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千年的笑声:马伯庸趣解历史
本书是一本简练、生动的两千年中国德性史。作者打破了以往或按朝代、或按人物、或按事件的写史逻辑,从“王朝的德性”这一新颖角度出发,上起战国秦汉,下至晚清民国,梳理出一条暗藏于成王败寇历史卷轴中的“受命于天”王朝更替论,让刻板的历史碎片鲜活了起来,初看捧腹笑翻,再看掩卷长叹。书中既展现了秦、汉、三国、隋、唐、宋、元等众人熟知的历史朝代不为人知的一面,也讲述了前赵、前燕、前秦、刘宋、后周等并不起眼的政权的兴衰故事。在谈笑风生中,说尽历史背后的荒唐与无奈。
想要洞察两个事物之间的规律,当然先要弄明白这两个事物本身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儿。天子好说,就算有大群马屁精整天在天子身上挖掘神性,基本来说,这种神性仍是隐性的,很少表露于外,而表露于外的九成都是人性。大家都是人,人是怎么回事儿,就算很难往细里研究,大概的构架是不会错的。可是天究竟是怎么回事儿呢?人是氮、钙、磷等元素合成的,天又是由什么元素合成的呢?天都有哪些属性呢?
我提到了“元素”,在中国古代,这个词的意思是最原始、最本色的事物。不过,在现代汉语中,“元素”一词的含义则来源于西方,是指组成宇宙万物最基本的要素。最早的元素学说产生于古希腊——被尊为“古希腊七贤”之一的哲学家泰勒斯认为水是万物之母,另一位思想家阿那克西米尼则认为万物的本原是气,被称为辩证法奠基人之一的赫拉克利特认为万物由火而生。后来自然科学家、医生恩培多克勒认为上述几位说得都在理,可是都不全面,他就把水、气、火全都拿来,再添上土,称之为四元素。
这就是西方最基本的四合一古代元素论,其他还有什么胆液质、血液质、粘液质、黑胆质四体液说,盐、汞、硫三本原说等,影响就没那么深远了。古印度人跟古希腊人的主张一样,很可能是从古希腊传过去的,不过把四元素的名字改成了地、水、火、风——还有一说则再加上空,变成地、水、火、风、空五元素。那么,古代中国人,又是怎么看待那个虚之又虚、玄之又玄的“天”以及组成宇宙万物的元素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