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rcaboy的经验总结 篇三:1TB NVME移动固态硬盘组装使用与安装win togo踩坑记录

2021-06-29 02:21:34 84点赞 452收藏 100评论

创作立场声明:本文所测商品为自费购入。如参加张大妈家的活动获得,我会在文中点明。坚持独立的评价观点是笔者创作的基本底线,绝不会因商品来源不同而有所偏颇,请各位放心。

最近买了个1TB的Nvme固态硬盘,刚好是顶着618之后价格高点买的,所以亏大了。不过因为我是刚需,所以就忍了。买这个1TB的NVME主要还是为了搭配移动硬盘盒自己组装移动固态硬盘。NVME花费649,京东自营,说是三年质保,移动硬盘盒买的两个,RTL9210主控,NVME转USB,10Gbps速率,一个盒子78,我买了两个,一共156。

我之前手里组装过的NVME移动硬盘固态硬盘大概四个,经手的成品移动固态硬盘也有一个,所以我很自信地就直接下单了,然后我就掉进坑里了。掉坑的原因是我之前组装使用的最大容量也就是512G的,根本就不用考虑主控,功耗,接口这些限制,而这次是1TB,容量大了,功耗也就大了,我还按照我之前的思路去用,就出现掉盘的问题。而最开始出现问题的时候我根本就不知道它的原因,找了一圈大佬问了一下,以及查了一下资料之后才总结出来这些问题的根源。

太长不看的总结版:

1.1TB以上的NVME SSD如果想买硬盘盒,是很挑主控的,最好还是选RTL9210的主控,这个发热量低,普适性好。或者买NVME转雷电三的盒子,普通的NVME转USB的盒子,受到的限制非常大。

2.1TB以上的NVME SSD装上硬盘盒之后会对供电有特殊要求,所以只能上USB 3.1(红色)以上的接口使用,如果是普通的USB3.0接口(蓝色)甚至USB2.0接口(白色),会因为供电不足导致掉盘,只有在USB 3.1(红色)接口上才能稳定正常使用。

现阶段主流的移动硬盘Windows togo(WTG)方案是雷电3硬盘盒+NVMe SSD或NVMe硬盘盒+NVMe SSD,还有SATA SSD+SATA硬盘盒,NVMe的方案相较SATA方案仅仅是Seq读写有较大提升,4K速度几乎没有提升,而系统运行主要看的就是4K性能,或者说瓶颈就在4K性能上,你换了NVMe方案,更大的发热,供电要求也更高,体验却并不会有数据上(跑分)提升的那么明显。但是好处在于,NVME方案的体积更小,更便于携带,所以发热什么的,我就不care了。

对性能有较高需求的人建议直接上雷电3方案,未来USB4.0标准也会直接兼容雷电3,而NVMe硬盘盒(目前在售的就JMS583/ASM2362/RTL9210这三种方案可选),在雷电三的情况下看来它的存在是比较尴尬的,WTG主要追求的4K性能并没有提升,还要为此多付出很多价格以及牺牲体积,甚至有的盒子还要加个风扇来辅助散热?

目前雷电三没能普及开来主要还是因为上手成本较高,(雷电接口跟之前苹果搞出来的IEEE 1394 FireWire(火线接口)一样,一直就是小众高端的东西,)电脑必须有雷电接口才能使用,而拥有雷电接口的电脑都是高端笔记本或主板,售价普遍较高。 不过英特尔已经开放雷电技术授权,相信未来雷电接口普及指日可待(雷电3是USB4.0的可选项)。所以如果你的电脑有雷电接口建议首选Thunderbolt 3 to PCIe NVMe方案。

简单一句话,要省心,目前最好的WTG方案就是固态U盘(具体哪家你随便选,目前到今天为止还是CHIPFANCIER最好)。如果追求性能的建议直接上雷电3方案,既然你有那种性能追求自然身边所有设备也都有雷电3接口,不必考虑兼容性问题。

不过我没那么强的需求,就直接用的硬盘盒加NVME SSD方案,我考虑的是后面用不了了还能把旧SSD拆下来放NAS里面当缓存。

1TB NVME移动固态硬盘组装使用与安装win togo踩坑记录

之前手里的是阿斯加德的500G NVME,299的价格收的二手,搭配NVME硬盘盒,装了个win togo撑过了一年多,后来发现里面的东西越来越多,我也不敢乱删,索性直接买一根新的1TB SSD重新装一个。这次买的是英睿达的P2 1000G,搭配RTL9210主控的NVME盒子。

SSD这个东西,MLC颗粒可以不管容量,TLC、QLC的话肯定要TB级别,因为容量一旦大了,就算用SLC,Cache也可以搞得很大,除非你一次写入很多数据或者写满盘,不然很难掉速,而且大容量的SSD的TBW寿命数据就会比较好看。

谈到移动固态储存的方案,为什么只有几种固态U盘的方案,却有这么多硬盘盒+SSD的方案?因为前者难度高成本高,属于行业探索者,而后者成本非常低,无论是硬盘盒还是SSD都有大把的公版方案可用。SSD的话,什么白片黑片降级片,挑的人眼花缭乱,玩法套路还能不能再复杂一点?

USB 3.1 to PCIe NVMe硬盘盒一共就JMS583/ASM2362/RTL9210三个方案可选,好马自然要配好鞍,所以硬盘盒我选择了第三方的RTL9210成品方案。下面简单说一下这三个方案的优劣:

ASM2362方案:方案时间较早、价格较低、速度尚可、发热最大、产品很多。这个方案的产品一个就是ITHOO的(那种推出时的方式不好贴导热硅胶片,而NVMe SSD发热巨大,所以不推荐);还有一个就是绿联的硬盘盒,(其实我对绿联这牌子印象挺好的,买过他家很多配件),为什么要做免工具安装的zz设计?这在很多人看来很方便,但是硬盘盒是需要经常开合的东西吗?硬盘放进去可能很多年都不会拿出来了吧,又不是像读卡器读SD卡一样要经常插进去拔出来替换,难道你还会多买几块NVMe共用一个硬盘盒不成?如果是那样当我没说。

JMS583方案:方案时间中等、价格较高、速度最快、发热较大、产品很多。采用这一方案的硬盘盒是最多的,比较有名的就是佳翼的,(他也是最早涉及这JMS583这一主控的厂商,)但是发热同样也是非常巨大,TYPE-C接口的开口太过粗犷,如果没有我这种强迫症的话,可以考虑,介意发热的还可以选带风扇款的,现在很多超极本本身把风扇去掉了,硬盘盒又把风扇加回来了......这不由得让我想起一个梗,乔布斯:“好不容易把iPhone 做薄了几毫米,你们带上套直接又给加回去了。”

RTL9210方案:方案时间最新、价格中等、速度最快、发热较大、产品较少。螃蟹主控,最早是佳翼在做,后来ITHOO也做了,(和他家的ASM2362还是一样的槽点,那种推出时的方式不好贴导热硅胶片,而NVMe SSD发热巨大,所以不推荐,)据说发热比JMS583小很多,性能相差不多,亮点是佳翼的有2242大小的硬盘盒可选,意味着可以把建兴T11 Plus、东芝RC100这种2242大小的NVMe SSD放进去组成超小体积的NVMe WTG方案。

这三种方案各有利弊,但主要问题还是集中在发热大,散热难上面。

NVME硬盘,最大的问题还是功耗问题,从它的特性就可以知道:NVME硬盘是出了名的发热量高,那么高的发热量必然是要高功耗撑起来的。对于NVME转USB方案来说,我们先看看USB不同的标准供电情况:USB2.0标准的供电是5V 500mA,也就是2.5W,USB3.0的供电是5V 900mA也就是4.5W;NVME的硬盘,512G容量的NVME全速读写功耗是5W,刚好顶着USB3.0接口供电功率的上限,这就要求硬盘盒要优化电路设计以尽可能的减少供电需求。

1TB NVME移动固态硬盘组装使用与安装win togo踩坑记录

上图那个NVME转USB-A的盒子是RTL9210方案,内部走线尽量简化,就是为了降低电路板功耗。装配的话超简单,把硬盘插上去,然后把螺丝拧紧就行。

1TB NVME移动固态硬盘组装使用与安装win togo踩坑记录

最早被大家注意到的硬盘盒应该就是佳翼的了,JMS583和RTL9210的NVMe硬盘盒也是他家最先做,无奈实在难以忍受他家粗犷的设计和做工。Type-C接口居然就是一个粗犷的长方形开孔,(现在雷电3硬盘盒改了过来,但是他家的NVMe硬盘盒还是延续着粗犷的设计),指示灯开孔也是直接在上面开个大洞,实在是显得过于廉价。不过他们家的售价也是跟造型一样廉价,优点就是便宜。

为了搭配我的1TB的NVME固态,我原本是选择的佳翼i9,采用的JMS583主控,奈何这个盒子渲染图好看,但是实际到手之后外壳配色和做工精度都很渣,以及我装上去1TB的SSD之后,插在蓝色的USB3.0口上,能识别,过两分钟就掉盘,掉到磁盘管理里面都没有硬盘信息的那种掉盘。于是我就退了,换RTL9210方案的盒子。

1TB NVME移动固态硬盘组装使用与安装win togo踩坑记录

退了佳翼i9之后我就就买了个跟我之前用的硬盘盒同款的盒子,只不过我之前的硬盘盒是直接转出来的USB-A口,更像是一个大号的U盘,而这个盒子是转出来Type-C接口,普适性更强。

1TB NVME移动固态硬盘组装使用与安装win togo踩坑记录

上面图中间那个就是新的硬盘盒,左边两个是硬盘盒,最右边的是我手里的移动固态硬盘512G。两个都采用RTL9210方案的盒子都在外壳上印上了NVME-Enclosure。

这次我给装上的SSD外面贴了一张散热贴,买硬盘时候送的。

1TB NVME移动固态硬盘组装使用与安装win togo踩坑记录

装完之后,我很熟练地插上我的surfacebook1的USB3.0口,就像是我之前插我的500G硬盘一样,一切都是那么的顺畅。它也正常出现在了我的资源管理器里面,我也开始正常的按照我之前做win togo系统的流程去给他部署win togo。

两分钟之后,我就喝了一口茶的功夫,我发现win togo软件开始报错,这个硬盘从我的资源管理器里面消失了。

我当时就懵了,这是买到了坏硬盘盒还是坏SSD?还是二者都有?

1TB NVME移动固态硬盘组装使用与安装win togo踩坑记录

于是我赶紧拿出来我之前正常使用的硬盘盒和硬盘出来测试,交叉验证之后发现是买的1TB的SSD有问题。我一想这简单啊,反正狗东买的,直接换货。

三天之后,新换的SSD到货了。我这次学精了,先插上我以前正常使用的硬盘盒测试一下,哎, 正常!然后复制文件!正常!

三分钟之后,它又掉盘了!得嘞,这我就知道了,肯定是大容量硬盘特有的问题,肯定不是硬盘的问题,也不是盒子的问题。

我仔细想了一下,相对于我直接把1TB的SSD装在主板上,我装在盒子上有什么不一样的吗?如果我装在主板上,那么它的通信链路就是:NVME到PCI-E,PCI-E到系统;而如果我装在硬盘盒里,那么它的通信链路就是:NVME到转接口,转接口到USB接口,USB接口到系统。问题在哪儿呢?在于主板上的供电是充足的,USB的供电是有限制的。

1TB NVME移动固态硬盘组装使用与安装win togo踩坑记录

看到没,就这表里面,USB3.0的最大功率是5W,而512G的SSD最大功耗在5W,刚好顶着USB3.0接口的功耗输出上限。我现在换的是1TB的SSD,相对512G的SSD来说,1TB的SSD峰值功耗可能都接近10W,所以我插在USB3.0接口上时,我自己组装的移动固态硬盘可以正常识别,因为那时候的功率也就5W以内。一旦我开始读写数据,这个功耗就会迅速飙升到接近10W,再加上转接电路板的功耗,可能峰值功率都是10W多。这时我原生的USB3.0接口最大5V/900mA的输出就力不从心了。如果是普通的机械硬盘,可能就开始炒豆子了,但是现在是固态硬盘,它就只能掉盘。

搞清楚这个之后,再看看表上最大输出功率最高的是哪一个?当然是支持20V/5A输出的USB3.1咯,USB3.1极限输出功率是100W,撑起来我这个10W左右的功耗岂不是小意思。

1TB NVME移动固态硬盘组装使用与安装win togo踩坑记录

上图大家可以看一下,蓝色口是USB3.0,极限输出功率5W,白色口是USB2.0,极限输出功率2.5W,红色口是USB3.1,极限输出功率是100W。

搞清楚是功率不足的锅之后,就很容易了,在主板上找红色的USB3.1接口接上去再读写部署win togo,它就很稳定了。

1TB NVME移动固态硬盘组装使用与安装win togo踩坑记录

部署完Windows togo之后,我也只能把这个1TB的移动SSD插在专用的USB3.1接口上使用。其实相对于更普遍的512G移动固态win togo方案来说,1T的移动固态win togo受限还是更多,不是所有的设备都有USB3.1接口。当然,它有一个取巧的方式是用C to C线占用电脑的Type-C接口,因为现在的Type-C接口承载的功率上限会更高。

结语:

升级设备这个事情,还是整个体系化的升级,不然很容易踩坑。像我如果手里的电脑如果没有USB3.1接口,我肯定就无法排查出来这个1TB的掉盘是因为它功耗太高。

其实升级到USB3.1之后,好处还是很大的,一个是读写速率更快了,USB3.1的读写是10Gbps,而RTL9210转USB的速率也是10Gbps。反观我之前同样的RTL9210方案的盒子,插在USB3.0接口上,读写速率被限制到了5Gbps。

另外一个点就是,现在部分机箱前面板的USB接口名不副实,明面上看是蓝色的USB3.0,红色的USB3.1,但是实际插上去之后读写速率被限制到了500Mbps。所以能插主板就直接插主板,前面板的USB接口没什么可用的点。

如果想用1TB以上的移动固态硬盘,那么大家首先要升级的还是自己的电脑,先搞一台带Type-C或者带USB3.1接口的电脑,再去想升级1TB移动固态的事情。

下一篇我写一下我是怎样装基于Windows togo的Windows11的,装这个也是有部分坑要踩。到时候欢迎大家来围观。

展开 收起

光威(Gloway)1TB SSD固态硬盘 M.2接口(NVMe协议) PCIe 5.0 独立缓存 神策PRO系列

光威(Gloway)1TB SSD固态硬盘 M.2接口(NVMe协议) PCIe 5.0 独立缓存 神策PRO系列

1599元起

幻隐 HV2050 NVMe M.2 固态硬盘 512GB(PCIe3.0)

幻隐 HV2050 NVMe M.2 固态硬盘 512GB(PCIe3.0)

159元起

GLOWAY 光威 2TB SSD固态硬盘 M.2接口(NVMe协议) PCIe 4.0x4 长江存储颗粒 弈二代系列

GLOWAY 光威 2TB SSD固态硬盘 M.2接口(NVMe协议) PCIe 4.0x4 长江存储颗粒 弈二代系列

839元起

Lenovo 联想 小新YOGA原装 PM9B1 固态硬盘 1TB

Lenovo 联想 小新YOGA原装 PM9B1 固态硬盘 1TB

499元起

骑尘 V890 M.2 NVMe 固态硬盘 512GB(PCIe3.0X4)

骑尘 V890 M.2 NVMe 固态硬盘 512GB(PCIe3.0X4)

214元起

FANXIANG 梵想 S690 NVMe M.2 固态硬盘(PCI-E4.0)

FANXIANG 梵想 S690 NVMe M.2 固态硬盘(PCI-E4.0)

279元起

MOVE SPEED 移速 256GB SSD固态硬盘 长江存储晶圆 国产TLC颗粒 SATA3.0

MOVE SPEED 移速 256GB SSD固态硬盘 长江存储晶圆 国产TLC颗粒 SATA3.0

118.41元起

Crucial 英睿达 P3 Plus 固态硬盘 1TB M.2接口

Crucial 英睿达 P3 Plus 固态硬盘 1TB M.2接口

449元起

Crucial 英睿达 T500 Pro NVMe M.2 固态硬盘(PCI-E4.0)

Crucial 英睿达 T500 Pro NVMe M.2 固态硬盘(PCI-E4.0)

579元起

KIOXIA 铠侠 极至光速系列 EXCERIA PLUS G3 SD10 NVMe M.2 固态硬盘(PCI-E4.0)

KIOXIA 铠侠 极至光速系列 EXCERIA PLUS G3 SD10 NVMe M.2 固态硬盘(PCI-E4.0)

512.04元起

KIOXIA 铠侠 RC20系列 EXCERIA G2 NVMe M.2 固态硬盘(PCI-E3.0)

KIOXIA 铠侠 RC20系列 EXCERIA G2 NVMe M.2 固态硬盘(PCI-E3.0)

275元起

acer 宏碁 4TB SSD固态硬盘 M.2接口 N7000系列 暗影骑士擎|NVMe PCIe

acer 宏碁 4TB SSD固态硬盘 M.2接口 N7000系列 暗影骑士擎|NVMe PCIe

1499元起

HP 惠普 FX700系列 NVMe M.2固态硬盘 2TB(PCIe 4.0)

HP 惠普 FX700系列 NVMe M.2固态硬盘 2TB(PCIe 4.0)

829元起

COLORFUL 七彩虹 CN600 电竞款NVMe M.2 固态硬盘(PCI-E3.0)

COLORFUL 七彩虹 CN600 电竞款NVMe M.2 固态硬盘(PCI-E3.0)

79元起

Crucial 英睿达 P3 Plus 固态硬盘 2TB M.2接口(NVMe协议) CT2000P3PSSD8

Crucial 英睿达 P3 Plus 固态硬盘 2TB M.2接口(NVMe协议) CT2000P3PSSD8

331.55元起

BIWIN 佰维 悟空 NV7400 NVMe M.2 固态硬盘(PCI-E4.0)

BIWIN 佰维 悟空 NV7400 NVMe M.2 固态硬盘(PCI-E4.0)

289元起
100评论

  • 精彩
  • 最新
  • 雷电3接口 有没有这个问题呢? 还有硬盘盒子推荐一个 [高兴]

    校验提示文案

    提交
    雷电三不用担心供电啊,雷电三的盒子我还真的没了解过,现阶段这些盒子的价格都太高了。

    校验提示文案

    提交
    我用MACbookPro,买雷电3盒子,海康威视1T的C2000Pro十年保,装win to go, 一次搞定,使用稳定方便的飞起。哪有这么复杂。

    校验提示文案

    提交
    还有3条回复
    收起所有回复
  • 掉盘是不是都是接口供电不足引起的,一个3.2*2的盒子插在nuc11雷电口上 反复掉盘

    校验提示文案

    提交
    不知道,先看看硬盘的问题,如果硬盘没问题,那就是供电问题了。你的nuc雷电口如果不支持3.1协议的话,可能只会激活3.0协议,导致供电被限制在5W,所以会掉盘。

    校验提示文案

    提交
    我用的是银欣ms12加512g硬盘,主页查了一下,USB 3.2 Gen2x2, 亦即每通道10Gbps, 可双通道运行20Gbps. 当USB 3.2(含以下版本)的装置插入Thunderbolt port时,由于Thunderbolt port需保留单通道频宽给影像输出功能, Thunderbolt port仅提供单通道传输讯号给USB 3.2(含以下版本)装置,因此MS12在此模式下仅能支援单通道10Gbps的传输速度,速度是上不去了,难道功率也带不上吗

    校验提示文案

    提交
    还有1条回复
    收起所有回复
  • 1.大容量nvme固态的功率基本都超过了USBA口的功率,看标签就可以算出来,比如550 1T的就是3.3v1.8a,约等于6w;浦科特的3.3v2.5a,有8.25w。
    2.USB接口现在被改名改的很多人混乱了,USB 3.2 Gen 1=USB 3.1 Gen 1=USB 3.0、USB 3.2 Gen 2=USB 3.1 Gen 1、USB 3.2 Gen 2 20Gb=USB 3.2 Gen 2x2。前两个供电大部分都会出现掉盘,除非厂家供电做过加强到5v2a的设计,后一个没用过,据说是可以20v5a。

    我前段时间组SSD硬盘盒也出现过掉盘的问题,A口必须用带外接供电的USB hub否则必掉,后来换成type-c口接,就再也没出现过这个问题。

    校验提示文案

    提交
    我搜了一堆,没发现有带外接供电的盒子。有外接供电盒子的推荐吗?

    校验提示文案

    提交
    收起所有回复
  • 感谢你啊 原来1tb的nvme有这个坑,看来普通固态移动盘还是走ngff路线比较稳妥,或者不超过512的nvme盘也行

    校验提示文案

    提交
    哈哈,能帮到你最好。

    校验提示文案

    提交
    收起所有回复
  • 649都算高点啊😱

    校验提示文案

    提交
    没办法,看人家晒的都是549入的,我就觉得自己亏大了。

    校验提示文案

    提交
    收起所有回复
  • 要速度快的话3.2 Gen2x2是现阶段更好的选择,毕竟TB3的盒子不兼容USB真的To Go不起来

    校验提示文案

    提交
    3.2 Gen2x2也算是更好的选择吧,不过想到我电脑上没有3.2,我就还是算了。以后上更好的固态的时候再考虑3.2了。

    校验提示文案

    提交
    这个方案太少了,而且支持的设备少。目前兼容性和速度最好的是一个jms583+jhl7440共同实现的usb4,单芯片的jhl8440还没有出货。rtl9210b我自己diy了一个,功耗小,布线简单,体积平衡好,价格相对便宜,是目前不错的选择。选配好合适的硬盘,不要用功耗太大的高性能盘,发挥不出来还可能遇到掉盘的问题,目前我搭配的pm961 256g和一号本内置1t硬盘用,没有遇到过供电问题,连手机的otg供电都能很好满足2.0速率的读写,电脑的2.0口也很正常,所以功耗也是和速度有关系的,作者所说2.0完全不能用应该是个例。

    校验提示文案

    提交
    还有3条回复
    收起所有回复
  • 看得我想瞌睡

    校验提示文案

    提交
    来来来,给你一个枕头。

    校验提示文案

    提交
    收起所有回复
  • 红色的口真有100W供电? [皱眉]

    校验提示文案

    提交
    不知道,看参数设计是这样的。

    校验提示文案

    提交
    理论是100w,看具体主板参数很多包括3.1规格的type-c输出功率也就18w,不过用nvme固态也是够了

    校验提示文案

    提交
    收起所有回复
  • 写的还是很中肯的,尤其那个掉盘,不以替换法的话,还以为是固态硬盘坏了。

    校验提示文案

    提交
    第一次我也以为是硬盘的问题,换了第二个还掉盘之后,我就发现可能是供电问题,一般人根本不会往这边想,我也是写出来给大家做个参考,以免踩坑哈哈。

    校验提示文案

    提交
    收起所有回复
  • 喜欢这种干货多的文章 楼主加油 给你打赏了

    校验提示文案

    提交
    感谢感谢,能帮到你最好

    校验提示文案

    提交
    收起所有回复
  • 我用rog那个盒子,一切都还好!

    校验提示文案

    提交
    大佬!富豪!

    校验提示文案

    提交
    您这是啥逻辑呀,这就富豪了?我能买俩!!!!是不是这盒子不好呀,才这么说。

    校验提示文案

    提交
    还有6条回复
    收起所有回复
  • 写的很好很实用,同款typea的盒子,同样9210,同样折腾过一阵wto。wto主打移动到哪里都可以用嘛,后来发现是真的吃供电,usb 2.0 usb 3.0不都能启动,3.0 3.1不熟悉的设备外观看不出来,我都从aida64看下usb握手方式。供电不足是真的不稳定,能开机但不定啥时候就卡死黑屏,想稳定必须3.1。后来感觉轻薄本本身45w65w电源,加个10wusb持续工作始终觉得不安全,就用的很少了。wto建议低功耗nvme,sn550啥的好像发热相对低,不建议在功率较小笔记本使用,对电源负荷大。

    校验提示文案

    提交
    我一般都是台式机上用wtg,不过笔记本用wtg确实是个大问题。

    校验提示文案

    提交
    我自己diy的盒子,搭配的是壹号本内置的1t硬盘,在10g的gen1*2接口上最高能跑到950m/s左右(硬盘直接上电脑能测到1800m/s左右),还从来没有遇到过供电问题,在古董级的dell m6500的2.0上,都正常(虽然2.0跑wtg实在是没法用,主要还是进pe装系统),也能在小米mix2上otg正常读写(硬盘格式化为exfat,vhdx方式安装的wtg,还有自己小改的微pe x86/x64双版以及deepin live)。

    校验提示文案

    提交
    收起所有回复
  • 求科普一下win to go是什么意思

    校验提示文案

    提交
    就是把Windows装到u盘里,叫win togo

    校验提示文案

    提交
    哦哦,那NVME的速度还是受到接口的限制啊,雷电的盒子少,也只有高端的便携本才有,3.1的接口也没有原生接口速度快啊

    校验提示文案

    提交
    还有3条回复
    收起所有回复
  • rtl9210硬伤:不安全关机数++

    校验提示文案

    提交
    无所谓啦,反正硬盘拿来消耗的。

    校验提示文案

    提交
    看过一个文章。不安全关机容易导致数据损坏。如果只是消耗,那它+10086 倒也无所谓

    校验提示文案

    提交
    还有5条回复
    收起所有回复
  • 差点买了1T还好最后求性能买了512g3500M速率的,跟你同使用方案,还好没跟你一样踩坑

    校验提示文案

    提交
    的确,手里的设备不够好的话,1TB的方案根本就不能用。

    校验提示文案

    提交
    收起所有回复
  • 作者请教下,买了个优越者m2,nvme协议的硬盘盒,固态是闪迪1T的,盒子主控也是RTL9210,usb接口黑色3.1,做完wtg,使用的时候经常会卡死,然后就重启了,系统也不能更新,更新就卡死重启,主机电源是170W的小主机,在正常台式机上面usb3.0都能正常使用,放小主机一会就卡死,在blos里面识别不出来硬盘盒子,但是能进系统,求指导。

    校验提示文案

    提交
    这个问题,我觉得有可能是你小主机的电源输出不够?总共170W的功耗,如果有显卡的话应该很难分足够的10W功耗出来?如果主机功耗有冗余,那我觉得可能是面板接口的问题,尽量接在主板上的usb3.1接口上。以及,我记得usb3.1好像是有特殊标注的,你得看看你接的黑色口是不是真的usb3.1接口。如果以上都没问题,那么用排除法换盒子,换ssd试试。因为我觉得更多时候还是盒子的问题(我之前也买过一个盒子,很慢,换了同款之后好多了,小厂出品的盒子品控不是太好)

    校验提示文案

    提交
    感谢楼主回答。我看了下是USB3.2,没接显卡,用的是CPU核显,CPU i3-10010功耗65W,盒子功耗5W,170W应该够用吧?盒子接到台式机一切正常,应该不是盒子和固态的问题?求再分析下。谢谢。

    校验提示文案

    提交
    还有2条回复
    收起所有回复
  • 我记得有一些主板的USB3.0是可以给手机快充的,厂家把USB的输出调到了5V2A,那这样的主板插1T的应该也不会掉盘。

    校验提示文案

    提交
    我之前也记得,可是这很挑主板。我的主板不支持好像。

    校验提示文案

    提交
    收起所有回复
  • Wtg怎么解决驱动问题?每次上新硬件都安装驱动,甚至蓝屏就很烦

    校验提示文案

    提交
    我好像没碰到过驱动问题。你装WTG的iso文件要用微软原装的,不要用第三方的。

    校验提示文案

    提交
    你有在其他机器上试过吗

    校验提示文案

    提交
    还有2条回复
    收起所有回复
  • 学习了,我还真没考虑到还有功率这个限制,没看这个帖子估计也会踩坑

    校验提示文案

    提交
    我也是踩坑之后才知道,写出来给大家做个参考。

    校验提示文案

    提交
    收起所有回复
  • typea似乎一般只有5v,3.0说的最高100w是Type-C,不是a,可能是你主板后面的接口做了供电加强,2a或者更高,不是支持更高功率

    校验提示文案

    提交
    原来如此,多谢指正。

    校验提示文案

    提交
    收起所有回复
提示信息

取消
确认
评论举报

相关好价推荐
查看更多好价

相关文章推荐

更多精彩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452
扫一下,分享更方便,购买更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