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尔茨卡默古特
咋一看到萨尔茨卡默古特是不是大家都是一脸懵逼,并不确定这个地区在哪?
萨尔茨卡默古特地区位于萨尔茨堡州、上奥地利州和施泰尔马克州的交界处,其名称源自德语的“Salz”(盐)和“Kammergut”(皇家领地),指的是特劳恩湖和哈尔斯塔特盐矿区。
这里原是皇家领地,盐矿为哈布斯堡皇朝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萨尔茨卡默古特地区山峦重叠,湖泊星罗棋布。优美的自然风景,曾吸引了无数艺术家和文人墨客。如今,这里清新的空气、清澈见底的湖水、以及名胜古迹和完善的运动设施,构成了人们理想的度假胜地。
这里不仅是奥匈帝国皇室、贵族以及艺术家们崇尚的,历史最为悠久的避暑胜地,最著名的当属世界文化遗产的哈尔施塔特了。萨尔茨卡默古特风光色彩纷呈,主要集中于位于阿尔卑斯山脉与阿尔卑斯山前地带之间的原萨尔茨卡默古特山地,这里汇集了76个湖泊,多条河流、小溪以及别具一格的石灰岩山脉。
对于大多数世人来说,提到奥地利,第一个想到的应该就是音乐。萨尔茨卡默古特地区又是著名电影《音乐之声》的取景地。萨尔茨堡从古至今,经历过自治,靠盐通商发家,有过被德国、奥地利抢夺的阶段,经历过二战的苦难,一直到今天。 很多当地人心里,似乎依然认为萨尔茨堡是一个独立的区域。甚至在他们向别人介绍自己的时候,经常会听到他们直接说,自己是萨尔茨堡人,而非奥地利人。这里的传统似乎总比发展更多地被重视,正因为很多被保留的传统,这里的建筑才得以保存得如此完好,这里的人民才能如此安逸、知足。
其实我这次并没有住在萨尔茨堡市内。毕竟市内的酒店都要收取高昂的停车费。所以,选在了萨尔茨堡福斯湖边的喜来登。这也是我特别想安利给看文章的朋友们。这家酒店确实是很实惠了,160刀含双早和免费停车。而且重要的是,早上一睁眼,你几乎就能看到完美的窗外景色。
一边的景色是这样。
另外一边的景色看过去时这样。
整个福斯湖喜来登不高,只有三层。但是占地还颇广。去吃个饭都需要从地下通道去往马路边的餐厅。地下通道里还摆着几台老车来显示它的内涵。
当然这边比较适合自驾用户,这里开去萨尔茨堡大概三十分钟,开去圣沃夫冈三十分钟,哈尔施塔特不到一个小时。安利完毕之后我们先去萨尔茨堡转转吧。
很多人都会说,萨尔茨卡默古特地区是靠着莫扎特而出名,甚至说靠他来赚钱。的确,在这里,有太多与莫扎特相关的景点以及以莫扎特命名的食物、商品。但是我却更喜欢萨尔茨堡已是世界文化遗产的老城区,这里的人文历史,一年四季不同的风貌,精致而又不失大气值得探究的博物馆以及各类建筑,似乎像挖掘不完的宝藏,总会带给你不同的惊喜。
萨尔茨堡是奥地利萨尔茨堡州的州府,位于奥地利西南部,是奥地利和德国巴伐利亚的边境城市之一,也是重要的欧洲交通枢纽之一。萨尔茨堡是奥地利第四大城市,不过还是比较小,在工作日不堵车情况下从西北到东南角坐公车贯穿的话也就是1个小时左右。城市依山傍水,南面环山、北面平原,风景秀丽、经济发达,是一个集历史、文化、风景于一体的精致小城。
老一辈的萨尔茨堡人还是会按老式的城区划分来定义,但是现在一般还是以简单的老城和新城来划分。很多来旅游的朋友,都以为萨尔茨堡市区以河分界,靠南是老城区,北边是新城区,其实并非如此。一般所称的老城区只是粮食胡同、莫扎特广场、主教教堂、城堡的那一块小地方,还有河对岸的林茨胡同。除去这一小部分,其他都被称之为新城区。
称之为米拉贝尔宫的是一幢白楼,这里曾经是大主教Paris-Lodron为她的情妇所造,在他卸任之后,为了掩盖这一段不光彩,才被改名为Mirabell。这里也是电影《音乐之声》的取景地之一。米拉贝尔花园面积不大,景色主要靠花草的造型和色彩来衬托。
米拉贝尔花园北侧是一片草坪还有一个小山丘,是放松休息的好去处。花园内部分为主区,东侧有一片小小的玫瑰园,西侧的林荫道附近有一个石头小舞台,还有走上楼梯过小桥才能看到的小矮人花园。小矮人那一区说是花园,其实就是一片地上种了一圈树,然后还有一圈不同造型、栩栩如生的小矮人。
我来这里的主要目的是刚好可以把萨尔茨堡大教堂和萨尔茨堡城堡还有花园的天马雕塑框在一个直线上打卡。
接着往北走不远就是莫扎特故居。莫扎特在1773年搬来这里,并在这里创造了大量不同形式的作品。1944年,二战的炸弹毁掉了这里的三分之二,1945年,莫扎特基金会决定在这里修复并创建博物馆。直到1994年这里才开始修建,并于1996年作为莫扎特故居开放。我这种粗人显然不懂莫扎特,所以门口拍了张照片就过桥往粮食街方向去买东西了。
一路上遇到很多单车党,马车,火车甚至水陆两用的观光车。
遇到水中捕鱼的渔夫,路边晒太阳的残疾人,看书的美女以及扮相夸张的跨性别者。
对我来说这些更像是旅行的意义,不止见了天地,更见了众生。
路过这一群贴着悬崖而建的房屋之后,慢慢抵达粮食街。
在老城区主街粮食胡同Getreidegasse 9号,那座黄色竖立着奥地利国旗、挂着竖琴形音乐标识的楼里,就是天才音乐家莫扎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1756-1791年)的出生地。莫扎特的父亲是一位小提琴家,他们一家从1747-1773年都居住在这栋楼的3层。
粮食街自古就是萨尔茨堡有名的商品交易街,至今也不例外。与粮食街相连的几条小路也分布了不少商店,都是以独立小店连接。在这里不止有各类纪念品店,还有像LV、Hermes等高档品牌店铺。
这边连施华洛世奇都感觉做出了花。。。
买完东西也不早了,准备前往萨尔茨堡城堡看看整个萨尔茨堡的全景。当时处于奥地利国庆时节,刚好萨尔茨堡还在搞马拉松。
路过大教堂的时候碰到了骨瘦如柴的老修女和莫扎特雕像。
接着就要去萨尔茨堡城堡了。萨尔茨堡城堡可以说是萨尔茨堡城内的标志性建筑,位于老城区山上,历史悠久,始建于1077年,由历任总主教逐步扩建而成,是欧洲最大的中世纪城堡之一。据2012年统计,每年来城堡参观的游客超过996,000人次,是奥地利所有著名景点中最热门的景点之一。
萨尔茨堡城堡是有专门的缆车运输游客上下的。说实在的,我本来是不知道这件事情,是在米拉贝尔宫拍照时发现的。
登高看日落绝对是来欧洲看这些老城最值得的事情,在这个魔法时间里。随便乱拍都很好看。
萨尔茨堡最近似乎上来孤独星球最值得前往的十个城市之一,嗯,在我去过的城市里,它应该排在第四吧。前面还有瓦纳卡,旧金山和京都呢。不过福斯湖旁的喜来登倒是排在这四个城市中住过的酒店的首位。。。嗯,如果你觉得档次低了,旁边还有施洛斯福斯赫豪华精选度假酒店。
圣沃夫冈算是大家都很喜欢的旅游地区吧。小镇就建在沃夫冈湖的湖岸旁。从酒店驱车前往圣沃夫冈的沙夫山也就三十分钟。登沙夫山最简单的方式自然是坐蒸汽小火车咯。
小火车买票处就明确的标示了沙夫山山顶你可以看到的景色,还有实时山顶摄像头给你展示山顶的天气状况。停车场就在小火车站的旁边,异常方便。
可惜我到的时候小火车只开到山腰处,登顶的路途只能通过双腿爬升。。。
老实说,沙夫山这一路就真的是望山跑死马。。。一共也就这么点高。几乎始终处于爬升的状态。当然这个季节的老外我觉得有很大部分是当地人,锻炼啊,遛狗啊,遛娃之类的。
老实说真的费了老大劲才登顶。。。当时是有人推荐过住山顶酒店的。可没成想,酒店跟这到山顶的小火车一起关门了。。。牛逼。。。
搭乘小火车时候的那张三百六十度的照片这个时候就起到了帮你辨认周围各种山峦湖泊的功能了。
山顶上可以看到湖区的七大湖泊,下车的山腰感觉也近在眼前。
真的特别羡慕这些能飞的。想想恐高的自己,走到山崖边都会汗湿脚底板的选手,还是默默的低下了头。
登顶之后的时光总是惬意的,午觉,野餐,打鸟,飞滑翔伞,选择一个合适的位置摆poss。这都是登顶者的权利。享受萨尔茨卡默古特的无限湖景和秋日最后的阳光。
一番休整终究是要下山了。幸运的赶上了最后一班游湖的游船,
夕阳西下,在湖上望着1783m高的沙夫山顶,现在看到照片的时候都能过感受到当时在山顶的惬意。
在欧洲这大半个月还是挺感谢这台308的旅行车,自适应巡航简单粗暴,车大能装,下一次再来欧洲应该还是会继续选择旅行车的。
格绍的话,似乎大部分来这的选手都是因为在哈尔施塔特没有找到合适的驻地,然后转战这边的。嗯,其实镇子挺普通的。
不过格绍湖倒是挺原生态的,值得来看看。
至于哈尔施塔特就没啥好介绍的了吧。刚一到哈镇,这边的天鹅就给我一个下马威,在我面前来了个滑翔入水。
哈镇也不记得几年前开始火起来的,号称最美小镇。其实哈镇早在铁器时期就已经有人在此定居了。周围山地中的盐,也使得哈镇成立盐矿中心。哈镇沿湖傍山,是一个狭长的居住地。这里的居民们也把自己的房间打扮得五彩缤纷,倒是由于这两年的旅游业兴起,最美的那一段,完全变成了高配的鼓浪屿,一路上也是游人如织。应该在欧洲碰到国人最多的就是在这里了。
当然,哈镇这里也很实在,就在日常拍的哈镇的角度取名叫明信片角度。哈哈哈。很容易就能在地图上找到。
可惜到达的时候钟楼正在修理,无法呈现出大家看到最多的天堂小镇的风采。。。
然后旁边山上就有盐洞可以探秘。不过还是给想要参观盐洞的朋友说一下,萨尔茨堡城边小城哈莱恩与德奥边境巴伐利亚境内的贝希特斯加登都要比哈尔施塔特的盐洞更有看头。个人觉得哈镇真的就适合随便来坐坐逛逛就走。这里的商业气息过于浓厚,而且物价明显高于其他小镇。人也是出奇的多。
下一篇会去到斯洛文尼亚和瑞士。
![](https://res.smzdm.com/pc/pc_shequ/dist/img/the-end.png)
luohen
校验提示文案
飞翔的鱼刺
校验提示文案
飞翔的鱼刺
校验提示文案
luohen
校验提示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