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前的老物件,第4个就难到我了,最后一个愣是见都没见过
老物件的心酸,不在早晨睡不着觉的晨光里,在那些经年累月越来越记不清的回忆里。那些曾经在我们身边,陪我们走过年轻时候的物品,可能你早就忘了,但每次看见它们,都能想起那段最辛苦也最有活力的日子。
1、老算盘


插队的时候,生产队的老会计负责给我们记工分,他有一本自己装订的本子,一只毛笔,一把算盘。我记得工社那张有些开裂的木头桌子上,他总是一个陶瓷缸的茶叶沫,一个掉了色的绿皮塑料暖壶,一把算盘打的哗哗响。我还记得他往额头推眼镜的样子,他那本子上全是小楷,一次工分也没算错过。
2、双喜肥皂盒

过去肥皂都是一种稀罕的东西,我们老家村里叫“姨子”。肥皂盒几乎是家家必备的,塑料的白色盒子上印着“囍”字,还有花边儿,看着就心情好。上下有两层,上面放肥皂,下面沥着肥皂水,每过一段时间就要清理一下下层的肥皂水,我们家都是拿来直接洗衣服。
3、口哨糖

我儿子小时候的口哨糖,是当时大院孩子们最喜欢的礼物。塑料的口哨里面包着一颗圆形的糖,吃完糖就能获得一个口哨,什么颜色的都有,不吃糖也能吹得响,不过得小心,稍微大点儿力气吹就能把糖球直接吹出去,掉地上脏了有的孩子就哇哇哭。
4、老式鼎锅

过去的顶锅可不常见,一般都是在灶台旁边架着一个,里面要么煮汤饭,要么炖上一锅汤,这种锅的底部是特定的形状,方便受热,煮出来的汤饭特别好吃,我记得我妈最喜欢往汤饭里面加一些白菜毛儿,撒上盐巴,特别香。就算不小心煮久了变成锅巴,也都香香的。
5、电石灯

我们村里也叫嘎石灯,点着的时候特别臭。农村住久了的人都知道,通电通的晚,通了电也经常停电。没电的时候,我们就用这种灯照明,这个物件听说最早是矿井的工人采矿的时候用的。我儿子出生那年,县医院的应急灯还是这个,到现在也就40来年。
6、火熨斗

最早的熨斗是金属的,还有陶瓷的,造型跟现在的熨斗也不太一样。用的时候可以往里面放几块烧红的木炭,等受热后,就可以熨衣服了。熨的时候需要在衣服和熨斗之间垫一层布,不然熨烫的衣服就硬邦邦的。
7、木工钻

大木工的家伙事儿我到现在也数不清楚,就记得他们之前有一大箱子工具,干什么的都有。这种钻我记得老家叫牵钻,钻头是金刚石,钻杆是实木的杆儿,用绳索和一条横木连在一起。用的时候对准要钻的地方,拉动绳索就带动钻头工作了。
8、四轮板车

北方一般都是榆木的,比独轮车先进很多,橡胶带,双轱辘也比较容易掌握平衡,人力或者用牲口拉都行,装的东西也比独轮车多好多。拉人拉货都行,那时候农村娶媳妇儿也用这个车铺一层红褥子就去了,当时的日子就是这么过来的。
9、

最后这个老物件在河北农村见过的应该不在少数,别的地方的人不知道你们见没见过,知道这个是干嘛用的吗?
作者声明本文无利益相关,欢迎值友理性交流,和谐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