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羊的“小强”——NF Audio NA1耳塞评测
创作立场声明:耳塞由厂方提供,未收取任何费用。
人与人的相逢,处处充满了惊喜,有的产品就是那么有“耳缘”,一听之后再难相忘,比如我连夜写下的这篇《让我一见钟情的NF Audio NF2U》。也是因为这个产品渐渐关注NF auido 宁梵声学的老羊,虽然未成谋面,但总觉得似曾相识。本来以为老羊在出了NF2u以后,会在舞台监听领域再出一款高端耳塞,继续展示其专业底蕴,不曾想来了个猛料——推出了使用全新单元号称“没有动铁的圈铁”de 单动圈耳塞NA1,而且预定售价比NF2u更低(999元)。只看这个耳塞在正式上市前,老羊为其专门撰文披露开发背景的细节,就能感到对其的重视程度比NF2u有过之而无不及。那么,这也充分吊起了我的胃口,为什么老羊要在同价位再出一个耳塞?和NF2u比到底如何呢?能否再续前缘?
开箱
包装和主要配件与NF2u同款,这在很大程度上节约了开发成本,估计也是售价可以更低的一个重要因素。不得不说,这是一个相当聪明的做法。
从背面的技术指标来看,这个耳塞应该不难推。
驱动单元:单动圈
阻抗:18欧
灵敏度:110dB
频响范围:9-40KHz
特点:可换线凸型2pin插座,双气腔设计,特斯拉级双磁路,平衡音圈。
依然是CD造型,不过这一次拿下面耳机线的时候,费了好大劲,有点心痛翘起的贴纸。
耳机套是均衡、低频各三副,大中小都有了,我依然是用小号的低频套。人们常说:细节决定一切,NA1居然在说明书包装壳上还凸印了播放、快进、暂停等按钮造型,赞。
与NF2u不同的是,NA1面板用了铝合金材料,与我之前刚评测的IKKO OH1很像,显得更漂亮了。佩戴的舒适度和NF2u一样,非常轻巧,类定制设计,3D打印,隔音效果出色。耳塞金属出声孔、插针等处的做工依然很棒,增加了2个纯铜材质的出气孔。
在NF2u身上,老羊展示的是自己调音上的经验沉淀;而NA1更像是自己挑战自己的进阶之作,不但有软实力,更有硬功夫,为此特意打造了一个全新单元:NF Audio MCL2-10动圈单元。能自己开发耳塞单元的厂家还是比较少的,这似乎也充分说明了NF的重视程度和技术实力。
好像很牛逼的样子,尤其看到特斯拉几个字,让我想起拜亚动力的声音表现,值得期待。
NA1线材质地柔软,分线器和插头部分均为NF Audio定制,插针为0.78双pin,并且在母座和插针处都有限位槽设计,双重保护,自行更换第三方线材比较方便。
有一点NA1不如NF2u,耳塞上没有明显的左右标识,只有插针处有L/R字母可分辨。
试听设备:
锤子M1L手机(Cirrus Logic CS4398定制版),smartisanOSV6.12,Stellio蜥蜴播放器V5.5.9破解版
享声A1数播解码耳放一体机
乾龙盛QA361无损音乐播放器(借用)
凯音N6ii无损音乐播放器(借用)
二周前拿到,用了一个国庆假期反复聆听,感触不少,放在一起说说。
高频:首先可以肯定的是NA1很好推,M1L上60%左右的音量即可,但与NF2u不同的是,可能会有一点点底噪。一开声,就被震撼到了,现在这世界真的颠倒众生啊!ESS芯片做出了AKM的细软,AKM芯片做出了ESS的清晰直白,明明是单动铁却作出了动圈的低频,而NA1的中高频又真的”铁味十足“。
两个明显的特点:
(1)瞬态。一个应该舒缓的动圈硬是作出了一般动铁才有的犀利快速,高频的细节和线条提升明显。
(2)亮度。NF2u或者其他绝大多数塞子都是提升高频的某一点,但NA1的听感是整整提亮了某一段,在我听过的耳塞中应该说是绝无仅有的做法。更为关键的是提亮后的高频,一没有增加毛刺、二没有增加颗粒,依然是细腻通透的,这就很不简单了。我个人感觉这是NA1这个耳塞给人最深刻的印象,有点炫技+实验的性质,也难怪老羊说它是”没有动铁的圈铁“,新设计的单元功不可没。
高频的这些特点对器乐的演绎影响明显,对于吉他、小提琴等器乐的表现明显要比同价位的一些圈铁、纯动铁产品更加抓耳和动听,更容易体会到声音”晶盈通透“的那种感觉。另外,很多流行歌曲都有吉他伴奏,NA1高频的亮色也为歌曲增添了一份灵动。比如听日本东芝录制的用日本筝演绎的《四季》,干净利落的高频如铿锵玫瑰,声声飘香。
换用A1播放,可以发现高频的细节更为丰富,表现更为平稳。比如听我最喜欢的Celine Dion的《O Holy Night》,那高频——凝聚、有力、透亮+一点点Celine特有的嗓音颗粒感,就像TENDERLOIN牛排上洒了一点点胡椒一样,芬芳迷人啊!
不同的前端对NA1的高频也有影响,尤其声音温润的机器更合其味道,比如凯音N6ii和QA361搭配NA1,高频的亮度会稍稍内敛一点,整个声音更稳更为耐听。
中频:首先可以肯定的是千元耳塞该有的干净和通透,NA1都做到了。其次,中频不像NF2u那么偏厚暖,既不是动圈常见的松散糊,也不是恶声样的干硬冷,听感上对于我这样习惯厚暖的人来说可能有一点点冷和一点点瘦,足够干净利索,有一定的细节、泛音和声音分离度,更偏向于比较写实地还原风格。这不禁让我想到了达音科DK3001Pro,都有那么点追求”精确“的味道,我感觉也许这才是多数NF Audio 宁梵声学耳塞的声音特点,NF2u更像是一个强调好听的“异类”(^o^)
听京韵大鼓《丑末寅初》,冯欣蕊的吐字、大鼓的敲击都非常清晰,层次分明,声音更显中正,比NF2u少了一点点甜美。用A1推的时候,中高频稍稍冲了点,改用N6ii和QA361会好不少。Michael Jackson的《Beat It》在一些耳塞上听,MJ的歌声往往会被电子乐所盖住,人声显得赢弱,而NA1的还原就很棒,MJ的歌声既与背景电子乐交融在一起,又保持清晰可闻,而且高频不刺中频不薄低频有力。忽然发现,NA1听摇滚有不一样的感觉 (^o^)
NA1的声场较小,比较贴耳,但可能因为声音比较干净通透的关系,并没有任何听感上的不适。
低频:即使不知道单元,一耳朵也能听出NA1的低频完全就是动圈的特点,宽松自然。但用M1L推,力度有点差强人意,尤其NA1刚开声的时候,低频很紧。所以NA1是需要煲机的,煲的越久,表现越好,而且对推力也有一些要求。
同样2个特点:
(1)NA1的低频和高频一样也比较强调瞬态,收的比较快,听《鼓诗》能明显感到:大鼓的鼓皮绷的比较紧,鼓锤下去的第一下声音比较刚,但依然保持了一定的宽松,既不会大石摧胸,也不轰头,是那种听感真实数量适中十分舒服的低频。然后会收一下再感觉到鼓皮嗡嗡的余颤,就像交响乐中鼓手猛击一下后会马上用手按住一样。
(2)低频的恶声和高频的毛刺一样也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听张婉清《词不达意》mp3版,在有些耳塞中口水、换气、锯齿音漫天飞的现象彻底扭转,歌曲居然被演绎的有模有样,有点出乎我的意料。
听《最美大提琴》,在保持动圈单元独特肉感的同时,更好的细节和动态让器乐的表现更佳。相信用上更好的耳放来推,NA1的低频能有不小的提升。
NA1的低频可以说是一个质感出色,量感适中,下潜充分,细节丰富的好低频。老羊在保持动圈宽松自然特质的同时,又提供了和中高频一致的较快的瞬态响应,在素质方面完全超越NF2u,甚至可以挑战价位更高的诸多动铁产品,令人惊喜。从中也能一窥老羊的野心,NA1在这个价位,以这个声音+素质是可以越级挑战一下 (^o^)
听Two Steps From Hell的《Victory》,大编制下交代的还是比较清楚的,但离燃有点距离;听Beethoven Symphony No. 5 in C minor Op. 67 - I. Allegro con brio,能听,但离拜亚动力T1的声音有点距离,比如中低频有的时候还是有点混,声场和分离度也差了点意思。
而换用均衡塞,听了一耳朵,老实说喜欢不起来,一个是低频的量感差了不少,一个是声音的结像变的有些模糊。
整体印象:
总的来说,NA1是一款偏写实的素质塞,NF2u则是一款偏好听的味道塞,所以这两个在同价位其实是代表了两种不同的风格,各有千秋,很难说谁好谁差,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挑选。NA1更像是老羊自己折腾自己的产物,用新单元新技术新理念硬是打造出了一个超级能打的“小强”,声音更加全面,能覆盖的音乐类型也更广,在千元价位上易推、好声、有潜力,给自己立了一个Flag。
对我来说,NA1的声音比较清冷一点,更加杂食,尤其器乐的演绎相当出色,潜力巨大,多煲机、升前端、换线材都可能会带来较大的提升;低频比NF2u好很多。但也就没有了NF2u那么稍稍厚暖、富有感情和感染力的声音特质。很多时候,听NA1就觉得自己是一个很冷静的旁观者,什么都对,什么都有,但很难燃起来,尤其听人声,很像选秀现场经常遇到的一种情形,歌手明明唱功了得但总觉得缺了点什么,无法全情投入。
两者比较,我个人依然觉得NF2u是M1L手机直推的最佳人声塞。这个可能和国画有点像,NF2u是那种讲究意境、大方向的水墨画,而NA1则更像是加了一点工笔勾勒、更为细致周全的水彩画。推荐有条件的朋友可以听最近大热的歌曲ICE PAPER《心如止水》,两个耳塞完全不同的三频表现,应该能帮助你更好地进行选择。
NA1的出现,让我联想到享声的A1,都是在市场狂热着大步奔向万元级别时少有的依然突出性价比的入门“良心”产品,有点像最近OV大厂突然推出Realme和IQOO子牌来打天下的感觉。一旦出手,别无所求!

值友5057791306
校验提示文案
值友5057791306
校验提示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