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的辅食经验:好好吃饭不生病
创作立场声明:本文所列食物和图片展示均为自家使用,均为自费购买,无任何利益相关。
作为一枚新手妈妈,可能和大多数第一次为人父母的同龄人一样,为宝宝做的每一件事,我都属于战战兢兢类型的。
从第一次抱娃、第一次换尿片、第一次拍嗝哄睡,到为宝宝选的第一件衣服,我也是做足了功课,身体力行贯彻着“第一个娃照书养”的谨慎原则。
不过这个书,也并不是看了那本就坚信不疑的。家里的书架堆了几本,线上课程app公众号也买了一些。
综合了各方意见,我也摸索出养育我娃的一套规律。也许我的经验对你有帮助,也许你并不认可我的育儿思路,不过没有关系,相互交流互相学习才能进步,总之,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
吃货宝宝养成记
宝宝档案:女宝一枚,15个月大。身材娇小(出生时五斤四两),各方面发育都很均衡。母乳喂养11个月,奶粉过渡3个月,目前已经完全喝纯牛奶了(没有不适)。
爱好吃吃吃(包括吃手),不挑食,没有厌食厌奶期,属于在吃饭这方面很让老母亲省心的天使宝宝。
提到营养补充剂,从她生下来后,我们一直主动补充的只有维生素D。最开始用的是医院开的伊可新AD,之后也用过Ddrops、悦而、星鲨。品牌大同小异,功效都是差不多的,一直到现在依然在坚持。据说维D不易从食物中获得,所以就一直在主动给她补充。
益生菌、钙片之类的,宝宝没有吃过。
“枕秃、六个月还不出牙、流口水、摇头晃脑......都是因为缺钙! ”这样的话老母亲也是听了千百遍,然而也还是顶住了压力,没有给宝宝额外进补。
除了有书籍医学知识作为背书,老母亲对于母乳的营养也还是自信满满的。
五个半月的时候,开始过渡到辅食。
第一口辅食,我们选择的是小皮的高铁米粉。还记得宝宝第一次吃辅食的时候,宝宝比我们还要激动。
虽然吃了一口面露诧异的神色,但还是欣然一碗吃掉了。从此,就在吃货的道路上一去不复返。
米糊辅食大概吃了三天,第四天我们就开始有意识的添加胡萝卜泥、土豆泥之类的蔬菜,也是每一种新食物都连吃三天,看看有无过敏症状。
比较欣慰的是,宝宝对于所给的食物都没有过敏的表现,怪不得是个吃货大胃王呢。
感觉米粉类的主食不要囤太多,宝宝吃到七个月的时候就开始添加颗粒状的辅食了。本来我也只买了一盒小皮、两包贝拉米,用到最后还有一包贝拉米没用掉,现在也不知道该怎么处理比较好。
刚开始吃辅食的时候,肉类也是最早添加的那一批。每次水煮后打成肉泥,和着米糊菜泥一起吃。
八个月的时候,宝宝缓慢出牙。我觉得帮助她出牙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她练习咀嚼。
于是我也有意识地给她做些手指食物:蒸胡萝卜条、肉丸、肉肠一类的。主食上也慢慢多样化,添加了粒粒面、碎碎面、小米、小皮颗粒版本米糊等等。
慢慢到了九个月,主食开始过渡到粥类、字母意面;十个月,开始吃软饭烩饭。
之后就在烩饭的道路上一去不复返了。
除了米糊不建议多囤,粒粒面也建议按需购买。我家宝宝不太喜欢吃,吃过一小包之后就不太感兴趣。现在家里还剩下两大盒粒粒面不知道怎么处理。
老母亲的烩饭(面)之路
做烩饭应该是最简单、最好操作的辅食了。
你可以放进去任何你想加入的食物,然后一锅出。
调味、炒香,这些就因能力和时间而异了。
自从娃开始吃烩饭了以后,老母亲的手艺就像是开了挂一样。
烩面的思路类似:把需要的食材炒炒香,放入面条,煮到软烂或者自己喜欢的浓稠度。
开始吃类似于大人饭的时候,做宝宝餐的手法就比较熟练了。我的标配是一口炒菜锅、一口电炖锅。
有些食物不需要炒制就可以直接放进电炖锅,不过有些食物,比如三文鱼,我会先用柠檬汁去腥,小火煎一下,再加入烩饭一起煮,这样腥味就能最大去除,吃起来也比较香。
用食物的天然原味让烩饭更美味
小宝宝辅食添加的基本思路就是:无盐无糖,少油少脂肪,不用动物油。
虽然一岁以后可以适量添加盐,不过我希望宝宝口味尽量清淡,即使她已经一岁多了,还是坚持用食物天然的味道来调味。
至于蔗糖,能延长使用它的时间就尽量延长吧。比起对于龋齿的担忧,我更希望她晚一些品尝生活的甜蜜。
为了让烩饭更美味,我尽量用自带香气的食物炝锅,比如洋葱、香芹、甜椒、蒜泥(取决于宝宝的接受程度),或者用一滴芝麻油替代辅食油。
还有一种方法是:用自带甜味的食物当做辅料,比如做个南瓜鸡肉饭、胡萝卜牛肉烩饭、番茄虾仁白菜烩饭,宝宝都特别喜欢吃。
如果实在觉得平淡无奇,可以加一点辅食粉,比如市售的芝麻海苔粉,或者猪肉酥。不过因为这些成品粉里面实际营养含量少,我们平时也很少会用。
但是虾皮粉、猪肝粉、香菇粉是个例外,这些我主要依赖于成品。自己制作比较麻烦,特别是猪肝,自己弄很容易处理不干净。
豆腐、鸡蛋这类容易致敏的食物,我们是十个月左右慢慢添加的。无论添加顺序如何,只要添加了新的食物,一定要观察三天,看看有无过敏,这个真的特别重要。
总结
做辅食做上瘾了,会觉得有点艺术成就感。特别是当娃吃的盆干碗净的时候,就特别有成就感。
其实孩子的食物做起来也不难,注意月龄调整食物粗细程度、随时监测可能会产生过敏的情况、注重食物、食材的使用和调味剂的用量,娃还是能分分钟变成干饭人的。
愿所有的宝宝都能营养均衡、健康成长,好好吃饭,才能不生病,长高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