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前,我已经开始爱你”,2020年度央视最催泪的纪录片
2020年,有多少人经历了这样的人生第一次。
“人生第一次,你这样拜年。”
“人生第一次,你许下这样的离别承诺。”
“人生第一次,你在工地吃年夜饭。”
......
这是当下很多人都在经历的「人生第一次」。
也让每个人都感受到,在生命面前,每个人何尝不是初来乍到。
央视纪录片再次把目光,聚集到了每个人的——《人生第一次》。
这部纪录片由掌镜《人间世》系列的秦博导演团队出品,从出生、上学、成长、工作、结婚、立业、养老等多个重要的人生节点,描绘中国人真实的人生图鉴。
在这样一个魔幻开年,一部流淌着生活光亮的片子,不仅赚足热泪,更是来得恰逢其时。
故事的前三集,聚焦的是孩子们的人生初体验——出生、上学、成长。
而每个人的人生,都是由此展开,都是由此而不同。
第一集,从孩子的第一声啼哭开始说起——出生。
故事的镜头对准了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记录下了产科病房内的种种惊险,与选择。
第一次选择,是否顺产?
顺产的话,开指、宫缩、每一次力竭,可能都是每个妈妈这辈子最难忘的疼痛。
几位勇敢的爸爸,挑战了用仪器来感受分娩镇痛到底有多痛。
不过短短几分钟,几个硬汉就面容扭曲,龇牙咧嘴大呼:“可以了……真的可以了……”
而更难的,是无法选择。
周婷,进入产房已经十多个小时了,这是她第一次当妈妈,希望可以自然分娩。
可是产程并不顺利,孩子偏大,而她也出现了发烧的症状,羊水变热,宝宝就有感染的风险。
产房内的周婷和丈夫打电话:“我要再试吗?”
“我自己决定啊……”
放下电话,她对着肚子里的孩子说:“加油贝贝,再不努力,我们要去挨一刀啦。”
即使丈夫和家人都在产房外陪伴,这一刻,周婷依然是孤军奋战。
而最艰难的,是生与死的抉择。
向爽,27岁,先天性主动脉瓣二叶畸形,她也是一个孕27周的双胞胎准妈妈。
而能不能成功把孩子生下,就要看分娩前的这一场心脏手术能不能顺利完成。
“全身麻醉,体外循环。”
“孩子的死亡率大概在30%左右。”
“手术要使用很多抗凝剂,即使胎儿的胎心一下子变慢了,我们原则上也不考虑中止手术给产妇分娩,因为风险太大了。”
种种都意味着,很有可能,大人和孩子,只能保一个。
或者都保不住。
丈夫王翔在听完医生所有的建议后,搓着双手说:“以大人为主。”
在手术的前一天晚上,王翔在床前陪着向爽。
他说,向爽在梦中叫出了这两个孩子的名字:
“春和,景明。”
这是她在梦里梦到的名字,出自《岳阳楼记》: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
(意思是:到了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
心脏手术成功后,向爽又坚持了几周,熬到了孩子能分娩的时候。
终于,两个男孩顺利降生,人生初见——春和,景明。
隔着透明的玻璃,这个男人张望着自己的妻儿,这幅场景让人想到了一首歌:
孩子推开世界的门,父母永远是站在门外怕迟到的人。
得知母子平安的那一刻,产房外守候了许久的王翔,终于落下了心中的大石。
那一刻,他找到了余生的归宿:
“我下半辈子不干别的了,就守着他们三个人过。”
没有生过人,谈什么人生?
许多妈妈在回忆自己的生产经历时,都会开这样的一句玩笑话。
纵然生产之痛深入肺腑,但在见到孩子的那一刻起,所有疼痛都换成了全心全意的爱。
节目中,有一句很贴切的话,诠释了什么是“天下父母心”。
那就是:
“在你出生前,我就已经开始爱你。”
“为什么这么坚强?因为长大了。”
孩子的出生,是生命的第一阵痛。
而童年的烦恼,多数始于——上学。
这一集,戏精萌娃含量严重超标!笑泪齐飞!
每年临近九月,有一类“工具书”都会被卖到脱销。
《我爱幼儿园》、《幼儿园里我不哭》、《幼儿园里不用妈妈陪》......这些书向全国1800万准备上幼儿园的小朋友们传递着同一个道理——幼儿园是个好地方。
而当孩子们真正踏入幼儿园时才发现:书本里的道理和现实并不一样。
幼儿园的门口,每一天都在上演哭闹大戏。
孩子们哭到撕心裂肺。
哭到鼻涕冒泡。
哭到满地打滚。
爸爸妈妈们的仓皇地逃跑,也忍不住在角落里偷偷回头张望。
世间所有的爱指向相聚,而只有父母子女之爱,指向离别。
孩子们成长的第一步,就是克服离开父母的焦虑。
然而千万别小看了孩子,他们身上你的能量往往超乎你的想象。
比如耿直。
比如勇敢。
爸爸送你到幼儿园
你千万不能哭
你就大步地,不要家长陪
你就大步地往幼儿园里面走
这就是勇敢
比如坚强。
孩子们从不惧怕这个世界,因为纯真就是他们最强大的力量。
哭哭啼啼的孩子,从幼儿园毕业后,上学就不再哭了,而是大步地踏进校门寻找自己的天地。
小学,是孩子成为学生的第一个里程碑。
在父母眼里,这就是站上了竞争的起跑线。
上海的小姑娘郭雨晴,可能正在经历很多孩子都会经历的童年噩梦——被妈妈逼着弹钢琴。
而且妈妈琴技娴熟,所以亲自上手指导,母女间就忍不住战火纷飞。
可是谁也没想到,郭雨晴的妈妈,曾经也是个从小被逼着学琴、喊着以后决不让孩子学琴的妈妈。
孩子的成长是一场单程,母爱却是一场轮回。
“我现在觉得,我妈小时候为什么不把我逼得再好一点,或许我现在就可以有一技之长。”
逼孩子,怕孩子累;不逼孩子,怕将来后悔。
也许,这正是现在每一个父母的为难之处。
求学不易,陪读辛苦,家庭辅导更是鸡飞狗跳。
但我们也在其中,看到了陪伴孩子成长的很多快乐——
我们有幸,让孩子扑在你怀里尽情地哭和笑。
我们有幸,得到了孩子最纯真温暖的爱。
孩子的童年,也许也是每个为人父母最快乐的时光。
当孩子渐渐长大,渐行渐远,与父母之间,难免生出了如宾客般的距离。
我们能拥有孩子多少年?
答案是:你的孩子真正属于你的时光,也许只有他的童年。
“我在爸妈看不到的地方偷偷长大”
成长是笑中的泪,也是泪中的笑。
第三集,讲述了一群孩子的留守。
他们在爸妈看不见的地方,偷偷长大。
云南保山漭水,大山深处。
孩子们需要翻山越岭上学,大人们需要长久离家务工。
但是这里,生活宁静,自然美好,让人想起了一个久违的词——诗意。
虽然诗歌在绝大多数人的眼里,并没有什么用。
甚至中高考的作文题里,都会有一句:题材不限,诗歌除外。
但曾经在这里支教的大学生康瑜决定留下来,当一名教孩子们写诗的老师。
因为她相信,诗歌,会是孩子们看世界的另一条路。
晚风习习,康瑜给孩子们开了一场篝火诗歌课,孩子席地而坐,畅想自己十年后会成为什么样的爸爸妈妈。
诗歌,让孩子们开始思考未来,思考人生。
一位叫李坤富的男孩说:
十年后,我想做一个像大海一样的爸爸
让儿女坐在我背上,像一条小船一样
有时对儿女吹一场台风
有时对儿女风平浪静
让他们知道:
人生不是一直都是风平浪静的
常年独自生活的女孩在静谧的台灯下写诗。
然后,她拨通了妈妈的视频电话。
“妈,我给你读,我写的第一首诗歌。”
小鸟是大鸟的孩子
白云是蓝天的孩子
路灯是黑夜的孩子
母亲去广东的时候
我把我的鞋放在母亲鞋的旁边
因为,我是母亲的孩子
听完,屏幕另一头的母亲哽咽了,缓缓才说出一句:“女儿,真的对不起.......你原谅妈妈好吗......”
原本安静的孩子,不善言辞的母亲,通过诗歌,找到了情感表达的密码。
我们总说,再苦再难,也要陪在孩子身边。
再苦再难,也要奋力托起孩子的成长。
可是对于很多人而言:
陪伴孩子是父母的奢望,走出大山是孩子的奢望。
但是这期节目,让我们看到了这两个长久无解的难题,最好的答案:
这群留守孩子的童年,也许没法拥有父母的陪伴,但可以被诗歌点亮。
诗歌也许没有办法改变这些孩子的命运,但它有可能,改变一个人。
那些一步步走出大山的孩子,会拥有更广阔的天地。
而留下的孩子,会成为这片土地未来的主人。
其实,无论是出生、上学、成长,还是往后无数的「人生第一次」。
我们都是为了,成为自己人生的主人。
作者:JioJio,本文首发公众号:小十点(ID:sdikid),专业实用的育儿干货,睡前故事,亲子阅读,美妈提升,精选好物。集结专家及辣妈,让带娃变得轻松好玩。
本文经小十点(ID:sdikid)授权发布,原标题:“出生前,我已经开始爱你”,央视又拿出了年度最催泪的纪录片,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等你忙得焦头烂额也照顾不好母女俩时,你也想哭会
所以说每个人痛感都不一样,还要考虑当时自己的年龄,脊椎状态,医生的手艺
为啥我打了没啥感觉?
这是个拼爹的时代
你们看过生门吗
我记得我看两两集 弃了
好多人都说要痛一辈子
作为初为人父不久的人表示。切身体会感受。既欣喜又担心。又激动又平淡。当时就想着只要求孩子这辈平平安安,健健康康快快乐乐长大。其它的都是次要。
孩子生下来我都没问性别。只要顺利就好!
愿所有孩子健康成长。
我到不相信了在座的各位都是精英,30岁就能靠自己买房子!!
赞美苦难和隐忍是种卑劣的手段。
强调家庭观念里面的爱和责任 是当下浮躁的社会里面最需要也是最容易达到的一种和谐的基因
感动到了。,。
感动,如同麻药一样,能让你忘记疼痛。
我奶奶出生在旧中国,但是她也生活在现在,很多东西她以前想都不敢想。
也是,母鸡鸡蛋他全都要
其实脊柱打针还好,是之后的恢复很长时间
不用这么悲观,其实一切都是公平的,比如我们底层人民拥有不了富裕,可是想想那些有钱人的娃也拥有不了贫穷呀
我爱的人早已成妈,,爱我的人只剩我妈。。
你连医保是什么都不懂,就别出来杠了,到此为止吧
看着看着,想到自己生娃时候的艰难
被自己感动哭了
我哪个字是在骂人?何来没有素质一说。另外你容不得别人的反驳又在这讨论啥?
张嘴就骂?素质呢?我讲过药不进医保就不完善吗?请别自己脑补,我说的刷医保卡比直接现金买贵是一个普遍现象。如果容不得批评你还在这讨论啥?
医保个人账户不属于医保?不知道到底谁一叶障目,举例子不懂?我说的是普便现象,刷医保卡比直接用现金贵。
再比如医疗,养老,你一进单位,单位就要给你开始缴纳,这个钱,确实不多,不是给你用来发财的,但平时解决个小病小痛足够了,啥,你问我大病怎么办,大病你自己买保险啊,最便宜的很多城市保,也就几十块钱,还有商业重疾险,你自己去搭配组合,这不就是值得买的智慧么?
人生就是一场轮回!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再最后说住房,一二线城市的房价确实高了点,这本来就是留在大城市的门槛,你是期待着有人给你送房吗?你什么样的经济条件,就住什么样的房子,你刚入职一个月赚5000,那就租便宜点的房子,上班早点起辛苦点步行挤地铁公交,你说你在大城市吃不消了,那你就回老家,安安稳稳过自己的生活,这也是一种选择,选择千千万,大家都是成年人,自己做决定并为字迹的决定负责,只要你不是含着金钥匙出生,谋生本来就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成年人的生活都是一个问题接着一个问题,到哪儿都是一样
人要慢慢学着成熟,这四个问题,是不可能有你想象的那种全程有人给你一手包办的,但当前已经有很大程度的解决,比如教育,9年义务教育,学费课本费都不用你掏,即便是到了高中大学,公办的一本二本也就一些基本学杂费,当然到了研究生博士,那是属于高等教育中的精英教育,你自掏腰包自己努力。
你只要你家的药店医保买药比外卖贵,就是医保不完善,只要药店外卖送药没接进医保就是不完善,合着完善=绝对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