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片时代手动镜头转接索尼a7m3 - 50mm小横评
在发现某慈善机构的拍卖网站之后,不知不觉以极低的价格几乎集齐了七八十年代所有主流日本品牌的当家胶片单反和50mm挂机标头。过去避之不及的豆瓣神机美能达x700,正面没有型号标注低调无比的尼康FE,甚至还有因为当年魔兽职业这种中二理由暗搓搓想买的美能达XD7,如今全都静静躺在防潮箱里,仿佛成功再袭面包店。等不及一卷卷拍,买了转接环一一接到a7m3上各处拍了几张,所以本期先讲镜头。
文中会出现的镜头包括Konica Hexanon AR 50 1.7(kr1.7),宾得SMC 50 1.7(pk1.7),美能达MD Rokkor-x 50 1.7(md1.7),以及尼康50 1.8 Ai(nk1.8)。以下会先在固定场景中简单对比各镜头全开和缩光圈之后的表现,之后会结合样片讲实拍感受,最后还想叨叨几句50mm这个焦段。太长不看只想买一支廉价手动头的话,每一支都很好,反正也不贵,随便买一支,或者买下每一支。
简单场景对比
因为拍摄习惯,简单对比了各镜头在最近对焦距离附近两档光圈的表现,相机方面设为全手动并保持不变,手动设定了白平衡并对高光曝光,以下是结果。
整体来说,四支镜头在全开条件下都有明显暗角,高光部分有可见紫边,中心锐度均已可用。收到f5.6之后紫边暗角几乎全部消失,中心锐度稍有上升。具体来看,kr1.7在全开时紫边最弱,nk1.8在5.6时画面似乎比其余三支锐利。发色方面md1.7和nk1.8最接近实际场景,kr1.7微微偏绿,pk1.7微微偏绿。再讲就要瞎了,请具体看图,虽然压缩之后也看不清什么就是了。
实拍表现
Konica Hexanon AR 50 1.7(kr1.7)
实拍中最喜欢的是kr1.7,先讲这支。因为法兰距的关系ar口转E口的转接环最短,转接之后画面和谐。对焦环的阻尼和光圈环的跳动让人安心,成像平易近人,锐度也无可挑剔。下图可以看到在阳光直射的情况下还是产生了炫光,对比度降低,显得温柔。
宾得SMC 50 1.7(pk1.7)
作为对比接下来讲pk1.7。这支镜头跟随我的第一台胶片单反一同购入,拍过一卷之后很快买了SMC50/1.4于是雪藏。整个Pentax-M产品线配合当年追求小巧的MX,ME等,体积小重量轻,塑料镜身,便宜可靠,是可以放心借给陌生人的镜头。对比kr1.7,可以很明显看到pk1.7的焦外稍显凌乱,高光处散发着古早镜头特有的光芒。
美能达MD Rokkor-x 50 1.7(md1.7)
md1.7镜头铭牌上写着rokkor-x,据说得名于日本兵库县六甲山(Rokko),从美能达镜头生产车间可以远远望到,还是蛮帅的。镜头本身手感极好,光圈环的跳动四支中最佳,对焦行程似乎也长出其余三支。下图可以看到焦外平淡无奇,图二记得为了对焦缩了一档光圈,锐度感人,看到滑板车小哥背着的狗了么?(没有。)
尼康50 1.8 Ai(nk1.8)
对比其余的镜头,nk1.8显得严肃许多,不论是手感还是成像。有一个词叫clinical,其中一个释义是“非常客观且缺乏情感的”,准确地形容了nk1.8。色彩饱和,对比浓烈,可又不那么讨好人。比起来镜身上彩色的光圈数字和景深尺像个老夫聊发少年狂的笑话。Radio City那张并没有完全对上焦,可金属的发色又危险又迷人。
50mm
如果你最初接触的相机是残幅单反和变焦狗头的话,七八十年代这些胶片单反默契地搭配50mm就有些让人好奇了。50mm作为标头最早来自于35mm胶片这个偶然的尺寸,后来一半因为历史一半因为营销地被保留了下来,大西洋月刊的这篇文章如是说。仿佛有一个“标准”的话,透过陌生的器物观察世界就不会因为“失真”而让人望而却步了。
还不是大家自己骗自己。

Robzombie
校验提示文案
Macho1984
校验提示文案
飞翔的鱼刺
校验提示文案
不存在该用户
校验提示文案
iceblade
校验提示文案
一人大二人天三人虎
校验提示文案
JOJOSAMA
校验提示文案
飞翔的鱼刺
校验提示文案
JOJOSAMA
校验提示文案
不存在该用户
校验提示文案
Macho1984
校验提示文案
一人大二人天三人虎
校验提示文案
Robzombie
校验提示文案
iceblade
校验提示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