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讲历史】从希捷Mach.2出发:我们来谈谈双磁臂技术的历史与意义

2019-12-08 17:51:28 3点赞 7收藏 3评论

    磁性存储装置,是人类史上及其重要的发明之一。从过去古埃及使用雕刻记录文明,到中国发明纸张传颂历史,磁性存储技术是人类自进入现代文明时代以来最主要的数据承载体。

    1956年,IBM发布第一台具备文件系统的计算机IBM 305 RAMAC。其中配备了人类史上第一块机械硬盘:IBM350

【八讲历史】从希捷Mach.2出发:我们来谈谈双磁臂技术的历史与意义

(来源:https://www.ibm.com/ibm/history/exhibits/storage/storage_350.html)

    这台象征着人类历史上第一块机械硬盘的家伙,长达1.5米,宽达0.7米,高达1.7米。在硬盘的内部包含50张直径达0.6米的磁盘片,磁盘片的转速仅1200RPM,总共能够存储3.75M容量的数据,硬盘仅通过一个磁头完成读写,但是却能在不到1秒钟内完成定位。

    作为人类史上第一块机械硬盘,他正如计算机诞生时的样子一样,体积庞大,却不及今天一张SD卡的容量与性能。但是这块庞然大物,却是我们今天所有机械硬盘的原型。

    自此,机械硬盘从此写入了人类的历史中。随着半导体事业的发展,计算机的体积越来越小,而随之带来的,则是让计算机逐渐走入家家户户。1973年,IBM正式推出了“温彻斯特(Winchester)”硬盘,也就是我们今天所有机械硬盘的鼻祖。至此,“温彻斯特”机械硬盘已经走过了46个年头。

    机械硬盘的核心部件无非是几个部分:盘片(Platter/Disk),磁头(Head),磁臂(Actuator)。这三块部件是这几年来一直随着时代不断发生变化的三大件。一块磁盘的性能与容量,大部分情况下都由以下三大件来决定。

【八讲历史】从希捷Mach.2出发:我们来谈谈双磁臂技术的历史与意义

(来源:http://c.biancheng.net/view/879.html)

    而就在最近,希捷了发布首款双磁臂EXOS 2X14系列企业级硬盘,通过采用两倍磁臂数量的设计,实现机械硬盘IO双倍提升。传统的机械硬盘采用单一磁臂、多磁头、多盘片的方式驱动硬盘,随着机械硬盘的容量需求的增加,单一增长单盘容量的技术难度越来越高,所以驱使厂商在单一磁盘内塞入更多的盘片,盘片数量的增加虽然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容量的问题,但是在性能上的提升却远远落后于容量。

    因此,希捷推出了双磁臂技术,可谓是对希捷硬盘技术的一次大挑战。不过在此之前,我们不妨先了解一下双磁臂技术的历史。

    ST506/ST412:第一台双磁头机械硬盘

    1980年,希捷发布了世界上第一个5.25寸机械硬盘ST506,ST506是一块仅有5M容量的机械硬盘,配备两个盘片,四个磁头。这是有史以来第一个单磁臂配备双磁头的机械硬盘。

【八讲历史】从希捷Mach.2出发:我们来谈谈双磁臂技术的历史与意义

(来源:https://www.computerhistory.org/storageengine/seagate-5-25-inch-hdd-becomes-pc-standard/)

    1981年,希捷发布ST412,也就是目前业界公认的首个双磁头机械硬盘。随后希捷公布了第一个容量为2G的双磁臂机械硬盘。但可惜的是,这块双磁臂机械硬盘并没有真正的代号,而其原型也只是希捷收购某公司后的样品。

【八讲历史】从希捷Mach.2出发:我们来谈谈双磁臂技术的历史与意义

(来源:https://www.tomshardware.com/news/seagate-hdd-harddrive,8279.html)

    

    事实上,自双磁头/磁臂技术诞生以来,其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磁盘IO性能不足的问题。在过去磁盘转速不高,盘片密度不高的大环境下,提高磁盘性能最好的方法只能从改变磁盘结构的方法下手,但是一旦使用了超过一个磁臂,便会有严重的同步问题。而磁臂数量的增加也带来了极大的不确定性。

    可惜的是,在当年边缘IO设备发展需求低于核心IO设备发展需求的驱使下,双磁臂技术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机械硬盘的发展,便因此走在了提升盘密度与盘片数量的道路上。

    并行处理——计算发展史上最困难的问题之一

    如果你是一位正在攻读计算机体系结构的研究生,那么一定熟悉并行计算(Parallel computing)的概念。并行计算可以说是计算机发展史上有一项重要进步。多核计算,多线程处理,多路并行,一切的一切都围绕着并行计算延伸开来。简单的来说,就是合作。

    对于人类的合作而言,其实非常简单的,人类有共通的语言,能够互相沟通,互相了解双方的工作与进度。但是对于计算机而言,了解对方,又或者是共享互相的工作,却是一道非常难的问题。举个例子:

    初始条件:a=1,b=2,c=3,d=4,e=5;

    进行如下计算:

    a=b+c

    c=d+e

    b=2+b

    d=b+e

    e=a+d

    各位相信具备简单的小学数学能力的朋友,都能算出结果为:

    a=5

    b=4

    c=9

    d=9

    e=14

    对于这五个计算步骤,如果此时把他们分配给两个计算的人员(比如叫做计算人员也白和计算人员长(zhang)白)会发生什么呢?假设也白计算步骤1,3,5,长(zhang)白计算2,4。

    我们可以看到,在步骤1与2是两个不相关的计算,因为他们的计算没有用到新的值,也就是我们可以同时计算,而不影响结果。但是如果步骤3与4就不同了,由于d的计算需要用到b的值,也就是说步骤3必须在步骤4之前完成,否则就会出现错误。假设计算人员也白很蠢,没能在长(zhang)白完成步骤4之前,更新b的值,那么长(zhang)白计算出来的d的值会是7,很明显这是错误的。而也白也会由于长(zhang)白的错误计算,算出错误的e值,最终他们计算出来的结果会是:

    a=5

    b=4

    c=9

    d=7

    e=12

    很明显,这样的结果是要那他们两个去祭天的。

    那双磁臂技术的困难点在哪?

    我们不妨先抛开本身的技术稳定性问题,单纯在数据安全性与性能而言,无论是两套驱动系统+共享使用空间的两套磁臂(也就是希捷双磁臂原型),还是一套驱动系统+分离使用空间的两套磁臂(也就是希捷现今发布的双磁臂硬盘),他们都要面临数据的同步问题与分配问题。如何将数据均匀的分配在各个磁臂控制区域的空间里,又或者是如何安全的把数据分配在整个数据空间里,是希捷目前抛开硬件本身稳定性以外要考虑的最大问题。不均匀的数据分配,将导致磁盘的性能打折,而忽略安全性的数据分配,将会导致硬盘失去本身的意义。

    其实对于这套技术而言,很多人使用了一个通俗易懂的说法来描述它:RAID(Redundant Array of Independent Disks,独立冗余磁盘阵列)。在硬盘内搭建一套RAID0,实现硬盘IO的双倍读取。但事实上目前大部分的RAID控制器并不能实现双倍的密集低队列IO性能提升。所以这看似RAID,实际上却不同于RAID,如何让双磁臂技术超越“RAID”,就要看希捷的表现了。

    现在,我们把抛开的东西再捡回来。希捷的双磁臂技术是一套驱动系统+分离使用空间的两套磁臂的设计,如果其中一个磁臂发生硬件错误,那么这块机械硬盘很有可能就报废了。虽然双磁臂技术在性能而言一块顶两块,但是如果可靠性等于甚至高于单块机械硬盘报废率的两倍,那么双磁臂技术的可靠性就显得毫无意义。

    双磁臂技术——性能与需求的挑战

    2018年,IDC统计全球共计产生了18ZB的数据(如果全部使用14T的硬盘去存储这些数据,那么将需要1285714286个硬盘),而2025年,全球预计将产出175ZB的数据。

【八讲历史】从希捷Mach.2出发:我们来谈谈双磁臂技术的历史与意义

(来源:https://www.forbes.com/sites/tomcoughlin/2018/11/27/175-zettabytes-by-2025/#4f2ee3aa5459)

    

   随着未来对于数据需求量的增加,单盘容量比的需求会越来越高。目前采用PMR技术的机械硬盘容量已经达到了16TB,而采用SMR技术的机械硬盘预计将达到20TB。

    但是,更高的容量,却没有换来更高的读写性能。

    

【八讲历史】从希捷Mach.2出发:我们来谈谈双磁臂技术的历史与意义

【八讲历史】从希捷Mach.2出发:我们来谈谈双磁臂技术的历史与意义

(来源:https://glasssailer.jp/1074)

(来源:https://www.techbang.com/posts/71653-seagate-ironwolf-16tb-ironwolf-pro-16tb-nas-hard-drive-review)

    上图是EXOS X10与IW PRO 16T的CrystalDiskMark性能测试。10T硬盘与16T硬盘在容量上提升60%,但是在顺序读写性能上只提升了20%。这便会带来一个严重的问题——全盘读写时间需求越来越高。

    除此之外,机械硬盘的薄弱点——4K读写一直只有固态硬盘的零头,即使是万转级别的机械硬盘提升了一部分4K读写能力,但是由于物理介质的受限,万转磁盘无法做到更大的容量。

    也因此,双磁臂技术,将会是对当前性能与需求的一次重要尝试。假若这项技术获得了成熟与发展,数据中心领域将获得前所未有的性能推进,而存储界也将走向全新的容量时代。

【八讲历史】从希捷Mach.2出发:我们来谈谈双磁臂技术的历史与意义

(来源:https://blog.seagate.com/enterprises/microsoft-nearly-doubles-iops-seagate-exos-mach2-dual-actuator/)

    双磁臂技术的意义

    对普通消费者而言,双磁臂技术的意义在于——没有意义。其实假设双磁臂技术平行替换了我们目前常见的单磁臂机械硬盘,消费者也并不会从中受益。目前大部分消费者的存储设备已经被固态硬盘所代替,机械硬盘已经沦为了彻底的边缘设备。在机械硬盘提升性能仍旧不能满足使用需求的前提下,双磁臂机械硬盘依旧不会成为任何普通消费者的关注点。

    但是,对于存储爱好者而言,双磁臂技术,将会是打通目前高低速存储区域的重要战略。我相信很多存储爱好者已经无法忍受机械硬盘的速度,所以我们使用了混合存储的方式,既热数据存储在SSD上,冷数据存储在HDD上的方式提高我们对存储设备的使用体验。但是受限于SSD的容量上限,我们甚至难以买到一块16T的SSD ,但是16T的HDD是随手可触的。HDD与SSD的性能,虽然能够通过RAID方式减小差距,但是SSD也在不断进步,在PCIE4.0与更高宽带性能的趋势下,HDD依旧无法突破SATA3。所以作为一名仅代表我自己的存储爱好者,我对双磁臂技术充满了期待。我也希望这项技术会是在HAMR/MAMR之前最伟大的机械硬盘进步。

    当然,我只不过是一个使用者,我不是工程师,也不是话事人。在技术与时代一步一步迭代发展中,总会有陨落,也总会有再起。但无论如何,人类科技的进步都是前人在不断尝试跌倒再爬起的结晶石。Mach.2成功与否,我都希望各位尊重科技,没有他们,你还会在对着你老爸的“龙虎豹”XX。

【八讲历史】从希捷Mach.2出发:我们来谈谈双磁臂技术的历史与意义

    

展开 收起

UGREEN 绿联 DX4600 Pro 4盘位NAS(奔腾N6005、8GB)

UGREEN 绿联 DX4600 Pro 4盘位NAS(奔腾N6005、8GB)

1849元起

UGREEN 绿联 DX4600 四盘位NAS存储 (赛扬N5105、8GB)

UGREEN 绿联 DX4600 四盘位NAS存储 (赛扬N5105、8GB)

1796元起

ZSpace 极空间 私有云 Z4Pro 8G版 4盘位NAS存储(N97、8GB)

ZSpace 极空间 私有云 Z4Pro 8G版 4盘位NAS存储(N97、8GB)

2599元起

ZSpace 极空间 私有云 Z4Pro 性能版 NAS存储(N305、16GB)

ZSpace 极空间 私有云 Z4Pro 性能版 NAS存储(N305、16GB)

3549元起

UGREEN 绿联 DX4600+ 4盘位NAS(赛扬N5105、8GB)

UGREEN 绿联 DX4600+ 4盘位NAS(赛扬N5105、8GB)

1999元起

QNAP 威联通 TS-464C2 四盘位 NAS网络存储(赛扬N5095、8GB)黑色

QNAP 威联通 TS-464C2 四盘位 NAS网络存储(赛扬N5095、8GB)黑色

2599元起

ZSpace 极空间 私有云 Z423 旗舰版 8盘位NAS存储(锐龙R7-5825U、64GB)

ZSpace 极空间 私有云 Z423 旗舰版 8盘位NAS存储(锐龙R7-5825U、64GB)

5999元起

ZSpace 极空间 私有云 Z4Pro 16G版 4盘位NAS存储(N97、16GB)

ZSpace 极空间 私有云 Z4Pro 16G版 4盘位NAS存储(N97、16GB)

2899元起

Synology 群晖 DS220+ 2盘位NAS (赛扬J4025、2GB)

Synology 群晖 DS220+ 2盘位NAS (赛扬J4025、2GB)

2179元起

Synology 群晖 DS224+ 双盘位NAS(赛扬J4125、2GB)

Synology 群晖 DS224+ 双盘位NAS(赛扬J4125、2GB)

2849元起

UGREEN 绿联 DH2600 双盘位NAS (N5105、4GB)

UGREEN 绿联 DH2600 双盘位NAS (N5105、4GB)

1349元起

QNAP 威联通 TS-466C 四盘位NAS(奔腾N6005、8GB)

QNAP 威联通 TS-466C 四盘位NAS(奔腾N6005、8GB)

3199元起

TERRAMASTER 铁威马 F4-424 Pro 四盘位NAS(Intel Core i3、32GB)黑色

TERRAMASTER 铁威马 F4-424 Pro 四盘位NAS(Intel Core i3、32GB)黑色

3899元起

sgwbox 拾光坞 N3 星光版V(瑞芯微RK3566,2G,支持docker)

sgwbox 拾光坞 N3 星光版V(瑞芯微RK3566,2G,支持docker)

387.8元起

UGREEN 绿联 USB4硬盘盒40Gbps M.2 NVMe固态硬盘盒 兼容雷电3/4适用Type-C苹SSD

UGREEN 绿联 USB4硬盘盒40Gbps M.2 NVMe固态硬盘盒 兼容雷电3/4适用Type-C苹SSD

499元起

ZSpace 极空间 私有云Z2Pro 四核2盘位NAS家庭个人云网络存储服务器手机平板扩容适用iPhone15 水

ZSpace 极空间 私有云Z2Pro 四核2盘位NAS家庭个人云网络存储服务器手机平板扩容适用iPhone15 水

1299元起
3评论

  • 精彩
  • 最新
  • 还是那个问题,让机械盘牺牲可靠性,勉强去做自己不擅长的事情真的划算么,更何况本来就已经有了条带化这个解决方案。
    分层早就是趋势了吧,纯IO密集交给闪盘不行么?硬盘专心退下来放大容量的冷数据或者低访问频率数据…

    校验提示文案

    提交
  • 反正希捷西数的叠瓦盘我是不推荐的

    校验提示文案

    提交
  • 龙虎豹啊,字数布丁

    校验提示文案

    提交
提示信息

取消
确认
评论举报

相关好价推荐
查看更多好价

相关文章推荐

更多精彩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7
扫一下,分享更方便,购买更轻松