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陶瓷的第一座高峰——10分钟了解宋朝五大名窑

2021-11-12 17:30:37 7点赞 21收藏 1评论

瓷器,这门泥与火的艺术,在中国先民的双手中曾经幻化出夺目的光彩,并以审美和实用的完美结合被其他国家视若珍宝,历史上曾被大量出口。它不仅成了中国在世界上的代称,也是窥探古代中国文明的绝佳窗口。

上世纪八十年代发现的南海一号沉船上就有大量南宋时期的外销瓷 ©️图虫创意上世纪八十年代发现的南海一号沉船上就有大量南宋时期的外销瓷 ©️图虫创意

2021年五一期间,睽隔两年之久的故宫博物院陶瓷馆在武英殿重新开馆,这座新馆以时间为主轴,用大量珍品生动展示了中国陶瓷八千多年的发展历程。而中国陶瓷的第一个高峰,出现在距今一千年的宋代。

北京故宫博物院陶瓷馆 ©️图虫创意北京故宫博物院陶瓷馆 ©️图虫创意

宋瓷的代表是汝、官、哥、钧、定这五大名窑,在器型、釉色、胎质等方面都达到极高的成就,成为藏家追捧的珍宝,也是工匠追摹的标杆。故宫藏瓷37万余件,其中“五大名窑”便是陶瓷新馆展览的重要亮点。那么,要如何看懂它们的文物和艺术价值呢?

「百世风神——“五大名窑”的审美典范」

“五大名窑”的名号,最早可见于明宣德年间《宣德鼎彝谱》中所说的“内库所藏:柴、汝、官、哥、钧、定”,清代许之衡《饮流斋说瓷》中,说“宋最有名之有五,所谓柴、汝、官、哥、定是也。更有钧者,亦甚可贵。”其中的柴窑,相传为五代后周柴世宗时创烧,但后世既没有发现可靠的实物,也没有发现窑址。因此明代开始,以汝、官、哥、钧、定为宋代五大名窑,为中国陶瓷开创了新的一个审美境界。

北宋时期的定窑白瓷雕牡丹纹盖罐,辽宁省博物馆 藏 ©️图虫创意北宋时期的定窑白瓷雕牡丹纹盖罐,辽宁省博物馆 藏 ©️图虫创意

欣赏陶瓷,大体可从三个方面入手,即釉色、纹饰和器型。五大名窑首先在釉色上树立了典范,汝窑莹润如脂,官窑和哥窑反复施釉使得釉面厚重,定窑洁白如雪,整体上釉色沉静素雅,即便是钧窑通过窑变形成丰富多彩的釉面,与唐代三彩的热烈相比也内敛许多。

马未都著书《瓷之色》(图源网络)马未都著书《瓷之色》(图源网络)

宋代瓷釉的特点不单反映在色彩上,还反映在釉的质地上,五大名窑釉面大都形成凝重深沉的质感,汝窑、官窑甚至出现釉厚于胎体的现象,呈现出类玉的质地。

第一行从左到右依次是汝、官、哥窑的瓷器釉面,第二行左为钧窑,右为定窑 ©️故宫博物院第一行从左到右依次是汝、官、哥窑的瓷器釉面,第二行左为钧窑,右为定窑 ©️故宫博物院

从纹饰上看,五大名窑都追求简洁,除汝窑、官窑、哥窑表面有瓷器开片,定窑运用刻画、模塑花纹外,大体都不再有其他装饰;在器型上,汝窑、官窑是宫廷的专用瓷器,因此造型高雅,而哥窑、钧窑、定窑除实用器外,也有颇多陈设器,整体简洁大方。五大名窑追求温和、内敛、厚重的精神,与宋代追求简约、克制和理性的风气息息相关。

寥若晨星的汝窑

乾隆有诗曰“李唐越器人间无,赵宋官窑晨星看”,说的是北宋官窑存世稀少,如晨星般屈指可数,这话形容汝窑更为合适。在传世瓷器中,汝窑存世量最少,全世界的馆藏汝窑不足百件,五大名窑也以汝窑为魁。

北宋汝窑天青釉瓷器碎片 ©️图虫创意北宋汝窑天青釉瓷器碎片 ©️图虫创意

汝窑的得名是因为烧造地的所在是古代的汝州(今河南中部)。很长一段时间里,由于汝窑的烧造遗址没被发现,所以十分神秘。1980年代,考古学家终于在河南宝丰县清凉寺发现了汝窑遗址,并出土了大量汝窑残片。

河南宝丰清凉寺(图源网络)河南宝丰清凉寺(图源网络)

汝窑是北宋末年徽宗指定烧造的御窑器,烧造时间很短,前后不过二十余年,产量不多,存世更少,南宋人就感叹“近尤难得”。由于是宫廷用器,汝窑的用料考究,瓷胎细腻,灰中带白,俗称“香灰胎”。

汝窑天青釉三足樽承盘,故宫博物院 藏 ©️故宫博物院汝窑天青釉三足樽承盘,故宫博物院 藏 ©️故宫博物院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汝窑的釉色,有天青、粉青等类,据说在烧造过程中加入了玛瑙末作为釉料,釉面常见开片,这是因为瓷胎和釉面膨胀系数不一致导致的缺陷。明代曹格《格古要论》就说“汝窑器,出汝州,宋时烧者淡青色,有蟹爪纹者真,无纹者尤好。”我们今天看到的绝大多数汝窑器,都是带有细小开片的,传世无纹者,仅有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天青无纹椭圆水仙盆一件。(下图)这种器型的汝窑水仙盆曾被乾隆误会为给猫狗等宠物喂食的器具。

天青无纹椭圆水仙盆,台北“故宫博物院” 藏(图源网络)天青无纹椭圆水仙盆,台北“故宫博物院” 藏(图源网络)

汝窑“满釉支烧”的烧造方法也值得一提,无论盘、碗器物,全身包括底足均会包满釉料,在底部用细小支钉撑起器物,待烧造完毕后折断支钉。这样烧制的瓷器,整个器物除细小支钉痕外均被釉面包裹,使得器物整体更加圆润完美,足见御用器物的用心。

汝窑底部支钉痕(图源网络)汝窑底部支钉痕(图源网络)

今天我们在部分汝窑瓷底部,能看到“奉华”和“蔡”的字样,据推测“奉华”为南宋宫中殿名,说明相关器物为宫中御用;而“蔡”字则说明相关器物为蔡京父子所有,应是得自徽宗赏赐,这都表明了汝窑的皇家身份。

汝窑奉华纸槌瓶,底部可见清晰的“奉华”二字,台北“故宫博物院” 藏(图源网络)汝窑奉华纸槌瓶,底部可见清晰的“奉华”二字,台北“故宫博物院” 藏(图源网络)

紫口铁足的官窑

凡是一切由官府经营的窑口,或是民窑烧造进供宫廷使用的瓷器,都可称作官窑。而宋代的官窑专指宋代官府烧造的青瓷,从北宋一直延续到南宋,并且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官窑青瓷圆洗,故宫博物院 藏 ©️故宫博物院官窑青瓷圆洗,故宫博物院 藏 ©️故宫博物院

据文献记载,北宋政和年间在汴京(今开封)置窑烧造的史称汴京官窑,该窑随北宋王朝覆灭而结束。宋高宗南渡后,又在杭州先后设立修内司、郊坛下两处窑址,史称南宋官窑。

位于浙江杭州乌龟山西麓的郊坛下官窑遗址(图源网络)位于浙江杭州乌龟山西麓的郊坛下官窑遗址(图源网络)

如今,汴京城遗址早掩埋在黄河泛滥的泥沙之下,它的官窑窑址至今也没有发现,传世的器物极少,判断的难度也很大。从传世器物来看,官窑和汝窑近似,但仍存在区别。官窑的瓷器烧造同样有开片现象,但与汝窑作为缺陷不同,官窑是将开片作为一种自觉的审美追求。

南宋官窑青瓷圆洗,开片明显比汝窑开片醒目,这是刻意造成的。台北“故宫博物院” 藏(图源网络)南宋官窑青瓷圆洗,开片明显比汝窑开片醒目,这是刻意造成的。台北“故宫博物院” 藏(图源网络)

官窑还有一个特点,所用的胎土含铁量较高,高温氧化还原后呈现黑色,而由于施釉过厚往下流淌,口沿部分露出的胎土称为“紫口”,而大部分官窑没有满釉包烧,底足呈现铁黑色,被称为“铁足”。“紫口铁足”是判断官窑的一个重要特征。

南宋官窑龙纹洗,有明显紫口铁足特征,曾被乾隆皇帝误判为汝窑器,台北“故宫博物院” 藏(图源网络)南宋官窑龙纹洗,有明显紫口铁足特征,曾被乾隆皇帝误判为汝窑器,台北“故宫博物院” 藏(图源网络)

宋代官窑的另一个重大特征是经常反复施釉,有的釉面已经超过胎体厚度,称为“薄胎厚釉”。南宋官窑遗址出土的瓷片瓷胎就极薄,有的仅一毫米厚,但会反复上釉,形成4到5层断面,使得瓷器呈现厚如凝脂、温润如玉的效果。官窑器由于专供皇室御用,多为陈列器型,尤其是南宋官窑,拥有大量吸收玉器、铜器元素的仿古器物传世,创造了不少典雅的杰作。

南宋官窑粉青釉弦纹瓶,仿汉代铜器器型,故宫博物院 藏 ©️故宫博物院南宋官窑粉青釉弦纹瓶,仿汉代铜器器型,故宫博物院 藏 ©️故宫博物院

金丝铁线的哥窑

哥窑的身世在五大名窑中最为扑朔迷离。宋代文献中没有关于哥窑的记载,窑址一直也未能发现,另外哥窑的得名至今也无定论。据明代《浙江通志》记载,南宋有章生一、章生二兄弟二人,烧瓷为生,哥哥所烧为哥窑,弟弟所烧为龙泉窑。又说弟弟嫉妒哥哥,在开窑时候故意浇水,使得瓷器表面开裂,没想到哥窑因祸得福,以釉面的开片大受欢迎。

哥窑青釉鱼耳炉,此炉造型仿商周青铜礼器簋,釉面密布交织如网的“金丝铁线”开片纹 故宫博物院 藏 ©️故宫博物院哥窑青釉鱼耳炉,此炉造型仿商周青铜礼器簋,釉面密布交织如网的“金丝铁线”开片纹 故宫博物院 藏 ©️故宫博物院

编造这个传说的人完全不了解瓷器烧造知识,在极度高温的情况下浇水,瓷器只会炸裂而不是开片。不过这个传说点出了哥窑最大的特点——开片,其中最典型的被称为“金丝铁线”

哥窑灰青釉胆式瓶,故宫博物院 藏(图源网络)哥窑灰青釉胆式瓶,故宫博物院 藏(图源网络)

上图这件哥窑瓶的开片分为两种,大的开片呈黑色,小的开片呈黄色,是由于瓷器烧造好后将其放入墨汁上色,形成“铁线”,而在后期放置过程中,小开片不断氧化形成浅黄色的“金丝”。

瓷器上部开口边缘为“紫口”,底部边缘为“铁足” (图源网络)瓷器上部开口边缘为“紫口”,底部边缘为“铁足” (图源网络)

哥窑一定程度上也呈现“紫口铁足”的特征,同时由于官窑也有开片,于是又有“官哥不分”的说法。但两者有较大的不同,同是开片,哥窑的开片较碎,分为“金丝铁线”两种开片,但官窑大多仅有一种大开片。另外,釉色上官窑天青、粉青为上,也有米黄等色泽,而哥窑以灰青为主。

哥窑青釉葵瓣口盘,器物底部呈现明显铁足特征,但是开片非常细碎,被称为“百圾碎”,故宫博物院 藏 ©️故宫博物院哥窑青釉葵瓣口盘,器物底部呈现明显铁足特征,但是开片非常细碎,被称为“百圾碎”,故宫博物院 藏 ©️故宫博物院

哥窑最大的谜团是年代问题,虽然在明代将其列为宋代五大名窑,但至今在宋代墓葬中从未出土过与传世哥窑相同的器物。西方学者提出哥窑为元代烧制,是对南宋官窑的仿制。现存不少原认为是南宋哥窑的器物,都能在官窑中找到相类似的器型。一些国内学者已经逐渐接受这一观点,并把原本认为是南宋时期的器物审慎地定为宋元时期。

哥窑青釉弦纹瓶,与官窑器型接近而有改造,故宫博物院 藏 ©️故宫博物院哥窑青釉弦纹瓶,与官窑器型接近而有改造,故宫博物院 藏 ©️故宫博物院

窑变万千的钧窑

钧窑窑址在今天河南禹州市,在金代属于钧州,故以此命名。钧窑在五大名窑中以独特的釉色和釉质闻名。由于钧釉是一种乳浊釉,可以将胎体本身的各种缺陷覆盖,相比其他窑口,它的胎体比较粗糙,而釉料中含有铁、铜等元素,使得烧出的釉色青中带红,如蓝天中的晚霞。

钧窑天蓝釉碗,故宫博物院 藏 ©️故宫博物院钧窑天蓝釉碗,故宫博物院 藏 ©️故宫博物院

另外,因为烧造过程中高温下的釉料变化,釉面呈现“蚯蚓走泥纹”的纹路,曾被认为是判断钧窑年代的一个重要标志。

钧窑玫瑰紫釉鼓钉三足花盆托,上面有明显的“蚯蚓走泥纹”,故宫博物院 藏 ©️故宫博物院钧窑玫瑰紫釉鼓钉三足花盆托,上面有明显的“蚯蚓走泥纹”,故宫博物院 藏 ©️故宫博物院

钧窑在釉色上最重要的成就是“窑变”,俗语说“入窑一色,出窑万彩”。核心是用铜的氧化物作发色剂,高温下通过氧化还原形成铜红釉。铜红釉对温度和环境十分敏感,呈现的色泽也千差万别。这对后世的瓷器影响巨大,如元代釉里红、明清的宝石红、郎窑红都受钧窑铜红釉的影响。

金代钧窑玫瑰斑“三潭映月”纹盘,上面的玫瑰色就是铜红釉,观复博物馆 藏(图源网络)金代钧窑玫瑰斑“三潭映月”纹盘,上面的玫瑰色就是铜红釉,观复博物馆 藏(图源网络)

对钧窑年代的判定更加扑朔迷离。传统上认为钧窑是北宋年间创烧的,特别是因为清宫旧藏有大量钧瓷花器,人们把钧瓷和北宋为皇帝运送奇花异石的“花石纲”联系起来,认为这些花器是专供北宋皇帝赏花所用的。但在宋代出土的墓葬中,却从未见过相似的器物。

钧窑玫瑰紫釉海棠式四足花盆托,故宫博物院 藏 ©️故宫博物院钧窑玫瑰紫釉海棠式四足花盆托,故宫博物院 藏 ©️故宫博物院

另外,钧窑得名于金代“钧州”地名,这暗示钧窑创烧可能在金代(对应南宋时期而非北宋)。同时,钧窑乳浊釉和汝窑类似,推测应该是北宋灭亡后,汝窑工匠在北方参与了钧窑的烧造,所以又有“汝停钧代”的说法。

金元时期钧窑大碗 ©️图虫创意金元时期钧窑大碗 ©️图虫创意

到了21世纪初,上海博物馆、深圳文物考古研究所等机构通过比对出土标本,运用技术手段检测,认为清宫旧藏的“官钧”应该是明代永乐、宣德年间烧造,并得到学界的赞同。目前海内外重要拍卖行上拍卖的类似器物,一般都标注为明代早期。不过,故宫博物院仍坚持将相关器物断为宋代。

钧窑玫瑰紫釉长方花盆,故宫博物院 藏 ©️故宫博物院钧窑玫瑰紫釉长方花盆,故宫博物院 藏 ©️故宫博物院

如雪类银的定窑

定窑的烧造地点在今天河北省曲阳县,因为宋代属于定州而得名。定窑最大的特点就是烧白瓷。因为早期瓷胎较为粗糙,同时釉料带有铁元素往往发青,要将瓷器烧成白色很难,在当时属于高科技。所以,定窑的白瓷影响很大,广受民众欢迎,也因此定窑产出了大量日用瓷,有很多反映民俗风情的用具,如枕头、茶盏、唾盂等。

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北宋定窑婴儿枕就极富生活趣味(图源网络)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北宋定窑婴儿枕就极富生活趣味(图源网络)

相比其他四大名窑,定窑的装饰手法也相对多元,不仅造型有活泼生动的婴儿,还会在瓷器表面通过刻花、划花、印花等多种方式制作出花卉、禽鸟、游鱼、婴戏等图案。

宋定窑白釉剔花莲花纹腰圆枕,故宫博物院 藏 ©️故宫博物院宋定窑白釉剔花莲花纹腰圆枕,故宫博物院 藏 ©️故宫博物院

定窑的大量产品为民间用瓷,同时也被选为进贡官府使用。在传世和出土的定窑瓷器中,曾发现不少刻有“官”字款的瓷器,有的瓷器下还刻有“尚食局”“尚药局”,说明这些瓷器为宫府所用。

金代定窑白釉刻划“尚食局”铭印花摩羯花卉纹盘 故宫博物院 藏 ©️故宫博物院金代定窑白釉刻划“尚食局”铭印花摩羯花卉纹盘 故宫博物院 藏 ©️故宫博物院

不过在与汝窑的“宫斗”中,定窑却败下阵来。据记载,在北宋徽宗时期,以“定窑有芒不堪用”为借口,将御用的瓷器从定窑改为汝窑。

所谓的“有芒”有两个解释:一种涉及到定窑的烧造技术“覆烧”——为节约空间,将碗盘倒置叠起来烧造,为避免器物釉料粘连,口沿部分不上釉,露出胎体形成涩边,称为“芒口”;另一种说法认为有芒是指定窑釉色光芒刺眼,不如汝窑青瓷的内敛含蓄。无论哪种说法,都显示在当时看来,定窑的做工和美感都比不上汝窑。不少传世定窑器口沿用金属镶边,就是为了遮盖“芒口”这一缺陷。

定窑白釉板沿单柄洗,器口有因覆烧所致的毛涩“芒口”,故宫博物院 藏 ©️故宫博物院定窑白釉板沿单柄洗,器口有因覆烧所致的毛涩“芒口”,故宫博物院 藏 ©️故宫博物院

这五大名窑之中,虽然有的年代受到质疑,但从明代以来便被推崇为宋瓷典范,也是中国传统制瓷的高峰,对后世的制瓷有巨大的影响。在清雍正乾隆年间,皇家御窑就仿制了不少五大名窑的瓷器。而如今的拍卖市场上,五大名窑也屡创天价,定窑和官窑瓷器都曾以上亿港币的价格成交,而2017年香港苏富比北宋汝窑天青釉洗更以2.6亿港币成交,说明五大名窑的艺术价值和地位不可撼动。

2017年香港苏富比港币成交的北宋汝窑天青釉洗(图源网络)2017年香港苏富比港币成交的北宋汝窑天青釉洗(图源网络)

如今,我们或许无力一掷千金,拥有这些五大名窑,但是仍可以通过各大博物馆的馆藏一睹宋代瓷器的风采。馆藏五大名窑品种最为丰富的、藏品质量最高的无疑是两岸的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上海博物馆也有较为丰富的宋瓷展出。

另外,禹州钧官窑址博物馆、清凉寺汝窑博物馆、杭州南宋官窑博物馆、定州市博物馆等博物馆建在相关窑址所在地区,不仅能看到大量的出土瓷器,还能看到当年的烧造遗址,是深入了解相关瓷器的好去处。

北宋定窑划花八棱大碗,坂本五郎旧藏,2014年香港苏富比成交(图源网络)北宋定窑划花八棱大碗,坂本五郎旧藏,2014年香港苏富比成交(图源网络)

中国陶瓷的第一座高峰——10分钟了解宋朝五大名窑

中国陶瓷的第一座高峰——10分钟了解宋朝五大名窑

宋朝五大名窑窑址及10件代表瓷器一览图 ©华夏风物宋朝五大名窑窑址及10件代表瓷器一览图 ©华夏风物

👉本期互动话题:你还见过哪些来自这五大名窑的瓷器?

参考文献

[1]中国硅酸盐学会,《中国陶瓷史》,文物出版社,1982.

[2]汪庆正,《中国陶瓷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3]马未都,《马未都说收藏·陶瓷篇上》,中华书局,2008.

文丨罗维

文字编辑丨沐钧、木木

图片编辑丨兔子

封图丨故宫博物院

本文由华夏风物原创,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如有需要,请邮件联系wangzehua@zhidemai.com

想要了解更多华夏大地的风物冷知识、热知识

↓↓↓↓↓↓

☞点击进入华夏风物App即可查看

【金币周周送】给爱家乡爱特产的你!超简单的金币活动,快来参与每一张中国餐桌,都汇集了天南海北的丰富滋味;每一座华夏城市,都拥有自己的独特物产和文化。一盏清茶、一缕丝绸,一座老城里充满镬气的夜宵美食,这些中国元素,改变了你我的生活,也曾改变世界。华夏风物App,是一个全面、多元的中国风物数据库和开放、包容的分享互动平台,我们以专业视角解读中国文化和物产,领略华华夏风物| 259 评论97 收藏302查看详情


中国陶瓷的第一座高峰——10分钟了解宋朝五大名窑

展开 收起
1评论

  • 精彩
  • 最新
提示信息

取消
确认
评论举报

相关好价推荐
查看更多好价

相关文章推荐

更多精彩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21
扫一下,分享更方便,购买更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