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半数码一半胶片,哈苏CFV 100C+500CM=乐趣∞(无穷大)!
上一期视频里
我测试了哈苏新发布的907X & CFV 100C大家对把这块CFV 100C后背安装到哈苏胶片相机上使用的体验都挺感兴趣,那么今天就安排上!
110.
#原来这么毒#
#器材测评#
一半胶片,一半数码
哈苏 CFV 100C & 500 CM. 数码时代
每个人都想要胶片感最彻底的方法就是直接用胶片相机去拍。胶片的色彩科学+老镜头的成像风格,总是让人无法抗拒。而哈苏的自然色彩解决方案+老镜头会碰撞出什么样的火花呢?我知道 CFV 100C这块一亿像素的数码后背迟早会来,所以提前了一年多,早早的就准备好了这台哈苏500CM胶片相机,等着它们合体的一天。除了500CM之外,常见的500系列以及200系列都可以正常使用这块数码后背。这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我用一个简单的公式来概括:
这是横跨了3、40年的组合,融合了古典的机身和全新的数码技术,这种感受是微妙且复杂的。
这不是简单地看几个纸面参数就能体会到的。
独特的性格与迷人的气质,只有拿到手上抚摸把玩,带在身边去耐心使用才能产生共鸣与回响。
经典、复古,满满的情怀。仿佛时空的重组,仿佛历史的穿越。
每当我在街上拍摄,被路人拦下来问这是胶片相机还是数码的时候,我总是开心地回答对方:一半胶片,一半数码!
通过其他人的反应,你会了解到这台相机是多么与众不同。
如果你勇于拥抱新事物,你会喜欢它。如果你念旧,你也依然会喜欢它。没有速度,依然充满激情。
. 转接至
哈苏胶片相机转接的过程异常的丝滑,以哈苏500CM相机为例:
先把胶片后背从机身上取下来
从907X上取下数码后背
卡上去,测光、对焦、拍照整个过程就好像只是换了个普通胶片后背一样,别无二致。区别是,我们可以立刻在后背屏幕上看到照片。
上弦,开拍。这个过程确实让我觉得过于丝滑了,无缝衔接的感觉。
2024年的数码后背,卡上1980年的机身,可以直接使用,完全不需要什么设置,不需要连接数据线来触发。
CFV 100C数码后背仅重460g,和哈苏A12胶片后备相比并没有重太多。哈苏的模块化设计确实有点东西!
需要提醒一下,安装的时候,这块CMOS是暴露在外的,很容易粘上灰尘、雨雪。
最好能够找个背风的地方安装后背,并且要速战速决,减少CMOS暴露的时间。
另外也要小心不要摸到或戳到CMOS。左手拿机身,稳定住不要动,右手拿着CFV 100C靠近,卡上去就可以了。
如果你希望用CFV 100C的屏幕来【取景】,需要做以下设置:
菜单找到“机身”这一项
选择“所有机身(电子快门)”
镜头上的快门环拨到“B门”
把快门按钮旁边的拨杆转到“T”
上弦,按快门
这时镜头里的镜间快门已经打开,反光板完成预升,但是并没有真正开始曝光。
回到拍摄状态,点LV按钮,实现取景对焦
LCD按下“橙色快门按钮”就可以完成拍摄3.2英寸的LCD有两个上翻定位角度,40度与90度,操作非常接近哈苏胶片相机的腰平取景的感受。
先鞠躬,再拍照。
236万像素的屏幕,在实时取景时也清晰容易观看辨认是否合焦。
对焦辅助功可以开启峰值,也可以双击触摸屏放大对焦区域,来获得更加精准的对焦。
. 使用体验
与胶片后背的不同前面介绍的这两种把CFV 100C转接到哈苏胶片相机上的连接方式,总的来说都非常的方便,操作也非常的简单。
我觉得第一种方式更加传统,因为我们使用的是哈苏胶片相机的【光学取景器】来进行构图和对焦,释放快门使用的是胶片机身上的快门按钮。
拍摄的体验和使用胶片后背没有太大的区别。
最直观的区别,就是我们能够立刻在这块数码后背上检查拍摄的结果。
👉 在对焦方面,我建议大家一定要把目镜的放大镜打开。
另外还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必须把【取景挡片】安装到胶片机身的取景器里去。
具体的安装方法:把后背拆下
取景器拆下
把挡片小心地放到对焦屏上
再把取景器和后背装回去要知道CFV 100C的尺寸是4433,与6×6的中画幅相比,还是会有一定的裁切,所以要精确地采用光学取景器进行构图,必须使用这块取景挡片。
这块挡片是半透明的,方便你判断画面外的景物要不要拍到构图里。它是包括在907X 加上CFV 100C这套包装里的,所以不需要额外购买。
如果你使用实时取景的方式拍摄,那么放不放这块挡片并没有多大的区别。
因为在LCD上看到的画面就是已经是经过了裁切之后的画面。
就我自己的使用而言,如果手持拍摄,我更习惯第一种方案,操作更加传统,能够充分的体验哈苏胶片机身的魅力。
而第二种方案,我更多地会选择在拍摄风光的时候来使用。
有很多时候,尤其是高机位的时候,我们没有办法使用光学取景器去取景,因为够不着。
这时候用LCD来取景会简单和容易很多,使用电子快门按钮来释放快门,也不会有反光板的震动,对慢门拍风光更友好。. HNCS
哈苏色彩科学 ➡️ 老镜头哈苏自然色彩科学具备了一种“超能力”,它能够把每一支镜头的特点给发挥出来,尤其是这些胶片机身上的老镜头的发色、影调给拍出来,这与现代的XCD镜头截然不同。
如果你喜欢胶片相机所带来的视觉上的魅力,那我强烈建议你试一试这种方案去拍摄。
有些场景我分别用XCD65镜头和CF80mm都拍了,虽然焦距差别比较大,但看看色彩和成像上的差异还是很直观的。
还是能看出区别和门道。
如果是使用ALPA之类技术相机的大佬,也可以把这块CFV 100C转接上去使用。
能够很好地发挥罗敦斯德之类的优秀镜头的成像特点。
只是很可惜,我身边没有找到这样的大佬,没法展示这部分效果给大家看了。. 能否满足
一亿像素的需求?几十年前的老镜头是否能够满足一亿像素的需求呢?
说实话是“不完全能”。
毕竟当年在镜头设计时,并没有考虑过还要给一亿像素的数码后背来打辅助。
当照片放到100%的时候,我们是能够看得出来这些老镜头的锐度表现、细节表现、色彩表现与现代的XCD镜头还是有比较容易分辨的差异。
那我们为什么还要用这些老镜头来拍摄呢?
说实话,是一种体验感。
是在当今的数码相机上很难获得的体验感。
这种独特的使用体验和满满的复古情怀,真的是这种转接玩法最大的魅力。
. 转接
徕卡镜头的体验我们也可以通过转接环把徕卡镜头或是第三方M卡口镜头,转接到CFV 100C上面来使用,获得古典轻便的体验。
不过这个方式普遍会存在一些问题,由于135相机的相场比120相机要小很多,所以会出现边缘画质下降、暗角甚至是遮挡问题:
并且大部分M口镜头的分辨率,不足以支撑到一亿像素这么高的画质。玩玩就好~. 转接
注意事项特别需要注意的事情是,当转接徕卡M卡口镜头或采用实时取景模式时,CFV 100C都必须使用【电子快门】来拍摄。
这块CMOS的“果冻效应”依然是比较明显的。
拍摄时,相机移动了或是画面里有快速移动的物体的话,就会产生非常明显的果冻效应。
如果使用胶片机身上的光学取景器,则没有这个问题。
如果你不希望有果冻效应,追求极高的画质,以及最方便的自动对焦的性能,直接使用哈苏原厂的XCD镜头是最好的选择,没有之一,没有平替。
如果你希望多一些把玩的感觉,多一些体验感,复古的情怀,那么转接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选择。
只是,你要知道什么状况下面会出现问题,以及如何去避免它。. 一半数码,一半胶片
可以现代,可以复古CFV 100C是一块有着更多可能性的数码后背,可以现代,可以复古。
可以转接徕卡镜头把玩,也可以转接技术相机获得极致的画质。
复古与情怀,我不想再说了。总之非常好玩,让人非常有拍摄欲望就对了!
"好啦,今天的想要分享的内容主要就是这一些,如果大家在使用过程当中还有什么疑问也欢迎给我留言,我们在网上继续交流沟通。我是在张千里,我们下次再见!"加入
左手plus 哈苏交流群
聊哈苏,欢迎分享作品与摄影师介绍
/
小毒(张千里助理)请备注“哈苏群”精选
bg4sop
校验提示文案
bg4sop
校验提示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