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个旅行地的日出日落,让你念念不忘?
柬埔寨巴肯山,旷野残垣中的日落,让人体会到“镜花水月”的美。
巴肯山不足70米,高度与小吴哥相近,但已成为吴哥区域为数不多的制高点之一。因此,在傍晚时,巴肯山总是聚集了众多前来观看日落的游客。
向北,远处的吴哥城被树林包裹的密密实实;
向东南,小吴哥从郁郁葱葱的热带丛林中探出金灿灿的头来,特别是最中央的宝塔会在夕阳的映衬下闪耀着熠熠金光;
向西,暹粒国际机场和西池都将在视野中出现;
在东北方向,能够看到的丘陵是著名的荔枝山(巴肯山和博克山、荔枝山一起合称为“吴哥三圣山”)。
耶苏跋摩一世创建了这座对应须弥山的寺院——巴肯山,并将其作为都城的中心。它合理地利用了自然地形,建立了6层的平台,并在中央建立了5座殿堂。游客在登山台阶到达顶峰平台之后,会发现一个平台式的广场,在广场后面留有金字塔式的建筑古迹,这就是巴肯山了。
四点半,我们就到了巴肯山山脚下。这里已经聚集了许多大巴车和Tuktuk车,等待观看日落的游客熙熙攘攘,潮涌着向山上走去。山间的红土路裸露着石块,遍布小粒的石粒,穿夹趾拖鞋的女生时不时会脚下一滑,发出各种短促的尖叫声。
快到山顶时,有一处观景平台。不少气喘吁吁的游客会选择坐下来,喝口冰水,掏出相机对着远处茂密的原始森林和在阳光下波光粼粼的西池按下快门。
上山时还觉得人数并不多,爬到山顶才知道自己错了,等待爬上观光平台的人们已经排起了长长的队伍,来自世界各个国家,有着不同肤色的游客静静地等待着工作人员分批次放人上去。
《柬埔寨-五月绽放》那本书里将巴肯山日落比喻成一部电影,石堆上坐着的和站在平台上的人,嘈杂、混乱,如同坐到露天体育场的观众席,但等待的不是开球,而是这一场叫做《日落》的戏。
大自然导演了这场戏。光影、云彩、广袤的森林,隐约错落在茫茫原野中的石头宫殿共同参演。
太阳缓缓落下,我的耳边似乎不再有其他喧嚣的声响,只听得到自己的呼吸,与天空中光线的变化暗暗契合着。
太阳终于落到地平线的下面了。观众们也纷纷退场。
我默默地跟随人潮走下台阶,往山下走去,不知道是谁喊了一声“看,月亮!”其实,在此之前,在山顶时已发觉明亮的、近乎满月的月亮缓缓升起,如今再次回头望向山顶时,月亮和残垣的出现在同一画面里,那种荒芜的美让人欲辨已忘言。
下山的道路已经渐渐模糊在黑暗中,游客们不约而同拿出手机,或者手电筒照亮。人言的喧闹再一次回归,游人步履匆匆,大声呼喊着同伴的名字,交谈着刚才的所见。
不知不觉我的记忆重回幼年。
盛夏,在姥姥家过暑假。每当邻村放电影,亲戚家的小哥哥小姐姐便会牵着我,拿上小板凳,走过稻田中间的田埂。等到电影放映结束的回程,柔和明亮的月光一如今夜这般,洒下一片银白色的光辉,缓缓的照着归家的路。
作者声明本文无利益相关,欢迎值友理性交流,和谐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