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校?家庭?究竟是什么让母子反目成仇?
创作立场声明:Hi!我是Q妈,家有四岁男娃!喜欢亲子阅读、插画、薅羊毛~
我读了一本虐心的书
这几天读了一本书,读完之后心情不是很好,也许是故事内容过于真实,这本书,是一位家庭教师所写,书中的这些故事、这些孩子,发生在台湾,每个孩子或者家庭都有他们的困惑,作者平铺直叙的文字下面是青春期学生和家庭之间激烈的战争。
作为子女,看过之后会猛然间触动多少年前的心灵,仿佛这个孩子就是我或者我同学,转念一想,作为父母,或许非常能理解他们的做法,但是又觉得可悲。
这世间最大的伤害,打的旗号叫“为你好”
出版后引发巨大争议,数月雄踞博客来总榜No.1,读者有人愤怒,有人哭泣
同名网剧由台湾公视制作,获第54届金钟奖5项大奖,被称为“亚洲版《黑镜》”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这本书是同名电视剧的小说版,电视剧我看了一点片段,觉得比文字更残酷,有兴趣的可以看一下。
作者:吴晓乐
1989年出生于台中,台大法律系毕业,从18岁当家庭教师开始到22岁,经历过好多的故事,25岁时把故事一一记录下来。
阅读平台:微信阅读
相信大部分家长都知道“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这句话的出处,它是来自纪伯伦的一首诗:
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
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
他们通过你来到这世界,
却非因你而来,
他们在你身边,却并不属于你。
作者借用了这句诗,是为了表达书中的孩子跟家长矛盾对抗的现象,我们来看看书中有哪些精彩的片段。
第9章 他没有家了
不负责任的家长何其多
相反地,有些小孩的身心已经明显出了状况,但他的成绩仍维持在高水平,师长也会片面地误信这小孩的发展犹在正轨上。
为什么明明学习成绩很好,家里也不缺钱的孩子会堕落?书中的男孩陈小乖,原本是不缺钱也很优秀的孩子,而当他知道他的出生其实是父母为了让奶奶同意结婚的筹码,爸爸从来不管他,妈妈不断换男朋友时,所有的一切都化作一句话,让他最为伤心
这世界上最伤人的话是什么?“其实当初生下你不是我的意思。”
当前社会是有太多不负责任的家长,这些家长造成了多少倒霉的孩子。
“做父母的我们,每天都在提心吊胆,昨天为小孩粗鲁的举止给人道歉,今天又可能因小孩的成就而得到他人的赞美。父母的成败,总是跟小孩绑在一起。若是放任纪培丰按照自己的兴趣走,让他念体院,等到将来找不到正式的工作,谁才是真正要去承担的人?老师,那人会是你吗?不是吧?”
的确,从孩子的角度来说,渴望得到父母的认可,但是从父母的角度来说,多么希望你衣食无忧,那些逼着孩子考公、考编、当律师、当医生的爸爸妈妈,你能说他们坏吗?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这句话是能反映父母的心,但是也禁锢了孩子的自由。
我们都怕人生会出差错,但我们更怕人生出差错时,没人给我们担责任。
很多孩子都遇到过高压的父母,如何破解?当你有能力为自己的行为买单的时候,自然不用去理会父母的“指教”,之所以厌恶又离不开,大概还是怕承担责任吧。
最后
读完这本书,相信孩子也会更加理解父母,而作为年轻的父母,大概也会对未来有一个日渐清晰的警醒,故事中每一对父母都不是坏人,大部分的全职妈妈倾尽所有,给孩子无私的爱,而孩子都不是坏孩子,看着一个个优秀的小孩变得堕落,也会在心里骂他们的父母,但是多年后当我们的孩子也要升初中的时候,我们会怎么做?
这的确是个问题!

养儿方知父母恩啊
看个人简介
求你的联系方式
摸摸头,吓不着
吓的我不敢看了
哈哈哈哈哈,我是不是快要入门了
联想到了《走近科学》:是道德的沦丧,还是XXXXX?
为啥呀?哪里恐怖了
我也吓了一跳
还有什么能吓到钻石大佬?
看到这个标题我被吓到了 点进去才明白~~
对啊,这里说的就是父母的控制权
不是孙子就行了
心累,有时候觉得他才是我爹!是我祖宗!
我们上学、工作、结婚,都有一个选择权和被选择权,然而孩子出生只有被选择、他们没办法选择自己的父母……
是啊,和和气气最重要
现实问题以及社会问题
嗯,是选用了里面的话
纪伯伦,致孩子?
哲学问题?b
奇怪,这篇你们能看到了?
我的孩子确实不是我的孩子,他是他自己
还是不要反目成仇,和和睦睦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