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博物馆东馆全面开放:全新文化地标,15大主题馆展现中华艺术经典
上海博物馆东馆全面建成开放,不仅意味着上海又拥有了一处世界级文化地标,还是中国古代艺术展示的重要窗口。作为全球中国古代艺术门类最齐全的博物馆,东馆的建成提升了上海博物馆的整体展示能力与互动体验,扩大了博物馆范畴,为文化传播与公众互动带来了新的可能。
东馆位于浦东新区世纪大道1952号,毗邻其他文化设施如上海科技馆、上海图书馆东馆等,共同形成了文化集聚效应。建馆历时7年多,总建筑面积近12万平方米,设有20个展厅及互动体验空间,展出文物超过1.5万件。自今年2月试开放以来,东馆已接待了超过400万观众,全面开放后预计年接待观众超过600万人次,这一数字显示了公众对文化艺术高度的热情和东馆作为新文化地标的重要性。
东馆的展厅设有多个主题鲜明的常设馆:青铜馆、雕塑馆、陶瓷馆、玺印篆刻馆、玉器馆、货币馆、书法馆和绘画馆,每个展馆都经过精心策划和设计。青铜馆展示了从夏晚期到清中期跨度3600年的青铜器发展历史,展出500余件青铜文物,透过八个板块系统展示了中国青铜器的辉煌历史。展陈内容深入详实,提供了全方位的青铜文化资料,是目前海内外最完整的中国青铜器展示。此外,雕塑馆扩展了原人民广场馆雕塑馆的内容,展示了包括骨雕、玉雕等在内的289件立体造型文物,其中三分之一为首度公开展出。
二楼的玉器馆以通史框架为基调,展示了从新石器时代到清代的玉器代表作。该馆新增了绿松石、玛瑙、翡翠作品,使观众能够更全面了解中国玉器的发展和艺术价值。玺印篆刻馆以中国印章的起源与发展为主题,展示了568件文物,并以世界文明视角解读中国印章文化的发展,这种全新的陈列角度令人耳目一新。
书法馆和绘画馆,作为全球唯一书画分开、系统展示中国古代书画通史的展厅,重现了大量国宝级书画珍品。这些曾在过去数十年间很少或从未公开展出的珍贵作品,如王羲之的《草书上虞帖》、怀素的《草书苦笋帖》等名迹均重新呈现在公众面前。通过馆内丰富的藏品展出,观众可以窥见中国书画艺术的发展历程与精华。
三楼的陶瓷馆展示了逾千件陶瓷珍品,时间跨越从商代到清代。展览不仅展示了陶瓷的发展历程,还展示了陶瓷制作技巧与艺术价值,揭示了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生活中的陶瓷文化。江南造物馆是另一个特色展馆,其展示面积为1649平方米,馆内通过自然光的引入和现代简约的设计风格,使物与环境得以完美结合,营造了一个宁静舒适的观展空间。
东馆在全面开放之际推出了诸如“满庭芳菲:卡地亚的艺术魔力”等特展,展品涵盖珠宝、钟表、档案等艺术珍品,提供了一次跨越百年的艺术魔力之旅。这些展览不仅丰富了观众的文化体验,也突显了东西方艺术的交流和碰撞。
作为新型博物馆,东馆在设计布局上注重开放性,摒弃了传统博物馆封闭的设计,在每个楼层引入落地玻璃、平台和户外区域以引入自然光线,通过视觉和审美转换来缓解观展疲劳。这一开放式设计实现了空间与城市的互动,使得东馆融入上海这座充满活力的城市。为了增强与观众的互动,东馆还设有互动体验空间,如古代文明探索宫、文物保护修复体验馆等,小朋友可以在这里体验考古发掘、文物修复等博物馆相关职业。
东馆的建成不仅是文化传承的桥梁,更是文化爱好者的乐园。通过大量的展品与互动设施,东馆实现了青少年教育与文化传播的完美结合。作为展示中华文化的重要窗口,上海博物馆东馆不仅在规模上扩展了原人民广场馆的展示能力,更通过现代化的设计与布局,为文化艺术的传播注入了新的活力,使得中华文明在新时代焕发出更为耀眼的光芒。东馆、人民广场馆、筹建中的北馆,将共同构成上海博物馆的“3+X”新发展格局,为上海打造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博物馆之都”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