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款A6 allroad用车三年大保养+感受分享
创作立场声明:个人用车感受以及保养过程分享
1、为什么选择A6 allroad
买车这事儿上我的原则是预算够就选择自己喜欢的,毕竟车是自己要开很久,自己喜欢开着也高兴不是?2011年的时候家里出了大半,自己出了一部分,买了Q5舒适型,七年开下来还算是省心,最后三年有那么点废机油,但是仔细想想我那时候懂得少,应该是因为积碳比较多导致的,没出过啥大毛病,就是最后一年半轴的护套裂了换了一对。考虑到国六排放标准的实施,国四的Q5卖车可能出手或者贬值都还有点头疼,于是就和媳妇商量18年换一台新车。
选车的品牌么,宝马我媳妇不喜欢,奔驰考虑过GLE但是超预算太多了,所以最后还是回归奥迪了,当时的备选目标有A7(有台展车配置价格都不错),还有就是其实17年就已经看上的A6 allroad了。考虑到家用的实用性,A7很快就被淘汰了,而终于在18款上标配了座椅加热的A6 allroad很快就让我下了决定(17年没买就是因为不标配加热,北方就很难接受)。至于选这台车的理由么,同级价位绝对最强的机械素质,3.0机械增压+机械四驱+越野型空气悬挂+大后备箱,还是瓦罐,个个都在我的点上。运动模式下轿车优秀的驾驶感受,全路况模式下自驾游走烂路轻度越野的全能性,很好的满足了我的需求,至于很多人觉得临近换代看起来老气的内饰我倒是并不在意,对于经典的机械仪表我反而觉得比液晶仪表大气不少,中控虽然屏幕小了点,但也不是很重要的事儿,我还是更注重机械素质一些。关键是媳妇也很满意(能欣赏瓦罐的好媳妇可不多啊哈哈),就决定是你了!
2、提车、加装
定下来之后就是置换、更新指标,提车了,没啥可说的,车本身我是选了标配素车无选装,颜色是宣传色的爪哇棕,其实媳妇一度看上哥特兰绿,不过一是没有现车另一个是我觉得哥特兰绿不算是特别耐看。这车的标配其实还是可以的,不经常开长途,所以ACC和矩阵大灯不算是刚需,座椅通风倒是很有用但是必须和四区空调捆绑选配就很难受,现在想想觉得比较可惜的应该是可变转向比和运动型后差速器吧,这两个基本没法后期加装。
落地大约60W,4S装饰做了隐形车衣和玻璃膜,总比选一些垃圾副厂装饰板和360影相强…加配置还是加原厂比较稳妥。第一个要搞的当然就是行车记录仪了。
我装的迈卡盾的隐藏式记录仪,一体化比较好看,也不会遮挡视线,电源从车顶阅读灯内走线到驾驶侧的端子上,没有明线整齐美观。清晰度和夜晚都不错,除了看的时候要用手机略微有点繁琐以外都很好,不过小屏幕的记录仪回看也挺痛苦的不是么。需要注意的是带ACC或者矩阵大灯的车款得看一下原车后视镜罩上是否有探头组件。
之后开了一段时间,之前的老Q5舒适型带一个变道辅助功能,就是尾部有两个长距离雷达探测左后和右后,辅助变道观测盲区,这个功能我觉得非常实用,很建议选装或者加装,尤其是下雨天气侧窗全是水滴后视镜很难看清,又或者有时候会有后车突然加速超车的情况,变道辅助可以给到很好的多预警。这次换6肉没选装变道辅助,于是我就到本地改装市场加装了原厂配件,顺便装了“一脚踢”开启尾门,也就是感应式尾门开启,这个功能6肉无法选装,但是有可以安装的配件,对于大后备箱的旅行车来说,感应式尾门在端着一堆东西的时候还是很方便的。
加装配置最好还是买靠谱的原厂配件,品质有保证而且走线和接头都是和原车匹配的,不会有需要破线之类的操作,容易引起安全问题。另外就是安装一定要找技术过硬有经验的店,这个最好是找本地车友咨询,毕竟车内很多地方都是卡扣,不熟悉车型的小工拆装容易大力出奇迹,扯断了几个到时候异响你就难受了,这还算轻的,最惨的我见过加装电吸门安装失误导致一个车门被锁死无法打开的严重问题…
后来为了查看胎压方便又加装了原厂的内置胎压监测,原车的胎压监控是间接式的,原理是通过直行时检测左右轮转速差,高过一定值之后就会报转的慢的那一侧轮胎缺气,偶尔会有误报,一般如果报了胎压报警,重置之后开一段如果还报那亏气的概率会比较高。不过6肉本身也是没有数显的选装的,车机系统不支持显示轮胎温度,还好这个不算太重要。
加装的配置基本就这些,座椅通风因为要改四驱空调动静太大了,我又觉得不算太刚需,音响是我比较不在意的一个点所以也没有花钱去改。目前来看还想加的也就是加热方向盘和带可调腿托的运动座椅了,不过这个再说吧。
3、性能改装
A6 allroad这么好的机械素质,改装这台车的人不在少数,很多朋友会选择将外观朝RS6 Avant的方向改装,我个人就比较喜欢原汁原味的外观,所以外观件我一点都没动。提车以后先是换了一副20寸的轮毂,并且通过OBD调整了空气悬挂的标定,车身降低了15mm,没有太极端,毕竟还是要保证全路况模式的通过性。
然后就这么开了快两年,也没有做什么改动,无非也就是出门自驾的时候找车友借了车顶行李箱用了一周。
再后来觉得还是相对这台车的动力操控都有规划的升升级,于是先是更换了前轮悬挂的衬套,从原厂的橡胶衬套换成了Powerflex的聚氨酯衬套,原车的橡胶衬套或者含油衬套老化的还是比较快的,我两年的车已经发现有两个衬套开裂了,虽然不会影响你日常开车,但是底盘多少会变得有些松散,响应变得不那么灵敏。而聚氨酯衬套基本就是半永久的了,弹性韧性都更好,当然以材料来说聚氨酯很便宜,但一作成改装件这价格你懂…
还有就是空气悬挂,虽然非常舒适灵活,可高可低,但即便是在动态模式下,空气悬挂和弹簧悬挂比支撑力仍旧有所不足,转弯时侧倾会比较多,于是就改装了HR的加粗防倾杆改善侧倾。
这两样改完之后再去试车过弯感受提升就非常明显了,有效控制侧倾,并且强化衬套让底盘响应变得很扎实。
接下来就是刹车和轮毂了,刹车之前写过分享,选择了AP9560六活塞卡钳+CZV380mm鱼钩盘,后轮加大370mm鱼钩盘+适配支架。轮毂则是选择了国产宏鑫锻造的21寸轮毂,9JET32,仿ABT GR款式,这倒不是我不买ABT正品,而是ABT正品GR是铸造的,实在太沉了…宏鑫CNC锻造选择这种不极端偷轻的造型性能和安全系数比原版只高不低。至于轮胎则是从车友那收的1000km不到的准新马牌CSC5P,265/35R21,其实我也是为了捡这个轮胎的漏顺便一起换的轮毂…
动力方面,趁打折刷了APR的一阶程序,进气更换了BMC的高流量空滤和APR的碳纤维二阶管,没有更换碳纤风箱,因为不想改冬菇头(嫌麻烦,换了风箱就要上冬菇,上了冬菇还得单买一个二次进气用的小冬菇头,没有品牌货质量难说维护折腾),排气则是无任何改动(安静低调不共振)
之后找封闭场地测试了一下加速,气温偏低,近期虽然温度很好但胎比较硬,抓地稍差,小上坡跑出来4.82,春秋温度合适应该还可以更好。
4、用车感受
用车感受总体非常好,油耗之前也分享过,现在即便是刷了一阶的情况下油耗也没有明显增加(只要不是一路S挡)很均衡,由于我比较注重改装操控方面,驾驶感受也是很良好的,动力随叫随到,响应也很灵敏。后备箱很能装,至于有多能装,请看下图感受一下…
不过标轴版的后排空间就比较一般了,C级车的6肉比不过Q5L,而且奥迪祖传后排靠背比较直又不可调节,长途后排说不上非常舒适,四驱中间凸起又很高,我是不推荐坐满五个大人的。
很多人担心空气悬挂比较脆弱,其实只要你不作死跑太野的路,正常使用没什么问题,举升模式下6肉比Q5还要高一点,加上机械四驱(虽然是偏向铺装路面运动性的四驱),一般的上下土坡烂路还是能吊锤不少SUV的,去年清明那会儿去潮白河烧烤,上下河滩的突破一堆两驱或者适时四驱的SUV疯狂挠地加速冲坡,我轻踩油门随便就上去了…还是公路胎P0。
5、保养相关
A6 allroad的这台EA837发动机是大众集团的精品款了,老款的奥迪S4/S5/SQ5A6/A8/Q7,大众的途锐,保时捷的Panamera和卡宴都是用的这台机器,而18款6肉上的是最后一代改进的版本,对比初代主要是增加了低压油轨油嘴和机械增压器的电磁离合。低压油轨的加入使得这台发动机的节气门和进气门还有进气歧管的清洁度大大提升,避免了纯直喷车型由于喷油嘴在缸内无法对进气进行自洁的问题,我在两万四千公里左右去检查积碳,节气门和进气门都非常干净,只有活塞顶部有中度的积碳,也是因为我长期城市道路拥堵路况的原因。用安索的泡沫清洁剂浸泡清洗以后,配合Tunap的979重度积碳清洁添加剂,跑个一圈就恢复的非常良好了。平时则是可以三箱油加一个974轻度清洁养护。Tunap的974和979添加剂都是使用了复合PEA和PIBA的ROA2配方,对于直喷车和电喷车的都很有效,可惜是没留清洗前后的对比照片,效果还是很不错的。
我保养一直算是比较勤的,一般8000km左右我就会换油了,这次也是因为之前积碳机油消耗略多,就干脆连变速箱的保养一起做了。
机滤曼牌不用多说,这次没有换空气滤芯,因为BMC的高流量空滤是最近刚换的,打算跑到五六千再进行清洗。机油我在首保之后就一直在做代理的车友处购买VOLTRONIC的Gran Turismo C+机油了,这款机油添加了陶瓷氮化硼强化配方,相当于自带陶瓷润滑抗磨损添加剂,性能极佳,非常推荐德系高性能车友们试试,需要注意的就是加注之前要摇匀(因为有添加剂)。
抽机油换机油这个都很简单熟练了,没多久就搞定了。接下来是比较麻烦的变速箱换油保养。变速箱油一共有三处:变速箱油,我用的是ZF的DW7七速湿式双离合油;分动箱油和后差速器油,原则上建议一起更换,两个油一样,我用的是海拉的差速器油。
还有就是变速箱的滤芯和密封圈,黄色小盒子里是ZF的变速箱油滤芯,黑色的那个是变速箱空气滤芯,底下的就是密封圈了,密封圈每次换油都要换新的。
拆除掉底护板之后先把变速箱和后差速器的放油螺丝拆掉重力放油,换得早所以油还挺清亮的。
放得差不多了拆掉变速箱油底壳,里面漏出来的就是著名的0B5变速箱阀体了,早期DL501(内部代号0B5)损坏概率挺高,很多都是阀体和阀体排线坏,还有一部分是离合片过热糊了,几经改进DL501已经没有那么脆弱了,只不过阀体损坏还是有概率就是了,不过也不用整天操心,该怎么用就怎么用吧。
处理干净变速箱油底壳的残油和磁性螺丝上的金属屑后就可以换上新的密封圈了,顺便把油滤芯和空气滤芯换上就好了,之后就是用循环机(加新油模式)把6L变速箱油加注进变速箱,还有分动箱油和后差速器油。不过由于后面我人坐在车里点火运行,在架子上面呆着,就没法拍后面的画面了。
顺便把从美国海淘回来的ECS聚氨酯后差速器衬套强化胶装上,安装时需要顶一下后桥,抹上润滑脂塞进去用附带的防脱螺丝紧固即可。
最后复位一下保养记录就OK了,工时费710,大约耗时两小时多点,还是挺利索的,趁着2月春节前把保养都搞定,今年就可以无忧用车啦。
我非常喜欢这台C7PA的A6 allroad,相比起涡轮增压EA839,DL382+配合quattro ultra电控四驱的C8 allroad来说,还是老款更有奥迪机械四驱的原汁原味儿,开在路上澎湃的动力以及冠齿中差搭配后桥限滑差速器能给予非常充足的信心,在改装强化了操控后驾驶乐趣更是充足。希望这台车能够一直用下去,毕竟经典的一代,最后放上几张六仔的靓照收尾吧,谢谢大家观看!
———————我是分割线———————
近期,汽车小小值的2020年度榜单就要出炉了,其中针对豪华品牌的数据是此次榜单的一大重点,而在此之前小小值需要站内豪华品牌车主们的帮忙,完成一份满意度调查。该数据仅用于完成年度榜单,不会涉及其他用途。

zdm不让发联系方式啊…
哥们,我也是北京这边的6肉车友,可以交个朋友吗?
哥们,我也是北京这边的6肉车友,可以➕个联系方式嘛?可以一起玩
会买6肉的妹子都很有见地!你老公这个路就走窄了哈哈哈
我打着滚要a6allroad,我老公非说女人应该开奔驰!我k……
试驾过a6,是对驾驶人最舒服的设计,比奔驰宝马舒服,虽然我最后迫于老婆淫威选的奔驰,因为标大
保养换件在哪家店??
不需要每年润滑
同款
2017年头提的。apr稳定么?老实司机也想有极速体验……
这个powerflex应该每年需要保养润滑吧 否则也容易裂
谢谢zsbd
双离合效率高大概就是接近手动档吧?at低一点貌似就是液力变矩器那里损失了动力。不知道对不对。当然我试驾a6l感觉比我的马自达还平顺。也可能是没有日常市区走走停停感觉不出来
这车针不措呀,就是太贵了,全车进口,60w落地,2020款a6l 能买两个了
不是传输偏刚性,你想说的是换档冲击?双离合是因为不需要液力变矩器啊,他本质上是两个手动挡并行在一起的,离合器本身就起到了断开动力输出的作用,而AT液力变矩器是起到自动离合的作用的,另外双离合解决起步变矩是靠离合片半联动的,至于开起来以后,另一个档位本来就是预结合的,直接切换离合锁定就可以了,消除转速差有同步器解决。简单来说就是调教没出问题你感受不到换档冲击
反正马自达吹的6at我买的cx-5。低档位顿挫也能感觉出来就是了
双离合貌似没有液力变矩器。那么传输必然偏刚性吧?不知道是不是这样?
那个是定制的改色膜
树林里那张的车身拉花
你们所谓的线性应该叫油门响应,其实算是你踩下油门到发动机输出到你需要的扭矩的响应时间,涡轮迟滞比较多,就是不线性,自吸和机增反应快,就是所谓的线性。大排量推涡轮由于排气量高所以更容易推动废气涡轮,迟滞相对于小排量来说就更少一点,但总的来说无论如何也不可能低过自然吸气和机械增压。至于变速箱所谓的线性和档位的多少和各档位的传动比关系更大,和结构没啥关系,你的意思也许是指平顺性?那CVT平顺性最高。双离合没有啥线性差点这说,实际上双离合顿挫主要出现在低速二三档来回切换的情况下
的确是 不过增压的发动机引起动力不线性的因素很多 排量只是一个因素
我理解的是大排量可调教区域宽广。所以更能调教线性
双离合确实线性差点。然后涡轮也有迟滞现象。大排量可能刚好弥补排量不够的那点动力迟滞缺陷。我小白的理解。当然如果带个轻混可能也可以弥补。
不线性的原因是涡轮起压和变速箱 跟排量关系不大的 我用过的自吸的发动机配合at变速箱 除了标志308 其余的都很线性 涡轮机我用的少 所以不知道奥迪这款3.0机械增压的机器 配合双离合是不是有不同的效果
你拿2.0问3.0v6的线性
大哥。大排量的优势很明显的
非常感谢您的分享
如果按和我一样换前轮下横拉杆内+上摇臂+下斜拉杆的话价格应该是在3500-4000
拉花?你说车窗的贴纸吗?我自己画的定做的
那方便告诉我你的价格吗?淘宝上各种价格都有,心里没底啊,先谢谢啦。
求拉花链接
淘宝就有,一般这个换前轮的就行,我是从做改装的车友那定的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