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专业体验的又一选择 乐图PAW 1搭配LE-M1的HiFi分享
2005年,索尼发布了PCM-D1录音笔,在那个MP3当道的时代,国砖还未占据大片江山,只有七彩虹C4、HIFIMAN HM801这样的“真砖头”,流媒体甚至还未在移动设备上普及,一台体积硕大的录音笔仅有简单的录音和回放功能,就成为了发烧友的听歌神器;而在今天,越来越多音频厂商换装安卓拥抱流媒体,播放器越来越像手机,功能越来越全面也变得冗杂,“全都要”的欲望不断膨胀,但仍有不少厂商坚持用封闭系统以求得稳定简便的操作和更好的声音。
乐图就是这样一个坚持自我的存在。稍有了解的烧友可能会知道乐图的母公司英夫美迪,其主业是研发面向广播电台的专业广播设备与录音设备,这大概就是最初的铁菊花金菊花外观和操作都更像录音笔的原因。而这次拿到的PAW 1不同于专职HiFi的“菊花”系列,是一台专业小巧的录音笔设备,但同样也兼具音乐播放功能,这样一个多面手产品能否很好地兼顾生产力和听音享受呢?答案且见下文。
说实话,就个人而言如果在2021年给我一台无触控且没有图形操作界面的播放器,产生抵触情绪是难以避免的。我自己也曾是小墨菊的忠实拥趸,乐图的LTOS给我留下了很好的印象,超快的开机读卡速度,流畅的滑动和清晰明了的菜单逻辑,同时也兼备专业的EQ调节和多样的ATE音效,除了没有流媒体,作为一个播放器系统可以说无可挑剔。但当我初次上手PAW 1时属实有些陌生与不习惯,需要频繁地切换手指去操作侧键和按钮来进行选择,虽然常识总能让我找到想要的按键,但这毫无疑问是一台需要阅读说明书的设备,学习成本问题是使用录音笔听歌需要面临的第一个问题。抛开操作选择上与触屏播放器的差距,PAW 1的菜单是十分清晰简洁的,能够快速地在录音和播放模式下进行切换,正面独立的功能键无不显示着其专业的内核。
PAW 1通体采用金属材质,做工延续了乐图一贯的精致严谨,支持3.5mm单端耳机输出,也附带“有总比没有好”的外放喇叭。从录音笔的角度来看,PAW 1体积小巧,握持无压力,麦克风拆卸和保护都非常方便,背面提供了标准四分之一螺口用来安装三脚架。
供电有两种选择,两节5号干电池或是外接移动电源type-c供电,并没有采用锂电池,这也是专业录音笔一贯延续的传统,干电池相较锂电池在全球各地都能更方便获得,不需要到处找插座充电(当然现在有了充电宝,这样的焦虑不再常见)。但这时候肯定有人要问了,续航表现如何?干电池供电会不会对声音产生影响?可以很肯定地说,PAW 1在干电池供电下续航时间绝对是超过现在所有HiFi播放器的(因为就在我体验的一周多时间内甚至没有用完表显的40%电量),当然这也和电池种类有关。但不得不吐槽的一个问题就是机身的电量显示只能看个大概,无法像锂电那样精确地知道剩余电量,经常出现忽高忽低的状况,外出录制随身多备些干电池是十分必要的。至于对声音的影响,我尝试了南孚的聚能环和普通的镍铁电池,也对比了充电宝供电,并没有感受到明显的声音变化,差异可以忽略,但这也不免让我产生了一个新的疑问,2节干电池电压只是3V左右(作为比较索尼D1使用4节AA电池),对于HiFi播放设备来说,这个电压似乎并不高。常说电乃声之母,供电质量对声音十分重要,源头上的力不足一定程度上也会限制声音的表现,相较别家在供电上做文章,PAW 1作为一个录音笔在设计思路和侧重点上会有区别,稳定可靠性优先级会更高,在声音表现上必然会受到影响,具体表现见后文。除此之外,PAW 1对底噪的控制并不出彩,在驱动低阻高敏的耳塞时会有比较明显的底噪,且在开关机时有较大的爆音。
为了存储数据的安全稳定,PAW 1采用了工业内存芯片,且不支持拓展SD卡。有得必有失,PAW 1无法实现像小墨菊或墨菊上的高速传输,拷贝动辄几个G的资源需要漫长的等待。
至于具体的操作这里不再过多赘述,但用PAW 1来听歌绝对能让人慢慢习惯听完一整张专辑不切歌,屏幕上没有彩色封面显示,只有电平表,绝对的禁欲系播放器。当然录音笔的正确用法可能是通过手机app进行遥控操作,但可惜现在只支持iOS,在安卓上还无法体验到。
在拿到机器之后我也拜托朋友对PAW 1的录音效果进行了测试,录了一些练琴的素材,且直接通过配套的M1耳机进行回放。在合适的距离和正确的设置下,PAW 1在机身降噪的辅助下能得到清晰通透的录音效果,若是在室外环境使用建议装上防风罩。朋友给我的反馈是无论小提琴还是钢琴音色的还原和细节的捕捉,XY型麦克风能很好处理声音相位,使得乐器定位更加精准。用我朋友的一句话来概括:清晰到为自己演奏的瑕疵感到羞愧。当然PAW 1也可以搭配相机使用作为外置麦克风,但我没研究明白匹配的问题,如果直接装在热靴上无论是重量还是便捷性都不如指向性的枪麦,如果使用兔笼会更平衡些,其使用场景可能更偏向于架设在固定位置进行声音采集。
声音表现上PAW 1和M1同样有着明显的乐图特色,且有着类似的声音格调,总结起来就是规矩但不死板,中正细腻,有着耐听外表的监听声底。其DAC采用了德仪的芯片,论解析与同价位播放器相比没有优势,属于够用的范畴。之所以说它是规矩但不死板,是因为PAW 1和M1都十分内敛,声场的表现上没有追求宏大的空间,有较明显的边际感,横宽纵深基本相同,在听大场面古典时不免会觉得有些拘谨,动态和瞬态都属于“就这样”的水平,与炸裂的感觉毫无干系。但在纵向的分离层次上PAW 1又能扳回一城,能清晰地辨认各个乐器声部的位置关系,这时“监听”的特点尤为明显,两者的声音都表现出较强的线条感,带来凝练紧致的结像,对于人声会加强口型的刻画和唇齿音的细节。两者都没有明显的声音染色,但不同于宁梵NM2+那种高素质监听器材,为了声音的耐听性依然对中频进行了一定的润色,并不会给人干冷塑料的感觉,齿音可闻但不恼人。两端延伸也表现得比较克制,但这种克制其实是一种“褒义”,指的是没有太多的人工调味,很多时候调音就像美颜修容,在保持音色真实的基础上进行加工美化能够带来更好的听感,但过度的修饰就像美颜过度一般,反而显得失真不自然,PAW 1和M1能很好地平衡听感和还原之间的关系。
我也尝试将自己的塞子与PAW 1进行搭配。用森韵的动圈艳后,模拟味十足的一条塞子来搭配PAW 1,我想再次用之前用过的一个比喻,清泉配陈茶,原本丰腴厚实的老港风格在PAW 1上稍稍冲淡了些慵懒,人声更加精神有形,但又不失原本中频的味道,这也是PAW 1的一个优点,能较好地还原音乐和耳机的特性,倒是可以作为一个试音的小尺子。而搭配黑洞Mini,风格又转变为了器乐优先,虽然纵深不如M1,但横向由于开放式的设计会更加开朗。黑洞Mini相较M1会有更加亮丽的高频表现,在延伸上也更加自然,但两者都面临着一个同样的问题:动圈声音密度的欠缺,当然这点可以通过换线得到一定的改善。
所以对于乐图的录音笔套装,我并不想夸耀它有多么强的素质,因为这并不是它出彩#录音笔#的点,它只是在作为一台专业录音笔的空余恰好有不错的HiFi播放能力,在恪守自己本身“专业”、“监听”本职的同时能够兼顾日常舒适的听音。它没有花里胡哨的功能,一切设计都是为了高效稳妥地完成工作目标,所以就如标题所言,PAW 1就是专业范生产力工具与禁欲系HiFi的集合体,其受众不是浮躁追求花哨的用户,毕竟现在早已不像十几年前,选择余地很少,而是面向有着实际需求的生产力用户,他们看重其功能设计的实用可靠性与附带的声音参考性,就这两点而言,PAW 1和LE-M1能交出令人满意的答卷。
![](https://res.smzdm.com/pc/pc_shequ/dist/img/the-end.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