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使吉米 One 入耳耳机体验 - TDS 出品
Tanchjim One Dynamic IEM Review - TDS Presents
KT MARK: V
即插即用塞与传统百元塞的殊途同归——这是我给 One 的一个结论式判断。
之前我们在聊百元级即插即用耳塞时,Zero 的形态曾经是典型范例,既提供了模拟版本的 SKU,也有着十分成熟的 USB-C 版本实现真正的即插即用,且佩戴"随意",在默认直插的状态下佩戴稳固。这类塞子现在可以说是遍地开花了,普遍成熟度,尤其是 DSP 的自然度都有明显进步,而传统的有线百元塞,有的开始给新方向让路,有的则依旧在说素质内卷的道路上不断迈进。过去 Ola 系列可以被视作是"传统"这条路线上的不错尝试,但是你有想过把 Zero 的小巧易用和 Ola Bass 的综合素质放在一起吗?One 就给出了答案——这两条路是可以双轨合一、并机运行、殊途同归的。
One 的包装和 Zero 等低价产品的结构是一样的,内部其实宾那个没有像高端型号那样内衬一层又一层,只是简单地用密封袋进行了配件保护。好在装帧设计风格没有什么变化,一眼就能认出是一家的产品来。One 的配件丰富程度还是足够的,除了司空见惯的灰色绒布收纳袋以外,耳套一共送了两种六对,分别对应阔口和子弹型,相较于 T-APB 来说,肯定结构更简单,但是风格走向是一个思路下的东西。
腔体形状大体上还是和 Zero 一脉相承,依旧是银灰色金属+无色透明塑料的拼接,One 比 Zero 看起来要更加圆润扎实。跟 Zero 腔体通体塑料而背板金属不同,One 的后腔为整块的铝合金,背部有球面凹入的设计,细节做工得很好。考虑到腔体体积偏小,佩戴也和 Zero 类似,所以基本上不用担心直插稳定性和重心的问题。
One 的腔体表面开孔可见的有两处,一处位于腔体内侧,是一个与动圈单元前障板连通的微型气压孔;另一处位于腔体底部,相对就比较硕大。仔细观察前腔体,可以看到在靠前的位置有一圈规律的凸起,这就是用于降低单元谐振的干涉固定器阵列,六个固定器形成完整的阵列,可以起到优化频响、降低失真的作用。另一方面,个人认为这一结构的加入也与 One 所采用的单元特性有一定关系,金属球顶+柔性悬边的振膜结构的振动性质通常和整张振膜的有所不同。
和 Zero 一样,One 有两个版本,模拟版本和 DSP 版本,DSP 版本依旧内置了支持最高 96kHz / 24Bit 的 DAC 和 ADC,并且加载了预设 DSP,且在后续你可以在官方 app 里进行 DSP 设置。由于支持换线,所以在 One 上你也可以继续尝试各种 Ola 系列的玩法,比如搭配蓝牙线、搭配升级线等等。默认的线材材质为无氧铜混编无氧铜镀银,同轴结构。单键式线控的按键反馈还是比较扎实的。
和 Zero 不一样的是,可换线设计的加入让 One 可以实现相当不错的绕耳佩戴方式。由于导管和腔体内侧之间设计了倾斜角度,其实无论是 One 还是 Zero,在默认状态下试图进行绕耳佩戴都是比较膈应的状态,而想要实现正常的绕耳适配,不可换线的 Zero 就会出现相位左右颠倒的问题。可换线之后,你可以把 One 的单元左右交换,这样一来相位不出错的同时也就确保了挂耳佩戴的稳定性。
可换线系统基于 0.78mm 2pin 凸针凹座结构,非常巧妙的是,其实单从外观上来看你很难会一眼看出这是一条可换线的塞子。One 的母座下沉深度是标准深度,但是插针外壳做了极简化的重新设计。传统的凸针 0.78 是比插针外壳边缘要伸出更长一截横截面为矩形的结构来保护插针,但是 One 的这个部分将插针外壳和"长一截"的结构进行了一体化注塑,极大地缩小了体积,还能继续利用下凹母座对于插针的保护。外观和实用性上都做得相当好。插针的长度依旧比常见的插针要长一些,或许是也沿用了 Ola 系列的四瓣式弹性笼套套件,实际插拔的时候需要一定的巧劲,进一步降低了插针的松动可能性。
单元方面,One 是近期我们体验的耳塞里又一个使用了异质复合结构设计的动圈耳塞,球顶为钛材质,悬边为 PU+PEEK 混合材质,金属球顶+柔性悬边的架构给 One 的音色也引入了一些类似架构的特性。10mm 的单元直径在这个腔体体积下可以说是利用得寸土寸金。
One 不是个难推的塞子,模拟版本的声音基本贴近于哈曼2019的走向。只是在中低频会有一定突出,这使得人声和部分乐器的扎实程度有所增强,且加强了贝斯等乐器的存在感,相对来说中下盘的能量感也更往稍微偏中频方向密集一些。泛音的丰富程度比起 DSP 版状态要充沛一些。
下面的主观评价部分将基于 DSP 版本+原配阔口耳套的搭配进行,两者声音有所不同,且这里不对于 DSP 进行任何基于软件的调节。
低频量感适中,厚度和饱满度都控制在比较克制的水平。收放速度比较快,但是留有轻微残响。氛围烘托的弥散感基本上被压制了。One 的中下盘比起 Zero(模拟版本)的情况显然是要更加丰富、扎实、凝聚的,甚至大声压下会有一种比较突出的压迫感。基音位于中下盘的乐器有轻度的前倾现象。它的中低频滚降会比较快,这也与 Ola Bass 中低频一路滚降的做法有所不同,也使得 One DSP 在极低频的响应上不像 Ola Bass 那样突出、下潜更深,但又却比 Zero 的下潜表现好不少。
中频,人声的距离感不算很近,结合比标准稍微稍微小一点的口型,不必担心血盆大口的问题。One DSP 的人声比起 Ola Bass 是要更加偏向精致的方向,对于人声的质感表现和线条刻画基本上优先级是相当的。我个人这段时间用 One DSP 聆听女声会相对多一些,但是实际的偏向性并不算明显,且声线的包容性也比较不错。唯一的问题还是相对顺滑的人声质感会在需要颗粒感的曲风下显得有点缺味道罢了。音色方面没有什么明显的渲染,齿音有一定的打磨但同时没有影响到大体上的人声通透感。
乐器方面,One 对于大部分乐器的质感表现是优先级与线条刻画基本相当的。弦乐器的音色大体上没什么毛病,小提琴、吉他等拉拨弦细节比起百元普遍水准要略丰富一点,但是并不会拱出来给你。铜管类的气势感表现适中,需要亮感的小号等有着合适的亮度。木管类普遍表现没有特别抓耳的表现,但是也没有基音的问题需要挑。打击乐器存在感适中,没有什么刺激感。
高频亮度适中,极高频的延伸不逊于 Ola 系列。高频的顺滑程度大体良好,没有特别突出的尖峰,但是极高频的泛音区域会有轻微的不自然增强感,感知不强,使用低频套会进一步削弱这个问题。
One DSP 的声场也不是偏宽阔的类型,横纵的距离都有一定的收缩感,声音的“高度感”一向不是天使吉米耳塞的特色,所以表现也就符合预期。人声与乐器之间的分离度表现中规中矩,但是层次表现还不错。解析能力复合现在新百元塞的普遍水准中比较好的那一档,且没有明显的“解析感”突出导致中高频亮得不自然。动态表现适中,瞬态不错。
One、Zero、Ola、Ola Bass,这四个产品线采用了类似的设计语言,但是面向的人群其实是不一样的。就 One 而言,它肯定是想要在百元塞这个领域进行融合,将传统 Hi-Fi 百元塞和新的即插即用百元塞的理念整合,所以给出了非常不影响使用体验的换线方案。
在 DSP 加持的状态下,符合品牌一向遵循曲线优先的理念,与目标高度贴合。而耳机本身对于换线的敏感程度其实是比较高的,我在这段时间里也先后尝试给它搭配不同风格的铜线、镀银线和各类混编线,得到的风格变化还是易于感知的。所以 One 其实也是个玩法相对较多的东西,相比较起来,其实 Ola 系列我还是更建议就坚持使用原线或者顶多搭配蓝牙方案即可,One 则在面向入门人群的同时也可以让能认可这个调音的老烧们有个耐用的玩具,也有其独特性在。
KingTsui, from the TDS Studio.
August 2023
From the digital sound lovers, it's a TDS production.
南街戏子
校验提示文案
南街戏子
校验提示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