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卷有益:沈从文讲服饰——潮流古已有之!
写在前面:
说起沈从文先生,那自然绕不开《边城》,也让凤凰这座湘西古城闻名遐迩,早年从军,脱下军装后在北大旁听,开始文学创作,中年后开始文物研究,主要是中国古代服饰研究,著有《中国古代服饰研究》,这样的经历、创作、研究,让人叹为观止。
今天与各位值友们分享的是沈从文先生的《沈从文讲服饰》,由读客文化出品,在这本书里,沈先生用文献和文物互证的方法,研究古代服饰的材料、形制、纹样和工艺,通读本书,尝尝有一种遨游在古籍书海的感觉。且因为作者笔下的文字富有抒情之感,更被汪曾祺先生誉为“抒情考古学”
本书分为四个篇章:
丝绸、染缬与织绣、图案、服饰。32篇文章,从上古讲起,通过古籍,结合近现代出土文物进行横向研究,基本上沈从文先生成文前出土的服饰丝织品都涉及到了。
从阅读感觉来讲,研究性质的文字较为难懂,且受制于我个人阅读量有限,没有通读过先生所列之古籍,所以在理解上打了一些折扣。
坦白讲,在读本书之前,虽也喜欢游览各类博物馆,但关注点多集中在人和事之上,器物方面则是金银玉之类,服饰方面较少关注,加上此类文物出土后不易保存,难以见到实物,透过本书加深了理解。
书中提到的“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锦护臂,刚好家里有这款的冰箱贴,书中最后一篇题写了红楼梦服饰,今年国庆期间去了南京的江宁织造博物馆,里面展出了江宁织造的绸缎,所学所见所闻在这一刻同书中产生了共鸣,这种奇妙妙不可言,有趣,或许,这也是开卷读书的意义所在。
本书用了217张文物彩插,每一件都是精美绝伦,文物并不是冷冰冰的,在彼时彼地,亦是生动鲜活的所在,是有温度的,我们今天很多对美的思考,其实更应该进行回溯,潮流古已有之,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就本书而言,凡事并不孤立存在,有因必有果,所以沈先生从古籍古物进行了互证,并由服饰锦绣反推了历史史实。所以,有时候我们觉得历史是偶然,其实是必然的。
最后,生活中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合上这本书,恰逢秋风起,落叶🍂纷纷,美哉美哉!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沈先生用他富有温度的文字,向我们讲述了服饰背后的那些人、那些事,今时古时,在此刻重叠了…
by十六
校验提示文案
弗老大
校验提示文案
无所谓恐惧
校验提示文案
无所谓恐惧
校验提示文案
弗老大
校验提示文案
by十六
校验提示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