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看着有点“丧”,却是NHK特别节目纪录片类书籍里的良心之作
现在纸质图书还买吗?起码我还是以纸质图书为主要购买对象。因为纸质书比较有质感
从经济成本角度来说,还是电子书合适,配个KINDLE,基础版的也就是4、500块钱,书的成本却能省下一大部分,各取所需吧。毕竟不可能让所有人都偏好一致,我不拒绝电子书,但是对于那种特别值得读的,还是会买来纸质的囤积收藏。
前几天,正好中亚有图书活动,不到5折的折扣搞来了几本书,也算是早就想买的。张大妈的兑换的狗东E卡不能买书,外加上狗东现在文字游戏多,有些书我还是回到了中亚上买。
这几本书里,有一本书我花了一整晚,读完了。。。但是这本书读起来感觉特别的“丧”,特别的压抑。
NHK特别节目录制组编著的一本纪实类图书------《女性贫困》。
狗东和亚马逊都有,但是现在活动价格不太好
狗东的
有兴趣的话,碰上活动,谁家便宜买谁的,如果倾向于狗东,那么一定擦亮眼睛,从各种图书活动文字套路里薅羊毛
说的这本书的编著方,不得不说这个NHK了。NHK是一个作为日本版嘻嘻爱歪一样的存在,但是却有着截然不同的性质,法律地位比较特殊,这个源于战败后盟军驻日的最高领导麦皇的对旧日本的一些改革,由此也衍生出了NHK这么一个全国性质的非商业性广播机构。至于跟嘻嘻爱歪的区别,这个自己可以去查资料,不在这里讨论,因为也讨论不出什么,带主观先入为主先下定义带节奏的看法跟客观看法的得到的结论是不同的。
书的内容比较压抑,所以拍的也比较灰暗
回到主题,NHK的除了大河剧这一著名产品,另一个著名产品就是NHK家的纪录片,这个跟BBC的纪录片比,丝毫不差,考究还是很严格。包括前年,NHK在全国广播电视播放的自家特别摄制组拍摄的挖掘的关于731黑历史的纪录片。这个话题可能会富有争议,所以不详细谈。NHK的大河剧《坂上之云》早先有资源的时候看过,甲午战争那段的描写,贴合历史,尤其是对北洋舰队及人物描写,没有刻意的矮化,这一点比较有意思。 从拍摄和可看度的角度来说,这部片子,也是值得我们拿来看,从另一个角度研究当时的历史,以及日本明治维新之路的细节,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就是这么个道理。至于有没有片源,不在讨论范围
《女性贫困》也是根据NHK特摄组的一手资料编成的,实际上有对应的纪录片。我印象里还看过一段,记不清是去日本的时候还是在国内看的资源。这书的主题就是关注日本社会女性、青年及贫困固化遗传的问题。
我发现对面的媒体有个不好的地方,基本上都是消极的信息多,搞笑的都留给综艺节目 ,去过几次日本晚上看电视发现这么个问题,有些还是能连蒙带猜看的懂的
。包括这本书连带着纪录片都是这样。
通过对几百万处于贫困线的日本社会的年轻女性的关注,以及摄制组的深入跟踪采访,对整个社会贫困女性产生的原因现状以及未来的担忧进行了全面的报道。书实际是关于这个题材的好几部NHK纪录片的集合。
重点关注女性的贫困问题,由于女性和单亲妈妈家庭的贫困,造成的儿童贫困,以及贫困的遗传。。。这都是日本社会现在面对的严重的不能不直视的问题,非常值得中国读者关注反思和警惕。这一点上,我比较赞同,昨晚花了三个多小时把书读完了,里面的一些人和她们身上发生的事情,我们周围也有类似的例子。
家庭暴力,离婚导致的单亲妈妈,由于无一技之长,甚至有一技之长的高材生,在日本那个社会,都很难找到能养活家庭的收入。在应试正式工的时候,因为单亲妈妈的身份或者女性身份被歧视,干同样的工作,收入却少不少。成为派遣工和合同工的时候,收入更是少不少,甚至只有正式工的一半。提到过一个名牌大学毕业女生的例子,好像是东京的某所名牌高校。学的是旅游专业,真正到了从事工作的时候,在东京的一个旅游咨询服务中心,想成为正式社员很难,于是乎成了合同工,干着同样的工作,一个月收入只有15-18万日元,当可以转成正式社员,收入到了20万出头,又要面对无休止的加班文化。东京的高房价,仅能容身的郊区的小公寓,一个月也要6-7万日元最便宜了(貌似这是几年前的价格),刨除这些所剩无几,勉强为生。
这还是没结婚的,结婚的单亲妈妈更惨。。。书中提到,因为一个是社会单亲母亲歧视的原因,另一个是缺乏一技之长,很难养活自己和孩子,不得已,一个人一天打3份工,就这样收入勉强靠近20W日元。。。
另外说道爱媛县,就是四国,印象里日本的乡下农村 ,一个要供女儿上大学的母亲,打两份工,一个月才15万日元的收入,她的女儿为了减轻母亲的收入,每年假期还要到东京去打工赚取学费和生活费。(书中说爱媛县的最低时薪好像才600多日元,不到700日元,考虑到纪录片有几年时间,所以就算是考虑到现在有提高,爱媛那种地方应该也比东京大阪低不少,东京我记得时薪都到了900以上)
所以,我们这些异国人士想当然的觉得日本人收入高,这个是有误解的。绝大部分人跟我们一样,都是在忙于生计疲于奔命,如果换算汇率成人民币,确实比我们高,但是,抛开收入水平的谈那就是耍LM了 15万日元绝对的低收入。这一块之前去日本的时候,有两次在大阪心斋桥箱子里的一家拉面店吃饭的时候跟旅日十多年的中国老板聊过这个事儿,话题还是我开的,虽然我也觉得聊人家薪水这个事儿不太礼貌,但是好奇心还是让我问了一下日本人的普遍收入。老板就讲,你看附近大丸百货的那些服务小姐(服务台和迎宾的那种戴礼帽的),长得很漂亮,很有气质,看着很洋气,你猜她们收入能有多少?
之前大概我有点了解日本的服务业收入水平不高,说了一个大概27、8万日元接近30万日元吧。人家拉面店老板直接说,开什么玩笑,最多也就是20万出头,也就是新入职大学生水平(21、2万日元的水平),看着光鲜,实际上钱不多,而且很辛苦。我问您怎么知道的,他讲,因为经常有大丸百货的服务小姐下班来吃饭,熟了,听她们偶尔谈话提起过(也不是绝对的不能提
),对比这书里面的说的这些收入,老板说的这个百货商店服务小姐的收入可信度还是比较高的。
所以,不要想当然的幻想那边一定高收入,一定有钱,换算汇率,那对这边是高收入,但是不谈收入整体水平,以及物价,那都是做梦~~~
这本书继承了日本人一贯的轴的作风,把涉及书里的内容的一些相关统计数计做成了详细的图表,更加的直观。。。
至于里面提到的,为了生计不得不风俗店兼职打工的年轻女性和妈妈,还是留着想看这本书的自己看吧,也是充满了心酸。不得不说,日本的媒体揭自家短确实是个习惯,而且技术一流。 这也侧方面说明了一个问题,危机意识是深入骨髓的,先天下之忧而忧,而不是整天只爱说好听的,只爱听好听的。
最后的后记,总制片人也不忘了揶揄一下那种片子上映后批评片子的“没饭吃为啥不吃肉”的日本“砖家”(这种砖家不仅仅是日本独有,其他地方更多,这个你懂的) 书是好书,写的东西,拍的东西都是一些很现实的问题,根源包括解决方式,书里也有提及,援助单身母亲和贫穷女性的机构,以及他们正在进行并有所成效的行动,都有。这一点上,比很多网络喷子经常来的“你行你来”要厉害的多。
对于NHK的纪录片里的现象,不仅仅是日本才有,我们作为社会的单体个体,也要有保持对这种现象的警惕性,尽最大的可能努力避免出现里面的情况,虽然有时候努力也没啥卵用,这个说了不算。。。
这本书就当我给狗东和中亚做广告了。。。写的潦草点,见谅,好书要推荐,但是内容方面的谈论要拿捏,这个才是难点。。。
![](https://res.smzdm.com/pc/pc_shequ/dist/img/the-end.png)
MagicMU
校验提示文案
克利克萨斯
校验提示文案
无不可AAZZ
校验提示文案
无不可AAZZ
校验提示文案
克利克萨斯
校验提示文案
MagicMU
校验提示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