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驰大降价背后:电动化掉队、燃油车失守,百年豪华品牌光环褪色?
近年来,梅赛德斯-奔驰在中国市场掀起的降价风暴引发广泛关注。原本售价62万元的纯电车型EQC终端价格下探至22万元,GLB燃油车价格跌破20万元,部分经销商甚至推出"买GLC送A级"的促销活动。这种价格跳水现象背后,折射出传统豪华品牌在行业变革浪潮中的多重困境。

电动化转型遭遇双重挤压
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剧烈变化是奔驰降价的核心动因。以EQC为例,其440公里的续航里程与国产竞品普遍600公里以上的表现存在代际差距,智能化配置更被特斯拉、蔚来等甩开身位。数据显示,奔驰2024年全球纯电车型销量同比下滑23%,而同期理想L6单月销量突破万辆,问界M9稳坐50万级市场销冠。这种技术代差导致奔驰新能源车长期滞销,不得不通过超常规降价清理库存。

燃油车市场腹背受敌
在传统优势领域,奔驰同样面临压力。国产新能源车型向高端市场渗透,30-50万元区间涌现出蔚来ET7、极氪001等强劲对手。这些车型不仅配置豪华,更以智能化体验重构用户价值标准。与此同时,经济环境变化使部分消费者收紧购车预算,2024年中国豪华车市场整体销量同比下降7%,迫使奔驰通过降价维持市场份额。北京地区奔驰C级和GLC车型优惠超10万元,正是这种市场倒逼的结果。

品牌溢价体系遭遇挑战
大幅降价对百年豪华品牌而言不啻为双刃剑。某位EQC车主四年贬值40万元的案例,暴露出价格体系崩塌对用户资产的冲击。更深远的影响在于品牌认知的转变——当14万元就能入手奔驰A级车时,三叉星徽标承载的社交价值必然稀释。这种变化直接反映在市场表现上,奔驰2024年中国区营收同比下降8.5%,主力车型E级和GLC销量同比下滑超20%。

战略调整中的阵痛与希望
面对危机,奔驰正加速战略转型。停产利润率不足5%的A级车,将资源投向EQE、EQS等新一代电动车型,显示出聚焦高价值市场的决心。但转型代价沉重,2024年奔驰全球净利润同比下滑28%,中国市场裁员涉及销售和金融体系,组织架构臃肿的问题浮出水面。业内专家指出,传统豪华品牌需要重新平衡品牌调性与市场现实,既要通过技术创新重塑产品竞争力,又要在服务体系和用户运营上向新势力学习。
对消费者而言,当前或许是入手奔驰的历史机遇期。但需注意部分降价车型存在续航短板或即将换代的情况,选购时应重点考察实际用车需求。长远来看,汽车行业正在经历价值体系重构,品牌光环终将让位于产品体验,这场变革或将重新定义人们对"豪华"二字的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