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花缭乱的鳍片工艺们
在挑选CPU散热器时,眼花缭乱的名词让人目不暇接。相信你曾着有这样的困惑:穿Fin、扣Fin、折Fin……各式各样与“Fin”有关的名词,各自代表着什么含义?它们之间又应该如何区分?
本篇文章就将介绍有关“Fin”的那些名词,从理论与实际相分析,为这些问题给出答案。
“Fin”为何物?
英文“Fin”一词,意即“鳍片”。在散热领域,通常指的是散热器上的薄金属片。
或许,很多新玩家玩家会想当然地认为,热管在散热器中起到直接散热的作用,实则并非如此。
热管仅仅是将底座(芯片)的热量传导至鳍片,而鳍片“Fin”才真正将热量同空气交换、完成散热的“最后一公里”。纵有一条条粗壮的热管,却缺少足够大面积的鳍片,也无法发挥出全部的散热潜力。
如今人们更多关注“热管”,而很少看“鳍片”,往往会忽略掉“鳍片”这位散热的幕后功臣。殊不知在这小小的鳍片之上,其实也隐藏着不少工艺玄机。
穿Fin特点
所谓“穿Fin”,是指鳍片与热管相连接的方式。从本质上看,它接近于“过盈配合”:通过外力作用和材料间的弹性,使热管得以牢牢“嵌入”鳍片之中。
形象而不严谨地说,穿Fin就像是“大力出奇迹”——如同将大尺寸零件强行塞入小尺寸孔位中一样,工厂用同样的方式,通过外力使鳍片生生“穿”入热管之间。令热管与鳍片紧密贴合。
相较于传统的连接方式——焊接而言,穿Fin无需焊料和高温,因而物料成本更低、工序更为简单,也更为环保。
工序更少、成本更低,既然这样,穿Fin工艺听上去似乎非常完美。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
“低成本”是相对而言的。除去物料成本外,穿Fin还有着良品率的制约因素。正是因穿Fin“过盈配合”的工艺本质,“成本”与“性能”的平衡,都决定在那小小的公差之间。
“低公差”意味着低良品率:穿Fin一旦失败,很难从头重来。良品率会因严格的公差限制而大受影响,成本会因此而大幅提升。
然而,“大公差”也是玩家们所不愿意看到的:放宽公差要求后,成本将会大幅下降,但鳍片和热管之间的接合又会变得松松垮垮。
在传统的焊接工艺中,鳍片与热管之间有一层焊锡负责导热,而穿Fin则完全依赖鳍片与热管的紧密接触传导热量。穿Fin公差一旦增大,鳍片与热管间的热阻便会急剧提升,最基本的“导热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雪上加霜的是,由于铜与铝的热膨胀系数存在差异,散热器又需要频繁经历高、低温的变换。长时间使用后,铜、铝之间的缝隙也可能变大,使原本紧密的鳍片松动,导致散热效率下降。
穿Fin的上下限差距如此之大,因而经常能见到穿Fin工艺同时在“廉价产品”与“风冷之王”上出现的“奇观”:著名的风冷王者,台湾利民的SliverArrow“银箭”就使用穿Fin工艺。
穿Fin的普及势必需要平衡成本与公差的矛盾,同时也为提升鳍片的坚固程度、使散热效率更加持久而稳定。此时,就轮到与“Fin”相关的鳍片加固工艺大显身手了。
折Fin工艺
正是由于穿Fin的“过盈配合”式结合不够牢固,折Fin工艺被大量应用。
顾名思义,所谓“折Fin”,便是在鳍片边缘进行弯折,形成塔体侧面一排排整齐划一的折边“长条”。
这些折Fin的“长条”,使得原本独立的鳍片相互连接,构成鳍片组合,能够互相分担外力,避免了被“各个击破”的情况。折Fin显著提升了散热器的结构强度,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穿Fin的短板。
因此,在穿Fin工艺的散热器上,往往少不了折Fin工艺的身影。
然而,早期的穿Fin实在是太不成熟。不要说热管与鳍片间的冷热交替,就算是运输中的物流颠簸,甚至是拆装过程中的人为外力,都能干扰鳍片同热管的接合。
由此,另一种更为强大的加固方式:扣Fin应运而生。
扣Fin工艺
在折Fin的基础上,扣Fin更进一步。顾名思义,扣Fin工艺是在鳍片上加工出锁扣的造型,从而扣合鳍片。
扣Fin工艺令塔体的牢固程度进一步提升。在外观上,扣Fin同折Fin的最大不同,便在于侧面扣合的形式。不同于折Fin那“光滑”的长条,扣Fin工艺有了更复杂的结构,鳍片上的卡扣清晰可见。
扣Fin与折Fin并非是穿Fin散热器的专利。事实上,为了提升结构强度、确保鳍片间距整齐划一,不少回流焊散热器也会应用一些加固措施。如利民的FS140焊接散热器上,就使用了扣Fin工艺。
折Fin与扣Fin工艺并不冲突,成熟的散热塔体可以不做选择,扣Fin与穿Fin“我全都要”,从而最大限度地提升塔体强度。
“大霜塔”上就同时运用了这两种工艺。
早期穿Fin的良品率低下,厂商们为提升强度可谓绞尽脑汁,无所不用其极。因此,鳍片加固工艺在穿Fin散热器上尤为常见。
当然,扣Fin与折Fin虽然能提升整体强度,但更多地是亡羊补牢。穿Fin自身的做工水准,才是决定强度与性能的关键因素。
不同的取舍
在工艺日渐成熟的当下,扣Fin/折Fin工艺已不仅仅是单纯的“鳍片加固措施”,它们不但能提升塔体的强度,更具备压榨性能的潜力。在顶级品牌的设计之间,我们不难一窥各自不同的取舍。
猫头鹰U12A是焊接散热器,却同时使用了大面积的折Fin与扣Fin技术
猫头鹰U12A是回流焊散热器,那大面积的扣Fin/折Fin组合,是为了压榨气流的效能。鳍片的折边具有导流功能,能够避免气流从塔体侧面泄露,进一步提高散热器的气流利用效率。此外,鳍片以折Fin或扣Fin相互连接,客观上还有利于热量在鳍片间的纵向传导。
但是,从散热器上泄露的气流,也并非全部白费。它们对周边部件的散热同样有积极意义:散热器泄露的气流减少,意味着流经主板供电、M.2硬盘等周边元件的气流同样减少。CPU温度略有下降,而周边元件则大为升温。
因此,也有一些厂商反其道而行之,以刻意减少折Fin或扣Fin面积的方式,增加散热器的气流泄露,从而辅助周边元件进行散热。
如前所述的“风冷王者”利民IB-E银箭,正使用了穿Fin工艺,按常理来说,鳍片亟待扣Fin与折Fin等技术进行加强。但是,“银箭”的塔体侧面却没有任何加固痕迹。
虽为穿Fin工艺,却不使用折Fin或扣Fin技术加固鳍片,这便是“风冷王者”对穿Fin公差把控的自信,更体现出老一辈散热器对周边部件散热的重视。时至今日,这等自信也少有后人企及。
更有甚者,将折Fin工艺用出了花样。在HR-02、HR-22与Macho系列的多款被动散热器上,台湾利民在鳍片上设计了一排排垂直孔。
作为被动散热器,这些开孔不但能提升气流通过的效率,增加被动散热效果,更能兼顾“折Fin”的本职。
加固鳍片与增强性能合而为一,这样的设计成就了一代经典。
市面上产品采用何种工艺?
随着穿Fin工艺的成熟,它正越来越成为主流。目前,九州风神的旗舰产品阿萨辛、“大霜塔”等,都采用了穿Fin工艺,鳍片加固自然必不可少。
“冰立方”系列使用了扣Fin与折Fin相结合的手法,扣Fin面积较小,专职加固鳍片;而折Fin面积更大,兼顾引导气流。
在相对低端的穿Fin散热器上,追风者就只使用了折Fin工艺。并且折Fin面积较小,效果有限。
回流焊散热器相对较为牢固,但为了提升良品率,加固工艺也不可或缺。
大陆利民在FS140/FC140上就使用了扣Fin工艺。每塔体三条扣Fin的组合,确保了鳍片的牢固。
设计优良的产品,更会有意识地利用加固工艺来引导气流,这是“猫头鹰”产品的惯用手法。在D15与U12A上,我们都能见到大面积、连续不断的鳍片加固措施。
需要注意的是,回流焊和高性能不能划等号,需要警惕市场上“浑水摸鱼”的低质量焊接产品——有时,那还不如高质量的穿Fin呢。
后记
塔体侧面的小小折边里,既隐藏着鳍片技术的秘诀,也有着散热效能的取舍;穿Fin工艺的分毫公差之间,不仅是成本控制的平衡,更决定着性能的高低。
这篇文章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对本文内容与风扇选购有疑惑,随时欢迎与我交流!
如果你希望了解更多散热方面的内容,可以看看这些文章:
希望这些文章能帮到你!
作者声明本文无利益相关,欢迎值友理性交流,和谐讨论~
软硬结合
校验提示文案
rs1688
校验提示文案
说的好像真的一样
校验提示文案
等等党还没输
校验提示文案
Diy肉头酱
校验提示文案
农夫果子
校验提示文案
livejr
校验提示文案
一对大冬瓜
校验提示文案
天地国宾
校验提示文案
xdthebest
校验提示文案
星期五丶
校验提示文案
科技财说
校验提示文案
闲云2049
校验提示文案
值友6273919348
校验提示文案
值友6273919348
校验提示文案
闲云2049
校验提示文案
科技财说
校验提示文案
星期五丶
校验提示文案
xdthebest
校验提示文案
天地国宾
校验提示文案
一对大冬瓜
校验提示文案
livejr
校验提示文案
农夫果子
校验提示文案
Diy肉头酱
校验提示文案
等等党还没输
校验提示文案
说的好像真的一样
校验提示文案
rs1688
校验提示文案
软硬结合
校验提示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