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牌,正在毁掉中国的服装产业
最近天气降温,想给老父亲买条羽绒棉裤,研究了好几天也没买成,看了很多产品之后从疑惑不解到茅塞顿开,有很多想法真是不吐不快。
作为一个还有些理想的中年人,我买东西还是很挑剔的,抖、快、拼从未注册过,那鬼畜似哦嘶吼,那辣眼睛的页面,即便是真的便宜几块钱我也不愿意看。相比淘宝,我更愿意在京东自营买东西,一是物流快,大部分有本地仓能够次日达,二是感觉品质有保障,很完善的售后体系,倘若商品问题多也可以退。
老品牌记忆
打开京东搜索,排在前列的大多都是自营的,品牌也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比如雪中飞、恒源祥、鸭鸭、猫人、浪莎……,这些牌子听起来就感觉那么温暖,作为80后,小时候就听过他们在央视的广告语,三十年过去了,记忆却愈发清晰。
充绒量之谜
随便打开一款鸭鸭的,整个介绍倒是很全面,似乎真是物美价廉,再看详细参数,里外基本都是聚酯纤维,但是具体冲容量有多少,在这个关键问题上开始闪烁其词,只写了绒子含量90%,并且强调是新国标的。
那么这个90%到底什么意思呢?查阅了专业纺织门户网站的解读:
鸭绒90%指的是羽绒服中填充物的含绒量,即羽绒中绒子和绒丝的含量占比达到90%,而剩余的10%则是羽毛或其他杂质。
这里的“绒”是指鸭绒中细小、柔软的绒毛部分,具有良好的保暖性能。
按照我国羽绒服的国家标准规定,羽绒服的含绒量不得低于50%,因此90%的含绒量属于高品质羽绒服,保暖性能优异。
敢标明绒子含量90%,看来确实是用了好羽绒,但是具体放了多少,还是不得而知。
所以我想从评论区找答案。
很朴实的评价,有图有真相,和我的想法一样,最关心的问题还是没有明确。
又看了另一款雅鹿的,这个品牌印象中也是做高端羊毛衫的,这一款在尺码表中给出了明确的充绒量,基本20多克。
20g有多重
20g充绒量到底是什么概念,半两不到,我们的1元硬币,钢芯镀镍大菊花那一款重量为6.05g,也就是三枚硬币多一点。
但是转念一想,羽绒密度不大,20g羽绒蓬松开来能填充多少空间呢?搜索一下还真有人测算过,具体过程就不赘述了,结论就是能填充12立方厘米的空间,也就是12毫升,这做一条裤子显然有点捉襟见肘,即便做一片卫生巾,可能都不够夜用的。
搜索过程中,意外发现了两位值友的控诉,一位正是一款鸭鸭的羽绒裤,即便买的便宜,也感觉不值。
另一位是妈妈给孩子买的安踏羽绒服,也是20g绒,发出良心拷问。
误导性表述
研究几天下来还发现了如此鸡贼的操作,你不是关心充绒量吗?好,海澜之家就明确告诉你,650g,相比鸭鸭浪莎雪中飞等的20g足足高了30多倍,这简直太良心了!
但转念一想,可能吗?仔细看终于发现了这个650g的含义,每平方米650g,头一回看到这样的表述,想象中是把裤子拆开展平,一条裤子大概能有半平方米吧?但是这650g是充绒呢?还包括面料里料呢?还是不得而知,按这个思路来看,感觉也不会太多,倘若真的很厚实,为什么不明确写充绒量300g呢?
产品溯源
连续几天的搜素发现,很多羽绒裤虽然品牌不同,但款式基本一样,大部分基本都是黑色,没有什么明确的品牌标识,也没什么风格特征可言。
这里发现恒源祥的一款比较特别,兜口处加了一条字母装饰,截图到1688看看,果然发现了很多同款。
能找到不奇怪,但是这价格真的令我出乎预料,我们看到的100多三百多的产品都一样,出厂价都不到20。
这其中的运作过程我们无法了解太细,但是可以肯定这些产品真的是粗制滥造偷工减料的,这种品质在所谓“名牌”的光环下,就价格翻几十倍。
品牌之困
品牌建设需要成本,所以品牌会带来产品溢价,这本是无可厚非的,因为品牌溢价的背后为消费者带来的选择成本的降低,以及身份的价值认同,倘若有一个品牌能够做一条羽绒裤,温暖厚实,做工扎实版型合身,那么我也不用选来选去,即使贵一些也毫不犹豫就买了。
而现在的问题是目前的商家只做牌不做品,连贴牌都懒得贴了,只是提供相应的吊牌,对于款式、品类、质量完全没有监管。
贴牌,现在已经不是什么秘密,各个行业都屡见不鲜,服装领域尤甚,有几十年积淀的老国货品牌,比如南极人、北极绒、俞兆麟、三枪;有九十年代国内商人斥巨资买回的洋品牌,像鳄鱼、皮尔卡丹、华伦天奴等;电器方面就更多了,志高、飞利浦、大宇、西屋等等,很多西方倒闭的知名品牌在中国复活,还有更多包装的假洋品牌,像北美电器、摩飞等等;最离谱的是如今食品药品也开始贴牌了,很多挂修正、仁和、同仁堂牌子的药品也都是贴牌的。
品牌,本来是很神圣的,是凝结企业核心价值的,可能传承了一个家族的信念,如今却都可以待价而沽。
反过来想,品与牌分离,也是社会大分工的产物,有人只做品,像那些揭阳的服装作坊,只会做衣服;而有些企业只需要炒红一个品牌就可以赚钱,比如蕉下。那些拥有几百台缝纫机的老板,是否也想过自创品牌,自产直销呢?面对丰厚的零售林润,想必也跃跃欲试。想必也有一些尝试过了,只是默默地失败了还没有被你我熟知。
做起一个品牌确实不容易,所以做起来品牌之后就不屑于一针一线做产品。
然而离开了产品的载体,品牌注定不会长久,尤其是服装这种多元化,融入更多感性因素的产品,美一个品牌背后,都应该有自己独到的理念,不断探索的新工艺新版型新款式甚至新的色彩。
当我们谈到一个品牌时,脑海中呈现的应该是一个具体的深怀崇拜的精神图腾,而不是一叶吊牌轻佻地摇曳。
作者声明本文无利益相关,欢迎值友理性交流,和谐讨论~
avnet
校验提示文案
防川
校验提示文案
何必多情那只猫
校验提示文案
林溪风
校验提示文案
laoshu0205
校验提示文案
林溪风
校验提示文案
龙崎丶
校验提示文案
29cc
校验提示文案
树木264
校验提示文案
值友7093576843
校验提示文案
lavender_vic
校验提示文案
自己笨还闲别人蠢
校验提示文案
29cc
校验提示文案
何必多情那只猫
校验提示文案
龙崎丶
校验提示文案
防川
校验提示文案
自己笨还闲别人蠢
校验提示文案
lavender_vic
校验提示文案
值友7093576843
校验提示文案
林溪风
校验提示文案
林溪风
校验提示文案
laoshu0205
校验提示文案
树木264
校验提示文案
avnet
校验提示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