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把高血压不当回事,一定要监测好体内这颗“定时炸弹”!
作为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高血压潜伏期长、症状不明显,现已成为威胁现代人健康的一大隐患。
根据《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数据显示,中国18岁及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25.2%,全国现有高血压患者2.7亿。也就是说,每4个成年人中就有1人患有高血压。
近年来,关注血压变化、实施居家监测成为健康管理新趋势。在火爆全网“618”电商购物狂欢节中,电子血压计悄然跃升为“明星品类”。
不少消费者趁此机会为家中购入相关产品,希望足不出户就能精准测量血压,及时发现疾病端倪,避免延误病情、造成严重后果。
潜伏在人体的“定时炸弹”
高血压发病隐匿性强,往往没有症状,或只出现轻微且没有特异性的症状,通常无法引起人们重视。根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的数据,我国人群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分别为51.6%、45.8%和16.8%,也就是说,近一半的人不知道自己的血压状况。
可怕的是,高血压发现晚、干预晚、拖得久,对身体的损伤更大。持续血压增高会损害心、脑、肾和主动脉等,最终导致脑出血、心力衰竭、肾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严重影响健康甚至生命。
临床上,高血压尚无有效治愈手段,治疗目的主要是将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避免引发并发症。这种情况下,就特别需要定期监测血压,以发现血压异常的蛛丝马迹。
居家测血压建议早晚进行
目前,血压监测分为诊室血压测量、动态血压监测及家庭自测血压。其中,居家自测操作方便、应用广泛,还能避免白大衣高血压效应,已经成为患者掌握日常病情,协助医生诊断的重要依据。
《HOPE亚洲网络共识》指出,以家庭血压为中心的高血压管理方法可用于高血压的筛查、诊断以及监测降压治疗。要想准确诊断和发现血压未控制住的个体,需要使用经过验证的设备以及遵循标准化方案来自我测量血压,即在一致的条件下、在一天的特定时间、在坐位休息时进行测量。
居家测血压,应遵循722原则,即连续测量7天,每日测2次(一早一晚),每次至少测2遍。关键的一点是,必须使用有效的血压监测设备。
精准测血压注意五个要点
那么,想要精准、规范地居家测血压,都需要注意哪些要点呢?
1
了解测量原理
目前,市面上的电子血压计测量原理大多采用示波法,但研究显示,其与诊室测量结果对比,存在不小的误差。医院中常用的水银血压听诊测试是基于“柯氏音法”原理设计的,通过袖带放气过程中血流冲击血管产生的声音变化来测得,这种“听音”测出来的血压更为精准。
2
选好测量位置
血压计可分为腕式、手指式、上臂式等。《2018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推荐,应选择经过科学验证的上臂式电子血压计进行测量。
相对于其他部位,上臂的血压值来自于肱动脉的血压且该位置离心脏较近,数值准确性和重复性较好。
2023 年刊发于《中华高血压杂志》的一篇论文也显示,肘窝位所测的血压值比上臂位的血压值低5毫米汞柱左右,建议选择上臂部位测量血压。
3
关注适用范围
建议大家选择适用范围广泛的家用血压监测设备,在房颤、心律不齐、低血压等多种症状下,或者是孕妇等特殊人群,都可以用其准确测量血压。
4
适合老人操作
家庭血压监测的规范化、信息化与智慧化是目前消费者关注的焦点。建议老年高血压患者及其家属选择操作便捷、简洁易读取、适老化的设备,如语音播报数据、音量自动调节、屏幕字体放大、数据自动传输等功能,可满足行动不便、视力下降、智能设备使用能力差等群体的使用需求。
5
警惕细微变化
不规律脉搏可能是心功能下降的表现之一。如果发现自己的脉搏“跳跳停停”时,就要怀疑房颤的可能,到医院做心电图明确诊断。
由此可见,选择居家血压监测设备要同时兼顾准确性与便捷性。对于电子血压计这类智能产品,好技术、高配置、人性化设计才能实现精准测量,让测血压变得简单而日常。
从长远来看,家庭血压监测可明显降低高血压患者的心梗和中风风险,进而节省医疗费用。因此,无论是否患有高血压,都建议每个家庭常备一台血压计,做好定期监测。若血压平均值大于等于140/90毫米汞柱,建议及时就医,以明确诊断、尽早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