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口渐趋统一,USB4又如何能引领变革?
是返乡过年?还是就地过年?最新一届#双面过节指南#开始啦!本次征稿活动分为A面返乡和B面就地,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分享自己的春节攻略,优秀的投稿文章还有可能能获得优厚的大奖哦,快点击查看活动详情<<<
文 | 林德琛
9月3日,USB IF正式公布了USB4(你没看错,就是USB4,没有空格)的技术规格。USB-IF表示,USB4的架构是建基于最近Intel发布给USB推广组织的雷电3协议,这也进一步表明,USB4只会用Type-C接口。也意味着,以后的USB接口可能会趋向统一化(不用再为买错线而烦恼了?)。
但是Type-C接口统一化之后,也有个潜在的问题。目前,单单是USB 3.2标准就有三种了(USB 3.2 Gen 1×1,Gen 2×1,Gen 2×2,我的天),加上之前USB 3.1的兩种(USB 3.1 Gen 1,USB 3.1 Gen 2),现在再来个USB4(Gen 3×2),有的商家将来可能会看中大家都以为Type-C接口就是USB4或雷电3,而把手机和计算机上的Type-C接口做成USB 3.2或者USB 3.1来挖坑给消费者。
从USB 1.0到USB4在开始之前,我们先来回顾一下USB的历史。USB其实在1994年就已经由Compaq,DEC,IBM,Intel,Microsoft,NEC和Nortel开始共同研发。很多人都知道第一代成功面世的是1996年的USB 1.0,但其实在此之前,曾经有过USB 0.7、USB 0.8、USB 0.9、USB 0.99和USB 1.0-RC,不过它们都不是正式发布的版本。而且USB 1.0在当时也没有多少人用,应用也不广泛。直到1998年USB 1.1的出现,USB才开始更加被为人熟知。
而2000年推出的USB 2.0可算是到目前为止服役时间最长的USB版本,即便是最新的主板上也总会有那么一两个USB 2.0接口来让人们连接他们的键盘和鼠标,USB充电也是在USB 2.0仍然是USB主力接口时推出的(2007年)。
接下来呢,就是最让人头大的USB 3.0。2008年推出的USB 3.0,在几年后改名为USB 3.1 Gen 1,导至到现在为止,还有好多人都不知道到这兩者有什么分别 (其实并没有)。套用一句名言就是:「你要找USB 3.2 Gen 1,关我USB 3.1 Gen 1什么事?」 而在2013年推出的USB 3.1 Gen 2也没能逃过命运的玩弄,在一段时间后就被改名为USB 3.2 Gen 2×1。总的来说,USB 3.0 到USB 3.2之间其实只有四个版本,但却有六个名字,这也是为什么上面会说,有的商家会玩这种名字游戏来坑消费者。若非USB4的命名已经出来了,实在会令人很怀疑会不会有USB 3.2 Gen 3×1,USB 3.3 Gen 2×2这样的名字出来。
历代USB版本
那么,这次的USB4,相对于之前的USB 3.2,有些什么重要的升级呢?主要有三点:相比USB 3.2 (下文USB 3.2都代指USB 3.2 Gen 2×2)最高双倍的传输速度、可兼容雷电3装置以及动态带宽分配。
USB4的系统架构图,USB 2.0的线路独立于USB 3.1,3.2及USB4
由于使用了双通道传输,所以理论上最高传输速度可以达到40Gbps,这相比起上代的USB 3.2提升了整整一倍有多。但值得注意的是,据tom's Hardware对USB推广组织CEO Brad Saunders的访问内容,除了最高40Gbps传输速度外,USB4另外还有10Gbps和20Gbps这两种速度,比较便宜的手机及笔记本计算机应该会使用以上其中一种,而非最高的40Gbps。
可兼容雷电3设备听到这个相信大家都会很兴奋,因为目前并非所有笔记本计算机都有雷电3接口,有这个接口的会比较贵。而在将来,有USB4的笔记本也可以通过外置的雷电3显卡来打游戏了。
但是这里有两个可能存在的问题,第一,能兼容雷电3并不是USB4的其中一个强制要求,厂家可以自行选择到底要不要在他们的USB4里加入这个兼容功能,所以很有可能手机和平板计算机上的USB4接口不会兼容雷电3。
第二,目前Intel对于所有宣传自己是兼容雷电3的装置都会收取一定的费用来为它们测试「贴牌」,不过这应该不会是大问题,因为毕竟随着USB4的到来,使用雷电3的成本会大大降低(Intel把雷电3协议给了USB推广组织,除非把测试贴牌费增加了)。另外,厂家也可能会想出其他新方法来告知消费者自家的装置兼不兼容雷电3。
动态带宽分配除了上述的升级外,USB4相比USB 3.2也有一些其他的好处,其中一之是动态资源分配。众所周知,Type-C接口允许输出画面到DisplayPort或HDMI。假设你要同时从Type C接口输出视频,又要把文件复制到外部装置上,而输出视频只需要其中15 Gbps的带宽,复制文件到外部装置需要剩下的25 Gbps的带宽的话,以目前USB 3.2的标准是没有足够的灵活性去分配带宽的。但是,在USB4当中,动态分配带资源可以把两者所需的带宽合理分享,避免出现一边不够用,一边用太多的情况。
支持USB PowerDelivery(USB PD)USB电力传输是一种能够为装置快速充电的技术,从2012年首次推出到现在为止,也只有部分的装置支持USB PD,没有让人真正感觉到「快充」的快感。不过这一情况随着USB4的到来要改变了,因为所有USB4的接口都必须要符合USB电力传输的要求。要注意的是,即便一部装置上的USB4端口符合USB电力传输的要求,装置本身不一定会支持这个功能,因此也有可能出现充电比较慢的情况,即便理论上来说USB电力传输可以提供最多100W的功率。
USB4的兼容性那看到这可能有人会问了,USB4跟以前的USB接口兼容吗? 好消息是根据历代USB的优秀传统,是可以的。除了USB 1.0和1.1,这两个历史古董就让它们安息吧。话虽如此,如果你把USB4接到一个USB 2.0装置上,那它最快也只能够到达USB 2.0的上限,也就是480Mbps,不会突然「唰」一声就变快了。
另外,不同于USB 3.2端口用USB 3.1 Gen 2的线材就可以达到全速,这次USB4需要用全新的USB4 线材才可以达到40 Gbps。而且,如果你想要用到USB4的雷电3兼容性的话,你也需要有一条雷电3的线材才行。
何时能面世?虽然9月份就已经公布了具体的规格,但用上USB4的产品不会这么快就出来,起码2020年前不会有。USB推广组织CEO Brad Saunders表示,通常一款新产品的研发周期需要至少12至18个月。至于用USB4的笔记本计算机或者台式机,则可能要更久。
目前还不知道USB4的代号会是什么。USB 3.1 Gen 1代号是SuperSpeed,而USB 3.1 Gen 2是SuperSpeed+.看到这个加号,不禁令人想到前阵子Intel的14nm++,不知道USB-IF会不会参照这个方式来为USB4起代号叫SuperSpeed+++。
之后也不知道会不会出现USB4.0,USB4.1这样的命名。虽然USB推广组织的CEO Brad Saunders表示并没有计划按照这样来命名,但如果日后推出了速度更快的USB4的话,有可能会出现USB4 80 Gbps,USB 120Gbps这样的名字,到时候对于一般消费者来说,就更难辨认了。
总结:USB4 是好东西,等等就好这次USB4的规格相对于USB 3.1升级到USB 3.2的时候可谓是诚意满满,能兼容雷电3和全面支持USB电力传输是最大卖点。而这几年来Type-C接口也逐渐在台式机(大部分都有一个Type-C接口)和手机上普及,对比起两年前发布USB 3.2的时候好多了。而到了USB4正式面世的时候,DDR5也应该出来了,相信到时候主板厂商也会对主板来一波大更新,有望原生支持USB4。

超能网公众号
扫码关注我们,浏览热门硬件评测
随时查看最新天梯榜

不可能,成本太高。手机都不可能都是typeC,可以的只是typeC口都是usb4,不会出现现在部分USB3 typeC音频传输不了。
求地址在哪里
看粗细跟里面的针脚可以分辨出来的。3.0版本至少要8根线,线径不会很细。阵脚也不会少。
直接搜gen2线就行.0.5m的也就9.9一根。
ieagles很明显是不懂,但是他说的也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现在RJ45最高速率是千兆,万兆都是新的电口和光口,如果这个40G带宽的C口出来后,能够兼容网络的话就会弯道超车,给终端设备解决很多问题。
比如墙内布线是光纤+电源,然后86面板是光转C。
这样出来是带锁扣的C口,直接提供到4万兆带宽,太棒了。
检查下端口吧——连接硬盘、显卡、显示器、键鼠等等设备的TYPE-C对稳定性要求比网线只高不低。
这有点悬,我的两根不同牌子的CtoL的PD线都存在手机一动就有可能断连的问题,一个是anker一个是紫米这还是好牌子呢,问题都出现在在typeC端连接不稳固,我甚至觉得不如以前的miniUSB那种带钩子的接头稳当,网线一动就断这肯定不行,尤其是面对高质量高速度的基础传输,从这点上来说,现有的网络水晶头那种听到咔哒声音塑料卡子就位,就代表保证连接稳定,并且轻易拉拽网线也不会断连和松动脱出的方案肯定是最优的,可以在线材的轻薄化方面坐努力,比如现在家用领域的超扁线和超细线,但是水晶头的设计一直没变过沿用至今。
等等就好,问题是要等多久……
type-c爱短路的bug解决了么?
mini usb设备还没死透呢
micro-USB都还没完全淘汰。坐等。
不是转换,而是说TYPE-C的线头完全可以像网线压线那样连接。当然这只是一个外行人粗浅想法,专业人士来做的话,做到像USB4比之USB2.0,4G比之2G的巨大升级出来我也毫不吃惊。
你说这个,昨天我写文字之前就已经浮现出来了,觉得有点脱裤子放屁的嫌疑,就没写。这不就是个TYPE-C转网口的转换头么
希望以后只有type-c和lightning接口,而且type-c和lightning还得能通用。
真要从RJ45切换到TYPE-C肯定有一堆问题要解决:如何识别IP协议,哪一级的路由设备需要升级等等。相比之下,综合布线并不是大问题。
出个易制作的头部方案并不难,说到底几根弱电线的连接罢了,现在的TYPE-C无法现场制作是因为没有这个需求,何况你根本不需要做一个支持完整功能的TYPE-C头,只要能跑网络数据即可。看看工厂制作网线的水晶头,也不是现场可以制作出来的程度。
举一个最笨的方案:水晶头压线方案不变,前面多出一截——TYPE-C。
事实上,需要现场裁线做头的主要是暗线部分,最后一米完全可以用c2c整线,而暗线是面板母口到面板母口,或是到运营商设备,比TYPE-C头大了很多,制作更加容易。
网线应该从广义上理解,综合布线之类的,TYPE-C这种不易现场制作的接头不适合综合布线的,专业环境下用的接头都是容易制作,看起来笨重简单可靠的样子。航空插头更是带锁扣,尺寸没有太小的
水晶头卡扣断了可以剪掉重新做,包括装修时候之类的网线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各种不一样长短的,用type-c可以?
我只提了几种数据接口,你推到弱电也就罢了,怎么还能
推到强电呢
我昨天查资料才知道,type-c也分2.0和3.0版本,原来我一直以为都是3.0或以上呢。
扯淡呢,在你看来所有的线都不应该固定包括电线,只要保证不漏电都应该做成活口的是吧?
先把typec普及了再说吧,2.0都没消灭呢,3.0更是尴尬的要死,现在还有新款手机用不上typec呢,至于gen1gen2说实话除非直接消灭他们,不然只能坑消费者
你说的恰恰是type-c强于rj45接口的地方呀:
网线水晶头刚做好的时候是锁死的,连接稳定但是万一绊到后果严重,万一哪天卡扣掉了体验直线下降。
type-c有锁但不锁紧,且耐插拔。
需要厂商加上E-marker这类芯片在线缆上么?看不懂,再解释一下?
绝大多数人的usb接口也就接个鼠标键盘u盘摄像头之类,对速度需求不高
挺好的,这也是大趋势
Type-C目前接口统一了 但设备不统一 以PD协议来说 串联两个PD设备 就有打架的可能性存在(比如充电器-->USB PD仪表-->用电设备)有些情况需要USB仪表关闭PD才能正常使用 同时Type-C to Type-C(简称CC)线又区分带E-Marker芯片和不带E-Marker芯片 首先 不管是否带E-Marker芯片的CC线也区分过3A和5A电流的两种 同时不带芯片的CC线其中一头还可以转接至C94接头充iOS设备 带E-Marker的线材可以通过专业仪表读取该线材支持USB3.1Gen1还是Gen2带宽 也能读取能过3A还是5A电流 具体每个厂家都有各自不同的标准 得工厂级别的大佬才能深一步说明了
然后你会发现绝大多数强迫症用户买了一堆线回来 测完一手线阻 就丢一边再没用过了 和充电器差不多 到手测完快充协议 丢一边了 别问我怎么知道的
雷电3的钱早回本了 所以是时候捐了
据说intel把雷电授权给协会了,4.0的雷电成本没有这么高了,不过也是别的地方看的,没出来前都不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