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菜机到底是鸡肋还是神器?关键还是看你用来干什么
前言
以前,经常会有人问我,你会不会买炒菜机……
说实话,以前我是不接受的。
炒这种烹饪方式,别看只是下锅翻几下,其实是一种挺难的烹饪手法,它不像烤菜、蒸菜,只有温控准,绝大多数的菜都能做个八九不离十,少部分对火候温控敏感的菜(比如清蒸鱼等),只要多做几次也能掌握个大概。
但炒菜,锅温的判断、灶台火候的把握、翻炒的节奏……这些都不是那么容易量化的事情,你自己炒菜的时候灶台大火小火尚且可以随时调控,连续调节,这都不一定能炒好,你怎么可能指望一台只能三档、五档调节火力的,转速固定的机器,能炒出更好的菜呢?
加上,程序是固定的,但是菜量可能有多有少,怎么可能保证炒出来的品质是均一有保证的呢?
妥妥的鸡肋吃灰产品啊!
……
在过去的好几年时间里,我基本都是这样的想法,所以我也从来没入手过任何一个炒菜机。
直到前段时间想做个评测,往上随便买个台(后文无品牌露出,放心享用),我才开始在想,有没有什么菜,是值得用炒菜机来做的。
一般的炒菜那是肯定不会纳入范围的,毕竟真的就是下锅炒几分钟的事情,我更愿意相信我的手,这就没必要劳烦炒菜机了。
但是如果是那种要炒很久的菜呢!?那种火候稍微恒定,但是又重复劳动需要不断翻炒的菜,自己炒要炒断手,给炒菜机来炒不就可以解放双手了!?
这倒是一个不错的思路,沿着这个思路,我打算试试两个传统粤菜,一个是广府粤菜的生炒糯米饭,一个是潮菜的传统炒芋泥……今天就简单开箱做做评测,先上图~~
这一篇除了开箱,评测优缺点,使用建议之外,也会把上面两个菜的菜谱提供给大家。
简单开箱
目前炒菜机貌似也没太多主流的品牌,这里避嫌,我就不做品牌露出了。
打开机器箱子,这机器画的有点点像个风扇……整体包装中规中矩,但还算皮实。
最顶上是机器的盖子,上面有一本说明书,还有一本菜谱,一般炒菜机、烤箱、破壁机之类的厨电都会带一本菜谱,免得你买回去吃灰了。
但实际上你真的用几次,你一般会找到自己的使用方式和偏好,就基本不太需要用到这些了。
机器不涉及什么安装,就是一个机身,一个盖子,放到跟炖盅、电饭锅一起比较一下,大概可以看得出大概的大小。
机器内部是一个不沾的内胆,带几条扰动筋,这样机器转动的时候,就会扰动锅内的食材,达到类似翻炒搅动的效果。
机器总共分两种模式,一种是炒,一种是炖,只有炒的时候机器才会转动。
火力分大中小三档,炒的话温度对应160°C、200°C和220°C
炖煮的话,三档分别对应100°C、125°C和160°C
内胆的开口可以垂直向上,也可以倾斜,倾斜的时候食材会优于重力不断往下掉,这样也就实现了炒的作用。
其他细节就不一一展开了,直接看操作吧。
评测1——潮式炒芋泥
潮菜里,芋泥是一种地位挺高的甜品,一般会拿来煮白果,也可以作为其他馅饼的内陷,或者是鼠壳粿、粽球里的配料。
但传统的潮式芋泥并不容易做,需要经过蒸制、绞糜、炒制三个环节。
前面两个环节还算正常,最后一个炒制环节,真要把芋泥做得丝般顺滑,往往需要炒制几十分钟到数小时不等(具体看一次炒多大量)……这样芋泥和油脂才能充分融合均匀,让口感醇厚无渣,才能算得上是一款合格的潮汕芋泥。
但自己炒的话,用潮汕话来说的话,那真的是——炒到手折。
正好,这种无脑炒的事情,就交给机器来做吧。
买了两个芋头,先洗净。
削皮,然后准备切片,家里蒸具如果火力大,大概切0.5cm-0.8cm厚差不多,但如果量大,家里炊具火力又不够猛,那么我建议你切0.3-0.5cm厚,这样会更容易熟透,否则夹生的话待会搅拌起来会有明显硬颗粒。
蒸20分钟,保证蒸透为前提。
每500g的芋头,搭配70g白糖,以及100g的水,搅拌均匀。如果喜甜,白糖量可以加大点。
我这总共有1.5kg芋头,分三次搅拌,搅拌后成初步的未炒制芋泥。
全部倒入炒菜机里。
虽然经过搅拌已经基本成泥,没有太大的颗粒感,但是因为是糊化的淀粉为主,没有油脂口感还是比较粗糙的,所以接下来就要加入油脂,进行长时间的炒制,让糊化的淀粉和油脂能充分融合,口感可以提升NNN个档次。
一般传统的潮汕用油是猪油,也有用色拉油(植物油)的,我这里是做了改良,用的是西餐常见的黄油,做出来的风味会偏清口一点,奶香味馥郁,有点像芋头冰淇淋的味道。
猪油、植物油、黄油几种油脂都是可以考虑的,风味各有不同,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选择,也可以根据用途去选择,比如如果是做馅饼的话,我建议用猪油,如果是直接吃,用黄油更适合年轻人口味。
1.5kg的芋头,搭配的黄油是300g,直接整块丢进去就行,然后启动炒菜机,最小火,设置1小时,让它自己转起来。
在这个过程一开始的时候,因为油脂不够,芋泥如果有点粘连,那么就用硅胶铲刮下边,把黄油拨到边缘来,这样黄油融化的油脂就会不断润滑整块芋泥,很快就不粘了。
剩下的时间你可以不用太管它了,让它自己转,转到水分不断挥发,油脂不断吸收。
可以看出比刚才要顺滑很多了。
到这个程度,会发现芋泥的水分已经收了不少,芋泥会有点粘在锅上,转动的时候变成一层薄薄的糊状,一加热就变成一块干干的芋泥糊脆,这个时候就已经不再适合继续炒了,否则你将得到一碗满是糊脆的芋泥。
我这1.5kg差不多炒了1小时,但如果你量小,可能不用炒这么久。
倒出来,摊凉
装碗,或者装到你喜欢的模具里。
看看细节,相当顺滑!
我这个配方还不算油太多的,有些做甜汤用的芋泥用的油脂可能会更多,各位也可以自己把握,觉得还不够油润的,可以在这个配方基础上再加量。
从炒菜机的烹饪效果来说,这个菜还是比较满意的,就是转速上还稍慢了一点,温度上的调节范围也比较小一点,如果可以支持调转速,以及把温度再调低一些,那么可以在芋泥最后阶段,再进行低温快速炒制,这样的口感可能还能再上一个档次,水分也还能再进一步收干。
但不管怎么样,出品还是比较高分的,而且全程也基本上是由机器自己翻炒,可以很好地解放出双手做别的事情,只要时不时盯着别炒太过就行。
评测2——生炒糯米饭
生炒糯米饭也是一道传统粤菜里的“费工”菜,不仅前序工作多,炒的过程也是繁复、费时,所以现在粤菜饭店,除非真的比较老牌传统,不然一般都没这道菜了。
这道菜之所以难,是因为米是从生炒到熟的,所以说是炒,其实是一边煮一边炒。
那为什么不能跟一般炒饭一样,先把糯米饭煮熟了再炒?
在以前也介绍过,米的支链淀粉含量多寡,会决定米的粘性。
而糯米,恰好就是那种支链淀粉特别多,特别粘的米种。
所以如果你把糯米直接蒸熟、煮熟,你想再把它们炒开,那几乎已经不可能了。
所以糯米炒饭又想炒得粒粒分明,均匀裹上各种食材和酱汁,就必须从生米开始炒,整个过程需要30分钟,一边炒,一边加水,炒到怀疑人生……
当然,有炒菜机的话,就另当别论了。
首先,半斤糯米洗净,浸泡8小时。
浸泡这一步一定要到位,否则最后你炒出来的糯米饭可能夹生。
香菇5朵左右,虾米干贝一把(大概30-50g吧,喜欢的可以多加点也无妨),洗净后温水浸泡。
腊肠一根,腊肉一节,开水飞水,一方面去掉表面灰尘,一方面也把腊肉腊肠煮熟。
肥腊肉和瘦腊肉分开切丁,腊肠、香菇切丁,干贝拍成碎丝,虾米不切,全部备好。(注意,浸泡香菇、虾米、干贝的温水别倒掉,待会要用到的)
炒菜机开中火,肥腊肉先下锅煸炒出油。
瘦腊肉和腊肠下锅,炒香。
剩余的东西一并下锅,翻炒。
将料头乘起备用。
炒料头出的油脂,倒回锅内。
浸泡好的糯米倒入锅内,转大火开始翻炒。
这个过程,你需要调500ml左右的水,先将刚才泡香菇和虾米干贝的水称重,然后倒入清水,添满至500ml(也就是500g)左右,备用。
让机器一直不断炒糯米,这个过程不断往里头分次加水,一次加水大概在50g左右,不要一次加太多,也就是说刚才准备的500ml水,在整个过程大概分10次加~
炒了20分钟出头的时候,糯米饭已经开始有一点点粘了,此时取几粒米起来嚼一嚼,如果是夹生状态,说明可以转入下一阶段了。
将料头全部倒入锅内,继续翻炒。
此时糯米饭依然松散,但是因为米粒逐步吸水,越来越重,所以会有点饭团炒的过程会变成这样:
准备一些葱粒,以及准备生抽1勺半,老抽半勺,白糖20g,拌匀,在最后阶段起锅前3-5分钟,倒入锅内翻炒上色,此时米粒越来越重,可以用勺子帮一帮它。
最后出品:
把饭装到一个饭碗里,然后找一个盘子倒扣,就可以上菜了:
口感和风味都相当不错,全家都给予了好评!
这样炒出来的糯米饭,也基本是粒粒分明的,又带有糯米特有的嚼劲和软糯,有明显的腊味、干货海鲜风味及豆香味,相当赞。
这个过程虽然主要是炒菜机在炒,但其实人也没闲着,需要不断加水,最后阶段也需要时不时搅一下,这个可能是这种滚筒式炒饭机必然带来的问题,如果平锅式带铲的那种炒菜机,不知道是不是会更好一些?
当然,生炒糯米饭这种这么累的菜,即使是需要站边上加水,有个炒菜机也比自己炒要轻松太多太多了,不然为了炒这半斤糯米,连续炒半小时的话,那不仅别的菜都不用做了,手估计也半残废了……
评测小结
优点方面:
1、机器可以很好的替代重复性劳动,对于做肉酱、果泥、馅料等需要长时间炒制的菜来说,是个能扛事的小帮手。
2、机器功率高,升温迅速。
3、容量大,一次性可以出品较大分量的菜品(1.5kg芋泥妥妥能搞定)
4、安静,不沾,易打理。
缺点方面:
1、火力和转速不可微调,调整空间有限
2、不带自动铲,遇到比较黏连的食材,可能炒不开。
3、机器还挺大,厨房面积不大的话,有点铺不开。
结语
最后,回到主题——喜欢做饭的人,能接受炒菜机吗?
怎么说呢,谈不上不能接受,要看你准备怎么来用。
使用下来我还是一开始的观点,如果对于简单炒几下就能出锅的菜来说,如果你厨艺尚可,确实没有很大的必须需要依赖炒菜机来炒菜,我还是更喜欢自己掌握火候,尤其是如果你的食材切的不是那么均匀,直接上灶台的话,你能在炒的过程中通过颠锅、翻炒等方式进行微操调整,但是丢进炒菜机的话就比较难做这样的细微调节了。
除非……除非你再搭配个厨师机来切菜,或者自己切菜的时候特别注意尺寸,做到相对标准。
但即便如此也真不是太有必要用炒菜机来炒。
但换另一种打开方式,比如今天说的这两道这么费时间的菜,那我觉得炒菜机还是真的很有用的,像这样的菜如果没有一个炒菜机来炒,我可能压根不会在家里做,因为自己炒实在太累了。
我曾经也想过买一台可以加热的厨师机(价格嘛……)
而恰好,炒菜机确实某种程度上解决了我“一边搅拌一边加热”的需求,在很多长时间酱料制作上是能解放双手的,而且1K+就能搞定。
所以我个人觉得,可能这才是炒菜机的正确打开方式,换言之炒菜机更适合给喜欢做饭,有一定厨艺基础,喜欢挑战高难度菜的人“打下手”用,而不是帮助不会炒菜的小白来直接做饭炒菜。
所以,如果你是前者,家里空间也足够大,买一台帮你打打杂,我觉得相当ok,厨艺在线,热爱美食,也不太可能吃灰,可能可以开发出很多有趣的酱料、馅料。
但如果你是小白,我建议不要对炒菜机有太多幻想,先自己学会做点基础的菜,再考虑买这些设备吧。
作者声明本文无利益相关,欢迎值友理性交流,和谐讨论~
大舅子
校验提示文案
值友3736107152
校验提示文案
akcjian
校验提示文案
supercoolman
校验提示文案
BON太
校验提示文案
巴伐利亚南大王
校验提示文案
andy1017
校验提示文案
牛皮酱Monyo
校验提示文案
qianseyue
校验提示文案
badplane
校验提示文案
奇少丶
校验提示文案
奇少丶
校验提示文案
badplane
校验提示文案
qianseyue
校验提示文案
牛皮酱Monyo
校验提示文案
andy1017
校验提示文案
巴伐利亚南大王
校验提示文案
BON太
校验提示文案
supercoolman
校验提示文案
值友3736107152
校验提示文案
akcjian
校验提示文案
大舅子
校验提示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