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颗2000多年的“蜻蜓眼玻璃珠”,联结两条丝绸之路
“蜻蜓眼”是什么东西?和我们童年见到的蜻蜓有关系?
不过,在古代文物中,“蜻蜓眼”和蜻蜓的眼睛无关,而是古代的一种饰物。它发源于西亚或印度,由玻璃制成,当地人相信,眼睛具有辟邪的功能,便将眼睛这一形象制作成为护身符,随身佩戴,用于驱赶邪恶的东西。
蜻蜓眼玻璃珠,是在玻璃上嵌入一种或多种不同于颜色的玻璃料,在玻璃珠表面形成一层或多层类似眼睛效果的图案,宛如蜻蜓的“复眼”,因此得名,也被称为“镶嵌玻璃珠”。
早在春秋末期至战国早期,带有神秘主义色彩的蜻蜓眼,可能已由一条或者多条与域外交流的文明通道,传入中国。约公元前500年,再传入黄河中下游和长江流域,一件甘肃省博物馆藏的战国蜻蜓眼玻璃珠,与一件广东省博物馆藏的西汉早期蜻蜓眼玻璃珠就为这一理论提供了实物证据,它们也是当时文化、经济交流的重要实物证据之一。
近日,这两颗分别出土于甘肃和广东的“蜻蜓眼玻璃珠”,同时亮相于正在广东省博物馆举办的“丝路光华:粤陇文物精品联展”中,位于展厅入口处。这些神秘的“外来客”,为中西方早期经济和文化交流提供了佐证,呈现了早期中西方贸易线路的形成和发展。
右:西汉早期 蜻蜓眼玻璃珠 广东省博物馆藏
“丝路光华:粤陇文物精品联展”以粤陇两省精品文物为依托,遴选两地文博单位文物藏品逾500件展出。
位于华南地区的广东,面向广阔的南太平洋,拥有“海上丝绸之路”重要的贸易港口。位于中国西北的甘肃,连接中原和亚洲内陆,成为“陆上丝绸之路”必经的交通要道。它们相隔千里,又息息相关,两枚珍贵的“蜻蜓眼玻璃珠”,成为这种交流互鉴的有力证据。
“丝路光华:粤陇文物精品联展”运用宏观视野解读南北两地的内在联系,介绍了甘肃河西走廊和广州通海夷道的历史与渊源,呈现同一时空下跨地域的思想技术传播和交融互鉴的文化历史,深度阐释丝路变迁对中华文明的深刻影响。
展览以时间顺序为脉络,以最新的考古发现和史料文献为基础,分为“丝路之兴”“丝路之盛”“丝路之光”三大部分。
“丝路光华:粤陇文物精品联展”依据不同时期丝路发展特点和展品元素组合,加深观众对于“一带一路”语境下历史的认知,探索海陆丝不同文明风采。
温馨提示:目前新冠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博物馆继续严格履行“限量、预约、错峰”方针:所有观众需在我馆微信公众号进行预约参观(含儿童),未办理身份证人员请使用其户口本上的身份证号码进行预约。具体请参照广东省博物馆官方微信、官网信息。
——部分重点文物——
静沐暖阳
校验提示文案
索爱已不再
校验提示文案
值友2477605983
校验提示文案
千金融为
校验提示文案
clare1861
校验提示文案
绿痕
校验提示文案
圆圆的重光
校验提示文案
京亚讯
校验提示文案
好大一条锦鲤
校验提示文案
十六狐
校验提示文案
大手飞烫
校验提示文案
他大表哥
校验提示文案
十六天魔舞
校验提示文案
fadeng2003
校验提示文案
值友4411541254
校验提示文案
我开始摇滚了哈
校验提示文案
潘多拉地球
校验提示文案
0o狂徒o0
校验提示文案
十只喵喵暴徒
校验提示文案
大大大大大大聪
校验提示文案
值友4036679142
校验提示文案
值友5182410226
校验提示文案
snowink
校验提示文案
财迷的财
校验提示文案
大大大大大大聪
校验提示文案
十只喵喵暴徒
校验提示文案
0o狂徒o0
校验提示文案
潘多拉地球
校验提示文案
我开始摇滚了哈
校验提示文案
值友4411541254
校验提示文案
fadeng2003
校验提示文案
十六天魔舞
校验提示文案
他大表哥
校验提示文案
圆圆的重光
校验提示文案
索爱已不再
校验提示文案
大手飞烫
校验提示文案
十六狐
校验提示文案
好大一条锦鲤
校验提示文案
千金融为
校验提示文案
静沐暖阳
校验提示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