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回到过去 篇一:SONY Walkman 磁带随身听
前言
2020年回老家的时候,我把我以前攒的一堆“垃圾”/“宝贝”全部打包带到了北京,这个系列就是想要总结一下我的收藏,希望也能勾起你过去的一些回忆。
这台Walkman大概有20年的历史了,最初的拥有者是我的叔叔,后来他玩腻了就给我了,于是我就把我的廉价杂牌(好像是熊猫)磁带机给换掉了,不过没用多久我就换了联想的一款128M容量mp3,所以这台机器的实际使用时间很短。
今天音乐随机播放到了张惠妹的《听海》,突然就想着把这台机器翻出来写一写吧。
展示
这台随身听包含AM/FM收音机功能、自动翻转(当年黑科技)、杜比降噪、重低音(MEGA BASS)等功能,所以机身按键较多。另外这一面的壳子是塑料材质,很容易被刮花,虽然用的频率不高,但痕迹明显。
机器的背面也是贴了印了一些参数和卖点、以及国家强制认证。有一个小窗来判断是否有卡带在里面。这一面的材质是阳极氧化铝,质感很好。
侧面有线控耳机插口和音量调节电位器旋钮,比较平平无奇。
另一侧面是外置电源/接触式充电接口,以及电池仓盖。
电池早已老化,所以被我早早的就扔掉了。里面是空的。
接上外置5号电池仓才是“正确”用法(当年几乎都在这么用,镍铬口香糖电池很容易老化)。
一颗爱乐普足够听20小时,甚至更多,当年令人惊叹的低能耗表现。
打开磁带仓盖,熟悉的磁带轮出现了,可惜手上已经没有磁带了
磁头是两道双向的,这样只需电机正转反转,就能实现不翻面听完整盘磁带。当年是黑科技般的存在。
插上线控。
但是却没有合适的耳机了,所有的有线耳机,几乎都被我卖掉了。只剩下这个↓
iPhone 5s的EarPods耳机仍然健在,外皮上都有了包浆,但声音没有可感知的劣化,质量真的可以的。
线控按键巨多,可以实现盲操。不过当年在校园里,大多数人都会把线控露出来显摆吧~
尾
Walkman我用的不多,小时候用的是杂牌机,上了高中后直接进化到了mp3,中间也没有用过CD机。但我从高中开始至今,保持了喜欢的音乐就去买正版CD、喜欢的电影就去买正版DVD和蓝光的习惯。从鸿艺唱片、星外星唱片到新索音乐,还有中录华纳、中录德加拉、泰盛文化等,一个个名字记得特别清楚。
然而到了流媒体时代,我无所适从。资本力量的博弈,让本该轻松付费欣赏的音乐和电影变得特别难以获取,我在某平台听的好好的歌,版权说没就没了,连Apple Music、腾讯视频也有这样的问题,而且不是少数。没办法,这些商人们干的事儿实在不像话,让他们继续玩版权游戏,我不陪了,继续组建填充我的文化方舟(NAS)吧~
再会~

初中的时候有钱的同学经常带来听,很是羡慕,那时候听同学说一台就要1000多,是我们这种
不敢想的!
哈哈 复读机有话说:“我!我!我!”
想起来当年和家里说要学英语,弄了台SONY的Walkman。真是青春的回忆啊
当年的工业设计,真是nb
walkman的声音让我难忘。后续也就只有hifiman的声音让我满意了。
作为一个随身听,它的机械结构真的是略略复杂
嗯 忘说了。不过我本人用的时候,基本就到mp3时代了,磁带跳曲时间还是太长了,感知不是特别强
自动翻转不算黑科技,AMS能算
大黄鱼上花几块钱,无损音乐一大把。我就是这么干的
同款同款,关门声超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