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hone高品质配件安利!PITAKA MagEZ系列体验
创作立场声明:只要体验足够好,值不值得买并不取决于价格
开门见山,自从上一台手机三星S10上入坑了PITAKA这个品牌的全套保护壳+磁吸无线充电器套装,我基本就变成了这个品牌的拥趸。 即使换成了iPhone 12 Pro后拥有了Magsafe功能,最终我还是为iPhone再次购入了一整套PITAKA 磁吸充电器+芳纶纤维手机壳套装。而这么做的初衷依然是为了更加无缝优秀的磁吸体验。
在苹果发布Magsafe之前,PITAKA就已经通过特制的手机壳以及充电器为具备无线线充电功能的手机捣鼓出了无线磁吸充电体验,我当时入手的就是三星S10+所使用的套装。 从图中可以看出其体验已经与后来的Magsafe非常相似。
不过遗憾的是在此前发布的初代充电相关产品并不能直接兼容Magsafe,而在iPhone12系列发布后PITAKA及时跟进的新款产品则实现了对自家产品以及Magsafe的全面适配。因此这一次我又购入了一整套新款的 iPhone12 Pro MagEZ case手机壳以及二代MagEZ Juice混合无线充电站。
先说重点产品:MagEZ Juice 2。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产品,兼具磁吸立式无线充电底座以及磁吸无线充电宝两种属性,而且现在还被赋予了Magsafe兼容加成,可以说是一种集大成的存在了。而且难得的是这种复杂的产品形态在各个功能点下都具有非常不错的体验。
想要实现这种奇妙的功能混合,其实并不困难。包装内MagEZ Juice的构成组件就已经对其原理进行了揭秘:MagEZ Juice分为 无线磁吸充电模块 + 滑轨限位充电底座 +充电头三个部分组成。
其中最关键的组件非这块小小的磁吸无线充电宝莫属。 这块表面附着1500D芳纶纤维,提供了舒适触感涂层的小巧充电宝, 可以实现同时支持苹果Magsafe 以及 PITAKA自家MagEz 标准,只要是符合两者磁吸标准的设备它都可以以吸附的方式附着在其之上。
为了让吸附握持时的手感依然维持舒适,它面向手掌的那一面被设计为拥有弧度的造型,并且中框也采用了弧线形,因此携带握持的时候手感会比较自然。 同时因为优秀的体积控制,让这块充电宝可以完全隐藏在手机后方,单手依旧可以使用手机。
当然体积方面实现了小巧,在容量上多少要做出一点妥协。它内部设立了2800毫安的容量,可以为iPhone12 Pro提供近4小时的额外使用时间。在充电效能方面则为标准7.5w无线充电,并非无线快充。可能会有朋友认为,在如今快充满天飞的时代,充电效率实在是太低了,但是关于续航这个问题,PITAKA这个品牌还是蛮有自己一套独特的见解的,相比快充,PITAKA更多是从设计的角度出发,使设备一直出于有充足电量的状态中,以确保续航能力。
这里就不得不提到其底座了。这个被类肤质材质包裹的底座,可将这个设备转化为一个具备舒适使用角度的无线充电支架。
通过滑轨结构滑入与底座的Type-C接口相连,无线充电宝便与底座共同构成了一部分。底座部分通过两侧不显眼的限位装置为充电宝提供了稳固的放置体验,视觉上由于制作精度较高,两者结合在一起的时候能够很好的保持整体性。
如果说充电模块是MagEZ Juice的核心,那么这个底座模式的体验则可以说是它最重要的灵魂了。 不同于一般的立式无线充电支架,MagEZ Juice在底座模式下有意的将手机进行了抬高,并提供了远超过一般立式无线充电器支架的更大仰角。
这一设计带来的好处在体验层面上是显而易见的。更高的屏幕位置以及更加后仰的角度得以让身高172的我在低头瞟一眼屏幕的时候得以实现面部解锁,同时还能够以更加自然的角度观看屏幕。
由于Magsafe的加入,这一次MagEZ Jucie还可以实现通过磁力来固定的多方向吸附。相比起上一代手机只能竖直放置,这一次Juice可以更加顺畅自然的实现横向放置。 对于我这种喜欢一心多用的人来说无疑变成了一个非常好的手机观影平台,与此同时还能够给手机提供源源不断的电能。
MagEZ的神奇之处不仅仅是两种状态下的体验,更是在于两种状态之间转换的流畅感。精准且强力的磁吸性能,让我们得以在手机吸附的状态下连同背面的充电模块一起无缝带出。如果是忽然有事要出门变可以快捷的在不同场景下切换,颇有任天堂Switch的感觉了。
当然为了这么顺畅的体验PITAKA也是花了不少心思。 例如底座和充电器之间的滑轨结构就设计的非常的精巧,装入拿起不至于感觉到阻顿,同时弧线型设计确保放入的时候可以更加自然的对准位置。
同时为了和多数底座一样容易晃动,MagEZ Juice底部还带有一层可以重复使用的纳米胶材料。有了这层材料,底座得以稳当的吸附在桌面上,完全无惧日常使用造成的晃动。
回到我日常的使用场景来。我在家里和公司各布置了一个MagEZ Juice底座,因为极低的操作成本,因此手机基本上用完就会十分自然的放上去,如果外出游玩则会携带走当时在我身边的底座上的充电模块,回到家后进行充电或者替换。 这样下来其实我的手机基本上常年可以维持在一个满电的状态之中,算是将这一套设备的便利性实现了最大化。
另一个同时购入,也是非常值得推荐的,就是PITAKA家的MagEZ Case了。当时三星S10+上我就非常喜欢这款又轻又薄又坚固的手机壳,到了iPhone也不例外。
材质上自然是保留PITAKA的优良传统,采用了1500D的芳纶纤维材质制成,而且这一次还提供了诸如海军蓝在内的诸多色彩。即使我是灰色款的iPhone 12 Pro,也依旧对这个蓝色动了心。
和老款的壳子相比(我只有S10+的壳),这一次适用于iPhone12 Pro的Case在做工上有较为显著的进步。除了各个收边区域更加工整之外,摄像头区域还进行了一圈加高,用于保护摄像头不突出于壳体从而被刮花。而整体的一个触感细腻程度我主观感受是有加强的。
抛开PITAKA自家的磁吸和Magsafe兼容先不谈,在“手机壳”这个本职上它是做得很不错的。手机壳整体仅仅只有0.85mm,但是由于防弹衣材质特性,其坚硬程度又让人得以足够放心的将保护职能交给他。
当然由于坚硬,因此PITAKA无法让手机壳实现全包,手机的按键和顶部底部等部分都会暴露出原本的不锈钢材质按钮。 对我个人来说这反而是件好事,毕竟原机按钮的手感最舒适不过了,而且不锈钢边框确实好看,若是全部遮挡反而会有些可惜。
仅仅作为一个轻薄坚固的手机壳,它已经足够优秀,但是它的特性不仅仅如此。 通过内部植入金属片,它得以同PITAKA自家的各种磁吸设备兼容,并且由于足够薄,因此也能够实现magsafe的兼容性。
如果将PITAKA的产品单独来看,其实已经是足够有特点且优秀的产品,但在搭配自家产品的情况下,能够提供最大化的磁吸力,各种磁吸配件的使用会更加顺畅,因此比起单独购买,我更加推荐一次性购入一套设备来进行完整的体验。
目前相比12南、tech21、UAG这些大牌,PITAKA明显在名气上会要略输一筹,然而横向对比产品力,我认为他们产品组合之间的关联性以及产品本身所体现出高品质却不输这些品牌,这也是为什么我会更加愿意支持他们的产品。 随着Magsafe生态的延伸,原本就深耕磁吸配件的PITAKA更是具有了先发优势,也许在未来它能够给我们带来更多有意思的周边产品。

我绿茶
校验提示文案
还不理小虫子
校验提示文案
呆萌的呆呆
不你还要买笔买保护壳买笔尖套买钢化膜
到了之后还要买软件
而且各种各样的评测也会让你眼花缭乱
配件好难选啊啊啊
校验提示文案
Babesun
校验提示文案
casatift
校验提示文案
施大花猫
校验提示文案
会跑的葡萄糖
校验提示文案
生米煮成锅巴
校验提示文案
hyheyue
校验提示文案
手撕鲈鱼
校验提示文案
翔南的天空
校验提示文案
木小偶
校验提示文案
木小偶
校验提示文案
翔南的天空
校验提示文案
手撕鲈鱼
校验提示文案
hyheyue
校验提示文案
casatift
校验提示文案
生米煮成锅巴
校验提示文案
Babesun
校验提示文案
呆萌的呆呆
不你还要买笔买保护壳买笔尖套买钢化膜
到了之后还要买软件
而且各种各样的评测也会让你眼花缭乱
配件好难选啊啊啊
校验提示文案
还不理小虫子
校验提示文案
会跑的葡萄糖
校验提示文案
我绿茶
校验提示文案
施大花猫
校验提示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