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登山很硬核,但更多的是酷!
2020-05-14 16:04:08
7点赞
44收藏
1评论
现如今Urban Outdoor风格大行其道,在注重日常户外风格搭配的同时,越来越多人会选择在闲暇时间真正走到Outdoor去。所以今天MounsterGo要继续为大家端上一盘户外“菜”——登山,它可是实打实的“硬菜”。在许多人看来,登山运动就是「硬核」的代名词,而这也导致不少小白想登山却始终迈不出第一步。而今天这篇文章,就希望大家在读完之后能对登山有一个更全面的认识,然后,爱上它~ 人类总向往着爬上更高的山峰,而更高处的风景似乎总是更美丽。因此,随着19世纪中叶人类社会的进步,现代登山运动便先后迎来了「阿尔卑斯」和「喜马拉雅」两个黄金时代,而登山者们也开始愈发重视装备在登山活动中的价值。正因如此,在20世纪便诞生了不少户外品牌,而Patagonia和The North Face更是当中的表表者,他们不但是登山历史的见证者,更是登山文化传播的最主要燃料。 大家耳熟能详的Patagonia绝对姓“山”,因为巴塔创始人Yvon Chouinard本身就是一位狂热的登山爱好者,其品牌名和logo都是直接取自南美巴塔哥尼亚 山脉。 相信老司机们都应该听说过三层穿衣法则,即「基础层(透气、排汗)+中间层(保暖)+功能层(防风、防水)」,这个概念便是由 Patagonia 最早提出的。围绕这个概念, Patagonia 又根据每一层次的特点推出了例如优质打底Capilene系列、抓绒界王者R系列等经典。而这些就足以看到Patagonia为其所热衷的登山户外文化而做出的努力。 而前面提到与Yvon共赴巴塔哥尼亚的伙伴,正是The North Face的创始人Doug Tompkins,也因如此,The North Face自诞生便被注入了登山的灵魂。品牌初期推出的「SUMMIT SERIES」系列,曾陪伴Snowbird 探险队于1987年深入珠穆朗玛峰探险,而后又助力6名美国登山者在南极大陆完成了史上最高效的「阿尔卑斯式攀登」。 除登山专业性外,The North Face还将登山概念化,就如去年携手潮流名所 Invincible带来的「The Expedition」系列,便是将1987年珠峰探险的老照片拼接于服饰上,在增添复古感的同时,还深度挖掘品牌内涵,以便更好地推广The North Face的文化产品,输出它的价值观。 同样在去年,The North Face还发布了一组主题为「Made in Adventure」的平面海报以致敬勇于攀登的登山者们。摄影师拍摄下登山者在攀登中受伤留下的疤痕,巧妙运用构图和光线让身体的一部分看上去像是崎岖的山脉,而疤痕是他们无畏自然敢于探索留下的荣誉勋章,表现出大山和登山者同样值得敬佩的主题,传达出「Never Stop Exploring」的品牌精神。
回到登山本身,该用什么英文单词来正确表达登山的内涵确实是个有趣的问题。其实在英式英文中会用后者来形容爬山,这是因为英格兰大部分的丘陵平原的地形以致英国登山只有「Hiking」与「Climbing」两种。也是在这种环境之下,登山就变成了「mountain climbing」。而「mountaineering」则指的是地形最复杂包含了冰、雪、岩混合地形的攀登活动。倘若还是对这两个单词的登山内涵模棱两可,那我们就回到登山本身吧,从现时主流的两种登山形式出发来分析分析。 喜式攀登英译「Expedition Style」或「Mountaineering」,其多适用于4000M以上的雪山,这是国内大部分商业登山公司常用的攀登方式,媒体曝光度最高的一些山峰也都是以这种攀登方式进行的,如珠峰、K2等等。喜式攀登主要特点是登山队伍往往比较庞大,由众多向导和攀登者组成一个团队,团队间会有分工,大多数情况会在高山下建立大本营,会有大量的物资运输,而这些都是为了更好地进行高海拔山地探险。 而说到珠穆朗玛峰,人类对它的探索可谓是一篇富丽悲壮的史诗!1953年5月29日,两位登山者沿着珠峰的东南山脊首次登上了顶峰。自那之后,全球各地的大量英勇登山者和探险队前赴后继地尝试攀登珠峰。有些人追随了他们足迹,另一些人则开创了新的攀登线路,而太多人则在攀登途中遇难,与珠峰同眠。 阿式攀登英译「Apline Climbing」,在欧美国家比较流行,这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欧美国家的山峰往往海拔较低,3-4000M为主,且接近性较好,又离周边主要城市近。也正是因为如此,阿式攀登可以采用尽可能少的装备且无需借助大量补给就快速攀登某座山峰的某条路线并返回,强调登山者自身的技术能力。 阿式攀登可以理解为个人式或小组型的游击战,因此这种登山形式是最符合运动精神的——其登顶路线上并不会事先预架好绳索,也不会有人把你拖上山,攀登者必须凭着自己的经验与技术来克服所面临的困难地形。这对于山而言是最公平的方式! 相信大家已经了解「Mountaineering」或「Mountain Climbing」两个单词都代表着某一种登山的意义,但至于用哪一个词还得看所述山的类型。而通过这个简单的分析,相信你们也能认识到,现时主流的两种登山方式各有千秋,采取何种方式完成攀登主要也是看所登山峰的类型。 不過除了上述的高山探险式登山外,登山還有著更多样化的形式,像攀岩、攀冰等竞技攀登。而在进行登山活动的过程中,它也可以完美衔接其他户外运动,称得上是户外运动界的“万金油”。 攀岩属于登山的子版块,它起源于19世纪末的欧洲,原来是阿式攀登必不可少的技能。现在攀岩各个形式中,传统攀和器械攀登对于登山依然是不可或缺的,并且攀岩的训练还能增强登山者的能力以及体能。对于登山小白而言,攀岩馆正是一个很好的训练场所,一方面它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所需训练成本很低;另一方面就是便利,在城市里你可以很方便到攀岩馆去训练然后回家,这应该也算得上实现Urban Outdoor的一种方式吧。 有人说,冰是水的凝固,是自然万千情绪的表达,是“生命”对于生命的召唤,而攀冰是顺冰而上平行于山间,是与自然的对话。因此也有说法,在登山运动中,登顶的最高姿态即是攀冰。 Hiking 的过程可以被概括为穿越,靠徒步行走穿越各种不同的地貌,包括山岭、丛林、峡谷等等。有一种说法是:在狭义户外运动的范畴里,登山一般指的是高海拔大于4000米级的攀登活动,以登顶为目标;而低海拔的登山则归为徒步之下,目标是走完整条线路。但事实上,不管海拔高低,在从事登山活动的过程中,行走是不可或缺的一环,所以擅长Hiking能为准备登山节省不少体力,这对于登山者而言绝对是事半功倍的。BTW要是你恰好也是登山小白,或是想象到登山之难而迟迟不敢前行,那么Hiking绝对能为你的登山事业打开一扇窗! 登山与Skiing的进行一样,很多时候都绕不开“雪” ,过去人们就因为生活需要将两者特点结合成一项独立的冬季山地户外运动项目「Ski Mountaineering登山滑雪」。这项运动对比传统登山有三个优势:第一,坡度合适的情况下,上升更快更省力:第二,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徒步下山与滑雪下降间相较就好比“龟兔赛跑”;第三,小众,独特,帅! 在专业登山装备 还没出现的时候,登山者们会穿些什么、带些什么呢?通过一些上世纪10、20年代的老照片,你会发现这些穿着西装长裙的登山者,杵着木棍、拉着麻绳就攀雪山去了,可以说是真的很随意。而且你换个角度看,这样的登山打扮会不会就是一种别样的Urban Outdoor呢?(手动狗头) 诶!玩笑归玩笑,过去归过去,对于登山运动而言,装备可没这么随意——合适的装备不但可以在登山中带给你各种无法想象的便利,而且最重要的是,一旦遇到恶劣天气状况,好的装备就是最坚固的保障。问题来了,作为初出茅庐的登山者,咱该带些啥合适呢?(具体要看实际需求哦~) 眼花缭乱了吗?感觉钱包一紧?可以明确告诉你:其实很多装备不需要自己准备的。除了基本的个人衣物以外,其他东西基本不需要单独去买。很多技术装备对于普通登山爱好者来说,是完全可以租赁的。因此,我们打算给大家推荐几款有必要准备的登山装备,希望大家都能轻轻松松登山去,平平安安回家来~~ Arc’Teryx,专业户外领域的王者,多年来毫不动摇地坚持以功能性为核心。也正因如此,只有被严格检验过的、有益于其功能产品生态的那些设计才会出现在Arc’Teryx的产品上,其Alpha SV便是如此。Alpha SV 采用的第五代 GORE-TEX PRO 面料拥有极佳的耐磨性和防水透气性。同时,Alpha SV相对于同类产品,拥有非常轻的硬壳重量,能够更大程度地降低运动负担,可谓登山领域的最强战袍。 说到抓绒就不得不提Patagonia,旗下R系列抓绒衣自问世以来,就成了其经典的当家产品之一,称得上抓绒界的王者。R系列下设主要有R1、R2、R3、R4,数字越大越是暖和。而今天我们要为大家推荐的就是R2 TechFace。这款R2产品是 Patagonia 在前年的一次革新,其与传统的R2相比,创新之处就在于其使用了多功能双面编织面料,它既可作为保暖层的抓绒衣使用,也可作为功能层的外套使用,性价比MAX! Arc’Teryx无论是材料选择还是做工技术,都是户外业界的标杆,因此有别于市场上绝大部分户外品牌,Arc’Teryx与军方一直有着深广的合作关系。而这种关系也让它有足够的资格采购和使用军事级别材料,其被称为“军版”的产品在功能方面有着非常高的可靠性。其中,作为「军鸟」最耐用的冲锋裤 ,Lesf Alpha pant 硬壳冲锋裤所用「Gore Military Lee」 不仅透气轻便,而且耐磨防水,也有人将它奉为“地表最强”冲锋裤。 Scarpa,在大部分登山小白听来,这绝对是一个陌生的品牌。实际上这个来自意大利的品牌所生产的户外功能鞋代表着世界至top,不管是从制鞋历史还是产品品质来看,它都站在Outdoor食物链最顶端。对于刚入门的登山爱好者而言,因为大都更多进行中低海拔的登山活动,所以Scarpa家族里以适应性见长的重装徒步鞋 Kinesics GTX PRO就再合适不过了。另外有趣的是,穿着这双鞋如同牛仔裤的“养牛”一样,随着你的穿着次数增加,磨合越久,你在鞋子身上烙下的印记就越深,而你的每一次登山,就会像写日记一样在鞋身上被“记录”下来。 对于所有登山者而言,登山杖就是你的“定海神针”。这是因为使用登山杖能提供额外的1-2个支点以协助身体在崎岖的山路上保持平衡,此外登山杖还能够将上肢及手部的力量转化为行进的动力以节省双腿的力量。登山杖作用强大,因此要为大家推荐的就是来自技术装备业界最强的Black Diamond 旗下的Alpine Carbon Cork。这款产品延续了BD家的极致轻量,并且虽然它并不像折叠式登山杖那样轻巧,但它比后者要坚韧得多,更加适合新手使用。 许多人谈登山就“色变”,想触碰巅峰又望而却步。其实,从探索到未被探索,从开发到未被开发,每座山峰都有其特点,难易程度亦不相同。而对于山的认识和选择,都需从易到难,循序渐进。下面是Mounster整理的国内外五座入门级山峰,希望为志趣相投的朋友们提供参考,也欢迎登山老司机在留言区补充分享。 四姑娘山二峰、三峰距离成都仅两百多公里,抵达大本营前的精力消耗比较少,因此她们已经成为了不少国内登山客的“处女地”。这两座山峰海拔都在5300M左右,同属于初级技术性山岳,只要体力好无高反,就可以尝试攀登。四姑娘山区是典型的高原气候,日温差较大,所以登山过程中一定要正确着衣。这里山地自然垂直带谱也很有代表性,雪山、瀑布、原始森林、高山灌木,每一段的爬升都有不一样的景色。需要注意的是,虽然两条路线都没有险要地段,但受汶川地震影响,山体破碎严重,落石滑坡是其最大的威胁。 位于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境内的三奥雪山,被当地藏族百姓奉为「神山」,她由三座独立的雪山成“品”字形并列相连组成,分别是主峰“群山之父”奥太基峰,“群山之母”奥太美峰,以及“群山之子”奥太娜峰。这里的路面以乱石滩和积雪为主,山势平缓,无雪崩之忧,是进行雪山攀登与摄影的理想之地。其中海波较低的奥太娜峰(4780M)是登山小白的绝佳修炼地,她的行进路程较长且环境多变,强度的提升对体能训练、环境适应、高山反应等都有很好的锻炼。 如果你已经有了几座5000M级的攀登经验,那么可以试试这个6000M级的入门雪山。玉珠峰是登山爱好者初次攀登6000M级雪山的最佳山峰,它的南坡山势平缓且路线清晰,对于攀登技术要求较低。但因为南坡BC(大本营)设于海拔5040M,达到了体力型山峰的标准,因此南坡是登山者检验或提升体能的理想之地。 而另一侧的北坡路线却比较复杂,途中会遇到冰壁、冰裂缝等难度地形,因此在北坡你能学到更丰富的冰雪与登山技术,如滑坠制动、雪地行走等等。 国内入门级雪山大部分海拔都在4000M以上,新手攀登时容易产生高原反应,而欧美此类雪山的海拔就比较低,更适合新手入坑。坐落于美国俄勒冈的著名雪山Mt. Hood胡德山就是如此,海拔仅有3426M,并且作为雪坡线路,它的路线清晰简单,只有到山顶一小段(10M左右)需要用冰镐攀登硬雪或冰,然后再在山脊上走一小段就能登顶。山的下半部分是全美唯一全年营业的雪场「Timberline Lodge」,因此也有很多户外爱好者常在这里进行Ski Mountaineering。必须注意的是,因为山峰的上半部分冰川上有几处比较大的冰裂缝,若没有足够的经验,单人攀登一旦滑坠后制动不及时,则可能直接滑进冰裂缝里面。 有人说:如果只有一次在法国霞慕尼的攀登机会,「南针峰的Cosmiques Ridge」应当成为 “Must Have”!Cosmiques Ridge是非常经典的冰岩混合阿式攀登路线,汇集了「Apline Climbing」的精华。因为山体暴露感较强,登山者需要在一条陡峭的山脊上上下翻腾,其技术包括冰雪岩混合攀登、绳降等等。相比而言,攀登国内的诸多入门级雪山也无法涉及如此丰富的攀登技术练习,因此这条经典的路线绝对能满足初尝登山的胃口。 登山既是一项户外运动,也是一种自我修行的方式,所以有人说“登山前我们看到的是外在的世界 ,登上山顶后我们看到的是内在的世界”。由此看来,要追求纯正的山系精神,登山一定是极优的选择。所以,希望当你读完这篇这文章的时候,能更有勇气向山岳迈进,无惧它的硬核,做一个酷guy!
*文章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使用,
若擅自使用,Mounster山系文化将有权追究法律责任!
TEXT_ RdatG
DESIGN_ 翁翁
praming
校验提示文案
praming
校验提示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