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中年的绘画再启蒙—跟着顾爷看绘画
语文书关于艺术家的介绍
顾爷关于艺术家的介绍
开篇给大家一个直观的感受,是不是一下子就被顾爷的写作方法吸引了?OK,怀揣这第一印象,且看下文分解。
时间从不等人,总是按时给你送来特定称谓。按中国国家统计局的青年标准,眼看就要抵达上限了。为了衬托我这绘画启蒙的第二春,干脆把自己叫老一点,准中年,刚刚好。
前年完婚,我和媳妇的图书在新家进行了一次胜利大会师。然而,媳妇总是嫌我的书太老气了,而她的书确实看起来都很过瘾。《小顾聊绘画》系列就是她力荐的一套。
小顾系列,分为两部分,聊绘画+聊神话。神话只有一本,还没来得及追。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前三本绘画启蒙佳作:1+2+文艺复兴。你先别误会,启蒙佳作,不一定都是给小孩子看的哦。尤其是绘画类,画家对于艺术的追求是全方位的,而孩子们的启蒙,绝非这种『全方位』。没错,这刚好是为我这种成年绘画盲量身定制的『再启蒙』。
与众不同的讲解方式,吸人眼球的花边新闻,不拘一格的多重对比。我想用三个字,来概括《小顾聊绘画》的三个闪光点。
1.搞,语言接地气
小顾的措辞,从不会『老老实实』的说事实,总是会用接地气的『顾氏名句』来阐述一些高大上。
比如这个,『连作』(注意不是连坐)。
再比如这个,『文艺复兴壁画指南』。
他作中一些晦涩难懂的故作高大上的名词,被小顾一写,简明易懂,而且过目不忘印象深刻。
2.八,八卦太勾魂
八卦,娱乐圈必备。当然绘画圈也跑不了,一样充斥着八卦。用好『八卦』可以说是小顾的擅长了。然而,这可不像娱乐新闻,因为娱乐新闻仅仅是娱乐新闻,小顾笔下的八卦,却都是为了『画』的故事而引入的。
比如克里姆特,
说克里姆特的女人多,却是为了说他有一位始终钟爱的女人,以及因此而产生的许多画作。
比如达芬奇和米开朗基罗的世纪之战,
从一次接头骂战开始,最终到市政厅的壁画决战。好在是以不了了之收手,如果真分出个高下,可能就没有如此传奇的故事了。
八卦在小顾的书中,不仅是点睛之笔,更是读者的助推剂。有了各式各样的八卦贯穿始终,绘画史这种晦涩的题材一下就变成了情景剧,精彩耐看且过目不忘。
3.群,横评+群相
看他的书,讲解到每一位画家,从来都不是就事论事,一定会全向拓展,引后人之名句,又会结合同时代名人的对比,时间线可谓纵横交错。
他提到米开朗基罗这么说,
通过家喻户晓的毕加索对拉斐尔的认知,来烘托出米开朗基罗到底有多牛。
他提到莫奈的画风更注重风景,
会用同一种主题的画作,来对比两位画家。用很直观的方式告诉读者,莫奈的重点以及雷诺阿的重点。
人物自述+穿插横评这种表达模式并不是小顾自创的,但却是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参加过横评的作品是最好记得,比如《蛙塘》、《丽达与天鹅》、《示巴女王在海港起航》和《狄多建设迦太基》。不说了,还是去看原著吧,哈哈。
插画+文字的活泼表现形式,注定这是一本看起来轻松愉快不费时不费力的优秀休闲小品。看过一本书,过个三五天,可能你连封皮都不记得长什么样了(可能是被腰封挡住了)。可是看过小顾的书,过个三五个月,我依然在饭桌上和别人侃侃而谈,科(炫)普(知)文艺复兴三大支柱呢。没错,这就是小顾系列之所以受到广泛爱戴的又一重要原因——谈资。准中年,正是人生酒场饭局的高峰,少了谈资,可能跟长辈吃饭只剩『人生审判』;少了谈资,可能跟领导吃饭只剩『阿谀奉承』(即使有了谈资可能也是);少了谈资,可能跟朋友吃饭只剩『家事孩事』。而小顾,刚好通过活泼的表现形式,将知识化为春(八)风(卦),沁人心脾,并且很难忘记(上课忘的快,八卦记得可牢呢 )。
过年了,你要不要紧急『突击』几本小顾,以备饭局之需?
扯淡居多 最早玩公众号的 后来粉丝多了就飘了 知乎一群逮着他各种错误知识点骂他的
原来是这样
顾爷竟然又来到了这里了
还叫小顾的时候看过,当时写的还挺有意思的。后来关注的人越来越多,就跟其他公众号一样放飞自我了。为了流量怎么猎奇怎么写,为了广告各种扭曲事实各种编,后来就不看了。没想到还出了书。。
公众号现在叫顾爷了
你知道的早怎么不见早点出来分享呢?
原来现在也叫小顾……,原来顾爷是作者自己的叫法啊……
五年前在暴走版画APP??(记得是)看过,当时挺喜欢的,追过一阵,还记得当时叫“小顾聊绘画”?
顾二爷顾廷烨吧?盛明兰的老公,宁远侯府二公子,承袭爵位,也是顾侯爷。
其实看艺术史比较枯燥可以看些人物传记电影和纪录片,比这种靠大肆渲染八卦和深挖野史的炒作书籍好多了
看着风格像是把网页打印成了册子?
我是个例吗?怎么这么厌恶这些自称xx爷oo哥的?
前两本我也买了,还可以。但是这人说实话没多少东西,对自己不懂的就大放厥词,充其量也就一艺术网红而已
楼主才知道这个系列?n年前就火了。
微博上关注过,讲的比较有意思
这个人争议挺大,口碑不太好。详见知乎。
谢谢推荐,去买书
挺好的科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