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泡玛特150亿市值蒸发,被爆拆封二次销售,新华社评盲盒:上瘾和赌博心理滋生畸形消费
28日,刚刚上市不久、风光无限的千亿“盲盒第一股”的股价,突然有点小崩,市值蒸发了150亿港元左右。
泡泡玛特一度暴跌15%
上周末的时候,泡泡玛特被曝二次销售,今日开盘后低开逾10%,截至发稿,现报74.1港元/股,一度暴跌15%,市值蒸发了超150亿。
12月11日,泡泡玛特在香港挂牌上市,开盘后迅速拉升到每股77港元,较每股38.5港元的认购价上涨100%,公司市值破1000亿港元。
对于不玩盲盒的股民来说,千亿市值的泡泡玛特实在是无法理解,甚至一度理解为智商税。
但对于热衷于收集以及抽取盲盒上瘾的资深玩家来说,他们和炒鞋等圈子一样,也是忠实度极高的一群人。对于盲盒的变现价值,如果抽到概率极低的特定隐藏款,在不少二手交易平台上,可以卖到高于原价几倍甚至几十倍的价格。
泡泡玛特被爆拆封再出售
12月23日,有抖音网友发布视频称,在泡泡玛特济南万象城店买到了被拆封的盲盒,质疑店员二次销售,在上面封盒处均有黄色胶水,里面的标签甚至有出现弯曲折痕,很明显有被拆开的痕迹。
24日凌晨,该网友称已得到泡泡玛特回应,确认情况属实。门店工作人员承认并表示表示:“我们看了以后发现是胶水沾过的,因为它发黄了嘛。”对此泡泡玛特回应已开除5名涉事员工,涉事员工已被全部辞退且永不录用,接下来会对门店服务流程改进,并开展对各地门店的巡视,加强监管。
不过此事一经发酵,便引起了众多网友的注意及吐槽。多名来自北京、上海的网友都表示,自己也曾碰到过二次销售。
据了解,一套盲盒一般由12个“普通款”和1个“隐藏款”组成,获得后者的概率很低。在闲鱼等二手交易平台上,“隐藏款”和“热卖款”的价格甚至高于原价十倍,这也就导致了店员们徇私舞弊的牟利行为。
据此前深燃观察报道,成本不足10元的泡泡玛特,旗下的两大IP——Labubu一代大隐“山椒鱼粉色珠光绝版”在闲鱼上最高价格达到7800元,是普通盲盒售价的100倍;Dimoo的“鹿影”款售价甚至过万。
新华社评盲盒:上瘾和赌博心理滋生畸形消费
12月26日消息,近日,新华社发文评价盲盒经济,文中称,盲盒不仅成为一个经济现象,也反映了当下中国年轻人,特别是“95后”一代的心理和生活状态。惊喜和期待的背后,“盲盒热”所带来的上瘾和赌博心理也在滋生畸形消费,不少盲盒爱好者每月花费不菲,正所谓“一入盲盒深似海,从此钱包是路人”。
对此专家建议,家长和老师应引导未成年人形成良好消费观,避免误入消费圈套。同时,监管部门应进一步规范盲盒经营模式,避免其畸形发展,给社会和青少年成长带来负面影响。
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副教授韦文琦说,“对待烧钱的爱好,还是应当保持正确的消费观念。我们可以为快乐买单,但不该为冲动买单。”
(来源:中国基金报)

明白人,紫薯不等
我比较疑惑的是,以天朝的造假能力和工业制品能力,啥隐藏款不能批量复制?凭啥还能卖这个数?
泡泡玛特品控越来越差,很多粉丝自己都寒了心,
很多吐槽的,迟早要倒闭的公司
我一直以为这东西没人买呢,毕竟那么丑
我男朋友知道我喜欢手办,路过还问我,要不要买一个,我说你疯了吧,谁买这玩意,最主要也没看到有人在那买啊,这玩意到底是什么样的孩子会买
一种变相的击鼓传花罢了
小孩子经过都想要!!坚决不给买系列
扭蛋,扭了几十年都未上到市。
这做工,买个翻模的重涂不好吗,哪怕是喜欢这个外形,模型这个东西本质上没有盗版,更重要的还是设计和质量。
我一女的,没买过,也不理解为啥那么多人买。感觉很丑,大概我审美能力有限吧。
港督设计师设计的哦
网游里那些装备和角色,服务器一关毛都没,这个起码还有实物
就是一个资本的游戏
茅台终归会被喝掉消失,这玩意只有产出没有消费,早晚得炒崩
开除吗?这个涉及经济犯罪不?哈哈哈哈
低价买直,再高价卖
至于摆的话不嫌丑吗卖了的钱买点好看的多香
上次15块钱买了一个泡泡玛特小黄人,拆开里面还有一张卡片,又换了一个小隐藏,挂在闲鱼上200块钱都没人看,不明白抢几千块钱的人什么心态
人现在都想要拥有别人没有的东西。人前显贵,鳌里夺尊,这就是根源
想到沉迷小学门口的刮奖
不是这一届爱赌,是人类爱赌
有病得治!!!
看来评论的很多人都不买不喜欢甚至很反感,我本身不搜集,身边同事朋友不止一个累积购买过万,买这个也看心态,就是花钱买个小摆件觉得蛮好玩很mini,至于盲盒我觉得单纯只是一种对喜欢款式的小惊喜和小意外,没那么上纲上线畸形又赌博的,文题导向有偏差希望作者读者要客观看待
所以叫盲盒
我懂泡泡玛特,但我很难理解买这种东西到底为了啥?这东西泡沫那么大
我老婆也喜欢买盲盒 一买就是一套
目前还有一套没发货
三十岁应该还不算中年人吧
装嫩的中年人
应该是买好看的小人不香吗
这也是赌博,应该禁止
那时候最起码还能吃到一袋面啊,我有个同桌成箱买,然后我们一群人负责帮他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