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伯伯告诉你:蔚来ES8长测体验,关于驾驶,充电,和Nio Pilot
创作立场声明:本来来自汽车小小值主办的电动车体验官活动,测试车辆新款ES8的一周使用权,由汽车小小值提供。
大家好,我是胡伯伯,1980年的双子座 。从2019年4月份开始在smzdm平台上一共写过十几篇小文,以男装和家居为主,大家反馈不错,这里附上部分文章链接。
当下这篇文章来自汽车小小值组织的电动车体验官活动,这是我来网站两年以来得到的第三次测评机会。
第一次是500块预算的啤酒烤串测评:
第二次是鹅岛精酿的新手包体验:
虽然测试之后还是要把车还回去的,但能体验一个星期的全新蔚来ES8的顶配版,这里实名感谢汽车小小值。
鲁迅说过: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句话说的是对于哈姆雷特这人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和评价。
而对于车,评价的结果往往也差不多是这样。有关汽车评论,伴随着口水,也往往伴随着利益,吵来吵去最后也没什么结果。这也是我以往比较少写关于车的文章的原因。正儿八经关于车的,差不多也就这一篇:
所以,在正式写车之前,我多少介绍一下我自己。你看我对车的评价的时候,也可以参考一下评价的来源背景。
关于我:
在北京工作,最近4年买过3辆宝马的i3电动车,这三台i3的续航里程分别是不太够用的160km,基本够刚需的245km以及城市行驶略有富余的340km。这三台电动车的驾驶里程加起来一共大约5万多公里,家里地库装了充电桩。
另外,我是一个泛汽车行业里的非汽车专业人员。差不多你可以理解成我是部队里的宣传部的干事或者后勤部的厨师……比一般人了解部队和装备会多一点,但你要是问我,如何能进一步提高CM-102国产反辐射导弹的典型雷达命中精度CEP,那我可能会以涉及国家机密为由拒绝回答你。
是的,差不多这就是我了。
关于这台车:
送来给我测试的是一台真!顶配的全新ES8七座版,并且差不多选装了所有可以选装的配置,包括Nappa真皮的内饰套装,超纤维顶棚,全车环绕音响,HUD抬头显示,Nomi Mate 2.0,21寸的碳纤维轮毂,以及最重要的NIO PILOT全配包,这也是我之后体验的重点项目。
可以说,一台价格不是特别夸张的量产车能提供的一切配置,这台车都提供了。
送车的大哥专门是给各种试驾媒体送车的,时间观念挺强的,并且见面就叫我胡老师,哈哈。
简单签了一个交接单我就可以开始一周时间的试驾了。
正文:
由于本文是汽车小小值支持的ES8体验官活动,所以,将略去对车辆配置,空间感受,技术等方面的详细描述,而是以一个有一定电动车使用经验的车主的角色,专注于驾驶感受,整体充电环境,蔚来的充电服务,自动驾驶四个方面的用户体验,希望可以帮大家能够对蔚来ES8甚至是电动车有一些更多的了解。
1. ES8驾驶感受:
这里我只说让我印象深刻的重点。
首先就是NVH(噪声、振动与声振粗糙度)。
我必须直截了当地说,这台车的NVH做的相当不错,大大超出了我的预期。无论是北京市内环线上60-80km/h,还是京藏高速上100-130km/h行驶,这台车都能够在比较嘈杂的外部环境下保持足够的安静。之前开的比较多的车,除了i3,还有一辆现款的宝马X3和一辆上一代的奔驰C旅行版,虽然没带测试设备做定量的测量,但主观感受上来定性的讲的话,这台全新蔚来ES8的隔音降噪,至少和X3和奔驰C处于同一水平,甚至要略好。
由于NVH是一个系统工程,并不是加几块儿隔音棉换个双层玻璃就能完全解决的问题,所以这也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一台车的工程和工艺水平。当然,这和蔚来ES8是一台纯电驱动的车有关,至少发动机舱这一部分的噪声振动问题,蔚来是完全不用考虑的。
其次是底盘和转向。
这方面,由于电池的重量和布置位置,之前燃油车需要花一些功夫才能做到的质量分布和前后配比,电动车实现起来,会相对比较容易。另外蔚来ES8的底盘质感也略超我的预期,紧致不拉垮,侧向支撑足够,滤震不错,刹车能给人足够的信心,方向盘阻力设置(我设置的是转向最重)和指向性都很精准,基本上比宝马差那么一点点,比奔驰和奥迪强那么一点点,比沃尔沃(至少是XC90)强出不少……差不多就是这个水平。
这些东西说起来一笔带过,但要想都做到,即便对于BBA来说也没那么容易。
这和蔚来不计成本的零部件选择是有直接关系的,蔚来的底盘部分的供应商,大部分都是Continental, Bosch,Thyssen,Sachs,Brembo这类国际一线,另外例如全铝车身以及双X臂的悬挂,也对整车钢性和行驶质感提供了硬件方面的保证。
根据蔚来刚刚公布的2020年Q3和之前公布的Q2财务报告,公司的Gross Profit在今年Q2转正,也就是说,蔚来的原材料加上直接人工的成本,终于低于车子的售价了。但在Gross Profit为正和最终的Net Profit为正之间,还有销售费,研发费,管理费,财务费,折旧摊销,其他税费之类的支出,蔚来不能永远作为一个可以不赚钱的创业企业存在下去,未来还有很远的路要走。
在Earings call上,李斌表示预计2020年全年经营性现金流会转正,这是一个重要的信号,我们拭目以待。
驾驶感受方面,我也说两个我觉得可以考虑改进的地方。
第一,就是能量回收。以前的宝马i3为了最大化回收能量,是可以靠动力回收把车子完全停下来的,刚开始开会很不习惯,但习惯了之后,这种单踏板的驾驶模式非常的舒适,尤其是在北京比较堵车的时段,右脚就不需要油门刹车一直变换了。新的宝马iX3电动车,把原来的运动S档,改成了B档,也是类似的单踏板模式。
蔚来为了尽可能的让燃油车车主刚上手的时候不会觉得很不习惯,所以,就模拟了燃油车的怠速功能,这就导致你即便把动力回收设置到最大,也不能把车子完全停下来。
怠速这个燃油发动机里的技术问题,被蔚来这个本来没有这个问题的电动车又给模拟了出来!并且又为之开发了像燃油车一样的刹车深踩一脚就能激发的Auto hold功能……我能说,这是典型的多此一举吗?
这里,我能理解蔚来的初衷,但却无法完全认同这种逻辑。希望以后的升级里,能够提供全动力回收的单踏板模式,给用户一个选择。
第二,就是这个4900块选装的Nomi Mate 2.0。这可以说是车内第三块儿人机互动的屏幕,有表情,可以转动,排除价钱不说,效果确实不错,可以让小孩子安静,小姐姐开心。但这个Nomi头转动的时候,会发出一个不小的声音,这个声音大到让我刚开始的时候还以为是方向机的噪声。我想这么个小东西,把他的转向声音控制一下应该不是什么难事儿,不然已经不错的车内NVH,会因此而减分。
后期和汽车小小值沟通,说噪音是因为之前一个测试的媒体使用不当,把Nomi头里面一根什么线给拽掉了,还没来得及修。好吧,我也是挺佩服这些测试媒体老师的。
2.充电网络:
充电,是大多数人排斥电动车的最重要的理由,这个理由截止目前,在全世界范围内,都仍然成立。
以我在北京这个全国乃至全世界充电基础设施最完善的城市开了三四年电动车的经验告诉你,如果你家,最差也是你单位没有或者装不了充电桩的情况下,要绝对慎重购买电动车。
根据e充网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低,北京市累计建成充电桩超过20万个。其中私人充电桩15万多,单位内部充电桩将近2万,公共充电桩2.5万个。对比一下北京大约有1200个加油站,每个加油站平均有6-8个在运转加油设备,2.5万个公共充电桩听起来至少是不算少的,但以我过去几年公公充电桩的使用经历来看,情况并非如此。以我经常活动的地区举个例子:
霄云路天元港后面一个停车场,原来有四个充电桩,今年停车场地面翻新,充电桩拆了。
三元桥希尔顿饭店那几个桩子,都是7KW的超级慢充桩,而且坏的比好的多。
太阳宫凯德茂的桩子,拆了,因为偶尔去那边吃饭,所以在那里还存了电卡,现在也用不上了。
东方广场,地下停车场的桩子,一家第三方的充电服务商的桩子,可以充,但我一个宝马i3的车友在那里充电,充电口的塑料件被热到变形。这点我绝对可以证明,因为我自己也在那边充过电,时间很短,但充电口巨热,绝对是有严重的安全隐患。
瑰丽酒店地下停车场的桩子,只有桩子没有充电线,现在买电车的人普遍都不会再买一根慢充线,所以这几个桩子几乎等于无法使用。
另外,三年前建好的充电桩,即使坚持到现在都是充电功率在7kw左右的超级慢充桩,一两个小时的补电,效果有限。
当然,还有必然存在的充电位被油车占用的问题……
我个人使用经验比较好的是国家电网旗下的充电桩,基本都是快充桩,最新建成的都是充电电流120A的超级快充。维护的相对来说也比较好,有故障后很快会有专业人员处理。另外可能是因为投资比较充足,国家电网的桩子普遍面积较大,同一充电区域桩子很多,即便有油车占用,往往也能剩下几个。官方App做的虽然很丑,但至少功能流畅,支付过程也比较方便顺利,目前我需要在外面补电的话,几乎只去国家电网的桩子。
所以说,家里(至少是公司)有没有充电桩,会直接决定电动车给你带来的使用体验。
说完公共充电设施,再来说一下蔚来的充电服务体验。
3.蔚来的充电服务:
蔚来作为一家民营公司,自然无法独立解决这个公共问题。但客观的讲,蔚来和其他电动车品牌相比,提供了最全面的充电解决方案。这里,我简单的说一下。
1,家庭充电
和其他电动车品牌一样,蔚来随车提供家用充电桩和安装服务。以我的经验,这东西功率不需要太纠结,10-15kw能保证你一晚上能从20%充到100%就足够。但我以前的i3,免费送的安装服务,只有一年有效,过期了就没了,桩子提车的时候必须拿走,暂时不装也得在你自己家放着,你知道那个东西有多大吗……蔚来这方面比较灵活,暂时不用就可以不提,什么时候需要装,蔚来会提供当时的最新型号的充电桩……
如果家能装,这肯定是首选充电方式。
2,外部换电
以前没有电动车的时候觉得,电车换电应该和手电筒换电池一样,应该是很容易的事情。时间吗,就会和燃油车加油差不多,以后满街都是电动车的时候,中石油中石化还可以继续有,只不过都是换电站而已。但不知道有啥技术障碍,在蔚来之前,没人提供这样的思路和服务。
蔚来的电池,能方便的拆卸更换,这个意义,非常重大!!!这让蔚来在多个赛道上,可以在竞争维度的级别,相对对手有领先优势。
5分钟更换一块儿电池,速度超过了任何一种快充。同时这也解决了电池衰减和未来电池升级的问题,要知道,我们当时第一代宝马i3车主,要想升级续航里程,就只能换车,当时从开了刚一年的160km升级到245km的车主不算少,大家普遍花费不菲。对比之下,现在蔚来ES8的70kw电池续航415km加价5万8就能升级成100kw电池续航580km,可以说是相当厚道了。
这一周的时间里,因为跑的比较多,我换了两次电,差不多都是从剩余20km左右换成了400km。北京一共有12座换电站,哪个换电站有几块儿电池,这些电池都充到了什么程度,有多少人在排队,昨天以及上周这个时间段有多少人在排队,这些给你做参考以减低排队换电时间的信息,都可以在Nio App里查到。
我家附近没有特别近的换电站,临近的换电站有三个,距离都差不多,分别是酒仙桥电子城,东三环的阳光100以及德胜门的换电站。
我平时睡觉都很晚,所以两次换电都是晚上十点钟出门,路上已经不堵了,所以三个换电站虽然远近有差别,但基本都是十分钟的开车路程。平时没事儿也看过一些换电站的情况,除非特别偏远的那两个,大部分换电站都处于满负荷,换电需要排队的状态,所以说,整个的换电时间不光是换电本身的那5-8分钟,还要计算上排队等待的时间,这个时间肯定是要长于加油站的排队等待时间的。
由于我规划的还算不错,并且去的时间都比较晚,所以我这两次基本都没什么排队时间,算上往返的20分钟车程和换电本身的10分钟,整个过程耗时在30-40分钟,还算和可以接受的。
考虑到首任车主的终身免费换电政策,每次换电大约可以增加至少60kw的电,每度电按照1.5-2元的成本计算,每次换电可以薅蔚来90-120块的羊毛,那这40分钟的换电时间好像就更可以接受了……
3,一键加电
其实我这一周体验,换了两次电,已经不算少了,但为了体验一下蔚来这个一键加电服务,我还是在临交车的前一天晚上约了一次加电服务。价格180元,比油车加一次油略便宜一些,但这个钱回头小编能不能给我报销一下?
晚上7点多,我在App上约了加电服务,由于家里地库外面的车进来有点儿费劲,于是我就把车停在了路边。理论上加电小哥会通过车辆定位找到车,但App也提供了文字描述,上传照片的选项,帮助小哥找到你的车。
7点多下的单,显示9点多小哥可以上门,预计晚上12点可以充好。如果规划好没有很急的用车需求,这个速度还可以接受的。但实际上,很快收到App推送,不到8点,就已经有小哥拿到了车,开始加电服务。
我本以为是回来一辆蔚来涂装的中型依维柯或者上汽大通的厢式货车,带着电池在路边给我充电。但实际通过App里的车辆定位可以看到,是充电小哥把车开到了附近的一个公共快速充电站充电,之后再给我开回来。
整个过程耗时不到两个小时,大约晚上10点吧,车就回到了我原来停的路边停车场,由于原来的车位已经被占,小哥停在了临近的车位并且拍了附近的照片帮我定位。
整体体验感受就是比较方便,特别是在有事脱不开身的时候,只要在手机上下个单,就会有一个专人帮你把车的电补满,你也不用下去挪车、交车。价格嘛,其实也可以接受,连上电费也才180块,算下来服务费大约60-80块,作为日常用电方案肯定是贵了些,但作为补充使用还是很不错的。
但因为一键加电服务我只是用了一次,体验具有一定的偶然性,这里仅供大家参考。
4,公共充电
我第一台i3买的时候,在手机上,我专门设置了一个App分组,里面有各种提供充电服务的App……因为没有一个App显示的是全的,而且,信息普遍不准。现在蔚来的App里,除了自己的充电站,换电站,也能显示所有公共充电桩,并且有蔚来用户上传的反馈和照片,体验比当年那是强多了。
这一周的体验里,我试用位于延庆的两个国家电网的快充充电桩,分别位于延庆Club Med的院内停车场和延庆区体育馆停车场。体验比较类似,都是速度特别快,没有故障,缴费便捷,电费1.6-1.8元,不算便宜也不算贵,属于你不亏,但国家电网也不赚钱的水平。但油车占位严重,好在停车位充足,总有几个没被占用的。这两次都只是为了体验而冲了10-20块钱的电,还得留着空电池体验换电呢。
可以说,在国内一二线城市,公共充电设施越来越好,但在电车成为主流,大家普遍的电车使用意识成熟之前,诸如充电桩故障率高,服务费贵,车位被占用的情况都将长期存在,公共充电设施,还是没法成为一个方便的主流充电方式。
但是在目前这样的大环境下,蔚来提供的由换电站,超充桩,一键加电等方式构成的Nio Power组合,确实能很大程度的提高充电的便利性。再加上蔚来车主终身免费换电和异地加电权益,算是市场上很替客户考虑的厂商了。
4.自动驾驶
现在一个汽车OEM,在宣传层面,你要是不说你在研究自动驾驶,你都不好意思和人打招呼。
在实际使用层面,蔚来和特斯拉差不多是我们能接触到的唯二两家推出领航辅助功能的主机厂。蔚来的这个Nio Pilot全配包,价格39000块RMB。特斯拉的叫AutoPilot,以前车价贵的时候白送过一段时间,现在车便宜了,于是Autopilot也收钱了,好像要64000元……这两家产品基本上都是L2级别的自动辅助驾驶配合导航。
这个级别的自动驾驶,只能算辅助驾驶,意思就是说,主要开车的还是你,你的手不能离开方向盘,眼睛还是要一直看着前面,而这套系统只是辅助你,在你的监控和随时可以介入接管的前提下,他帮你完成一些操作,减轻你的驾驶负担。
我,是一个在国内开车连定速巡航都不想开的人……
因为,你不太确定路交通上的其他人会做出什么出其不意的驾驶决定,另外,我也不太确定目前的电脑到底是个啥水平,再者,开车对我来说不算负担,我还是比较喜欢开车的。就像打游,我也不爱交给电脑托管一个意思。
但我还是很愿意体验一下自动驾驶功能,偶尔累了不想开车或者在车上分神说个话,还是很不错的一个应用场景。
蔚来的Nio Pilot可以在很多城市的室内封闭环线上使用,但是,北京不行……北京只能在5环及以外……
于是,我走京藏高速,周末往返了趟延庆,单程98公里左右,可以使用Nio Pilot的高速封闭路段大约72公里。京藏高速路况普遍较好,普遍限速在120kmh,进入延庆之后还有很多限速80kmh的山路和限速60kmh的隧道,中间也有几处上下高速变换高速路线的操作,我是周五上午大约10点出发,周日下午5点返程,这个时间段车流不算少,但也不会特别多,家用车,长途公交车,工程车都有,可以说是比较理想的综合测试环境了。
刚启动的时候,我就像个驾校的教练,虽然不用我开,脚底下也有个副刹车,但刚用的时候比我自己开还紧张。总体感觉,Nio Pilot还不错,尤其第一次体验Nio Pilot也有些好奇的心态在里面。加速挺敢踩,比我自己开车差了一点儿,但比我以为的电脑,要好很多,基本可以很快踩到路面限速。
变道不算频繁,但还是有变道的。变道策略比较保守,我目测至少后方超车道50米+没有车Nio Pilot才会选择打转向灯变换车道,而且,如果这个时候后车速度稍微快一点,Nio Pilot都会选择放弃并道。这也导致全程大约有三分之一的变道,最后没有成功,尤其在延庆段的山路,车速普遍较慢,按照这种策略就几乎只能跟在一辆大车走而永远并不到快车道上,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主动介入,变好车道后再交还给Nio Pilot。
但这些,都属于完全可以接受的范畴,毕竟安全高于一切。毕竟自动驾驶技术才刚刚问世不久,还需要很长一段路要走。基于此,安全保守一些是可以理解的。
相对不太能接受的,是高速路下匝道这个操作。这个操作涉及到较短距离内把车速从120降低到80,再降低到60,同时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从快车道并入匝道,即便对于新的人类驾驶员,也还是有点难度的。网上很多特斯拉的这类视频,总体来说大家的效果都一言难尽。
我个人驾驶的时候,通常提前800米就会开始考虑从超车道变到正常行车道,如果车特别多的话在300米的时候就开始并入匝道。Nio Pilot的变道逻辑和这个类似,但问题在于,Nio Pilot的变道策略相对保守(也是对的),车辆会在临近出口2.5公里处就开始向最右侧车道变线,为的就是确保出匝道的成功率。而如果最右侧车道车辆密集,无法完成自动变道,则会在最后300-500米距离提示无法变道,请求接管。
我第一次带着比较重的刹车介入Nio Pilot的时候就是刚过八达岭长城,距离延庆大约还有20公里的时候,要变换一个高速的行驶方向,当时能明显感觉Nio Pilot到减速并尝试变道,但由于没有合适的车间距所以一直未果。
直到最后距离高速分叉口还有300米的时候,Nio Pilot宣布放弃,并提示我立刻接管方向盘!
这个时候车的速度仍然超过80kmh,而且由于接近分叉口,右侧车辆还是挺多的,我先是踩了脚刹车然后几乎是硬挤到匝道里面,后面的车脾气还不错,没有滴我。这个过程我精力相当集中,接管操作也很及时了,不然还有点危险的。所以现阶段的自动辅助驾驶系统,还是建议要求驾驶员必须集中注意力。这一要求无论对于哪个品牌的自动驾驶辅助系统都是一样的。
可以想像,作为L2辅助驾驶里一个难度较高的操作,Nio Pilot的成功率还是比较有限。
但Nio Pilot也有他存在的价值,在全程70多公里的高速路段,匝道毕竟还是少数,大多数的路段,Nio Pilot确实可以很大程度上减轻驾驶负担,油门刹车以及普通变道的控制还是非常准确的。这也让我在路况简单的时候能够回个语音短信,给外面拍张照片,回头和后排乘客说两句话,或者是自己拧开矿泉水盖子,看眼瓶子再开喝。
如果没有Nio Pilot,这些操作都是无法完成或者绝对不建议的。
由于辅助驾驶功能体验的时间较短,可能有一些偶发性的情况导致以偏概全,相信长期磨合之后,能对这套系统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会更有信心。
目前这套系统的硬件每车都是标配的,但开通的话需要加价39000元,提车时不开通好像以后以后也可以再开,只是价格略贵一点。至于这个配置如何选择,那就看个人的需求,使用场景,和个人喜好了。
以上就是我一周时间对这台顶配蔚来es8的使用感受,可以看出无论是国产车还是电动车这几年都进步明显,我个人非常确信,之前国产燃油车没有实现的超越,会被国产电动车实现。
希望大家也可以以动态和建设性的眼光来看待这个新生事物。
本文到此结束,欢迎大家收藏 点赞 打赏 回复……
我是胡伯伯,一个追求品质但不追求极致的青年生活家。
-----------分割线-----------
最后,我们来看下作者亲爱的胡伯伯对于本次电动出行的评价及感受:
有兴趣想要试驾蔚来ES8的值友们,也可以点击下方卡片进行报名,试驾2020款全新蔚来ES8哦:

毕竟之前某个冬天被王铜根直接拍脸上一次,现在学聪明了,青藏和东北都不去了。
因为38号的“半成品”。
我发现这次的活动,没有东北用户,也不在冬季测试
厂家都是很鸡贼的嘛
今天上午去看了下,感觉……还是适合作为家里第二辆车购买比较好。第一辆就算了,局限性太大了!
i3怎么样?想买
自动驾驶的时候被电子警察拍到打电话吃东西之类的算违章吗?
看看楼主的位置,这水平的车对他来说也就是洒洒水了
低速提示音关闭太简单了,喊nomi就能关
我在二线城市有两个换电站,除了高速上路过,我从来没去换过电,回家晚上插上冲不香吗?我还懒得专门为了换电跑去,哈哈
我一直安慰自己这就是nomi的灵魂,听起来才像个小机器人
es6车主发来贺电~ 哎~ 蔚来是真的香~ 为啥那么多人不信呢?
~~
连续三天看到ES8的推文,有点反胃
谢谢指正 zsbd
我也想申请测试
看看是不是那么牛*
纠正一下,特斯拉AP是含在车价里的。FSD另外收费。
能,拿辆板车载着
底盘技术虽说偏玄学,但也是bba们的核心技术之一。电动化之后,虽然传动系统大幅简化,但是行驶系统没变化。所以,底盘调教还是有一定技术壁垒。另,es6底盘比es8差。
三四线的小城市自家装个慢充不香吗?
涉密人员都拿出来说事了,还三年三辆宝马,牛B牛*
看到这些评论,也需要点个赞
充一次电能从北京开到拉萨吗?
嗯i3的行人保护车内几乎听不出,而且可以设置快捷键一键开关。
多谢提示 zsbd
可以选择官方二手
是的 和x5的底盘比 es8还是差一些。油门习惯了其实还好 稍差一些的是刹车 es8的刹车整体质感 尤其是线性感比宝马差了不少。你说的低速提示音可以关掉 但需要每次启动都关一次 而且因为没有专门的物理按键 所以显得有点麻烦。
最新建成的都是充电电流120A的超级快充。
这面估计笔误,国标最大250A,120KW直流快充。
其实买辆二手的蔚来挺香的
我是开着x5去试驾过一次es8,感觉es8底盘还是有点松散不如宝马那样扎实,还有油门不是很跟脚初上手有点跌跌撞撞,低速时候车会发出呼噜呼噜响声大概是行人保护挺烦的也没找到地方关,车速上来点就感觉不出了,而且没发动机声尤其加速特别安静这是油车无法比的。车机娱乐系统蔚来做的非常好,无论智能程度可用性还是相应速度都是比传统车企的好太多了。
卖了汉兰达换了es8,真
香啊!
es6,平时都是老婆上下班开,我还是喜欢开小油车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