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你回复里的两个“完全”用得太过绝对了。作为业内人士,我甚至强烈怀疑你没有接触过工程领域。你说的疑问我这里逐一回复一下:1.平板的内部结构布局的自由度,相比手机来说还是要大不少的,这点从Surface Pro 7和Surface Pro X/Pro 8之间迥异的布局就能看出。因而你说的“内部结构的设计是为了散热和部件布局”这点本身没错,但是实际上虽然是为了散热和部件布局,但由于平板的布局自由度相对较高,内部布局也可以千变万化,有很多种可能。就比如Surface Pro的第一代到第四代的布局都不尽相同。2.关于你说的“一个arm一个x86,一个被动散热一个主动散热,光看外观尺寸相同怎么能断定就是同源”,这个问题的前提你就已经搞错了:我看的不只是外观尺寸相同,注意看文中的图片,这个是内部结构图。两者不仅是内部结构近似,而且在开发时间上的先后也是完全吻合的。ARM与x86平台不同,造成的结果只不过是主板需要重新设计而已,但是内部的结构布局已经沿用。这就好比是一台ARM平台的安卓手机和一台x86平台的安卓手机,并不影响它们都采用三段式的结构布局。至于被动散热和主动散热的区别就更小了,本身就有不少的同一代的Surface Pro(如Surface Pro 4)会分为带风扇的主动散热版本和不带风扇的被动散热版本。高配采用风扇主动散热,低配采用被动散热,这是很常见的做法。3.至于你说的“跟广达的公版设计完全是两回事”,这又太绝对了。其实Surface也是一个道理,只不过厂家从广达变成了和硕而已。因为从第一代Surface Pro开始,所有的Surface平板和笔记本都是和硕代工的。因而只不过一个是广达的模具,一个是和硕的模具,一回事而已。
这里说的同源性是指工程学上的继承和改善,并不需要完全相同。首先两者的外壳尺寸和屏幕尺寸都是相同的。来到内部,对比我发的结构图就能看出:Surface Pro 8内部的结构布局与Surface Pro X较为接近(左上角的金属盖板、右下角的FPC排线都很接近,这都是比较明显的证据),而这两者与Surface Pro 7不论是尺寸、屏幕大小还是内部结构,都有较大的差别,因此说Surface Pro 8的模具是Surface Pro X的延续与发展。再举一个比较类似例子,就是我的这篇文章 https://post.smzdm.com/p/adxq4xqn/末尾提到的广达G35A模具(惠普暗影2)、广达G75A模具(惠普光影3)和广达NLA模具(雷神911Air)这三个模具,三者的主板、电池、散热也是不同的,但是可以明显看出来,这三者是逐步改善发展而来的。
没有键盘,打字费劲,散了散了。
说实话,你回复里的两个“完全”用得太过绝对了。作为业内人士,我甚至强烈怀疑你没有接触过工程领域。你说的疑问我这里逐一回复一下:1.平板的内部结构布局的自由度,相比手机来说还是要大不少的,这点从Surface Pro 7和Surface Pro X/Pro 8之间迥异的布局就能看出。因而你说的“内部结构的设计是为了散热和部件布局”这点本身没错,但是实际上虽然是为了散热和部件布局,但由于平板的布局自由度相对较高,内部布局也可以千变万化,有很多种可能。就比如Surface Pro的第一代到第四代的布局都不尽相同。2.关于你说的“一个arm一个x86,一个被动散热一个主动散热,光看外观尺寸相同怎么能断定就是同源”,这个问题的前提你就已经搞错了:我看的不只是外观尺寸相同,注意看文中的图片,这个是内部结构图。两者不仅是内部结构近似,而且在开发时间上的先后也是完全吻合的。ARM与x86平台不同,造成的结果只不过是主板需要重新设计而已,但是内部的结构布局已经沿用。这就好比是一台ARM平台的安卓手机和一台x86平台的安卓手机,并不影响它们都采用三段式的结构布局。至于被动散热和主动散热的区别就更小了,本身就有不少的同一代的Surface Pro(如Surface Pro 4)会分为带风扇的主动散热版本和不带风扇的被动散热版本。高配采用风扇主动散热,低配采用被动散热,这是很常见的做法。3.至于你说的“跟广达的公版设计完全是两回事”,这又太绝对了。其实Surface也是一个道理,只不过厂家从广达变成了和硕而已。因为从第一代Surface Pro开始,所有的Surface平板和笔记本都是和硕代工的。因而只不过一个是广达的模具,一个是和硕的模具,一回事而已。
看似回复有理,实际完全没有。内部结构的设计是为了散热和部件布局,一个arm一个x86,一个被动散热一个主动散热,光看外观尺寸相同怎么能断定就是同源?这两个产品是根本就没有直接的关系,跟广达的公版设计完全是两回事。
这里说的同源性是指工程学上的继承和改善,并不需要完全相同。首先两者的外壳尺寸和屏幕尺寸都是相同的。来到内部,对比我发的结构图就能看出:Surface Pro 8内部的结构布局与Surface Pro X较为接近(左上角的金属盖板、右下角的FPC排线都很接近,这都是比较明显的证据),而这两者与Surface Pro 7不论是尺寸、屏幕大小还是内部结构,都有较大的差别,因此说Surface Pro 8的模具是Surface Pro X的延续与发展。再举一个比较类似例子,就是我的这篇文章 https://post.smzdm.com/p/adxq4xqn/末尾提到的广达G35A模具(惠普暗影2)、广达G75A模具(惠普光影3)和广达NLA模具(雷神911Air)这三个模具,三者的主板、电池、散热也是不同的,但是可以明显看出来,这三者是逐步改善发展而来的。
请教一下,prox与pro8内部结构差异巨大,主板,电池,散热完全不同,怎么知道是同源呢?因为屏幕相同?
等12代或之后
除了贵没啥缺点,当然贵不是它的缺点,而是我的问题。
作为亲身使用者,轻便是真轻便,但是如果没有一个好的台面,很难像普通笔记本那样一手端着键盘一手输入,因为重量都在屏幕上,会倒
原因多多啦,慢慢来吧。
多谢夸奖,用户的确越来越多,不过总体数量相比游戏本还有较大差距,期待新平台的表现。
除了贵其他还挺好
写的挺好的。我跟 Surface 也10年了,看着一代代的变化,用的人越来越多。这种形态,操作方式被大家认可,也挺开心的。12th Gen. 和 6000 series 上了之后可以期待一下。
XMind
请问第一张思维导图用什么软件做的?
请选择举报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