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里过大年:全国接待超7200万人次,丰富多彩的春节文化体验
2025年春节正值“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申遗成功后的首个中国春节,全国各地的博物馆迎来了一个特别火热的“博物馆里过大年”的文化体验。据国家文物局初步统计,春节期间,全国博物馆共接待观众7264.87万人次,日均接待观众数较去年增长12.84%,其中陕西、四川、江苏、浙江、广东五省份博物馆接待游客均超过500万人次。这一庞大数据的背后,是全国博物馆为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而付出的努力和心血。
![博物馆里过大年:全国接待超7200万人次,丰富多彩的春节文化体验](https://a.zdmimg.com/202502/08/67a6973ccd2b32543.jpg_e1080.jpg)
各地博物馆围绕蛇年生肖主题,结合自身特色,策划并推出了丰富多彩的展览和文化活动。许多博物馆以民俗展览重现传统年节风貌、邀请观众亲手参与的趣味互动体验、利用数字化手段进行线上展示等多种形式,吸引了大批市民和游客前来参观。例如,在江苏昆山戏曲百戏博物馆,参观者不仅能够欣赏皮影戏表演,还可以动手制作;陕西省、甘肃省等地博物馆的特色文化展览也吸引了大批观众。
![博物馆里过大年:全国接待超7200万人次,丰富多彩的春节文化体验](https://a.zdmimg.com/202502/08/67a6975b960e44702.jpg_e1080.jpg)
全国各地博物馆积极筹划,组织1100多项与节气文化、生肖文化、传统民间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有机结合的文化活动,包含主题陈列展览、社教活动、夜游博物馆、非遗体验、文艺表演等丰富内容。例如,甘肃省博物馆推出的“灵蛇献福”、“敦煌壁画中的生肖蛇”等展览,让人们在假期中感受到了浓厚的文化氛围与新春祝福。
儿童及家庭观众也是各地博物馆重点服务的对象。各地博物馆举办如制作春节木版年画、千年古钱币印章钤印、非遗漆扇等家长和孩子共同参与的活动,从而使传统文化在互动中得到传承。例如北京首都博物馆设计的“蛇序呈祥”系列活动,包含京剧脸谱绘制、传统拓印体验等,让家庭在互动中领略国粹魅力。
![博物馆里过大年:全国接待超7200万人次,丰富多彩的春节文化体验](https://a.zdmimg.com/202502/08/67a6977c4ea9c5987.jpg_e1080.jpg)
博物馆不仅仅是展示文物的地方,更是现代生活中重要的文化传播阵地。“博物馆里过大年”这个新年俗的蔓延,不仅标志着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上升,也反映了社会文化休闲方式的变化。文创产品的开发如“天宫藻井”冰箱贴等,更是让博物馆文化走进了大众的生活。此外,甘肃省、江苏省、浙江省等地博物馆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提升管理能力、优化服务供给,确保在大幅度增加观众量的情况下,更好地满足参观者的需求。
像北京的中国国家博物馆推出的“四海一堂春——乙巳蛇年新春文化展”,通过彩绘十二生肖陶俑等明星文物诠释蛇年的新意;而在兰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列馆上演的“兰州鼓子”将文艺表演和历史传承有机结合,吸引了无数观众踊跃参与。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民众的节日文化生活,也提升了文化获得感,使春节更加有文化味。每一座博物馆不仅是文化地标,也成为了人们节日生活中难忘的文化打卡地。
通过这种互动性与多样化并存的文化体验,“博物馆里过大年”活动真正达到了寓教于乐的效果。它不仅传承和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时也在新时代背景下不断创新,使博物馆成为春节期间文化交流和传播的重要窗口。在全球化背景下,这种新年俗也有助于提升文化自信,增强民族归属感和自豪感。
![博物馆里过大年:全国接待超7200万人次,丰富多彩的春节文化体验](https://a.zdmimg.com/202502/08/67a6979995cd68904.jpg_e1080.jpg)
2025年全国各地博物馆举办的“博物馆里过大年”活动,正以丰富多彩的文化项目和活动为人民群众带来新的文化体验,同时也为中国传统节日增添了新的仪式感和文化内容。预计将来,这一新年俗必将继续深化,成为人们春节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https://res.smzdm.com/pc/pc_shequ/dist/img/the-end.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