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养出“玻璃心”的孩子
什么是“玻璃心”?是网络流行语,指心理素质差,心灵像玻璃一样易碎,很脆弱,经不起批评或指责。那怎样才能避免养出玻璃心的孩子呢?

一、避免过度表扬
夸大事实、过度的表扬一个小朋友,会让小朋友有“表扬依赖症”,当他习惯了家长经常在他耳边说:“你好聪明”、“你真棒”、“真不错”,这些习惯了听好话的孩子容易对自己有认知误会,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去到哪里,这样一来,当有人说他们不好的话,说他能力不足之类的,他就难以接受别人的话,自尊心容易受挫,陷入自卑与沮丧的情绪中去。
二、家长情绪不稳定
家长的情绪不稳定,孩子就容易缺乏安全感。因为时常被父母发自己脾气、甩自己脸子、吼自己。害怕自己被抛弃,对他人的情绪变化格外敏感。变成消极、充满负面情绪,性格也变得自卑、内向、脆弱。这类人的表现通常是小心翼翼,生怕自己会惹别人不高兴,忧虑过多,心理极其容易受伤。
三、父母的“打击式教育”
现代社会已经不适合这种“打击式教育”。,很多父母会觉得,我以前不也这样过来的?怎么我当年可以,现在到了你这一辈就不行了呢?要知道,绝大多数的“玻璃心”的孩子,他们的本质上,就是对自己缺乏信心,缺乏自信,自我存在价值感低,打心底里不认可自己的能力与价值,一遇到挫折和失败就开始否定自己,想要退缩或者放弃,他们极度容易被他人的评价影响。所以这种“打压式教育”的教育理念跟这类“玻璃心”的孩子的性格特点是相矛盾的。
究其背后的原因,是许多家长对孩子的期望过高,各种高要求、高标准。不停的在提醒孩子,这里做的不好,那里做的不好。不断地督促孩子,想要孩子变得更完美。但是当存在孩子有做得好的地方,家长却又不停的贬低孩子,害怕孩子就此变得骄傲自满,孩子缺少父母的肯定和欣赏,长此以往,孩子就容易陷入悲观的情绪,不断的怀疑自己的能力,内心始终在认为“我很差劲”,尽管他做得很优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