上实现平整顶面(雷达下移),石头的3D TOF,追觅紧跟着出了机械升降雷达,顶部平整化降低高度是扫地机行业近期的明显趋势。
这是一篇写完很久的测评,近期整理出来再发。
2024年4月,石头发布了V20,这款机器是我前阵子重点关注的产品,因为它是目前市面上少有的采用3D TOF方案,并且是唯一用它同时做避障+定位导航的扫地机产品;而在2年前我写过一篇扫地机传感器方案的文章,当时也预言过,从一维点激光,二维线激光,一定会有三维的面激光方案产品出现,并且三维面激光的方案上限很高,难度最大。
这次的测评机器由石头品牌的产品经理提供,对方也是秉着技术交流征询反馈的目的,想要把产品做的更好,因此尽量做到客观,不会刻意去平铺直竖罗列各项优点,可放心参考。
机器拿到手断断续续也测试了前后有2个月,测评内容对通用性的环节一概略过,只讲讲我关心的差异化要点。
为什么说少有?史上第二台3D TOF扫地机
因为在2021年,小米曾发布过一款3D TOF的扫地机,由国内某著名品牌代工,当时正好是芯片危机,我从供应商那里得知,该品牌屯了不少模组,这个方案仅作为避障使用,最终的效果一般,但这个模组的成本不低,库存还是要消耗掉,所以可能把一个不是那么完美的方案做在了小米上(我个人的分析)。
为什么又是唯一?主流品牌中机身高度最低
石头V20酝酿的这个3D TOF方案也有4-5年的准备期,今年总算是推出了,它的核心创新,是把机顶LDS模组取消了,机身高度固定为82mm,在主流四大品牌的机器中做到了最低矮的设计。
对于扫地机这样结构密度高的产品,每降低1mm可能就需要很大的调整,达到比竞品至少4mm以上的高度降低,是很大的领先(当然科沃斯新出的Mate X出了一个子母机方案,子机做到了更小的尺寸,但这个方案目前看不会成为主流,另当别论)。
3D TOF方案到底是怎么样?
从红外捕捉到的激光图案来看,确实和以往单点的LDS有较大区别。
以下是石头V20:
以下是普通LDS:
传统的双线结构光,其主要原理是通过直线扭曲变形来判断障碍物的距离,而无法实现对物体外形的采集建模,作为弥补,一些高端机型往往会采取RGB摄像头的融合方案,也就是RGB+D。
V20的激光能看到点阵输出,并且机身前后都有,并取消了线激光。
从机身外表,也很容易找到前后双模组:
同样是RGB+Depth,V20的Depth用面阵TOF取代了线激光方案,在X轴和Y轴,也就是横向和竖向空间投射出更多激光,而这些激光遇到障碍物,通过senser计算出飞行时间,可以捕获周边环境的更多信息,也因此,即使它的安装高度比LDS更低,但它可以获取不同高度的深度距离信息,起到LDS的建图和定位功能。
再仔细看又发现了新东西,把视频拉长成慢动作,V20的前方3D TOF模组打出来的图案,它是分时切换的:
麻点状的点阵光,强度高距离远,是用于建图和导航定位;均匀发散的面光源,强度弱距离近,应该是用于避障。
通过与模组供应商的联系沟通(如果大家有需要的话可以帮忙建联),最终确定是TOF飞行时间方案,而不是简单的结构光,明确整体模组的方案如下:
其中Spot光源(点阵光源)的有效距离0.1米~10米,前后双模块的单次采样直径接近20米,所以它在较为方正的房间内建图,几乎不需要太多移动,仅需转动,这一点我在建图时就发现了,机器出了基站,停在那里转动了一下,就语音提示建图完成,回基站了。
Flood光源(面阵光源)的有效距离为0.05米~1.5米,也符合避障的近距离需求。
而再看左后方模组,只有Spot点阵光源的节奏性出现,在点阵消失时,并没有其他面光源,这又说明:
1、前方和左后方模组具备导航定位的功能。
2、前方模组加入了Flood光源使得前方近距离避障功能更强。
当然,也别忘了还有一个RGB摄像头,这颗摄像头+Spot打到障碍物上的结构光扫描后,点云图和实物图融合,理论上是具备物体识别的可能性,不过目前能验证到的并不多,比如这种:
避障性能又如何?
由于面阵激光的方案,V20对前方左后方的障碍物探测比双线激光的维度更加丰富,实测避障的效果还行,常规障碍物都能识别到:
我在发测评预告、征集测试建议时,有懂行的人曾提出让我测测黑色障碍物,因为黑色物体会吸光,对于任何主动光源来说,都会受到影响,所以,我们还是一镜到底再测一下:
虽然没有彻底不碰到障碍物,但已经相当可以了。
当然,测到不如意的地方也有;在文章倒数第二段会提出。
双机械臂
在过去一年中,机械臂方案成为扫地机行业的另一个热点,大家也都见识过了,拖布机械臂弥补了延边盲区,边刷机械臂弥补了角落盲区,而V20也搭载了此前在石头其他机型中已经发布过的双机械臂方案,不了解的话我给大家演示下:
针对角落的边刷可伸缩机械臂:
针对沿边可伸缩的拖布机械臂:
扫地清洁测试
记录了一次超大负荷纯扫地过程,用的是大小颗粒混合,其中包括山姆超市买的鹰嘴豆,以及日常口粮鸭屎香茶叶,麦片颗粒等,在“纯扫2次+最大档吸力”模式下进行清洁,从测试来看,有11000Pa峰值吸力+滚刷的加持,石头V20在扫地性能上已经接近完美:
当然这里也说个观点,峰值吸力仅代表最高档吸力,它并不意味着正常档位下的常规吸力,太大的吸力也会带来更大的噪声,此外,大吸力往往会配以更高等级的尘盒滤网,对呼吸健康有利,但是也会抵消一部分吸力。
这里我想说的是,现在我测试任何一款扫地机,日常的灰尘、小颗粒物都是能胜任的,从2500pa时行业就在宣称大吸力,现在都超过10000pa了,虽然测试的标准可能有变,但很明显吸力已经满足要求。
反而,扫地机的风道设计、滤芯设计,长期使用后会对吸力衰减影响很大,而全能基站加入自集尘功能,对用户来说减少了清理尘盒的麻烦,在我看来,更大的意义在于减少了滤芯堵塞,吸力不会有明显衰减,这个功能真的很有价值。
拖地清洁测试
在拖地方面,同样记录了大负荷脏污下的性能表现:
测试模式:低水量、拖2次,开启了脏污复拖选项。
脏污量:非常大,老抽至少在20ml,另外加了一块绍兴产的红方豆腐乳。
测试结论:
1、单次APP操作2遍拖地后,区域内由于脏污太多,没有拖干净。
2、过程中有发现脏污复拖功能,发生在视频第44秒。
3、脏污复拖算法有缺陷,仅仅复拖了最近一次拖地区域(上方),对之前未拖干净的脏污区域并未复拖(下方),算法需要改进啊,石头。
4、拖布的擦除率、下压力、拖地深度还算是比较优秀的,在日常情况下,单次操作问题不大。
5、拖地覆盖率,边角等区域第一遍肯定会走完,但是后续不一定会全覆盖,也希望算法能改进。
6、对用户来说,V20的拖地性能可以打90分,如果特别脏的,多拖几次也无妨,没太大问题。
不过这里也要说明一下,我的这种测试描述,是有一些苛刻的,正常家庭,灰尘会容易堆积到角落,而污渍、油渍、汤汁的概率极小,无需太在意这个点。
拆机展示
快速记录下,每次拆石头扫地机,都发现石头喜欢在顶部隐藏一颗螺丝,往往用一个无色差的胶体掩盖;其他的拆机过程整体都比较顺利:
开盖后的顶视图,机器内部是带水箱的,左下方是拖地机械臂结构,右下方是边刷机械臂结构:
其他部分中,我最关注的3D TOF传感模块,下方多出了2个黑色的器件,这是用于回充时基站对准的红外接收管,发射管在基站内:
而这次在3D-TOF模组上,并未看到大块的散热器件,说明模组发热较小,激光要打到10米,瞬间功率可能不小,但是帧率不需要太高,而且有效像素也不会很高,因此发热和平均功率都不高,测试下来续航表现不受影响。
再放一个主板的细节图:
吹毛求疵,挑挑这款机器的毛病
1、硬件传感器配置已经很顶了,软件算法上还有优化空间,可以做得更好,如下面这种非墙角区域,它虽然有机械臂边刷,但打开去清洁卫生死角的概率比较小:
2、机器人本体做工很好,基站就略显粗糙。
3、在安静的环境下拖地时,敏感的人会听到嘶嘶的高频噪声。
4、避障不是百分百完美,偶尔会翻车,如突然进来很近距离的障碍物、小物件、长线,这些是传感器的局限性。
总结
石头V20是一款在扫地机行业内有技术含金量的产品。
在测试期间,它给我的直观感受是APP操控和运动行为非常稳定,动作干脆利落,没有那种非常多余的、零碎小步伐的试错式动作。
同期我有对比多台扫地机的拖地深度清洁效果,V20可以排在前三。
本次测评有很多环节我没有去展开,它还有一些次要功能或配置,如指哪到哪的定点清洁还是蛮有用的,石头一直坚持的双胶刷设计,其他的视频交互、清洗盘自清洁、谷点充电、以及众多个性化设置的选项,很多功能都是各家共性的我就不单独去研究了,这里有张广告图,大家自行了解即可:
对用户来说,石头V20在机身高度上拥有绝对性的优势,82mm比很多机器去掉机顶雷达后的高度更低,所以它能清洁的范围会更大。
清洁范围大,清洁力度足,稳定性目前看也不错;夏天到了,使用这款机器在家光脚自由真的很爽。
最后想说一点:做这些测评,费时费力的,但我会持续下去,长期还是希望在第三方视角能给用户更多客观的参考,在用户角度给制造商更多反馈建议。
谢谢阅读!
作者声明本文无利益相关,欢迎值友理性交流,和谐讨论~
bccmqd-zd-mz-dm
校验提示文案
bccmqd-zd-mz-dm
校验提示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