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避免买到要维权的一手新房?——不动产投资的个人选择标准
创作立场声明:从业人员抛砖引玉
写作理由
对于一个地产金融从业超过6年的资深老韭菜,自己也经历了买房这样的必经过程,也知道很多母公司的经营之道,在此列举一些我觉得有用的标准,给新韭菜上车做个参考。
此文章不聚焦房产增值等未来不可控因素,会关注一条资产的可控因素——房屋质量因素。
房屋质量
自从2015年之后,各地新房交付后,这样的维权风潮此起彼伏,相关报道涵盖了大量知名开发商。涉及知名各类开发商,如绿地,万科,华润等等,有兴趣的可以自己百度 “开发商名称+维权”,种种劣迹惨不忍睹。
作为专业的开发公司,为何会发生房屋质量频频掉坑里的情况呢?
原因有很多条,主要原因在于负债率。负债率越高,拖欠款项情况越严重,越严重,供应商就越发以此充好,2年回不来款,只能靠这样的方式来弥补利润。以下是开发商负债率数据:
根据央行三条红线的规则,红色和黄色的开发商的资金面偏紧,会影响资金管控,从而影响供应商结款,进而影响房屋建造质量,包括材料优劣,施工是否赶工及是否返工等(这些都是要供应商先垫款,再结算的)。
根据三条红线避坑,是很好用的一条标准,贡献给要买新房的韭菜们。
次要原因,在集团资金面管控因素下,团队处理方案(是否聘用业内优质的建设公司如上海建工等)也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这块没法用公开数据事先判断,只能看运气。
另外,避免选择高周转的开发商如碧桂园等以此为荣的公司,高周转有利有弊,对于开发商而言,加快资金回笼周期,督促快速建造销售为利;对于买房人而言,高周转意味着赶工和没时间返工,房屋建造出现bug的概率就大大增加了。
因此,避免那些以高周欢为荣的开发商,献给要买新房的韭菜们。
另外一些挑选户型,南北通、绿化率、物业公司服务等说烂的标准我就不赘述了。
总结
根据三条红线标准,一定不要选择踩中三条红线的开发商,谨慎选择踩中两条红线的开发商,优先选择没有踩线及只有踩中一条红线的开发商;根据媒体报道,避免选择那些以高周转为荣的开发商,就这两条建议,仅供新韭菜们参考。

新房都要积分摇号,还在乎质量。
现在能摇到一手房就要偷笑了
听说大炮是逆龙鳞了……
花一辈子的钱买套房子,新房新装修又不可避免的致病,买房和看病彻底掏空几代人
你这个实用。
进监狱了....
小白问一下,怎么看是否好的建筑公司?感觉这水很深啊 😂
买了建发的房子,业主都在wq
根本不可能避免,要想避免,只能买二手房
好建筑公司比较重要,绿色或者节能材料及新材料这种很多都是扯淡
看运气吧,北京的国企可能好点,华远是之前任志强的华远吧
不幸的是刚买了华远的房子,没办法,那块地是最后一块市中心的地了。不买也没得买
那没几个能买的了,只能选绿色➕好建筑公司
太难写,怕举的例子详细了前东家给我律师函
不带这样玩儿的啊😱
展开太麻烦,一下子就懒了
刚开始就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