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熊逸版)》,换个视角读经典文学

2023-11-20 15:26:22 6点赞 3收藏 5评论
《资治通鉴(熊逸版)》,换个视角读经典文学

熊逸版的《资治通鉴》发行到了第三季,历史跨度选择定格在“秦亡汉兴”的恢弘篇章之上,让读者的期待有了着落。

《资治通鉴》这套书我想大部分文学爱好者的朋友书柜里,至少有收藏一套,或者虽然压根没看但拥有本身就是满足。我想,这一套厚重的书道尽了中华民族的沿革,无论压箱底,还是撑场面,它绝对是不可替代的。说来惭愧,《资治通鉴》早前也是购买过一版中华书局的繁体竖版书,那会儿想的是趁着疫情反反覆覆在家里静心阅读一下,就冲着不需要他人的注解,全凭自己的文化功底阅读的“蜜汁自信”,拒绝知识“反刍”,但理想总是丰满的,现实却残酷地打脸,看着太累…放弃了。

《资治通鉴(熊逸版)》,换个视角读经典文学

繁体竖版的阅读方式在减缓阅读速度的同时,对于生僻字的查阅,和对文字含义的掌握都极为的考验着文言文的功底,显然这一点我是不具备的。于是,书确实翻开了,但最终还是知趣的合上了。

有别于文言文的《资质通鉴》,熊逸版显然更为友好。它无疑是换一个角度,让你去认知《资治通鉴》所表达的历史,翻阅《资治通鉴》熊逸版,你会发现“这是读书,却又不仅在读书,你确实是在读《资治通鉴》,却又不单是读它”。

《资治通鉴(熊逸版)》,换个视角读经典文学

且不说繁体字阅读起来,需要翻阅字典。单就文言文的文本和知识延伸,这都是阻止我们熟读原文《资治通鉴》。书本中的正文高度浓缩的文言文,“一字多意、多字一意”,《资治通鉴》中高度的浓缩的历史背景,如果没有足够的历史观和历史储备,很容易泛泛而读,失去阅读本身的意义。“熊逸版”采用了对比原文拆分的方式,与常规的注释不同的是,它是先用简体中文进行事件的解读,其中往往采用了两三个历史人物的角度去看待同一件事情,并在事件中进行政治和经济等诸多方面的延展,这样的好处是最大程度的,让读者对于当时的事件有一个清晰的认知,不会出现片面的历史观,其后对于原文的摘录后,又用通俗的语言讲述事件进行逐一的解说。另一大特色是,“熊逸版”对所处历史人物的特定视角进行分析,让读者可以很好地了解当事人是怎样萌生的想法,又是怎样去化解的布局,以及最后处理的方式。这充分让我领略到“历史完全是偶然叠加偶然”的魅力。当然,这样“三步走”处世理论,也让读者更好接触历史的真相提供了参考。

《资治通鉴(熊逸版)》,换个视角读经典文学

历史是多维度的,也是多角度的,我们通常的历史教学中很难对历史事件进行一个全方位的解读。真正的掌握此段历史,肯定是需要后期的兴趣。其实,对于历史真相的一点一点的抽丝剥茧也是需要读者自己去执行。《资治通鉴(熊逸版)》第三季主要是“秦王汉兴”的历史,其中一段对于项羽进入咸阳城后,任由咸阳城的屠杀。熊逸从“怀王之约”的角度、军队仇恨的角度,甚至是城池最终归宿三个方面进行解读,让读者充分掌握项羽对于咸阳城屠城的原因所在。

《资治通鉴(熊逸版)》,换个视角读经典文学

甚至是项羽“西楚霸王”的称号,以及在历史课本中往往被一笔带过的“楚怀王”在《资治通鉴(熊逸版)》中都得到了充分的还原和扩充,有利于读者揭开历史的面纱,认清历史的真相。

《资治通鉴(熊逸版)》,换个视角读经典文学
京东
资治通鉴熊逸版第三辑之秦汉风云(读史还得跟熊大,拿起你就放不下,古今中外皆贯通,历史也是家常话)
比上次发布低35%
商品好评率99%
¥299
去购买
展开 收起

文章很值,打赏犒劳作者一下

打赏“首席”打赏官正虚席以待!
5评论

  • 精彩
  • 最新
  • 写的太好了

    校验提示文案

    提交
  • 这个厉害了 一看就是有文化知识底蕴

    校验提示文案

    提交
  • 这一套真不错啊

    校验提示文案

    提交
  • 这一套真不错啊,里面的记载信息很全面哈。

    校验提示文案

    提交
  • 看起来不错的样子,多谢值友分享

    校验提示文案

    提交
提示信息

取消
确认
评论举报

相关文章推荐

更多精彩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3
扫一下,分享更方便,购买更轻松

举报成功

该举报信息「小小值」会优先核实并处理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